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說起虎式坦克,全重接近60噸,有著厚重的裝甲,而炮管口徑只有88毫米。可能在人們的印象中,這種沉重到只能充當炮灰的配角坦克,在戰場上應該不會有太大的殺傷力。但恰恰正是這樣一種坦克,卻成為了二戰時期德國的裝甲部隊代表。在各戰場上都取得了優異的戰果,面對蘇聯的上萬輛坦克大軍也沒有退縮,戰績斐然。
虎式坦克主要面對的敵人是蘇聯T34,它的炮管口徑大約是虎式坦克的一半,所以當這兩種坦克正面相遇時,前者無疑不敵後者。但蘇聯的另一種IS-2型坦克,裝備43倍口徑122毫米火炮,近距離穿甲深度200mm,這樣的實力裝備,虎式坦克在它面前也就變得有些破敗了。
當然口徑並不能代表全部,虎式的88毫米炮也有著高射速,高精度,高彈量的優點,就像是一輛移動的火藥庫。所以一臺虎式坦克可以幹掉多輛T34的說法也不是空穴來風,尤其是在近距離的鏖戰中,虎式坦克擁有者出色的戰鬥能力。德國的坦克部隊車長就是利用虎式卓越的戰術機動性打出了優秀的戰績,即使虎式有較差的戰略機動性也被德國軍隊強大的戰術而化解。
但虎式的戰略機動性是其一 大缺陷,而憑藉著其在重量,口徑,容量,機動等多方面的優點,再加上42年後蘇聯生產的T34坦克為了數量,粗製濫造,質量低劣。在戰場上自然不敵虎式勇猛地攻擊,比如T34會被虎式坦克88毫米炮口的猛烈開火而當場擊毀,甚至在一次戰鬥中,T34的整個炮塔都被掀掉,落到十幾米以外,德軍戲謔道這是T34在向虎式脫帽致敬。虎式的防護能力也展露無疑,在持續6小時的戰鬥中也能承受打擊而使乘員沒有損傷。綜上,虎式坦克作為典型裝甲代表,有非凡的戰鬥技能,在一般情況下,是可以與多輛T34抗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