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口袋君的第1336篇原創
技術原因
是張藝謀《一秒鐘》上映前最為重要的關鍵詞。
2019年2月11日,柏林電影節開幕前夕。
影片因技術原因,撤出主競賽單元。
2020年11月25日,內地院線上映前夕。
影片因技術原因,撤出廈門金雞獎開幕片首映。
還沒上映,
電影就遭遇兩次技術原因,真的是不詳的預兆。
張藝謀老婆陳婷,連忙發布微博:
影院上映後,大家且看且珍惜吧。
話中話很明顯了:
《一秒鐘》金雞獎開幕片不上沒事
周五內地上映,別像去年《八佰》那樣給搞沒了。
幸好,《一秒鐘》如期上映。
作為一名親歷過膠片時代的85後影迷,口袋君如饑似渴地看完《一秒鐘》
感覺很幸運。
能在影院看到這樣一部每一幀充滿情懷和誠意的佳作。
對於這個殘本。口袋君給4星/80分。
兩句感慨:
1.仔細品,滋味有反轉。
2.在中國,拍這種題材的電影,滿滿是遺憾。
因為,
01
年代才是《一秒鐘》
最大的主角和最濃的情緒
《一秒鐘》究竟是什麼年代的故事?
片尾處,跳出一行小字兩年後
一條橫幅上寫著
搞好大學招生是全國人民的希望
很明顯,張藝謀指的是改變他一生軌跡的大事:
1977年11月28日。
中國恢復高考,舉行了唯一一次的冬季高考。
因此,
《一秒鐘》這個拯救膠片的故事
精確的時間點是:
1975年秋季
再從張譯的臺詞
女兒8歲,他就離開,現在已經14歲了
來判斷:
他飾演的「壞分子」張九聲,
已經在勞改農場呆了整整6年:
1969年被關進去的
請大家牢牢記住這兩個時間點。
和張藝謀豆瓣9.3的神作《活著》類似,邊看邊要腦補年代這個畫外音,《一秒鐘》才會好看。
顯然,
70歲的老謀子,早已過了急於自我表達、直抒胸臆的年紀
很多影迷都說:
沒想到《一秒鐘》的劇情是如此地簡單。
但正所謂大道至簡
寥寥幾筆,力道舒適,舉重若輕,大師風範。
一開場,
張譯飾演的勞改犯張九聲。
從農場逃了出來,徒步穿越沙漠。
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只為了去看一場電影。
點擊播放 GIF 0.6M
大漠中,形單影隻的行走。
張藝謀早期電影的經典意象。
蘊含著穿透荒蕪時代的力量。
張九聲來到一分場,電影已放完。
就在這晚,電影膠片拷貝被一名叫劉閨女(劉浩存飾)的小女孩偷走。
張九聲和劉閨女,一路你爭我奪。
點擊播放 GIF 1.5M
膠片拷貝,好不容易送到二分場。
結果又不小心,被驢車拖了一地。
脆弱易損的電影膠片,因為技術原因放不成了。
點擊播放 GIF 2.1M
只能死馬當活馬醫。
在小鎮唯一放映員範電影(範偉飾)的指揮下,全體二分場的革命群眾們,興師動眾開啟一場 如今看起來有點荒誕的電影搶救行動。
點擊播放 GIF 1.8M
原來,
電影在1975年的華夏大地,
擁有堪比女神的崇高地位。
範偉飾演的電影放映員
備受民眾的尊敬和崇拜 一呼百應
灰濛濛的電影膠捲被小心翼翼地供奉在棉被上
用筷子輕輕地挑弄整理膠捲
自製蒸餾水仔細地清洗
用扇子手動徐徐扇風吹乾
點擊播放 GIF 1.8M
當範偉宣布搶救成功的那一刻,男女老少像慶祝一場偉大勝利一樣歡呼雀躍。
點擊播放 GIF 1.8M
剎那間,禮堂裡上上下下擠滿人。
坐地上,騎窗戶上,站牆角裡,甚至連銀幕後邊,一個空位不剩。
然而,
張藝謀真的是在表達所有人是如此痴迷電影嘛?
口袋君的答案:不是。
他真正想說的是:
1975年,中國人的精神生活有多貧瘠。
一部看了十幾遍的《英雄兒女》再度上映時,居然如同過年般的狂歡。
三位主角,無一例外,對電影這件事,動機不純。
劉閨女。
電影,對她來說是一個燈罩。
父母雙亡,給弟弟借來學習的燈罩燒壞了,對方死死相逼。
當年,流行用電影膠片來做燈罩,所以她只能去偷膠片。
範電影。
電影,對他來說是一種地位。
場長親戚楊河,屢次三番想奪走他放映員的位置。
他就利用拯救膠片行動,來進一步樹立權威,打擊對手的氣焰,為自己不幸喝了清潔液的傻兒子提供資本。
張九聲。
電影,對他來說是一種念想。
6年前,他被劃分為「壞分子」,關入農場勞動改造。
老婆離婚了,女兒為了消除影響,堅決與他劃清界限。
得知女兒在《新聞簡報》中有一個鏡頭後,冒著罪加一等的危險,拼老命也要看一眼。
【電影冷知識】
《新聞簡報》,1949年開始攝製,每期10分鐘,放在電影前播放,相當於電視機還未普及前的《新聞聯播》。1993年播出最後一期,壽終正寢。
由於《新聞簡報》的官方話語屬性,更加重了張九聲6年未見女兒的陌生感和悲涼色彩
既然已經逃出來,
為什麼不直接去找女兒,還是要費九牛二虎之力,來看這電影中的一秒鐘呢?
有且只有一個解釋。
《一秒鐘》最為至關重要的一個劇情。
在公映版中被刪了:
02
張九聲的女兒其實已經死了
毋庸置疑,
女兒已死是整部《一秒鐘》所有情感的源點
有了這個源點,
張九聲所有為了看女兒,而作出的偏執狂舉動
點擊播放 GIF 1.4M
一個回頭滿臉掛滿淚珠的強烈情感,才能夠成立,才能讓觀眾深感同情和理解。
點擊播放 GIF 1.2M
因此,
拯救膠片看電影只是《一秒鐘》的支線劇情
此片真正的故事焦點原本應該是:
看死去的女兒
根據看過原版的內部人士透露:
1.根本沒有那段兩年後,張九聲和劉閨女那段重逢的戲份。
那是張藝謀為了《一秒鐘》能上映,特意補拍的。
難怪很多影迷說,突兀到有一種兩人要談忘年戀的錯覺。
2.張九聲在N刷《新聞簡報22期》後,在放映室跟範電影說起女兒去世的真相。
這寥寥幾句臺詞,恰恰是整部電影最令人心痛的點睛之筆。
直接決定了
《一秒鐘》豆瓣評分是8.9,還是7.9
也直接影響
《一秒鐘》的票房是10億+,還是1億+
女兒已死,女兒是如何死的,成為《一秒鐘》不能言說的秘密。
在公映版中,有三處十分突兀的情節。
a.範電影面帶理解地說:
這樣做,才能消除爸爸是壞分子對她的影響。
b.劉閨女站在凳子上說:
這就是你女兒啊,沒被面袋子壓死啊。
張九深立刻氣急敗壞地踢翻凳子。
c.張九聲突然像祥林嫂一樣,在放映室幽怨地說:14歲的孩子,跟大人爭什麼呢。
原來,真相是:
張九聲是勞改犯。
家庭成分不好的女兒急切地想要表現。
為了在記者面前,表現出自己要搶第一袋。
她急急忙忙衝上去。
結果扛的時候,卡車沒停穩,被車撞死了。
因此,在《新聞簡報22期》中的一秒鐘畫面,極有可能是張九聲女兒死前最後的影像。
點擊播放 GIF 0.7M
了解了這樣重磅鋒利的真相,
再來重看《一秒鐘》,所有的味道都變了:
張九聲和劉閨女被保衛科的人綁在一起,
觀看《英雄兒女》中,王文清和王芳父女倆失散多年後相認,突然變得辛辣諷刺了起來。
將這種「非正常死亡前最後的影像」放在主旋律味十足的《新聞簡報》中,被「極為正常」地奉為先進事跡,極為反諷而悲愴。
點擊播放 GIF 1.4M
張九聲被保衛科的人押回勞改農場,範電影塞給她的兩幀女兒膠片被扔掉,連最後的念想都不留,才顯得如此狠厲殘暴。
點擊播放 GIF 2.1M
▼
在給《影》作宣傳時,張藝謀曾說過一段令口袋君無比動容的話:
無論在全世界哪個國家,看電影都是很高端的。
大家都仰視她。
覺得這是個電影,不可等閒視之。
觀看電影方式是花錢買票、大家集合起來,把燈關了,手機也不能看,啥也不能幹,不能大聲喊,一種非常朝拜式的正襟危坐。
電影,就是這個時代的女神,代表了我們對藝術的極度敬仰。
點擊播放 GIF 0.6M
看完張藝謀的《一秒鐘》後,
口袋君立刻
給我的父母和嶽父母,買了4張電影票孝敬。
因為,
40後-60後才是最應該看到這部電影的人群。
和《奪冠》一樣,
我先將最為關鍵的刪節劇情,發微信告訴他們,這樣才能一遍看爽。
《一秒鐘》上映兩天,票房不到5000萬。
按照這個走勢,也就1億出頭的水準。
張藝謀電影的盛世,似乎正在漸行漸遠。
作為Get到國師所有核心表達訴求的影迷,口袋君極為惋惜。
強烈建議大家,
給父母/丈母娘/老丈人/婆婆/公公/爺爺/奶奶 買電影票,孝敬他們去電影院看《一秒鐘》。
絕對能勾起他們對那個
到處都是毛爺爺相 年代的回憶。
那是他們的豆蔻年華,人生最美好的年華。
請記得一定要先給他們腦補張九聲女兒已死的刪節關鍵劇情。
適不適合,只須問一個問題。
《英雄兒女》當年你看過幾遍?
我爸給我的回答:倒背如流。
張藝謀說:
《一秒鐘》是自己獻給電影的情書。
口袋君真心覺得
這是前半句,後半句是:
這也是一封醞釀50年的血書。
老謀子用自己累計多年的政治資本
費盡心機讓這部電影上映
希望更多國人都能看到
就是為了告訴我們
不要遺忘那段傷痕滿滿的歷史
永遠不要再犯這樣的錯誤
《一秒鐘》,且看且珍惜。
點擊播放 GIF 1.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