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冷門專業:9年畢業6人,被數十位老師圍著轉,畢業照僅1人

2021-01-11 青燈白髮品文史

帝入太學,承師問道——《大戴記》。

太學是古代最早設立的學堂,西周時期,太學還屬於私人教學,主要是教授貴族學習六藝,至漢武帝時期,廢百家,尊儒學,採用董仲舒的意見在長安建立太學,私人教學也慢慢演變成了民間教學。

進入太學讀書的人,往往能加官進爵,「太學博士」還享有免除賦役的特權,這也刺激太學興盛,王莽篡漢,建立新朝,復興周禮,太學更是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盛世」。

1898年,光緒帝推動「戊戌變法」,在現代教育方面,興辦「京師大學堂」,雖然百日維新最終失敗,但是京師大學堂還是保留了下來,1905年國子監(太學)停辦後,未畢業的學生都進入了京師大學堂繼續學業。

1912年,京師大學堂更名為「北京大學校」,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國立」大學,北大也有:「上承太學正統,下立大學祖庭」之說。

經過百年傳承,北京大學已經成為了我國「第一學府」,如今提起我國最好的大學,那麼每個人都會脫口而出:清華、北大。

清華和北大各有各的優勢,北大的數學系在國內佔有很大的優勢,素有:「第一學府第一系」之稱,清華在納米材料、計算機、生物方面相對突出一些,這些也都是熱門專業,若說冷門專業,北大古生物系一定榜上有名。

北大古生物系之所以能夠這麼出名,主要還是因為一個學生,2014年,北大古生物系2010年畢業生薛逸凡發了一張畢業合影,在照片當中,只有薛逸凡一個人,這下引起了網友極大關注。

大部分網友還是帶著一種調侃的方式看待這件事,紛紛評論:這課沒法逃了、一個人撐起了全系畢業照、一人逃課全系放假。

古生物系之所以冷門,還是跟工作情況有關,古生物系若是不讀碩士、博士很難找到一份好工作,即便找到工作,也要面對十分枯燥的考古生涯,光是這兩條就讓許多人望而卻步。

自從2008年北大恢復古生物系,就一直秉承著一個人一個系的「傳統」,到2014年已經傳承了6代,雖然人丁單薄,不過中科院、海洋所一直都在呼籲保留這個專業,若是真的取消了,古生物研究就真的要退出中國;了。

薛逸凡能夠支撐下來純粹是因為愛好,大一那年抱著極大的興趣報考古生物系,進去之後才知道全系就她一個人,上課時老師一對一輔導,想打個瞌睡都不行,下課時連個說話的同班同學都沒有,取借器材時,壓學生證都沒用,各種各樣的壓力,讓薛逸凡也想過換專業。

可冷靜下來一想,畢竟是自己喜歡的,心甘情願的選擇就該心甘情願的承擔,其實一個人一個系,得到的機會也非常多,只要系裡面有什麼活動、獎學金之類的,那一定是落到薛逸凡頭上,她在大二、大三時期系裡面就資助他參加了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舉辦的北美古脊椎動物學會年會。

大學畢業之後,薛逸凡又被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加州大學先後錄取,她的前途一片光明。

北大這個專業雖說冷門了一點,但以後做出來的成就也是金錢無法衡量的。

今年,湖南耒陽鍾芳蓉以676分的成績斬獲湖南省文科第四名,作為一個留守女孩、寒門子弟,鍾芳蓉的勵志人生再次鼓舞了正在拼搏的學子們,寒門雖然接觸的教育機會少,但並非說寒門難出貴子,只是看自己願不願意去努力。

鍾芳蓉從小就 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父母只有過年才能回來,讀了書,上了學,她發現別人都有爸爸媽媽送,唯獨她沒有,但她並沒有因為這些自暴自棄,她將心裏面的感情都寫進日記,並以讀書來消磨孤獨的童年。

在這種逆境當中,鍾芳蓉鍛鍊出了強大的意志力,她寒窗苦讀十餘年,也終於有了回報,其實憑著她的成績可以選擇一個更好的專業,但她卻還是選擇了就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鍾芳蓉選擇引發了一些爭議,大多數的人認為她應該選擇一個更「賺錢」的專業,不應該選擇一個冷門專業。

就自己的家庭環境來講,鍾芳蓉也考慮過這一點,但她覺得自己的夢想和未來,不能捆綁在金錢上,不管鍾芳蓉未來的路如何,她都只能繼續披荊斬棘,奮勇向前。

相關焦點

  • 北大最「牛」專業,9年畢業6人,數十位教授圍著轉,逃課從不存在
    說完了別的冷門專業,我們來說說標題裡北大的冷門專業。 有一門學科特別神奇,在別的學校人數倒還不少,但是在北大報考的人卻是真正的鳳毛麟角,那就是殯葬學。殯葬學之前的確很冷門,因為受傳統思想,國人一向對逝者是比較忌諱的,而且有些人天生膽小(比如說我自己),所以選擇這個專業的人自然少。
  • 北大最孤獨專業:6代單傳,一名學生配數十位老師,畢業照僅1人
    分數高的人自然在選擇學校和專業上不會碰上什麼阻礙,可以跟隨自己的內心。如果剛剛處在分數線上的人,就會面臨焦灼的抉擇。這時候父母都會為孩子的未來出謀劃策,都想為孩子選擇一個未來有發展前景的好專業。 有很多熱門的專業就成了學子的「寵兒」,可北大就設立了一個最冷門的專業,連續6屆都只有一個學生,並且這一個學生由十位老師教授,在每年照畢業照時就只有一個人。
  • 北大冷門專業畢業即失業的心酸歷程,再次為家長和學生敲響警鐘!
    再見高中同學的時候,已經不是剛上大學時候聽說我是北大就一臉羨慕,而是一聽到我是XX冷門專業,就立馬投來了懷疑和同情的眼光。 有很鐵的哥們直言我的專業極難就業,讓我一定要早做準備。 人不能總停留在原處,特別是能考上北大的人。
  • 北大最孤獨的專業:六代單傳,一人曠課全系放假,畢業照只有一人
    北大」最冷門「的專業:一人逃課全系放假,目前已在美國進修每年到了畢業的時候,就業往往就成了大學生們的頭等難題。有一些大學生,因為選的專業非常的熱門,所以在找工作的過程,省去了許多的環節,很多同學對一些熱門專業是非常有興趣。一些冷門職業,往往都是大家不願意選擇的。
  • 北大最冷門的一個專業,曾經沒有前景,如今沒畢業就十分搶手
    名牌大學,對於我們來說是工作上的一個跳板,如果你是名校畢業的話,那麼在你未來找工作的日子裡,也就更加的輕鬆和容易了。當然,除了學校之外,他也有非常重要很多學校雖然不是十分的出名,但是學校裡有個別的專業還是很優秀的。
  • 北大一專業:六代單傳,一人曠課全系放假,畢業照只有一個人
    可就是在眾多學生為之打call的北大有著一個特別的專業—古生物學專業,每個學校都會有比較冷門的專業,北大也不例外。而這個專業則是冷門中的冷門,從2008年開設到2017年這9年的時間中,僅僅有6人報考,有的年份根本沒有學生,而這6人也是一個年份一個。
  • 考古專業太冷門?北大這個專業8年六代單傳,1人請假全系放假
    每逢報考時節,各專業同學就會使出渾身解數,希望能夠得到畢業生的青睞。就在今年,成功被北大錄取,並報名「爆冷」考古系的女孩鍾芳榮,一度登上熱搜榜單,成為大家議論的中心。 但也有一些人覺得,這個專業過於冷門,畢業後難就業。其實大家的說法都沒有錯,鍾芳榮的做法也沒有錯。 從就業方面來說,考古專業確實比較冷門,就業限制較多,選擇較少。但就她個人而言,考上心儀的大學,報名心儀的專業,其實並沒有什麼問題。她真正需要做的,就是抱著一顆熾熱的心,在這個行業內長遠的走下去。
  • 北大「一個人的畢業照」主人公,2010級古生物專業獨苗,十年後搞起...
    還記得曾經刷屏網際網路的「一個人的畢業照」嗎?北京大學2010級古生物專業「合影」,說是合影,但照片上只有一個人,因為這一屆的北大古生物專業,就只有一個學生,就是薛逸凡。 據北大元培學院官方介紹,這個專業差不多每個年級都只有一個人,甚至有的年級是零人。 冷門,小眾,孤獨。但薛逸凡說,對於古生物專業,自己當時確實是「自投羅網」。
  • 「北大」最冷門的專業,全系只有一個人,「6代單傳」受重視!
    但無論是哪種情況,考生們選擇的專業都是符合社會需求、專業性強並且就業率高的,就是因為報考人數多,被稱為了熱門專業。而有熱門專業自然也有冷門專業,與門庭若市的熱門專業相比,有的專業就顯得非常孤單,全系只有一個學生,一人請假全系放假。全系只有一個學生的專業,一人請假全系放假,畢業照盡顯孤單!
  • 考古冷門專業?北大這個專業更厲害,一年僅一個畢業生
    近日,湖南留守女孩報考北大考古專業的消息刷爆網絡,有網友覺得考古這麼冷門的專業,不適合家庭貧困的學生學習,將來就業也是很大的問題,還不如報北大的經管專業。不過,在北大還有一個比考古「更厲害」的專業,大家可能都沒聽說過,這個專業連續六年,每年只有一個畢業生,可謂一脈單傳。而且這個專業可能只有貧困的農村學校才會出現的現象,老師比學生還要多。但是在北大這專業還有一棟專門教學樓,想想一棟樓只有一人的情形,聽著都不可思議。這個專業就是北大元培學院開設的古生物專業。
  • 北大最冷門的專業,連續六年只招一人,學生調侃:全系獨寵!
    近日網絡上又掀起了一股議論熱潮:676分女生選擇北京大學考古專業,你怎麼看?一部分網友持反對意見,覺得女孩不應該選這個專業,不僅冷門而且畢業後不好找工作,前途堪憂!另一部分網友則表示支持,人家樂意選什麼就選什麼,考上北大還愁沒有前途?
  • 馬麗是北大畢業,撒貝寧是北大畢業,沒想到竟連他們都是高材生!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馬麗是北大畢業,她本科是在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而後前往北京大學戲劇研究所進行深度學習。 除了馬麗是北大畢業的之外,撒貝寧是北大畢業這件事情同樣是大家印象中十分深刻的。
  • 孤獨的北大專業:六代單傳,一人曠課全系放假,畢業照只有一個人
    你見過來自名校「六代單傳」的冷門專業嗎?沒錯,在著名學府北京大學,就有這樣一個專業,每年只在全國招收一人,難畢業、難就業成為了它的最大標籤。這個專業就是「古生物學」。與其他的大多數專業一樣,古生物學專業要求學子在校修讀四年。而北大的古生物學專業對於學子的招收與考核都非常嚴格。每年高考,古生物學專業僅僅只在全國範圍內招收一個人。不僅如此,古生物專業的學分一共為140分,其中公共必修課程為32分,其他的選修課程為16分。要學習的科目非常繁雜,有高等數學、社會科學、歷史學。
  • 鄭州大學歷史系畢業,去哪裡就業?學姐:老師,公務員,就這齣路
    武大歷史系,復旦歷史系,其實都差不多哦,文科冷門畢業前途基本上差不多,畢業都是啥也不會,基本上三條路:考公務員,考教師,考研。如果研究生畢業後呢,三條路:考公務員,考教師,考博如果博士畢業呢,也是三條路:考公務員,當老師。看見沒?從本科到博士,這類專業最好的出路就是:考公務員,當老師。
  • 那些學冷門專業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內容來源:豆瓣讀書前段時間,#留守女生考上北大選了考古專業 上了熱搜。很多人覺得這位同學選考古專業很不明智,因為太冷門,就業面太窄,不好找工作,云云。我校是老牌211大學,考研分一年比一年高,只有這一個奇葩專業,考研過線就收,預計招生5人,但過線的只有我和我小師妹兩人……我問老師還補招嗎……老師說不補了,補也招不上來……表情尷尬。畢業後來在報社幹了幾年,傳統媒體有些不景氣了,我也三十多了,然後稍稍準備了一下,用兩個半月的時間通過了司法考試,現在當律師呢,主要做民商事。
  • 北大最「孤獨」的專業,如今6代單傳,每年的畢業照只有一個人
    隨著時間的流逝,距離2019年的高考已經還有不到四個月時間,再說的準確一點就是不到100天的時間了,很多的同學和家長都開始緊張了起來,想著要在最後這100天把分數再衝上去一點,畢竟在高考裡面可是號稱1分可以甩掉一個操場的同學啊。
  • 寧波大學的「獨苗男生」,曾經一個人讀歷史專業,一個人拍畢業照
    近些年,大學畢業的學生都知道,如今的大學實現了學生在線自主選課,系統自動生成課表,可是寧波大學卻有一個學生非常特別,與其他學生不同的是,他要DIY,自己動手安排大學4年的課程,而且學校還允許他這麼幹了。
  • 畢業致辭|北大中文系主任陳曉明:中文人的精神和擔當
    【編者按】本文為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陳曉明在北大中文系2020年畢業典禮上的致辭。澎湃新聞經微信公號「北大中文人」授權刊發。陳曉明同學們、老師們,大家上午好!我們這些老師也同樣相信各位同學,不管將來遇到怎樣的難題,都能夠富有創造性、同時又不失原則地去解決掉。這絕不是盲目信任各位之優秀,還因為各位是北大中文系的畢業生。
  • 北大考古專業真的很糟糕嗎?畢業後都去哪工作
    她也被人們尊稱為「敦煌守護神」,一個最了解敦煌的人。1962年,24歲的她和另外3名同學因為實習分配到敦煌,來到的第一天她就被大大小小、成千上萬的佛像雕塑,密密層層的洞窟、天衣飛揚,滿壁風動」,精美絕倫的壁畫震撼了。
  • 6個最冷門大學專業,就業率高,畢業後就是高薪
    大學裡面的專業非常多,熱門的也許並不是最好就業的,相反有一些比較冷門的專業反而是最好就業的。目前我國的專業已經有上百個,基本上大家都知道,但是也有一部分專門冷門到有點古怪,但是就業率卻是出奇的高,只要能夠畢業的話公務員都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