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葉丫丫
5月27日,網絡上流傳一女生被男生群毆的視頻。
視頻中,形單影隻的女生,被4名男生團團圍住,輪流毆打。
期間,女生多次想要走動離開,都被男生拖拽回來,還被按在地上拳打腳踢。
什麼深仇大恨需要如此下狠手?對著臉就是一腳
女生應身而倒,接下來綠衣服的再從側面狠狠來一腳
隨即黑衣服再來一腳……
綠衣服返回再補一腳……
女生多次閃躲,均被跟上繼續攻擊。
即使女生坐到一邊,仍然逃不過。拍攝者也一直在起鬨,顯得非常興奮。
更是按壓女生頭部進行攻擊,期間不斷對她拳打腳踢。
還直接把女生摔倒在地。
隔著屏幕,我們都能感受到下手的狠厲,以及那幾個男生一臉的戾氣。
5月28日,警方發布通告,證實視頻屬實。
這是事後警方的通報:
最讓人心悸的是,被打的女生才12歲,而實施暴行的4名男生中,有3人15歲,其中一個才14歲,均為未成年人。
而這起校園暴行的起因,僅僅只是因為「發生口角」而已。
就像有位網友說的:「這只是被拍出來的案例之一。」
想想那些沒有被拍出來的,不知道還有多少孩子,正在遭受不為人知的傷害。
2017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校園暴力和欺凌》數據顯示:
32.5%的學生遭到過校園欺凌,其中,30%的人選擇沉默,50%的人,旁觀欺凌時並未挺身阻止。全球每年2.46億學生,因欺凌而痛苦。
校園暴力的案件屢禁不止,未成年人犯罪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樣的原因?
看到評論區的網友留言,忍不住讓人細思極恐!
01
家庭教育缺失,家長不去管
李玫瑾教授曾說:
「孩子的問題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孩子的每種心理和行為問題,一定和父母的行為有關,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
我們無法猜測,這4個男孩身後的家庭到底是怎樣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的父母,在教育過程中,必然是失職的。
父母最大的惡,不是將孩子培養成庸才,而是將孩子培養成禍害。
還記得前不久,衝上熱搜的猥褻案嗎?
5月21日,一位母親上網求助,她年僅5歲的女兒,在上海七寶萬科的西西弗書店,被一名10歲的男童猥褻了。
書店,原本是孩子們學習知識的地方,卻成了這個男孩的行惡之地。
不僅脫小女孩的內褲,而且甚至試圖讓這個5歲的小女孩,去舔自己的下體。
而事後男孩母親的反應,讓我們徹底明白了,罪惡之源究竟出在哪裡!
女童的媽媽想要理論,男孩家長卻連道個歉都拒絕,甚至一句輕飄飄的「那是她自願的」就想一筆帶過。
後來,女童的媽媽拿著書店的監控錄像去找警察,但男孩家長卻不配合,連做個筆錄都不願意。
看,有其母必有其子,孩子的行為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來的是一個家庭的教育背景和道德修養。
家庭教育缺失,使得孩子的根歪了。
連根都歪了,長出來的樹,還能挺拔得起來嗎?
無惡不作的壞孩子背後,包庇護短的家長才是原罪。
家庭教育是第一道關,只有父母把好這第一道關,才能養出一個對社會負責的好孩子。
有遠見的家長,從不縱容孩子的過錯。
02
校園教育缺位,老師不敢管
這則新聞的留言區中,有一條評論讓我印象深刻:
「作為一個初中老師,我表示真的不敢惹學生。人家正是九年義務教育,你弄他,你走。他弄你,他也沒多大事兒。我上次制止一個上課搞事的學生,直接就威脅我,說要弄死我!」
一段話,深刻說明了校園教育出現的問題。
什麼時候,老師教育學生變成了「不敢惹學生」?
成功的教育,除了有溫和的一面,必然也應該有嚴厲的一面。
中國古代,孩子進私塾,家長送給老師的第一件入學禮就是一把戒尺,寓意著:「戒驕戒躁戒錯,尺度規矩準則」。
魯迅的啟蒙老師壽鏡吾老先生,是一個嚴厲博學的人,三味書屋裡就放著一把戒尺,還有寫著罰跪的規則。
心中有戒尺,才會有所敬畏。
2020年1月2日,西安發生了這麼一起案件:
學生李某因為晚自習玩手機,被值班的金老師沒收了手機。他兩次找金老師要回手機,都沒能如願。
第三次去辦公室的時候,氣急敗壞的他殺害了另一名值班的周老師。
儘管第一時間送醫院急救,這個無辜的老師依舊再也沒能甦醒過來。
有人說:「現在的老師,是史上最憋屈的老師,只能戰戰兢兢地教書,卻不能有理有據地育人。」
深以為然。
當今社會,老師身上的光環太多,以至於老師必須「偉大」,但凡老師與學生發生發生衝突,輿論對老師的要求都遠遠高於學生。
一個不小心,就成為眾矢之的,被輿論口誅筆伐,輕則收到謾罵處分,重則職業前途盡毀、甚至性命不保。
16年山東,老師在課堂上批評了一名學生,學生下課後找了同學,在教學樓裡攻擊老師,致使老師膝蓋粉碎性骨折。
17年湖南,47歲的中學班主任鮑某,在辦公室被學生連刺26刀,搶救無效後不幸身亡。
18年江西,兩名男同學打架,路過的班主任打了兩人一下屁股,之後被家長逼著在全校師生面前,下跪道歉並賠償6000塊錢。
這一條條,一樁樁,無疑是給老師的教育加上了一層又一層的緊箍咒,卻給孩子的惡行,鍍上了一層又一層的保護罩。
跪著的老師,永遠也教不出站著的學生。
孩子尚在學校時,老師不敢管,離開純粹的校園之後,社會會以更加惡意和殘忍的方式,來替老師「教育」他。
讓老師管孩子,才是對孩子最大的負責和保護。
03
社會教訓不夠,法律成為藉口
細觀每一起未成年犯罪的案件,最後的結果大多都是高拿輕放,最後不了了之。
「他還是個孩子!」這個理由,成為這些為非作歹的小孩,最大的依仗。
不禁想起,曾經震驚全網的姦殺案。
遼寧大連,13歲男孩蔡某姦殺了才10歲的小女孩,並且拋屍野外。
小女孩身中7刀,被打得慘不忍睹。
一隻鞋掉在地上,褲子被褪到了膝蓋以下,前胸沒了衣服,身上還壓著一個塑膠袋,袋子裡裝著磚頭和石塊。
很顯然,女孩在生前遭受了非人的凌辱。
更可怕的是,這個作案的男孩在案發後,竟然還談笑自若地為自己開脫:「我虛歲14歲。」
電影《誤殺》中的一句臺詞:
「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就只是個禽獸。」
雖然未到14周歲,但他犯下的惡,每一件甚至超出了成人的量級。
年齡成了他的尚方寶劍,甚至法律都為他所用。
警方曾發布通告,蔡某未滿14周歲,免予刑事責任,已對他進行收容教育。
有網友曾說:《未成年人保護法》最大的諷刺就是:「未成年受害者得不到保護,反而是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得到包庇。」
有這樣的壞小孩鑽漏洞,勢必就有大量的無辜小孩遭受創傷,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
他還是個孩子,但他傷害的也是孩子!
04
正因為他還是個孩子,所以千萬別放過他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威廉·戈爾丁有一句名言:
「一個孩子在沒有制度約束、懲罰機制的情況下,很容易做出野蠻的舉動,生物性中的惡便傾瀉而出,並產生巨大的破壞力。」
正是因為教育的環環相扣,才能造就一個知事明理的孩子。
家庭、學校、社會,無論是哪一環的教育缺失,都有可能讓一個孩子誤入歧途,甚至為社會帶來一場災難。
當我們覺得孩子年紀小天真可愛的時候,他們其實早已比我們想像的,要早熟很多。
別用年齡為他們當做擋箭牌了,做錯事就要付出代價,這是從小就應該明白的道理。
否則,現在只是壞孩子,將來就可能是「家暴的丈夫」、「弒親的子女」、「無惡不作的社會人渣」。
善良是最美好的品質,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有。
願每個孩子都能在陽光下,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