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現如今,關於房子的話題,外延早已出了國,聞名中外的一句話是:「北京二環一張床,美國西岸一間房。」
美國西海岸是什麼地方?紐約、洛杉磯等全美排在最前面的超級大都會都在那邊。這樣的黃金地塊,房價竟然都被北京甩在後面。
面對這麼貴的房價尚且孜孜以求,因此我們說,國人買房不僅僅是個生活目標,還是個理想,甚至是個夢想。
也不止北京,同為一線城市的深圳,是我國最年輕的超大城市,但人口膨脹的晚,不等於房價含糊。
曾幾何時,6平米的極小戶型,讓買房客們認知了什麼叫「中國空前!深圳絕版!」
9間各樓層走廊盡頭隔離出來、區區6平米的「袖珍房」,每套還要賣到88萬左右,而且僅僅一上午就搶光了。一位淑女坐在地上掩面大哭:「我要買……」
「袖珍房」的宣傳海報上,那些文字也令人窒息 :
「從前買房零首付,如今百萬算起步;曾經後海賣4千,如今10萬擋不住;跟得上的深圳精神,跟不上的城市生長……」
按照網友的評論,6平米88萬,每平米均價15萬,「絕對是空前的,但未必是絕後」。
前些年霸屏的電視連續劇《蝸居》,也是讓房奴們找到了自己的憋屈。
房。住房。買房住。這簡直成了生存智慧論了。
02
關於買房子的話題,由來已久。
古時有一個廣為流傳的典故,叫做求田問舍,語出《三國志·魏書·陳登傳》中的一段話,翻譯過來的意思是一一
名士許汜去徐州拜訪陳登,簡單接觸後,陳登沒太把他當回事,不愛和他說話,睡覺時自己睡了好床,而把普通的床給他睡。
許汜後來投了荊州劉表,把這件事告訴了劉備。 劉備貶斥許汜說:你空有國士之名,生逢亂世,卻沒有濟世救國之心,只是四處打聽置房子買地這樣沒志氣的事,以陳登之賢,怎麼會願意搭理你呢?要是遇到我,別說睡個好賴床,就得讓你睡到地底下去!
後來,人們多用求田問舍來形容人無大志,只顧家業田產。
宋代辛棄疾的代表詞作、也是宋詞豪放派的看家之作《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其下闋也曾專此抒情: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在這裡,劉玄德天下為懷斥責許汜,令人感佩。只可惜時光如水流逝而去,真擔心風雨飄搖的國家,憂風愁雨之下,只怕連一拭英雄淚的紅巾翠袖也無人喚取了。
在傳之久遠的唐詩故事《旗亭畫壁》中,以一詩賭得勝利的青年詩人王之渙,志得意滿地對輸了的好友王昌齡和高適說:「田舍奴,我豈妄哉!」
所謂田舍奴,也是由這個典故引出來的,表達蔑視的意思,只不過在這裡是開個玩笑。
03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追逐和最愛。
中國是農業大國,千百年來都是農業人口佔了絕大多數。而對於農民而言,有房子住,有地種,基本生活就大體上有了保障。
所以,求田問舍是生存之道,甚至也是人生理想:有房子住,有地種;有好的房子住,有更多的地種……
家家戶戶,年年歲歲,都在為之而奮鬥,傳承、沿襲下來,就成為一種根深蒂固的理念追求和行為方式。這也只是做生活,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與氣概淡了一些。
中國從春秋、戰國時期興起的「士文化」,卻認為求田問舍太物質,堂堂七尺男兒生於天地間,應該建功立業,治國平天下;應該志向遠大,氣韻高華,縱橫捭闔,駕長風破萬裡浪……
當然,也不能人人都像蘇秦那樣脖子上掛著六國的相印,於是古人又有了進與退的講究: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這是一種人生的選擇。當你鬱郁不得志時,就要修身齊家,做一個「正人兒」;當你事業有成的時候,在成就自己的同時,要盡力去幫助別人,包括認識的人和更多的不認識的人。
這與《嶽陽樓記》的「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境界接近,但略有區別。
範仲淹的話意思是講為官:在朝廷當官掌權的時候,要常想著怎麼讓普羅大眾生活的更好,怎麼樣讓百姓萬家過上好日子;假如被貶到比較偏遠的地方,也要掛念著國君、掛念著家國。
總的來說,相比之下,鄙視求田問舍,是講志向與追求,而且多是精英們的事;而買房子則是生活選擇,人人都要面對。
儘管二者的側重點不一樣,但是感覺上,當下的人們比較淡化精神的成分,更偏於物質一些吧?
我是珍珠大笑,資深媒體人,中國新聞獎獲得者,喜歡 「讀舊書唱老歌喝陳酒品新茶偶爾吟風弄月」 ,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