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訊 「平安縣祁家川三合村,又名高羌堡。」一句簡單的地名介紹,卻隱含了兩個少為人知的地名,祁家川和高羌堡何以得名?有著怎樣的地理和歷史淵源?又有哪些獨有的「符號」?
自然符號
出平安縣城沿三合溝向西南方向行駛10公裡,便在道路左側的一處臺地上看到一處神奇的泉水,這就是在平安區大名鼎鼎的冰嶺山藥水泉。冰嶺山又名藥水臺,聖泉。據說,長飲此泉水,可治胃腸疾病,又有延年益壽之功效,深得當地和許多外地遊客的喜愛。
傳說很久以前,冰嶺山藥水臺上有108眼藥水泉,每眼泉均可醫治不同的疾病。有神人在此立碑,說明了每一眼泉水的藥用功效。四方八鄰人們但凡得了疾病,便來這裡對症按方索取藥水,服用之後,果然很快就痊癒。有一天,這裡來了一個江湖郎中,他聲稱自己能包治百病。原打算在這裡掙點錢的他,結果沒想到人們只相信藥水不求醫,這個江湖郎中便心生歹意,悄悄在泉水中投放了毒藥,並砸毀了石碑。結果有人喝下藥水便被毒死了。玉皇大帝知道這事以後,派天兵天將下凡將投毒的江湖郎中就地處死。之後,狂風大作,電閃雷鳴,隨著一聲巨響,在藥水臺前的陡峭的崖壁上突然生成了一個一米多寬、幾十米長的大裂縫,裡面狹窄深幽,陰暗潮溼,即使是三伏天,那裡也是寒氣逼人。從此,藥水臺只剩了了三、四眼能治胃病的泉水。
伴隨著神話傳說的是清代乾隆時楊應琚所著《西寧府新志》卷四,地理山川載:「聖水泉」,在縣(指西寧縣)東南六十裡『吉彥才溝』又名藥水泉。出高阜上。大小泉三,水俱北流,中又有泉四,水西流。南有泉四,水西南隅流。諸泉之水,居民飲之,雲能醫雜證(症)。其水不流入大河,有流四、五步或七、八步,即結羊腦石。其石無味,為末服之,亦可治積聚,故諺謂之「冰淋山」。久而久之人們又稱為「冰嶺山」。
後經專家學者對這裡的泉水進行經化驗分析得出,此泉有泉眼大小31個,年流量2.8萬噸,水中含有9種礦物質元素,其中鍶、鋰、游離二氧化碳礦化度達到國標,是珍貴的天然礦泉水,具有很高的開發價值。如今,冰嶺山藥水泉被越來越多的遊人及求醫者所喜愛。
地理符號
繼續沿三合溝向南行駛8公裡,便到了三合鎮鎮政府所在地——三合村。三合村地形為南北走向的兩山夾一川,東有該地區最高點羅爾幹梁,海拔2750米,西有溝門大溝,南分兩岔,東南為寺臺溝,西南為石灰堯溝,三合村位居兩溝相匯的三岔堯山,順溝北下一公裡就是新莊村。寺臺溝河與石灰堯溝河,在三合村匯集一處,加之湧出的泉水,形成了湟水河平安段最大的一條支流——三合溝。山川溝壑形成山高谷深,溝壑縱橫的獨特地理構造。
三合村古稱高羌堡,西接洪水泉鄉,南鄰石灰窯鄉,東接古城、沙溝二鄉,北與小峽鎮毗鄰。三合溝,古名「吉彥才溝」(蒙古語,意為風水寶地)。三合為羌戎故地,原名為高羌堡,因羌族部落高羌遊牧居民由此得名,延用至今。
據資料記載,祁土司文化在三合溝影響深遠。明王朝建立後為有效地統治邊陲少數民族地區,實行了「土官與漢宮參治,令之世守」的辦法。設立在我省東部農業區的土官絕大部分為元朝的地方官吏和少數民族上層頭人,準其世襲,亦稱世官。土官初為武職,後逐漸演變為土司,設立衙門,成為特許封地的行政統治機構。雖然隨著清政府實行的以中央派遣官員取代土官制度使土司制度開始走向衰落,但祁土司文化的影響至今仍未淡去。因此,當地人也將三合溝叫做祁家川。
放眼整個三合村,其地理呈「凹」型,從位於三合村北部的新莊村方向和南部仲家村方向眺望村子,只能看到新建高層建築。村莊最奇特的地理位置當屬村子東西兩側之山:西山南至黎明村,北至新莊村全部為典型的丹霞地貌;東山仲家村以北為丹霞地貌,而仲家村以南又屬黑土地貌,到夏季時就構成了「東綠西紅」的奇特自然景觀。
在三合村,分別放置於村南北門的四尊石獅引起了我的注意。南門兩尊為太獅、少獅,造像高1米,長1.1米;另外兩尊略小,安放於北門,雕像高0.58米,長0.65米,均有底座,獅呈蹲踞狀。據村裡老人介紹,這種石獅只有在這裡能夠看到,這四尊石獅原安放在祁土司衙門和殿堂門口左右處,後般放到村門的,用來庇佑村子安定幸福。石獅因獨特的造型,成為了三合村又一獨有的地理「符號」,當地人有「看到石獅,就到了高羌」之說。
民俗符號
作為三合溝政治、文化、經濟的中心,高羌廟會之多,居三合地區之首。在高羌眾多的廟會中,最獨特的當屬每年農曆正月十三的跳火堆。
傳說,農曆正月十三為一年中第一個楊公忌日,楊公忌,百事忌。因此,三合村有正月十三這一日不耍社火的習俗。正月十三日下午,青壯年人到村東官坡割毛兒刺(當地一種灌木),捆成捆子拉回家,燒紅小圓石頭(當地人稱醋罈石),到晚上六點多各家點燃火把,將醋罈石放在鐵盆內,澆上醋後,由兩人將火把醋罈送到院子內轉一圈後,跑到村裡固定地點堆成火堆,青壯年人按順序跳躍過火堆。直到火堆的火焰小後,老年人婦女們都跳一兩次,火焰滅後,響起鑼鼓,村民開始拉滿場(不化妝社火)邊唱邊扭,直到踏平火種後才停止。據老人們傳說:官坡上的毛兒刺,平常時間不能割。如果誰家偷割,越割越貧,只有在正月十三日才能割。每年這天全村分四至五處火堆點,不能隨便亂放。隨著時代的改革,特別是近幾年,正月十三跳火焰規模越來越隆重。跳火焰不僅成為了村裡人們聚集在一起歡騰的契機,更是期盼來四季平安,五穀豐登的重要活動之一。
早在上世紀四十年代,高羌就有眉戶地落班(不化妝演出)。如今,每到農閒時節,村中老人盤坐在熱炕上自拉自唱。
三合可愛之處,在於它的山清水秀;可嘆之處,在於它在歷史長河中的蹉跎;可敬之處,在於這些樸實而好客的人們。不論是它的地理還是民俗,無不凸顯著這裡的獨特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