Robotaxi憑什麼讓特斯拉、百度、Waymo為之瘋狂?

2020-12-23 騰訊網

阿爾法公社

重度幫助創業者的天使投資基金

━━━━━━

阿爾法公社說:近期,Waymo和百度接連推出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Robotaxi),特斯拉的自動駕駛系統FSD的Beta版本也開始小範圍推送測試,為未來Tesla Network的鋪開做準備。為什麼這些大廠都在Robotaxi這一個賽道上扎堆?因為隨著自動駕駛和新能源車技術的不斷完善,未來汽車行業的商業模式可能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而Robotaxi則是重要落地場景。

本文主要討論了以下話題:

Tesla Network 、Waymo 的生意經;

Robotaxi 需要多長時間收回成本?

Robotaxi 的使用壽命有多長?

平臺提供商、數據服務提供商、汽車廠商和運營商,誰將成為最大受益者?

自動駕駛車輛從業者能從 Robotaxi 業務中賺到多少錢?

Robotaxi 賽道會跑出一個萬億美金市值的公司出來嗎?

過去,「多賣車多賺錢」一直是汽車廠商堅定不移的信條。

未來,這條定律將會失效,靠「服務」來賺取利潤將會成為他們存活下來的不二法門。

未來 20 年,人們的出行方式可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乘客們會逐漸轉變觀念,將出行看成是一種服務。

從 Waymo、Cruise、特斯拉、Uber、百度、滴滴、文遠知行、小馬智行等自動駕駛公司的動向來看,Robotaxi (自動駕駛計程車)或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的主流。

知名諮詢管理機構麥肯錫在對自動駕駛多個案例進行分析後,挑選出自動駕駛三大發展方向:

Robotaxi

長途貨運卡車

最後一公裡配送服務

麥肯錫給出了一個論斷:達到 Level 4/5 級別的 Robotaxi 前景最為光明。

2007 年,蘋果發布 iPhone——這就像是在 1992 年,我們無法想像這個產品在 15 年後給世界帶來的衝擊。

自動駕駛汽車,正處在這個「1992 年」。

一、特斯拉 Robotaxi 生意經

「只要同意將自己的車輛編入特斯拉的打車網絡,每年最多能淨賺 3 萬美元(約合人民幣 20 萬)。」

對大部分人而言,這絕對是一筆誘人的生意。

不過,想要實現這樣的效果,有一個前提:特斯拉的電池壽命必須經得住 100 萬英裡(約合 160 萬公裡)的考驗。

當前,特斯拉電動車設計使用壽命為 30 到 50 萬英裡。(在2020年的電池日,特斯拉並沒有發布百萬公裡壽命的電池,看起來他們離目標還有一段距離。)

如果特斯拉能跑 100 萬英裡,算上現在 Model 3 換一次電池成本是 5000 到 7000 美元,那麼車輛的折舊率就會大幅降低。

將車輛壽命大幅延長,同時拉低使用成本,這是特斯拉 Robotaxi 的必由之路。

多數研究顯示,自動駕駛化的計程車能將車輛空置時間比例縮小到 15%。

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服務價格為 1 美元/英裡。這個價格並不是精算的結果,而是特斯拉參考 Uber 2 美元/英裡的價格定的。

這 2 美元中,Uber 要抽成 50 美分,但 Uber 依然無法盈利。

如果按特斯拉給出的 18 美分運營成本來看,Tesla Network 是一門一本萬利的生意。

這樣的低價不但能為車主賺錢,還能給特斯拉車隊管理者留下充足的利潤空間(其抽佣金的比例是 25-30%)。

特斯拉預計,車主加入打車網絡後,每輛車每年平均要跑 9 萬英裡。假設一套電池組真能跑 100 萬英裡。那麼這輛車就能幫車主賺 11 年的錢。

作為對比,紐約計程車平均每年才跑 6 萬英裡,而且很多計程車是三班倒。

二、 Waymo 如何看待 Robotaxi 商業模式

長期看,汽車的產量將會下降——隨著自動駕駛汽車的普及,逐漸替代有駕駛員的汽車。

這意味著大部分汽車價值鏈將從硬體轉變為軟體和服務。

此時,汽車廠商緊盯每個季度賣了多少車已經沒有意義,車企更應看中車輛售出後的後期收益。

Waymo CEO John Krafcik 曾分享過這麼一個觀點。

他說:在美國,道路上的車輛每年平均要行駛 3 萬億英裡,全球更是高達10 萬億英裡(約合 16 萬億公裡)。

此外,在這 3 萬億英裡中,只有 1% 是打車服務完成的,而剩下的 85% 到 90% 都被私人車輛佔有。

在未來的打車網絡中,每輛車要運營 30 萬英裡(約合48萬公裡)才會退役,汽車廠商從這裡分紅就行——這是其中的一種解決方案。

一般來說,一輛售價 3.3 萬美元的汽車利潤僅為1400 美元,但如此巨大的銷量意味著公司每年能拿走 70 億美元的利潤。

這樣的成績並不差,但為什麼汽車廠商的股票不招華爾街待見?

這是因為——一輛車生命周期約為 15 萬英裡,把 1400 美元的利潤平攤到這些裡程上,車輛每跑 1 英裡,汽車廠商才能賺 0.01 美元,其實是少得可憐。

反觀出行即服務的模式(按出行距離收費),利潤就大多了。這一轉變意味著整個行業對利潤和獲取利潤的方式發生了巨大轉變。

未來,Robotaxi 可能會重鑄利潤池,並將「控制點」重新收回廠商手中。

比如,調整思路,將公司的主要參考指標從一年賣多少車改成一年跑多少英裡。

在 Robotaxi 上,「控制點」可能會包括自動駕駛關鍵技術,如傳感器或作業系統等。

這些改變可能會為其他產業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保險、航空、鐵路和基礎設施建設都需要進行相應調整。

如果Robotaxi 這個商業模式能取得成功,就有可能從根本上改變整個社會的擁車方式和公共運輸的發展方向。

同時,藉助低廉的出行成本,較高的便捷性(如提供門到門服務)和對用戶時間的解放,Robotaxi 將改變人們看待城市出行的方式。

如此,低價帶來的衝擊力是現有共享經濟模式無法企及的,因為現在的共享出行成本與自己購車駕駛的差距並不大。

三、Robotaxi 需要多長時間收回成本?

假設一輛自動駕駛車輛的成本是 20 萬美元(約 126 萬人民幣),問題來了:如何收回投資?需要多長時間?

針對這些問題,法國的諮詢機構 Yole Development 算了一筆帳:

如果 Robotaxi 一天以 30 英裡(約 48 公裡)時速在美國的某個城市行駛 23 小時,每日行駛距離為 700 英裡(約 1127 公裡)。

以一年工作 330 天(假設有 10% 的休息時間)計算,一輛 Robotaxi 每年營運裡程數為 23 萬英裡(約 37 萬公裡)。

若車隊營運者每英裡的收費為 0.43 美元,一輛自動駕駛汽車每年可帶來 10 萬美元營收,也就是說在兩年時間就能攤銷車輛採購成本。

如果車隊運營商將收費增加一倍,一年就可以回收成本。

而在使用壽命上,今天一輛普通汽車的使用壽命是 15 到 20 年。在歐洲,消費者擁有汽車的平均周期為 8 年,在美國則為 10 年。

與傳統汽車相比,自動駕駛汽車電子部件和機械部件更少,那麼是否應該使用更長時間?

答案是:不一定。

其一,由於計程車每天都在行駛,Robotaxi 的生命周期可能在 5 年左右。Navya 則表示其 Autonom Cab 自動駕駛車輛至少能使用 7 年。

其二,我們不能假設所有的自動駕駛汽車從一開始就是電動汽車。事實上,Waymo 為數千輛自行駕駛的克萊斯勒 Pacifica 小型貨車正是混動車型。

其三,進入自動駕駛時代後,自動駕駛汽車的維護和保養頻率會遠高於私家車,維護工作將變得相當繁重。這是因為與私家車不同,自動駕駛汽車大部分時間處於工作狀態。

Waymo 預計旗下車隊將會連續不斷的運轉,從一個用戶直接轉移到下一個用戶。

Waymo CEO John Krafcik 表示,Waymo自動駕駛汽車的行駛裡程數將達普通車輛的 6 倍。

這也意味著,相比於普通車輛,自動駕駛汽車的外部需要更頻繁的清洗保證傳感器能正常檢測路面障礙。

灰塵、蟲子、鳥糞或水漬都可會影響自動駕駛汽車的正常感知和行進。

Waymo 此前與安飛士達成合作,後者在清潔和保養車輛上經驗豐富。

雖然安飛士負責完成車輛清潔,更換機油和輪胎等服務。但是到特定的自動駕駛硬體,如雷射雷達的維護,並不在安飛士的服務範圍內。

四、平臺提供商、數據服務提供商、汽車廠商和運營商

誰將成為 Robotaxi 最大受益者?

研究機構 Ark Invest 預測,到 2030 年,自動駕駛市場規模將達到 10 萬億美元。

Robotaxi 服務作為這項前沿技術「入侵」的首個領域,也會率先贏得其帶來的第一波紅利,而與服務相關的各家會在此扮演什麼角色,誰將成為最大受益者?

來源:Ark Invest

Ark Invest 認為,將有四方可以分割 Robotaxi 節省下的每英裡 0.35 美元收入,即:

平臺提供商

數據服務提供商

汽車廠商

運營商

Robotaxi 可為出行服務平臺節約每英裡 0.07-0.1 美元的支出,高於或相當於今天 Uber 和 Lyft 20% 的收費,具備自動駕駛能力的出行服務平臺將顯示出比 Uber 和 Lyft 更大的價值。

而其可獲得的具體收入份額則取決於他們可以多大程度掌控自動駕駛傳感器、軟體,以及道路環境數據,後者也被視為提高和驗證軟體的最重要因素。

相對來說,平臺提供商也許能贏得最大利潤,其次是數據服務提供商,高附加值的零配件供應商。

自動駕駛從業者能從 Robotaxi 業務中賺到多少錢?

——一年 60 億美元。

市場研究機構 IHS Markit 汽車產業首席分析師 Egil Juliussen 粗略估算,Waymo 有機會達到一年 60 億美元的營收。

舉例來說,假設 Waymo 每天有 8 萬輛無人駕駛車在路上跑,每輛車每天出勤 50 次,那麼整個車隊每天的總出勤次數就是 400 萬次。

每次出勤以 3 英裡(約 4.8 公裡)的平均距離計算,每英裡收費 1.5 美元。

在這樣的情境下,Robotaxi 對仍在努力改善自動駕駛系統的自動駕駛汽車業者來說,是收入很不錯的生意。

Juliussen 總結了Robotaxi 經濟學的三大優勢:

首先,節省最多的地方就是零駕駛成本

其次,大多數提供移動即服務(Mobility as a Service,MaaS)的自動駕駛車輛會是電動車,其運營成本會比傳統燃油車低

以一加侖汽油 2.5 美元來計算,電動車每英裡營運成本會比比傳統燃油車低 50% 以上,油價越高,電動車的營運成本優勢越大。

第三,MaaS 自動駕駛汽車的每日營收可能更高,因為無人車的工作時間會比人類駕駛長,在載客需求較低的時段還能載貨。不過這類貨運服務可能會需要不同的車型。

無論如何,除非 Robotaxi 真的開始收費,否則這一市場的真正規模還是很難預估。

五、Robotaxi 賽道會跑出一個萬億美金市值的公司嗎?

來源:麥肯錫

Robotaxi 會在何時、何地開始營運?麥肯錫將 Robotaxi 的落地分為三個階段:

(1)Robotaxi 1.0 時代:2020-2022 年

這個階段各家廠商車輛的行駛裡程將高達約 2000 億英裡,不過其運營範圍還是有所限制,其關鍵詞包括天氣不能過於惡劣、白天、低速行駛、道路標線清晰、交通較為順暢。

(2)Robotaxi 2.0 時代:2025-2027 年

Robotaxi 的行駛裡程將突破 3.5 萬億英裡。同時,這些車輛還能在車流密集的市區自由活動,速度也將提升。

Robotaxi 市場最快要到 2024 年之後才會出現增長。

到 2025 年之後,自動駕駛汽車才能以多種路線行駛,而無論是提供叫車服務或是供個人使用,都會受到天候條件的限制。

(3)Robotaxi 3.0 時代:2030 年

自動駕駛車輛累計行駛裡程將達 4.9 萬億英裡,第三階段代表著自動駕駛技術真正破殼而出。

即使是沒有地圖的無名道路,也能應付自如。無論颳風下雨、冰雹暴雪,甚至爛泥路都可以一一應對。

至於 Level 5 自動駕駛汽車叫車服務,或是私家自動駕駛汽車市場前景,其問世時程仍「不確定」。

2035 年的自動駕駛 MaaS 市場預測

以美國為例(如上圖),到 2035 年,美國的 Robotaxi 每英裡平均價格會降到 0.06 美元,每輛 Robotaxi 的營收將增長至 6 萬美元。

假設屆時運營中的自動駕駛汽車為 440 萬輛,全美的 MaaS 營收會達到2600 億美元,淨利潤率約在15 到 30%

所以現在你知道了,在「幹掉司機」這個終極目標上,自動駕駛這門生意是有多麼誘人了。

自動駕駛未來的圖景會是怎樣的?這當中會跑出一個萬億美金市值的公司出來嗎?

這還真不好猜測。

《經濟學人》在一篇文章中給出了一個結論:自動駕駛的未來之路,可能會通向寡頭壟斷。

隨著自動駕駛技術越來越發達,越來越少的中產階級選擇買車, 越來越多自動駕駛汽車公司與政府合作提供城市公共運輸服務。

從歷史上看,從鐵路到公共運輸運輸的規模式發展,都是先行業壟斷後政府干預控制。

自動駕駛行業也是如此,規模經濟將同樣縮小行業競爭者的行列,並創造壓力讓政府參與進來。

最後,自動駕駛市場可能會從當今激烈的競爭轉向寡頭壟斷,轉向國家控制。

參考資料:

https://www.eetasia.com/news/article/18071202-why-the-robotaxi-rush

https://www.eetimes.com/document.asp?doc_id=1333464#

https://www.mckinsey.com/industries/automotive-and-assembly/our-insights/gauging-the-disruptive-power-of-robo-taxis-in-autonomous-driving

https://ark-invest.com/research/autonomous-taxi-revenues#fnref-33824-1

https://www.economist.com/finance-and-economics/2018/06/07/the-market-for-driverless-cars-will-head-towards-monopoly

本文授權轉載自汽車之心、智能汽車見聞。

相關焦點

  • 奔赴無人之境,百度發布全球首份多城運營的Robotaxi服務報告
    12月9日,百度Apollo發布全球首個多場景自動駕駛運營報告。百度計劃在未來3年將Apollo GO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從目前北京、長沙、滄州全面開放至30個城市,部署至少3000輛自動駕駛計程車,為3000萬用戶提供服務。
  • 特斯拉更換百度地圖,深意何在?
    在國內,特斯拉更換地圖服務商的消息也成為輿論的焦點:此前特斯拉預裝的都是騰訊地圖,1月17日,特斯拉宣布其導航地圖將由原來的騰訊地圖換為百度地圖,結束了自2018年3月以來與騰訊合作關係。有分析認為,特斯拉之所以採用百度導航,除了騰訊地圖在導航方面給遭到特斯拉用戶較多吐槽外,更是看重百度在漸行漸近的自動駕駛領域的優勢。
  • Robotaxi Service in Beijing 北京推出無人計程車服務
    As the first company to provide robotaxi service in Beijing, Apollo Go will launch 40 vehicles.百度Apollo宣布在北京正式開放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Apollo Go,北京用戶可以在百度地圖及Apollo官網上預約體驗Robotaxi。北京此次開放的自動駕駛載人測試區域總長度約700公裡,覆蓋亦莊、海澱、順義的生活圈和商業圈等近百個站點,全國開放區域最廣、測試裡程最長。百度作為首家在京開放Robotaxi體驗的企業,將投放40輛Robotaxi。北京是百度自動駕駛的大本營和主陣地。
  • 百度地圖:導航路口放大圖登陸特斯拉電動汽車
    IT之家 12 月 6 日消息今天特斯拉發布了 2020.48 軟體版本更新,帶來了導航地圖路口放大、QQ 音樂的隨機播放和單曲循環、語音播報簡訊、動態制動燈、哨兵模式改進、TRAX v.02 等功能。
  • 特斯拉10月10倍,百度一年漲177%,竟是殊途同歸?
    作為特斯拉堅定的看多者,我一直認為,特斯拉擁有超過1000倍市盈率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它不只是全球最好的電動汽車公司,它不只是一家清潔能源公司,更重要的是,它還是一家智能汽車公司。1、特斯拉基於智能中控大屏重塑人車交互模式,進而重構了「以駕駛員為中心進行設計」的駕駛體驗。
  • 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 亞馬遜首款無人駕駛車Zoox robotaxi完成研發
    打開APP 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 亞馬遜首款無人駕駛車Zoox robotaxi完成研發 新戰略機器人 發表於 2020-12-25 09:15:44
  • 賣出特斯拉、加倉百度背後的邏輯,ARK尋找下一個十倍股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丨美股研究社去年,以特斯拉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給投資者帶來了豐厚的回報。特斯拉股價暴漲,更讓一家基金機構成為全球投資者關注的焦點,它就是凱薩琳-伍德創立的ARK基金。進入2021年,ARK連續加倉百度。1月11日,百度在大幅調整跌幅不小之際,ARK在ARKQ、ARKK和ARKW三隻基金同時買入百度。
  • 憑什麼百度就不能收購YY?
    對於百度此次的收購,出現了兩派不同的聲音。一派認為,收購非常合理,於百度和YY都是好事,未來直播行業格局將會出現新變化。另一派則對此次收購表示質疑,認為收購YY對百度而言不是最優解。收購消息是幾天前曝出的,但關於收購的討論愈演愈烈,頗有些不參與這場大討論就不是合格網際網路媒體人的意味。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憑什麼百度就不能收購YY?
  • 智東西晚報:國家發改委首次明確新基建範圍 Robotaxi上線百度APP...
    ,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2、Robotaxi上線百度APP 長沙用戶可呼叫4月19日,百度Apollo Robotaxi服務上線百度地圖及百度APP智能小程序。即日起,長沙用戶打開百度地圖進入打車服務或在百度APP搜索「Dutaxi」,均可率先體驗新式自動駕駛出行服務。通過選擇推薦的上下車站點並完善身份信息後,即可發單呼叫無人車。
  • 特斯拉車機導航新升級 百度地圖導航路口放大圖上線
    近日百度地圖導航路口放大圖正式登陸特斯拉車機地圖,將逐步對中國境內全系車型啟動推送。車主在複雜路口、立交橋、高速出入口等道路場景,可以通過路口放大圖準確、快速找到正確道路。特斯拉車主只需將底層導航數據升級至CN-2020.48及以上版本(也由百度地圖提供),並將軟體升級到2020.48及以上版本,即可使用上述路口放大圖功能。
  • 百度地圖導航路口放大圖功能正式登陸特斯拉車機地圖
    近日百度地圖導航路口放大圖正式登陸特斯拉車機地圖,將逐步對中國境內全系車型啟動推送。車主在複雜路口、立交橋、高速出入口等道路場景,可以通過路口放大圖準確、快速找到正確道路。特斯拉車主只需將底層導航數據升級至CN-2020.48及以上版本(也由百度地圖提供),並將軟體升級到2020.48及以上版本,即可使用上述路口放大圖功能。
  • 特斯拉model Y為什麼瘋狂降價16萬,中國的「特斯拉」又在哪裡?
    特斯拉model Y為什麼瘋狂降價16萬,我們的「特斯拉」又在哪裡?新年伊始,車圈裡最重磅的新聞無疑是新能源車巨頭特斯拉瘋狂降價16萬的事情,這一消息一經公布,瞬間引爆了特斯拉的4S店,排隊開車的人絡繹不絕,據我上海的朋友講,現在試車都得排隊到年後了。
  • 百度地圖導航路口放大圖功能,正式登陸特斯拉車機地圖,敬請期待
    最近,百度地圖導航路口擴大圖正式登陸特斯拉車輛地圖,將逐步開始對中國國內所有車型的推送。車主可以在複雜的路口、天橋、高速出入口等道路場景中,通過路口放大圖準確迅速地找到正確的道路。特斯拉車主將基本導航數據升級到CN-2020.48或更高版本並將軟體升級到2020.48或更高版本,即可使用這些交叉擴大功能。據悉,今年1月百度地圖成為特斯拉在線地圖數據服務企業後,開始在中國提供在線地圖服務。其中包括國內首發SVG API、實時路況、POI搜索等地圖服務。
  • 百度地圖與特斯拉合作深化:導航路口放大圖功能上線 引領更精準的...
    本文轉自【中國網】;近日百度地圖導航路口放大圖正式登陸特斯拉車機地圖,將對中國境內全系車型啟動推送。車主在複雜路口、立交橋、高速出入口等道路場景,可以通過路口放大圖準確、快速找到正確道路。特斯拉車主只需將底層導航數據升級至CN-2020.48及以上版本(也由百度地圖提供),並將軟體升級到2020.48及以上版本,即可使用上述路口放大圖功能。據悉,自今年1月百度地圖成為特斯拉地圖數據服務商後,開始為其提供中國境內的在線地圖服務,其中包含國內首發的SVG API、實時路況、POI檢索等地圖服務。
  • 特斯拉突然宣布,高德始料未及,網友大呼,騰訊地圖再見了
    特斯拉是全球最先進的電動汽車生廠商,現在特斯拉已經在國內成立獨資工廠,日前,國產Model 3也開始正式交付。據悉,特斯拉之所以受人歡迎,一方面是因為特斯拉技術先進,其電池續航時間長,充電樁數量多,充電速度更快。
  • 記者實測|百度自動駕駛車重回北京,百度能借Robotaxi超車嗎?
    就在發稿前,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剛剛宣布:下周發布限量全自動駕駛測試版。而百度能否借著在人工智慧/自動駕駛領域的布局扳回一城嗎?開放迎來「嘗鮮者」各有看法,仍需完善紅星資本局通過「Apollo Go」APP發現,每輛車同一時間最多可接待2名乘客,且僅為18-60周歲的用戶提供自動駕駛服務,同行人員也需認證。
  • UPS計劃購買10,000輛電動貨車和Waymo自動駕駛
    他們每次充電的服務範圍為100英裡。亞馬遜宣布啟動綠色運輸車隊的計劃後,計劃從美國初創公司Rivian購買100,000輛電池驅動的貨車,Rivian也準備在今年晚些時候製造和銷售電動皮卡和SUV。由於人們日益關注汽車和卡車的碳汙染的影響,加利福尼亞,歐洲和其他全球市場制定了嚴格的排放法規,引發了特斯拉,尼古拉,戴姆勒,沃爾沃,公交車製造商Proterra等公司的電動商用車計劃浪潮。雖然它們通常比汽油或柴油模型貴,但由於便宜的燃料和維護成本,電動卡車和貨車的運營成本通常較低。
  • 特斯拉汽車瘋狂降價背後的深謀遠慮
    特斯拉#特斯拉#有什麼樣的老闆,就有什麼樣的企業,特斯拉從誕生之初一路走來,就和它的老闆馬斯克一樣,從不按常規出牌,總會有讓你意想不到的驚喜。這不,新年伊始,特斯拉就憋出大招,大幅下調相關車型的售價,用價格腰斬和斷崖式的下調來形容也毫不為過。此次特斯拉相關的車型優惠幅度之大,前所未有,讓一向以低價格著稱的國產車品牌們都目瞪口呆,更是吸引了對特斯拉汽車關注的消費者們,特斯拉老用戶們憤憤不平,新的潛在消費者們則欣喜若狂,不是在搶購就是在搶購的路上,從特斯拉事後公布的訂單交付編排日期,就可以看出市場反饋的火爆程度。
  • Waymo改自動駕駛為完全自動駕駛 暗諷特斯拉只有駕駛輔助功能
    【環球網智能綜合報導】據外媒1月6日報導,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自動駕駛部門Waymo是自動駕駛汽車業務的先驅,該公司表示,它已經告別了「自動駕駛」一詞,轉而稱其車輛為「完全自動駕駛」。Waymo將稱其汽車為「全自動」,並希望這個詞彙的變化能將真正的自動駕駛與僅僅幫助人類司機的駕駛輔助技術區分開來。Waymo方面稱:「這一用詞的變化不是在做品牌推廣或者詞彙練習,在駕駛方面用詞的準確性很重要,可能可以挽救生命。」雖然Waymo並沒有具體指明是哪些汽車製造商,但是,數月以來Waymo正在與特斯拉發生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