驪姬亂晉,不然重耳還不是晉文公

2021-02-23 歷史人物傳記

驪姬(?-前651年?),或稱麗姬,

《呂氏春秋·離俗覽第七》:晉獻公為麗姬遠太子。

名不詳,春秋時期驪戎國君之女,晉獻公妃子,晉君奚齊的生母。

驪姬姿色豔美。前672年,晉獻公打敗驪戎,驪戎求和將驪姬與其妹少姬獻給晉獻公。驪姬深得晉獻公的寵愛,獲立夫人,並生下兒子奚齊,而驪姬的妹妹少姬生子卓子。

驪姬以美色獲得晉獻公專寵,陰險狡詐,獻媚取憐,逐步博得晉獻公信任,參與朝政,但驪姬仍不滿足,使計離間挑撥晉獻公與兒子申生、重耳、夷吾的感情,迫使申生自殺,重耳、夷吾逃亡,改立自己所生之子奚齊為太子,史稱驪姬之亂。

前651年,晉獻公病危,囑託大夫荀息主政,保護奚齊並輔助他繼位。晉獻公死後,荀息遵旨立奚齊繼位,驪姬為太后。但在喪禮過程中,裡克殺死奚齊,荀息於是改立卓子為君。不久,裡克又殺害卓子。

晉獻公五年(前672年),晉獻公攻打驪戎(古代少數民族名,西戎的一支,姬姓,在今陝西省臨潼縣的驪山),結果晉軍一戰而勝,驪戎求和將驪姬與其妹少姬獻給晉獻公。

《左傳·莊公二十八年》:晉伐驪戎,驪戎男女以驪姬。

 晉獻公得到驪姬姐妹二人後,對她們十分寵愛。

《史記·卷三十九·晉世家第九》:五年,伐驪戎,得驪姬、驪姬弟,俱愛幸之。

後來,晉獻公將驪姬立為夫人。

《左傳·僖公四年》:初,晉獻公欲以驪姬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公曰:「従筮。」卜人曰:「筮短龜長,不如従長。且其繇曰:『專之渝,攘公之羭。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必不可。」弗聽,立之。


當初,晉獻公想立驪姬為夫人,於是用龜甲來佔卜,佔卜的結果不吉利;然後用蓍草佔卜,結果吉利。晉獻公說:「按照蓍草佔卜的結果辦。」 佔卜的人說:「蓍草之數短而龜象卻長,不如按照龜卜。而且它的繇辭說:『專寵會使人心生不良,將要偷走您的所愛。香草和臭草放在一起,十年以後還會有臭氣。』一定不能這麼做。」晉獻公不聽,把驪姬立為夫人。 後來,果然發生驪姬之亂。

晉獻公十二年(前665年),驪姬為晉獻公生下兒子奚齊。驪姬想立奚齊為太子,於是賄賂晉獻公的男寵梁五和東關嬖五,讓他們對晉獻公說:「曲沃(今山西聞喜東北)是晉國先祖宗廟所在的地方,最好派太子申生去鎮守,而蒲城(今山西鄉寧縣及周邊一帶) 靠近秦國,屈城(一作南北屈,在今山西吉縣及鄉寧一帶)靠近翟國(今山西鄉寧及周邊一帶),是邊防要塞,最好派公子重耳和公子夷吾分別防守。」晉獻公中計,於是派太子申生住在曲沃,公子重耳住在蒲城,公子夷吾住在屈城。只留下奚齊與少姬的兒子卓子在身邊,居住在都城絳城,

《左傳·莊公二十八年》:驪姬嬖,欲立其子,賂外嬖梁五,與東關嬖五,使言於公曰:「曲沃,君之宗也。蒲與二屈,君之疆也。不可以無主。宗邑無主則民不威,疆埸無主則啟戎心。戎之生心,民慢其政,國之患也。若使大子主曲沃,而重耳、夷吾主蒲與屈,則可以威民而懼戎,且旌君伐。」使俱曰:「狄之廣莫,於晉為都。晉之啟土,不亦宜乎?」晉侯說之。夏,使大子居曲沃,重耳居蒲城,夷吾居屈。群公子皆鄙,唯二姬之子在絳。

以伺機廢掉太子申生。晉國人據此推知太子申生將不會繼位。太子申生的母親是齊桓公之女,名叫齊姜,很早去世。太子申生的同母妹妹穆姬是秦穆公的夫人。公子重耳的母親,是翟國(今山西鄉寧及周邊一帶)狐氏的女兒。公子夷吾的母親,是重耳母親的妹妹。晉獻公有八個兒子,其中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公子夷吾都很賢德。當晉獻公得到驪姬之後,就開始疏遠這三個兒子。

《史記·卷三十九·晉世家第九》:十二年,驪姬生奚齊。獻公有意廢太子,乃曰:「曲沃吾先祖宗廟所在,而蒲邊秦,屈邊翟,不使諸子居之,我懼焉。」於是使太子申生居曲沃,公子重耳居蒲,公子夷吾居屈。獻公與驪姬子奚齊居絳。晉國以此知太子不立也。太子申生,其母齊桓公女也,曰齊姜,早死。申生同母女弟為秦穆公夫人。重耳母,翟之狐氏女也。夷吾母,重耳母女弟也。獻公子八人,而太子申生、重耳、夷吾皆有賢行。及得驪姬,乃遠此三子。

晉獻公私下對驪姬說:「我想廢黜太子申生,讓奚齊做太子。」驪姬哭著說:「太子被立,諸侯都已知道,而且他數次領兵,百姓都擁護他,怎麼能因我的原因而廢掉嫡子改立庶子?您一定要那樣做,我就去自殺。」驪姬表面佯裝稱譽太子,暗地裡卻讓人誹謗太子申生,想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

《史記·卷三十九·晉世家第九》:獻公私謂驪姬曰:「吾欲廢太子,以奚齊代之。」驪姬泣曰:「太子之立,諸侯皆已知之,而數將兵,百姓附之,柰何以賤妾之故廢適立庶?君必行之,妾自殺也。」驪姬詳譽太子,而陰令人譖惡太子,而欲立其子。

晉獻公二十一年(前656年),驪姬對太子申生說,晉獻公曾夢見他的母親齊姜,讓他速去曲沃祭祀一番,回來後把祭祀用的胙肉獻給晉獻公。太子申生於是到曲沃祭祀母親齊姜後,將胙肉獻給晉獻公。當時晉獻公剛好出外打獵,驪姬把胙肉放在宮中。六天(一作兩天)後,晉獻公打獵回來,驪姬暗中派人在胙肉中下毒,然後讓廚師將胙肉奉給晉獻公。晉獻公要吃胙肉,驪姬從旁邊阻止晉獻公說:「胙肉來自遠方,應試試它。」便把胙肉給狗吃,狗死了;給宮中廝役嘗,廝役也死了。驪姬哭著說:「太子為何這般殘忍呀!連自己父親都想殺害去接替他,更何況其他人呢?再說父君年老,早晚都是要死的人,竟迫不及待而想謀害他!」驪姬又對晉獻公說:「太子這樣做,不過是因為我和奚齊的緣故。我希望讓我母子倆躲到別的國家去,或者早點自殺,不要白白讓母子倆被太子糟踏。早先您想廢他,我還反對您;到如今,我才知道在這件事上是大錯特錯。」太子申生聽說這消息後,逃奔到新城。晉獻公大怒,就殺死太子申生的老師杜原款。

《左傳·僖公四年》:及將立奚齊,既與中大夫成謀,姬謂大子曰:「君夢齊姜,必速祭之。」大子祭於曲沃,歸胙於公。公田,姬置諸宮六日。公至,毒而獻之。公祭之地,地墳。與犬,犬斃。與小臣,小臣亦斃。姬泣曰:「賊由大子。」大子奔新城。公殺其傅杜原款。

 《史記·卷三十九·晉世家第九》:二十一年,驪姬謂太子曰:「君夢見齊姜,太子速祭曲沃,歸釐於君。」太子於是祭其母齊姜於曲沃,上其薦胙於獻公。獻公時出獵,置胙於宮中。驪姬使人置毒藥胙中。居二日,獻公從獵來還,宰人上胙獻公,獻公欲饗之。驪姬從旁止之,曰:「胙所從來遠,宜試之。」祭地,地墳;與犬,犬死;與小臣,小臣死。驪姬泣曰:「太子何忍也!其父而欲弒代之,況他人乎?且君老矣,旦暮之人,曾不能待而欲弒之!」謂獻公曰:「太子所以然者,不過以妾及奚齊之故。妾原子母闢之他國,若早自殺,毋徒使母子為太子所魚肉也。始君欲廢之,妾猶恨之;至於今,妾殊自失於此。」太子聞之,奔新城。獻公怒,乃誅其傅杜原款。

有人對太子申生說,放毒藥的是驪姬,讓太子申生在晉獻公面前聲辯,晉獻公必會相信。太子申生說,晉獻公如果沒有驪姬,就會睡眠不安,飲食不甘。他如果聲辯,驪姬必定有罪。現在晉獻公年老,驪姬有罪會使晉獻公不高興,這樣他也會憂鬱不樂。有人勸太子申生逃到其他國家去。太子申生說,背負殺父的惡名逃奔,誰會接納他,不如選擇自殺。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太子申生在新城自殺而死。

《史記·卷三十九·晉世家第九》:或謂太子曰:「為此藥者乃驪姬也,太子何不自辭明之?」太子曰:「吾君老矣,非驪姬,寢不安,食不甘。即辭之,君且怒之。不可。」或謂太子曰:「可奔他國。」太子曰:「被此惡名以出,人誰內我?我自殺耳。」十二月戊申,申生自殺於新城。

 太子申生死後,驪姬誣陷公子重耳和公子夷吾,說他們都參預太子申生的陰謀。於是公子重耳逃亡到蒲城,公子夷吾逃亡到屈城。

《左傳·僖公四年》:或謂大子:「子辭,君必辯焉。」大子曰:「君非姬氏,居不安,食不飽。我辭,姬必有罪。君老矣,吾又不樂。」曰:「子其行乎!」大子曰:「君實不察其罪,被此名也以出,人誰納我?」十二月戊申,縊於新城。姬遂譖二公子曰:「皆知之。」重耳奔蒲。夷吾奔屈。

晉獻公二十六年(前651年)夏天,晉獻公參加由齊桓公在葵丘舉行的與各國諸侯的盟會。晉獻公因病去遲,又被周朝宰孔勸阻,於是在途中返回晉國。晉獻公病情加重,對荀息說:「我把奚齊作為繼承人,他年齡小,大臣們不服,恐怕會有禍亂,您能擁立他嗎?」荀息說能。晉獻公問:「用什麼做憑證?」荀息回答說:「即使您死而復生,我也不感到有愧,這就是憑證。」於是晉獻公將奚齊託付給荀息。荀息擔任國相,主持國政。同年九月,晉獻公去世,奚齊繼位。

《史記·卷三十九·晉世家第九》:二十六年夏,齊桓公大會諸侯於葵丘。晉獻公病,行後,未至,逢周之宰孔。宰孔曰:「齊桓公益驕,不務德而務遠略,諸侯弗平。君弟毋會,毋如晉何。」獻公亦病,復還歸。病甚,乃謂荀息曰:「吾以奚齊為後,年少,諸大臣不服,恐亂起,子能立之乎?」荀息曰:「能。」獻公曰:「何以為驗?」對曰:「使死者復生,生者不慚,為之驗。」於是遂屬奚齊於荀息。荀息為相,主國政。秋九月,獻公卒。

 同年十月,裡克殺死奚齊,荀息改立卓子為國君。十一月,裡克再度殺死卓子,荀息自殺。

《史記·卷三十九·晉世家第九》:十月,裡克殺奚齊於喪次,獻公未葬也。荀息將死之,或曰不如立奚齊弟悼子而傅之,荀息立悼子而葬獻公。十一月,裡克弒悼子於朝,荀息死之。

《列女傳》稱,裡克殺死卓子時,驪姬尚在世。裡克遂將驪姬鞭殺(一作在街市上)。

《史記集解·晉世家第九》注引《列女傳》:列女傳曰:「鞭殺驪姬於市。」

《列女傳·卷之七》:獻公卒,奚齊立,裡克殺之。卓子立,又殺之。乃戮驪姬,鞭而殺之。

不過,據《左傳》,日後晉惠公逼裡克自殺前所歷數的裡克暴行,只包括殺害奚齊、卓子和逼死荀息,未提及驪姬之死。


《左傳·僖公十年》:夏四月,周公忌父、王子黨會齊隰朋立晉侯。晉侯殺裡克以說。將殺裡克,公使謂之曰:「微子則不及此。雖然,子弒二君與一大夫,為子君者不亦難乎?」對曰:「不有廢也,君何以興?欲加之罪,其無辭乎?臣聞命矣。」伏劍而死。


莊周《莊子》:「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

司馬遷《史記》:「及破驪戎,獲驪姬,愛之,竟以亂晉。」

劉向《列女傳》:「驪姬繼母,惑亂晉獻,謀譖太子,毒酒為權,果弒申生,公子出奔,身又伏辜,五世亂昏。」

在春秋晉國的內鬥過程中,晉獻公知道自己的君位是祖上奪取而來,為了避免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就殺盡晉國諸公子。然而,這帶來只是暫時的安寧,而新一輪內亂也就此開始.

天下父母希望自己的子女不要走自己以前的老路,在子女的成長過程中都想為他們避開曾經走過的彎路,這是正常的做法,而歷史上的英雄梟雄在生前也基本上遵循著這樣的原則,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比如曹操,史載摸金校尉就是曹操所設立,以至在其死後修建七十二座疑冢,以免有同樣的遭遇。同樣,曹操生平最喜歡截人糧道,所以打仗的時候都是緊緊護住自己糧道,以免被他人所截。在春秋晉國的內鬥過程中,有一位君王也遵循這樣的原則,知道自己的君位是祖上奪取來的,為了避免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就殺盡晉國諸公子。這就是晉獻公,然而,這樣的事情卻並沒有避免,之後還是發生了驪姬之亂。

驪姬之亂

晉國在經過長時間的內亂之後,到了曲沃武公的時候,曲沃武公殺死晉侯緡,並用大量的財物賄賂周釐王,得到了晉國正式君主的封號,同時,晉國從侯爵國進階成為了公爵國。晉武公在位之時,晉國終於結束了長達67年的內亂,走向穩定,開始推行強兵富國的策略,晉國重新強大起來。到了晉武公兒子晉獻公繼位之後,晉國通過一系列的外交、戰爭等手段,攻驪戎、敗狄戎,假途滅虢,並十七國、服三十八國,晉國再次成為超級大國。但是晉獻公不放心,知道自己的大位是先祖通過什麼手段奪過來的,而在當時曲沃桓叔、曲沃莊伯的後代在晉國已經非常龐大,佔據了晉國的很多重要位置,為了防止同樣的事情在自己以及後代發生,晉獻公就希望一勞永逸,處理了這件事情。先理一下關係,曲沃桓叔是晉獻公的曾祖父、曲沃莊伯是晉獻公的祖父,他們的後代中包括晉獻公自己,而這次晉獻公要對付的就是自己這一支之外的叔伯兄弟。晉獻公也頭疼,不知道怎麼辦,畢竟是自己的親屬兄弟,都是一脈相傳,但如果不處理,活生生的例子就擺在面前,自己的位置就是祖上通過這樣的方式獲得的,搞不好哪天就會有同樣的事情發生。晉獻公一狠心,殺,無毒不丈夫!為了永訣後患,這樣做是值得的,於是就採納了士蒍的建議,逐一擊殺了晉國諸公子!這樣的行為給晉獻公帶來的是暫時的安寧,同時也為晉國內亂再次埋下了隱患。

宋佳版驪姬

僅此一事,晉國長時間處出於晉無公室的狀態,以至於後來驪姬就利用這樣的真空,將晉獻公的兒子們流放在外,卻沒有公室力量從中周旋。所謂一報還一報,在晉獻公的後代身上得到了應驗。

迪麗熱巴版驪姬

驪姬,她替自己的兒子謀劃君位,

被稱為「四大妖姬」之一。

中國歷史上,

在權利鬥爭中,

那麼多殺兄弒父的皇帝、皇子,

那麼多為了擁立自己看好的新君,而誅殺其他皇子的重臣,

都沒有背上「亂世」「亂國」這樣的惡名。

翻翻史書,權利鬥爭向來都是極為殘酷的,

同為國君的兒子,

我不殺你,

並不代表將來你當了國君,

你就不會殺我。

驪姬所做的一切,也許只是一個母親的本能而已。

你以為,

甄嬛啥也沒做,

羋月啥也沒做,

令妃啥也沒做,

她們只是被迫害到身臨絕境,才開始絕地反擊,

她們的兒子都是一不小心、撿撿漏就當上皇帝了嗎?

真是圖樣圖森破!

作為母親,保護自己的孩子是本能。

一代又一代皇子,在爭權奪利中失去生命,

這些例子告訴這些國君的女人們,

生在皇家,如果不爭奪、不謀劃,

就是在等死。

有句話說,為母則剛。

成年的皇子,可以憑藉自己的功業和勢力,爭奪皇位皇權。

而老年皇帝的年輕妃子們,

在老皇帝身故之後,

她們幼小的孩子,將由誰來保護呢?

只有她們自己而已!

男人爭權奪利,那是權謀,是宏圖霸業。

驪姬為兒子爭權奪利,那就是禍國、滅國、妖姬。

為什麼評論如此不同?

我想,因為開創封建文化,和記錄這段歷史的人,

都是男人罷!

他們站在男人的視角來看這件事,

自然不能容忍。

如果站在上帝的視角,

任何血腥的傷害、殘殺,都是不人道的。

在我看來,

驪姬,只不過是一位普通的母親而已。

迪麗熱巴:《驪姬傳》

我知道永逝降臨,並不悲傷
松林中安放著我的願望
下邊有海,遠看像水池
一點點跟我的是下午的陽光

人時已盡,人世很長
我在中間應當休息
走過的人說樹枝低了
走過的人說樹枝在長

——顧城

相關焦點

  • 晉文公 重耳
    晉文公重耳,是中國春秋時期晉國的第二十二任君主,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與齊桓公並稱「齊桓晉文」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亡十九年。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 晉文公重耳與外耳畸形
    晉文公(前697-前628),姓姬,名重耳(注意,他的名字叫「重耳」),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晉國國君,與齊桓公齊名,為春秋五霸之一。惠公害怕重耳搶他的君位,派人到狄國去行刺重耳,重耳被迫流亡,到了齊、曹、宋、鄭、楚、秦等國,受到齊桓公、宋襄公、楚成王、秦穆公的友好接待。公元前636年,秦穆公派兵護送重耳回國即位,是為晉文公。重耳43歲出逃,62歲回國,流亡在外19年,歷經磨難,終於當上了國君,最終實現了他稱霸天下的願望。公元前628年,晉文公因病去世,終年70歲,他的兒子即位,為晉襄公。
  • 驪姬亂晉:當媽的為了兒子,也是拼了,但機關算盡反誤了卿卿性命
    這晉獻公前前後後娶了六個老婆:賈國女子,賈女,無子;齊姜,齊桓公之女,生穆姬和申生,這穆姬就是以後的秦穆公夫人;狐季姬,晉國大夫狐突之女,生晉文公;小戎子,狐季姬之妹,生晉惠公;驪姬,生奚齊;少姬,驪姬之妹,生卓子。 你看他還喜歡把姐妹倆都娶回家。
  • 晉文公重耳大器晚成,66歲稱霸,多虧了驪姬的「神助攻」
    晉公子重耳,不但遇到了這樣的女人,更厲害的是,除了以上三種特質,這個站在他身後的女人,還額外慷慨地贈送了一個更能逼人成功的身份:後母。狠、柔還美得妖豔的……後母。回憶一下我們小時候讀過的美麗童話:灰姑娘、白雪公主,哪一個不是在這樣的後母逼迫下才完成了——從此和王子過上了幸福生活的人生逆襲。
  • 被驪姬之亂逼走的重耳 為何不願與弟弟爭王位 卻要漂泊列國十九年
    此時的重耳已是一個26歲的壯年小夥,他的老爹,也就是當今晉國的大王晉獻公在還沒有繼位的時候已經有了他,與他同期的還有兩個兄弟:一個叫申生(當今的太子),一個叫夷吾。今天是驪戎求和獻供的日子,所以大家都被要求來進行觀禮,好彰顯某些人的優越感,同時進一步加強某些人的挫敗感!「快看,這晉獻的女子果然容貌不俗啊!」
  • 晉國春秋之——驪姬之亂
    晉獻公烝於齊姜,生秦穆夫人和太子申生。後娶大戎狐姬和小戎子,分別生重耳和夷吾。晉獻公伐驪戎時又獲驪姬姐妹,驪姬生奚齊,其娣生卓子。在晉獻公的六位妻子中就有四位是戎女,而同「非我族類」的戎狄通婚,不僅造成了種族血緣的混合,而且也是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不但直接引起民族語言和生活習俗的變化,而且還引發了強烈的政治輻射作用,也極大地影響了以後歷代晉國君臣的婚姻,他們或是納戎女為妻,或是嫁女於戎狄首領。如晉文公重耳不但為戎女所生,在流亡期間娶了戎女,晉成公將女兒嫁給赤狄潞子嬰兒。
  • 禍國紅顏之驪姬——誰說晉獻公昏庸?
    驪姬,春秋時期晉獻公的妃子。是晉國周邊少數民族驪戎國君的女兒,晉獻公伐驪戎,驪戎戰敗後,將驪姬和她妹妹送入晉獻公的後宮。傳說驪姬有妲己之媚,深得晉獻公寵愛。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成為太子,她離間晉獻公和太子申生,成功害死申生,逼走兩位公子重耳(也就是後來的晉文公)與夷吾。並留下"驪姬夜哭"這一成語,形容無中生有、搬弄是非。
  • 驪姬之亂中,晉獻公三個兒子的不同結局
    晉獻公從賈國娶了妻子,沒生兒子。他和齊姜私通,生了秦穆夫人和太子申生。又在戎娶了兩個女人,大戎狐姬生了重耳,小戎子生了夷吾。晉國攻打驪戎,驪戎男把驪姬獻給晉獻公,回國後生了奚齊,她的妹妹生了卓子。
  • 春秋漫談5,驪姬點燃了混亂的導火索,晉國亂成一鍋粥
    驪姬之亂我們上一篇寫了,晉獻公消滅了一個叫驪戎的小國,收穫了驪姬。這驪姬基本上屬於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存在,他為晉獻公生下了一個兒子,叫奚齊。驪姬通過一些運作,把申生派到曲沃,這是現在晉君發家的地方。把重耳派到蒲城去防禦秦國,把夷吾派到屈城去防禦翟國。距離有了,美就沒了,晉獻公就慢慢的和這三個兒子疏遠了。然後在驪姬不懈努力下,晉獻公終於動了心思,私下裡還諮詢了驪姬的看法。
  • 從流亡公子到春秋霸主:晉文公重耳的傳奇人生
    為了維護小宗克大宗的成果,晉獻公給新建的政權上了五道保險:對於戎狄,晉獻公採用了既拉又打的區別對待策略,還娶了幾個戎狄的美女為妻妾,對戎狄勢力進行拉攏;為了防止大宗的殘餘勢力發動叛變,晉獻公與渴望東進,野心勃勃的秦穆公聯姻,得到了一個有力外援;
  • 晉文公如何歷經坎坷繼承王位,帶領晉國走向輝煌,成為中原霸主?
    在還沒有成為晉王之前,晉文公便展露出與旁人不同的一面,他勤奮好學,以禮待人,因此結交了許多頗有才能的人。在驪姬之亂爆發後被迫在外流亡,好在在秦穆公的支持之下,最終重新回到晉國繼承了王位。隨後,他一邊鞏固自己的統治一邊大力發展國家,從而使晉國的綜合國力大大增強。
  • 晉文公稱霸在新絳
    晉獻公有七子,重耳雖年齡最長,卻不是嫡子,他在驪姬之亂中逃亡時間最長,最後卻繼承了國君位,他即位僅九年就做了華夏霸主,「從此晉國天下莫強焉」(孟子語)。其開創的霸業,中間雖有起伏,卻一直延續到春秋末期,長達200餘年。
  • 郤芮為何要火燒晉文公?郤芮的結局又是如何?
    因為他的驪姬告訴他,他的兩個兒子重耳和夷吾和太子申生密謀,三個人都是對他下毒的幕後兇手。晉獻公特別寵愛驪姬,他相信了驪姬的話。太子申生已經自縊「伏法」了,重耳和夷吾聽聞此事,分別從自己戍守的城池來到晉國的都城絳。他們知道了驪姬馬上就要來陷害他們,查明了申生事件的來龍去脈以後就都悄悄潛回了封地。
  • 「名人歷史百科」顯達千秋——晉文公
    晉文公看罷,便珍重地將這片衣襟放入衣袖中,作為自己的座右銘。為了紀念介子推的死諫,他就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號令全國,禁止用火,寒食一日。【生平大事】驪姬禍國前672年,晉獻公討伐驪戎,驪戎首領獻其二女(長曰驪姬、次曰少姬)於獻公,以此求和。獻公欣然笑納,率領大軍載美人而歸。
  • 晉文公流亡時的年齡《史記》和《國語》等資料互相矛盾
    太史公在《史記·晉世家》中記載:「重耳出亡凡十九歲而得入,時年六十二矣,晉人多附焉。」以此反推,得知晉文公在出逃晉國時四十三歲。普通人多讀《史記》,往往更相信晉文公流亡時四十三歲之說。雖然《史記》中是如此記載,但在更早的史料中卻出現了其它說法。
  • 驪姬之亂:扭曲的母愛
    驪姬為晉獻公生了公子奚齊,而她妹妹則生公子卓子。另外,據《史記》記載,晉獻公在得到驪姬姐妹之前,已經有兒子八人,其中大子申生、重耳、夷吾在朝野較有名望。也許是異域風情格外迷人,這位驪姬一嫁到晉國來,就受晉獻公的特別寵愛。據說,驪姬「貌比息媯,妖同妲己」。
  • 晉獻公「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為何最終沒有成就霸業?
    他先娶狐戎女大戎狐姬和狐姬的妹妹小戎子,分別生下了重耳和夷吾。後又娶驪戎女驪姬和驪姬妹妹,分別生下了奚齊和卓子。晉獻公的幾次婚姻不僅衝破了「華夷有別」的婚姻傳統,還違背了「同姓不婚」的祖制。在他的六位夫人中,除齊姜外,其他的都是姬姓。晉獻公這些反常舉動,受到其他諸侯的譏笑嘲諷。但晉獻公不管不顧,依然愛著他的驪姬。
  • 圖說春秋(34)驪姬之亂5/5
    於是和自己的情人優施密謀,用計策先把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公子夷吾三人驅逐出了絳都,並且在國都造謠中傷太子。晉國實力不斷壯大,晉獻公不顧群臣的反對,派太子申生冒險出徵霍國,最終太子雖然獲勝,但驪姬對他的毀謗也更深了。晉獻公聽信驪姬的話,心態漸漸發生變化,他再次派太子申生帶兵討伐東山皋落氏,太子再次完成任務。驪姬終於得到晉獻公的首肯,要對太子下手。
  • 驪姬為什麼會成為「妖姬」,這個美妖詭媚的女人究竟做了哪些妖事
    所以後來就發生了驪姬亂晉的歷史事件。晉獻公伐驪戎不但獲了驪姬,同時還捎帶上了她的妹妹少姬。這姐妹倆都長得妖豔動人,晉獻公一見便深深地喜歡上了,毫不客氣地將她們納入芙蓉帳中。晉獻公的婚姻格局似乎是命犯姐妹桃花,包括驪姬姐妹在內,他共娶了三次老婆,每一次都是姐妹同嫁。
  • 重耳流亡19年,餓到乞討而只得到一把土,怎麼當上國君的
    30而立之年被國君父親驅逐出國都重耳的父親是晉獻公,他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一上位就殺光了叔伯兄弟,牢牢掌握君權。他在位期間,攻滅驪戎、耿、霍、魏等國,擊敗狄戎,消滅強敵虞、虢,史稱其「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使晉國一越而成為大國。驪姬亂政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就在攻滅驪戎後,他得到了驪姬姊妹,晉獻公對他們十分寵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