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太一:美國大選100天倒計時,情勢如何

2020-12-23 觀察者網

【文/孫太一】

距離2020年的美國大選還有100天了,在這多事之秋,如此重要的政治活動勢必會對美國的未來、世界的局勢包括中美關係產生深遠的影響。那麼,今年大選該怎麼看呢?以下列舉幾個筆者認為剩下的100天裡值得關注的一些要點。

要點一:拜登的副總統搭檔會是誰?

此前拜登早就表示過8月1日前會宣布副總統搭檔,而在此前黨內辯論的時候拜登就表示過會選擇一位女性。當然,民調顯示拜登現在幾乎所有正在考察的潛在候選人在全美知名度都不怎麼高,有些就連他們自己任職的州的人都沒聽說過。雖然拜登自己在民調上大幅領先川普,但副總統搭檔的選擇可不能馬虎——當時希拉蕊就是因為覺得自己穩贏了而沒有去選擇一個能幫自己帶來一些票的搭檔,而是選了一個能幫自己更好執政的搭檔,結果與總統寶座失之交臂。

拜登的情況如何呢?皮尤最新民調顯示川普和拜登的支持者投票的原因很不一樣。絕大多數川普支持者投票理由是因為他們支持川普本人,絕大多數拜登的支持者投票理由是因為他們反對川普。也就是說,真正因為支持拜登而投票給他的人並不多。現在之所以拜登民調大幅領先是因為多個反川普的陣營團結在拜登身後。這樣的形勢雖然有利,但卻並不穩固。因此,這顯然讓拜登在做副總統搭檔選擇時會更為小心。他得考慮選擇一個能讓自己陣營激動起來的候選人,而不讓支持自己的聯盟很脆弱。

拜登選搭檔還有一個重要的考量就是究竟在策略上應該迎合誰?民主黨近幾年的趨勢是激進派實力不斷壯大,在紐約州還接連出現了黨內老領導被小年輕在初選時選下去的情況。如果按照傳統的大選策略運作,拜登在贏得了黨內的支持之後應該更關注兩黨中間的獨立選民甚至一些反感川普的保守派,畢竟自己身後的民主黨激進派和對手意識形態差異實在太大,根本不可能去投給對手。按照這個邏輯,拜登應該選擇一個溫和派(如哈裡斯)。但2016年給民主黨的教訓就是很多自己陣營的激進派雖然不會投給對方,但卻會因為各種原因不出去投票(比如自己喜愛的桑德斯居然被民主黨領導層犧牲掉了),而川普則恰恰通過激活自己基本盤的投票率,尤其是打動了在關鍵搖擺州的那些基本盤選民,在並沒有太迎合中間選民和民主黨選民的情況下以微弱的選舉人票優勢取得了勝利。按照這個邏輯,拜登則應該選擇一個能夠激活自家陣營基本盤的搭檔(如沃倫)。

令拜登更為不安的是,本來已經妥妥支持自己的黑人群體因為弗洛伊德被殺一事引起了全美遊行。黑人群體更是希望拜登在此事上能有更多表態——比如選擇一個黑人女性搭檔。這相當於是又給拜登的選擇增加了難度。以往,副總統的選擇並非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選情,但因為以上的這些原因,拜登下周將宣布的搭檔人選將對選情有關鍵的影響。

要點二:川普準備如何包裝拜登?

川普近期在被問及自己民調大幅落後拜登時總會說「我們還沒開始呢,別急」。川普的競選團隊也屢屢表示離大選日還遠著呢,什麼都有可能發生,「我們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川普也不忘提醒所有人,2016年的時候民調也說自己落後很多,最後不還是贏了嗎?

川普所謂的提升空間,很大程度上是他對給拜登戴什麼標籤的運作,這也是他在選舉期間一貫的做法。從2016年共和黨內的初選開始,川普幾乎給所有的競選對手都起了綽號,相當於是通過樹立一個反面的「品牌形象」讓選民們對這些自己的對手反感。而今年初選剛開始,川普就早早給拜登起了「Sleepy Joe」(瞌睡喬)的綽號,以示拜登老態龍鍾,沒有精力勝任總統一職。而接下來,川普還會不斷使用他的這個「善包裝」的特長,將拜登包裝成一個迎合極左、無視法律、被各路利益脅迫、沒有能力執政的人。川普這幾天已經開始對著城鄉結合部的重點選民開工,給他們灌輸一些拜登的相關形象。

川普曾在公開場合稱拜登為「瞌睡喬」 視頻截圖

在美國,要傳播這樣的觀念去「包裝」對手需要靠媒體。川普一直是操控媒體的行家,2016年時他就靠不斷引爆新聞周期來獲取免費的媒體資源提升自己的曝光度。而如今,川普不僅因為自己總統的身份依然牢牢抓住媒體的聚焦,他的連任競選團隊及與他相關的政治行動委員會已經花出去9.83億美金——這個數字在這個時間點上他已經是歷史第一了。不僅如此,川普的相關團隊手頭上還有充足的現金(7月初時還有差不多3個億),即使在拜登7月籌款空前好的情況下川普的錢依舊更多。這些錢很大一部分會被用來投放廣告,「包裝」自己的對手。

要點三:民調還是否可信?

2016年美國大選民調對結果的誤判使得很多人都懷疑傳統的預測大選結果的方法論是否依然有效?這當中一個比較常見的看法是:有很多川普的支持者羞於在公開場合宣稱自己真實的態度,有的甚至還會對調查人員撒謊,這導致了最終有一大批表裡不一的人投票給了川普,導致了民調和結果不吻合。而有這樣想法的人會認為2016年這樣的情況依然存在,現在拜登民調大幅領先是一個假象。

首先,真正理解預測方法論的人並不會認為那些預測2016年希拉蕊會贏的模型真的就都大錯特錯了。絕大多數模型並沒有說希拉蕊百分之百會勝出,而一些相對嚴謹科學的預測者給出的都是個勝出的比例——如民調網站538當時給出的川普勝出的比例是3:7,也就是說按照民調的數據,川普勝出的概率是30%。

30%可不是一個小概率啊,它雖然小於50%,但是離50%比離0還要近。如果你所在的地區接下來一周有30%的可能性會發生重大的地質災害,你難道不會趕緊撤離嗎?而且,這些預測選舉人票的模型,往往是基於每個州(尤其是搖擺州)的地方上的數據建立的。而這些州上的數據都有誤差範圍。最終川普所得的票基本都在框定的誤差範圍之內。所以不能因為最終結果不準確,就直接推翻整個科學的方法論。反倒是那些依照同樣數據得出川普鐵定贏的人,或者不依靠任何數據以主觀判斷下結論的人的方法論更不可信——即使最終的結果蒙對了。

其次,上文提到的「羞於公開支持川普」的「社會期許誤差」同樣沒有數據支持。2016年,川普超過預期表現的州幾乎都在紅州和搖擺州,而希拉蕊反倒在藍州也出現了超過預期的表現——這才有了最後選票贏,選舉人票輸的結果。如果將這種民調和實際投票的誤差都歸為「社會期許誤差」,那是不是說希拉蕊的「秘密支持者」與川普的「秘密支持者」差不多多呢?那秘密支持者還能是影響結果的主要因素嗎?

當然,民調數學模型依舊可信,但也不能被迷信。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常有「黑天鵝事件」發生,有的時候民調和「黑天鵝事件」之間出現了時間差,數據沒來得及反映最後時刻突然的轉變也是很有可能的。比如科米在選舉前幾天突然宣布希拉蕊仍然在被調查能影響到很多人投票的選擇,但可能因為離選舉時間太近而沒有被一些模型包括進去(或者已經來不及再採集民調了)。

另外,對未來選舉結果的分析很大程度上是根據以往選舉行為的數據建模做出的,這其中可能包含很多對於「固定效應」的假設,也就是說某一些影響選情的變量會被認為每年對一些具體樣本的影響都差不多而會被假設為基本不變——畢竟模型不能把所有世間的信息都納入。而今年顯然又是一個有很多特殊情況的年份,這包括新冠疫情、經濟震蕩、種族示威等等,就連川普自己也可能是個特殊情況。所以,這對社會科學從業人員來說又會是一次巨大的挑戰。總體來看,有數據支持的信得過的專業人員所作出的預測肯定比不靠數據純主觀判斷的更值得相信,但數據模型做什麼樣的預測不能光看結果,還得學會看預測的方法論本身,尤其是誤差範圍、概率等。

要點四:投票本身會如何進行?

新冠疫情對美國大選投票的整個流程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怎麼提前註冊,如果是信件投票怎麼寄出等一系列問題本來都可以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來解決,一些民間組織也會在公共場合直接提供選民註冊和諮詢的機會。而現在,因為社交隔離等原因,一些人根本沒機會接觸到這些民間組織,可能一偷懶就不去註冊了。

民主黨數據公司Targetsmart近日也發現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新的選民登記量直線下降,而在競爭激烈州登記的選民則比以前更白、更老、更少屬於民主黨。也就是說雖然疫情期間民主黨和共和黨的選民註冊量都大幅減少,但民主黨的減少量要大得多。如果之後這個趨勢不改,2020年大選也許會是一次投票率很低的選舉。這對川普來說也是一個意外的利好。

同樣因為新冠疫情,信件投票的比例可能會比以往高。在美國,只有科羅拉多、夏威夷、俄勒岡、猶他和華盛頓州這五個州常年將信件投票作為投票的選項。如今又有另外的29個州允許不提供理由地使用信件進行「缺席投票」(absentee balloting)。但用信件投票對絕大多數美國人來說還是一個不太習慣的方式,會如何影響選情還不好說。但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選舉結果可能不會像往年那樣當晚就出來,因為處理信件的過程會消耗大量的時間。

除了以上四個要點之外,還有很多值得關注的地方,比如「川普如果輸了是否會接受結果和平轉交權力」,又比如「各候選人本身及團隊重要成員是否會受到新冠病毒影響而退出」等等。但有一點毋庸置疑,今年的選舉意義深遠。比如,我們還會去關注「參議院是否最終會變藍」這個點,因為種種跡象表明民主黨會繼續控制眾議院,而拜登當前形勢不錯,一旦民主黨掌控了白宮和參眾兩院,那推進相關政策議題會容易得多——這還可能影響到未來最高法院的組成。反之如果參眾兩院仍然由不同的黨派主導,那美國的政治依舊會陷於僵局之中。

被問及川普在連任失敗後如果不願意離開白宮怎麼辦時,拜登的回答是美軍會將他護送出白宮 視頻截圖

另外,今年不僅總統和國會議員的各選舉很重要,基層的選舉也尤為關鍵。2010年的中期選舉民主黨打敗其歷史意義一直被很多人低估。當年是人口普查年,而基層政府在人口普查年會直接參與劃定新的選區(也是影響未來選舉人票的重要因素)。而在政治科學定量研究越來越發達的今天,通過「傑利蠑螈」劃出對自己黨極為有利的政治版圖可以奠定一整個十年的優勢——這就是為什麼共和黨的候選人在近幾十年總是出現輸掉選票卻贏得選舉人票的情況。今年又是一個人口普查年,所以基層政府的選舉同樣相當關鍵。

而對我們來說,最終誰當總統,誰繼續留在國會對中美關係能否重回理性擺脫當下的多種不確定性也是相當關鍵的。目前我們並不能武斷地說拜登當選一定比川普當選更有利於中美關係——我此前通過對42年的總統國情諮文演講的文本分析得出的結論是華盛頓政策圈對華態度改變在2006年左右就已經開始,川普其實在某種程度上反倒因為他胡亂出牌打亂了華盛頓政策圈對華強硬的節奏,起到了緩和的作用——但拜登當選,我們至少可以知道雙邊關係會更為理性,危機會更可控。

接下來關鍵的100天,你怎麼看?

相關焦點

  • 銳參考 | 美國大選倒計時100天,被一場「戰爭」打響……
    昨天(7月26日),美國大選迎來了又一個關鍵節點:倒計時100天。這也意味著,本屆美國大選進入了最後衝刺階段。
  • 2020年美國大選結果公布時間 美國大選倒計時多少天?
    2020年美國大選結果公布時間,距離美國11月3日的大選僅有一周時間,10月是否還會發生「驚奇」、11月是否會發生「危機」,成為美國政壇中目前最引人關注的話題。  10月26日晚,美國參議院通過了埃米·巴雷特出任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的提名,巴雷特隨後在白宮宣誓。此事遭到了民主黨的強烈反對,共和黨則將此視為一大「勝利」。
  • 最後一場辯論後,美國大選倒計時關注什麼?
    要聞 最後一場辯論後,美國大選倒計時關注什麼? 2020年10月23日 13:46:32 Kevin策略研究本文來自 微信公眾號「Kevin策略研究」,文中觀點不代表智通財經觀點。簡評:最後一場辯論後,大選倒計時關注什麼?
  • 卸任第二天, 蓬佩奧就開啟「倒計時模式」,目標暗指2024美國大選
    在剛剛卸任的川普政府這屆班子中,有四個人是被認為將來仍有可能參加美國大選的,分別是川普本人、前副總統彭斯、前國務卿蓬佩奧和大公主伊萬卡
  • 臺專家:美國大選落幕後,臺海恐遇到「驚魂80天」
    儘管臺海、南海地區的緊張情勢不斷升級是事實,但如果說這些舉動意味著大陸武力攻臺就等一聲令下,顯然是過度解讀。外界最近熱衷討論「臺海十月驚奇」,但至少截至目前的情勢表明,「十月驚奇」並未發生,且各方的言行都沒有要刻意升級緊張、製造「師出有名」的意圖。連外界最擔憂的美國也踩了剎車,國務卿蓬佩奧近期多次表明,美方認識到臺灣是中美「衝突點」,並不想因臺灣與中國大陸開戰。美方學者雖就對臺政策是否維持模糊化而辯論,但避免美國捲入臺海戰爭是雙方共識。
  • 【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美國大選最新民調出爐:倒計時3天!川普在...
    在僅據美國大選投票日3天,美國各大民調機構的數據顯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仍在全國範圍內保持領先。不過,在幾個重要的戰場州,川普與拜登的支持率仍處於焦灼狀態。
  • 美國大選倒計時,一起來回顧一下2016大選階段的美股與比特幣
    首先要了解一下美大選的流程、機制和重要時間節點,從而才能觀察美股和BTC的價格。美國大選 先來科普一下美國大選。大選流程嚴格來說,美選大選早就開始了。美國大選可以劃分成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政黨初選,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分別提名選出總統候選人。
  • 美國大選:川普民調落後,圖製造混亂掩埋「實情」
    美國克裡斯多夫紐波特大學(Christopher Newport University)政治學系助理教授孫太一也表示,儘管民調顯示拜登依然有7%左右的優勢,「但接下來兩個多月什麼都有可能發生。」
  • 倒計時82天,如何打敗川普,數百名非裔名人給拜登支招
    美國大選進入倒計時82天,民主共和兩黨競選人拜登與川普繼續圍繞大選相互攻擊,前期受到新冠疫情及美國種族騷亂影響,拜登優勢明顯,但近期隨著疫情加劇,美國民眾似乎已經習以為常,而且目前雙方差距在縮小,在美國黑人死亡引發的種族騷亂後,川普的極端言論引發非裔美國人的反感,拜登親臨現場與非裔美國人進行互動,吸引了非裔美國人的目光,
  • 孫太一:「佔領國會山」背後,美國一天經歷三次「政變企圖」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孫太一】 川普一直自稱是一個推崇「法律與秩序」的總統。在幾個月前美國各地爆發示威遊行的時候,他不僅毫不猶豫地動用國民警衛隊去鎮壓抗議,還在遊行抗議本來已經接近尾聲的地方,故意派出警力去煽動衝突,以維持「抗議者是暴徒,自己動用警力維持法律與秩序」的虛假敘事的熱度。
  • 還剩不到100天,美國將迎來重要時刻!
    ,還剩100天。在美國大選中,一些「搖擺州」的選情總是備受關注。其中,在密西根州,輿觀調查公司7月26日的民調結果顯示,拜登支持率48%,川普42%;在賓夕法尼亞州,福克斯電視臺7月22日的民調結果顯示,拜登支持率50%,川普39%。100天倒計時的民調結果,對最終選舉結果的指標意義大嗎?
  • 東京奧運會火炬傳遞100天倒計時
    新華社/歐新新華社照片,外代,2020年12月16日 (外代二線)(2)東京奧運會火炬傳遞100天倒計時 12月15日,在日本東京,東京標誌性建築「天空樹」點亮奧運會火炬顏色燈光,慶祝東京奧運會火炬傳遞進入100天倒計時。
  • 孫太一:川普為什麼選在此時解密「通俄門」材料?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孫太一】川普上周末去沃特瑞底醫院並沒有完全閒著,而是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解密通俄門」以為自己助選。周一川普仍在醫院時,白宮幕僚長梅多斯就表示,川普已經命令他做好全面解密相關文件的準備。
  • 大選進入倒計時,一則重磅消息突然傳出,第二次美國內戰或難避免
    隨著美國大選進入倒計時,大批選民已經提前完成投票,而川普和拜登也在最後的衝刺階段,火藥味異常濃烈。 當地時間10月29日,「美國最大的連鎖超市沃爾瑪已經將槍枝彈藥移出銷售區」登上了大多數美媒的首頁,而這一消息也發出了一個非同尋常的信號——美國第二次內戰或於大選日晚正式打響。
  • 【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倒計時4天!民主黨議員「反水」支持川普...
    今天是10月31日,據11月3日的美國大選,僅僅不到4天,在過去的一天中,美國總統大選形勢發生了哪些變化,又有哪些事件值得重點關注,從今天起,黃金網將帶你解讀。
  • 孫太一:應對美方打壓,TikTok、微信需要各個擊破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孫太一】 川普政府通過行政命令給中國公司擁有的社交媒體下最後通牒很令人揪心。但要涉險過關,就必須了解美國為什麼要打壓微信、TikTok,相關的動機又都是從何而來的,然後有章法地去各個擊破。筆者主要溯源分別來自立法體系、行政體系和總統個人三個不同方面的動機來淺述事情的起因,並試圖拋磚引玉提供針對每一個主體的對策。
  • 美國大選倒計時,概念股來了,潛伏名單...
    作者:數據寶 張娟娟 美國大選進入倒計時,距離選舉日不到10天了。 據《紐約時報》報導,第56屆美國總統大選將於11月3日舉行。
  • 100天後美國大選,拜登或川普?瓜眾看戲看門道,選舉制度來一發
    美國總統選舉每4年進行一次,2020年大選日期定在11月3號。目前距離總統選舉還有3月零3天的時間。民主黨、共和黨兩黨候選人摩拳擦掌,準備上陣。這回是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大戰共和黨候選人(現任總統)川普,說好了看戲看門道,瓜眾們若要好好欣賞美國選舉這齣大戲,那就先從了解選舉制度上手。
  • 美國大選實時票數統計及結果公布時間 歷年美國大選對市場的影響
    這是美國歷史上史無前例的一次大選。在正式選舉日前,已經有近1億美國選民投出了他們的一票,而這一數字已超過2016年大選投票選民總數的70%。  美國東部時間11月3日凌晨(北京時間3日中午),美國東部各州的選票站將率先開門,迎接選舉日當天來投票的選民。當天下午7點(北京時間4日上午8點)開始,各州投票站陸續關閉計票。各州結果預計最快在一小時後開始陸續出爐。
  • 美國大選趨於白熱化 左右勝負的關鍵究竟是什麼?
    不過截至本周,威斯康辛州已經收到了超過100萬的初選缺席投票請求,這是2015年的四倍。而郵寄投票正是缺席投票的主要方式。因此,當天川普不得不重申郵寄投票將導致舞弊的觀點。由於疫情影響,目前全美已有46個州同意擴大郵寄選票的範圍,郵寄投票的美國選民確定將在本次大選中達到歷史新高,儘管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這一方式可能導致舞弊,但川普已多次高調宣揚這一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