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公布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評判標準和監測指標,與多項考核掛鈎

2020-12-22 丁香園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醫保局、國家中醫藥局印發了《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評判標準和監測指標體系(試行)》(國衛辦基層發〔2020〕12 號),以下簡稱《通知》)。現就有關要點解讀如下:

一、制定背景
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是落實分級診療制度、提高縣域和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的重要舉措。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動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7〕32 號)精神,2019 年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中醫藥局印發《關於推進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的通知》(國衛基層函〔2019〕121 號);鼓勵各地先行先試,確定山西、浙江為試點省,北京市西城區等 567 個縣(市、區)為試點縣;成立國家專家組,跟蹤指導各地工作進展。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各地積極探索實踐,從加強組織建設、完善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改革治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健全保障措施等方面入手,抓重點、補短板、破難題,取得積極成效。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各地充分發揮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在統一管理、資源共享、協作聯動等方面的優勢,為做好疫情防控發揮了積極作用。

為及時總結和評判縣域醫共體建設進展情況,確保試點地區醫共體建設取得預期成效,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醫保局、國家中醫藥局研究制定了《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評判標準和監測指標體系(試行)》。聚焦縣域醫共體建設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定期監測各地縣域醫共體建設的進展和成效,著力構建目標明確、權責清晰、分工協作的新型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提升縣域和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更好地推動分級診療制度和健康中國建設。

二、評判和監測的對象、方式
《通知》的主旨是提升縣域整體服務能力和資源統籌績效,同時指導各地統籌轄區內不同醫共體協同發展。因此,監測對象以縣域整體為單位,監測方式採取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通過定性指標評價所建設的醫共體緊密程度;通過定量指標監測縣域醫共體建設實際成效。

各試點縣(市、區)應於每年 3 月底前將監測資料報送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匯總後報送國家衛生健康委。

三、評判和監測的主要內容
《通知》明確了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的評判標準和監測指標。其中,評判標準由責任共同體、管理共同體、服務共同體、利益共同體 4 個維度 11 條評判標準構成;監測指標體系由有序就醫格局基本形成、縣域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醫療衛生資源有效利用、醫保基金使用效能提升 4 個方面 26 條指標構成。

為切實減輕基層負擔,縣域醫共體建設評判標準和監測指標數據均來自現有的衛生健康統計報表、衛生財務報表、醫保信息系統等。同時要求各地要加強信息互聯互通,強化數據質量管理,確保數據真實有效。

四、關於結果應用
《通知》強調,各地要合理運用監測結果,與縣域醫共體醫保支付、醫院等級評審、評優評先、績效工資總量核定等掛鈎。要及時發現問題,完善試點方案,協調調整財政、醫保等政策,形成政策合力。

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國家醫保局、國家中醫藥局對試點縣工作進展進行監測、監督和指導,並適時對監測結果進行通報。

 

以下為通知原文:

關於印發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評判標準和監測指標體系(試行)的通知

 

國衛辦基層發〔2020〕12 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醫療保障局、中醫藥管理局:

根據《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中發〔2020〕5 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7〕32 號)和《國家衛生健康委 國家中醫藥局關於推進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的通知》(國衛基層函〔2019〕121 號)等文件要求,為進一步提升縣域和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引導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以下簡稱縣域醫共體)健康發展,現印發縣域醫共體建設評判標準和監測指標體系(試行)。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標

聚焦縣域醫共體建設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定期監測各地縣域醫共體建設的進展和成效,進一步提升縣域和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高醫保基金使用效率,增強人民群眾就醫可及性,著力構建目標明確、權責清晰、分工協作的新型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政府主導。強化政府辦醫責任,切實維護和保障公立醫療衛生機構的公益性。堅持政府主導、資源下沉、群眾受益,強化醫防融合,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能力,逐步形成服務、責任、利益、管理的共同體,為群眾提供優質、高效、方便、經濟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

(二)加強資源整合。深化綜合改革,創新體制機制,持續完善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整合優化資源配置,推動人、財、物、信息等優化重組、集約使用,充分調動和發揮縣域醫共體內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積極性。

(三)加強部門聯動。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探索對縣域醫共體實行總額付費,加強監督考核,結餘留用,合理超支分擔。加強和完善醫保經辦機構對定點縣域醫共體的協議管理。發揮醫保激勵、約束作用,動態調整醫療服務價格,為縣域醫共體建設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三、監測對象和方式

(一)監測對象。以縣域整體為單位,定期監測政策落實情況和縣域醫共體建設成效。

(二)監測方式。採取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通過定性指標評價相關體制機制改革落實情況和縣域醫療衛生資源整合情況,衡量縣域醫共體建設緊密程度;通過定量指標監測縣域醫共體建設實際成效。


四、工作流程

各試點縣(市、區)於每年 3 月底前將監測資料報送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各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匯總後報送國家衛生健康委基層司。

報送監測資料分為兩部分:

一是政策設計與進展,包括當年出臺的縣域醫共體改革相關政策文件,以及根據縣域醫共體建設評判標準開展的自評結果。

二是縣域醫共體建設監測指標體系相關數據和進展情況。

五、指標內容

(一)縣域醫共體建設評判標準。
縣域醫共體建設評判標準由責任共同體、管理共同體、服務共同體、利益共同體 4 個維度構成(詳見附件 1)。
1. 責任共同體。重點從黨委政府主導、醫共體決策權限、醫共體有效考核等方面評判。
2. 管理共同體。重點從人員統籌管理、財務統一管理、藥品統一管理等方面評判。
3. 服務共同體。重點從患者有序轉診、信息互聯互通、促進醫防融合等方面評判。
4. 利益共同體。重點從收入統一管理、醫保管理改革等方面評判。

(二)縣域醫共體建設監測指標體系。

縣域醫共體建設監測指標體系由有序就醫格局基本形成、縣域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醫療衛生資源有效利用、醫保基金使用效能提升 4 個方面構成(詳見附件 2)。指標體系中「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主要指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1. 有序就醫格局基本形成。重點監測縣域內住院人次佔比、縣域就診率、縣域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門急診佔比、縣域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門急診佔比、牽頭醫院下轉患者數量佔比、慢病患者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管理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均收入與牽頭醫院人均收入的比值等指標。

2. 縣域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重點監測牽頭醫院是否達到縣級綜合醫院或中醫醫院綜合能力推薦標準、牽頭醫院出院患者三四級手術比例、區域內萬人口全科醫生數、牽頭醫院幫助基層開展新技術新項目的數量、「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達到基本標準和推薦標準的機構數量、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情況等指標。

3. 醫療衛生資源有效利用。重點監測牽頭醫院醫療服務收入(剔除藥品、耗材、檢查和化驗收入,下同)佔醫療收入的比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療服務收入佔醫療收入的比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師日均擔負診療人次、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床位使用率、牽頭醫院人員經費佔業務支出比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財政補助收入佔總收入的比例等指標。

4. 醫保基金使用效能提升。重點監測醫保基金縣域內支出率(不含藥店)、縣域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保基金佔比、醫保考核結果、縣域門診次均費用、參保人員住院次均費用、住院費用實際報銷比、參保人員年住院率等指標。

六、工作要求

(一)明確數據來源。縣域醫共體建設評判標準和監測指標數據來自現有衛生健康統計報表、衛生財務報表、醫保信息系統等。各地要加強信息互聯互通,強化數據質量管理,確保數據真實有效。

(二)加強監測指導。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國家醫保局、國家中醫藥局對試點縣(市、區)工作進展情況進行監測、監督和指導,並適時對監測結果進行通報。

(三)強化結果運用。各地要合理運用監測結果,與縣域醫共體醫保支付、醫院等級評審、評優評先、績效工資總量核定等掛鈎。要及時發現問題,完善試點方案,協調調整財政、醫保等政策,確保縣域醫共體健康發展。

附件:1.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評判標準(試行)

   2.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監測指標體系(試行)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     國家醫保局辦公室

國家中醫藥局辦公室

2020年8月31日

(信息公開形式:主動公開)

 

來源:國家衛健委

原文連結

 

 


相關焦點

  • 欽州市:召開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現場推進會
    12月14日,欽州市衛生健康委在浦北縣召開2020年欽州市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現場推進會,總結全市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工作成效和經驗,並邀請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基層衛生處處長劉德誠作基層衛生重點工作培訓。
  • 縣域醫共體建設的「長興樣本」 |《長三角評論》|長三角評論|浙醫...
    近年來,浙江省長興縣人民醫院始終堅持落實「兩促進、三提升」政策、建設縣域醫共體:上牽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下簡稱「浙醫二院」)的大手,建設緊密型醫聯體,下牽基層各級縣域診所的小手,建設緊密型醫共體,讓優質資源和醫務人員進一步下沉,上下聯合,打造健康醫療環境。迄今為止,長興縣人民醫院醫共體建設已有五年,長興縣人民醫院醫共體集團黨委書記孫海明分享了醫共體建設經驗。
  • 智傑「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大數據平臺」入選工信部2020年大數據產業...
    智傑軟體研發的「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大數據平臺」成為全國範圍內入選民生大數據創新應用領域示範項目之一,試點示範期兩年。項目介紹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大數據平臺採用雲計算、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及人工智慧等技術,依託縣人民醫院,整合區域內各類醫療衛生資源,建立了一個高效可行的醫共體大數據云服務平臺。
  • 縣域醫共體如何高質量發展?廣東出招:三建立、一提升
    全面優化布局建立政府主導的外部治理機制2019年10月16日,廣東印發《廣東省加強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實施方案》,包含《廣東省三級甲等公立醫院與縣級公立醫院開展醫療衛生「組團式」緊密型幫扶行動方案》《廣東省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增量提質實施方案(2019-2022年)》《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三方權責清單》《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評價標準和評價指標體系
  • 助推縣域醫共體!四川發文,一個總額預算,藥品耗材採購「五統一」!
    醫藥雲端工作室:挖掘趨勢中的價值 編輯:安諾影 6月18日,四川省醫保局、財政廳、衛健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聯合發布《關於推進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醫療保障管理改革的意見(試行)》,明確在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實行醫保基金
  • 平羅縣積極推進緊密型醫共體建設 重構縣域衛生健康服務新體系
    良方二:著眼整合資源,建立統一協調的管理新體制建立縣域「一體化」管理體制。整合縣域23家公立醫療衛生機構,組建平羅縣衛生健康總院。形成集管理、服務、發展、利益、責任「五位一體」的緊密型醫共體,實現管理體制從分散向一體轉變,激發醫共體運行活力、服務效率和發展動力。
  • 9億縣域人口的醫療難題咋解?醫共體建設給出了答案
    人民政協網北京12月20日電 (記者 李木元)「5年,我們阜南縣通過醫改助推健康扶貧取得了明顯成效,實現了『百姓得實惠、醫生有激情、醫院能發展』的目標,這一切要歸功於醫共體建設。」在12月18日舉行的「促進分級診療 助力健康中國」2020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圓桌會上,安徽省阜南縣人民醫院黨委委員、副院長崔中華介紹說。
  • 縣域健康大咖播回顧 | 共論:醫聯體考核關鍵指標是什麼?
    邵教認為,首先還是要堅持深化改革,讓三醫聯動在醫聯體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其次,要強化考核。對醫聯體到底怎麼考核,要用什麼樣的方式考核?這是下一步需要去細化和需要去研究的重點,也就是說醫聯體的核心其實是健康產出。如何用有限的醫療資源和財政資金,讓醫聯體發揮最大的健康產出效用。
  • 重慶市衛健委副主任答紅星新聞:明年將全面完成緊密型醫共體建設改革
    醫共體建設最關鍵的還是要實行醫通、人通和財通。在改革的模式上,重慶市堅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王衛表示,具體來說,主要有三個模式:一是縱向整合,以縣級醫院為龍頭,分別與基層醫療機構組建1~2個醫療集團,將人事、財務等管理權限下放給牽頭的縣級醫療機構,實行三通;二是橫向整合,把區縣內部的所有基層醫療機構橫向整合成醫療集團,實現人財物的統一管理;三是縱聯橫合模式,把區縣級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建立醫療業務共同體,橫向推進基層醫療機構集團化管理
  • 易周資訊 | 基層醫院績效考核指標出爐,信息化要實現8項功能
    上周(8月10日-8月16日)國內民生領域信息化相關資訊主要涉及基層醫院績效考核指標出爐、網際網路醫療運營、醫保免繳、區縣域醫共體建設及「網際網路+」醫保服務推進等方面。
  • 臺山首個「醫共體」專科聯盟成立
    在醫務人員的及時搶救和精心治療下,老人的病情不斷好轉,手腳逐漸恢復活動功能,沒有明顯的後遺症,達到了出院標準。「腦血管病科是我院新成立的科室,目前,共有床位27張,床位幾乎住滿了,患者主要來自北陡、深井等西南片區的鄉鎮,大部分是老人。」陳家福說。在汶村鎮中心衛生院工作已有18年的他,對於當地群眾的醫療需求很是熟悉。
  • 【快訊】南方醫院與化州人民醫院緊密型醫共體建設邁上新臺階
    【快訊】南方醫院與化州人民醫院緊密型醫共體建設邁上新臺階 2020-06-17 05: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績效考核的重點是什麼……權威解讀...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我委將醫療聯合體建設作為構建分級診療制度的重要抓手加快推進,會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啟動城市醫聯體和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在全國118個城市、567個縣推進緊密型醫聯體、醫共體建設,逐步實現醫聯體網格化布局管理。
  • 永城市人民醫院與中原醫院緊密型醫共體籤約暨揭牌儀式舉行
    映象網訊(記者 朱保磊 通訊員 閆蕾)近日,永城市人民醫院醫療健康集團與中原醫院緊密型醫共體合作籤約儀式舉行,永城市副市長吳英傑,市衛生健康委主任屈玉華、副主任曹豔秋,市民政局局長王作雲,永城市人民醫院院長趙煥東,中原醫院院長張本彥等領導出席活動。
  • 湖南醫改觀察|基層首診率71.3% 醴陵市緊密型醫共體破解基層「就醫...
    醴陵市醫共體架構圖。記者獲悉,醴陵市從2016年開始,以湖南師範大學附屬湘東醫院、醴陵市中醫院2家三級醫院為總醫院,聯合5家二級醫院,與22家基層衛生院建立緊密型醫共體。醴陵市陽三石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17年,泰安醫院與陽三石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緊密型醫共體。
  • ...實行耗材集中採購……廣東將這樣推廣福建省和三明市醫改經驗
    2020年,現代醫院管理制度試點地區、試點醫院和高水平醫院重點建設單位要率先啟動改革並取得實質性進展,定期公布合理用藥監測情況。深圳、東莞、珠海、惠州、佛山等試點地區要穩步推進公立醫院主要負責人目標年薪制改革試點,建立健全公立醫院主要負責人考核評價機制以及與考核結果掛鈎的薪酬分配激勵約束機制。各地要積極改革完善公立醫院薪酬總量核定以及內部績效考核和薪酬分配辦法,薪酬總量、醫務人員薪酬不與藥品、耗材、檢查、化驗等收入掛鈎,嚴禁向科室和醫務人員下達創收指標。
  • 醫共體模式下,縣域「十四五」衛生規劃怎麼做?
    重大項目的設計與規劃目標緊密相連,同時要體現出規劃的發展思路。縣域衛生健康綜合性規劃應呈報上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和備案。縣衛健局應在規劃批准後向社會公布規劃文本。縣衛健局應建立衛生健康規劃信息庫,在印發規劃的同時,應當將規劃文本及編制說明的電子文檔和紙制文件送規劃管理部門入庫。
  • 化州市人民醫院全力建設國內一流高水平縣域醫療中心
    今年以來,化州市人民醫院堅持走醫共體建設路線,9月,該院榮獲全國醫共體建設示範獎(全省僅3個單位),張晟院長受邀出席第二屆中國健康縣域大會並作「借力發展,打好縣級醫院發展基石」的經驗分享。省衛健委調研組在化州市召開廣東省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推進工作(茂名站)座談會。
  • 廣東發布行動方案,推廣福建省和三明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經驗
    2020年,現代醫院管理制度試點地區、試點醫院和高水平醫院重點建設單位要率先啟動改革並取得實質性進展,定期公布合理用藥監測情況。(省衛生健康委,各地級以上市政府負責)(五)通過開展藥品耗材集中帶量採購、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嚴格藥品耗材使用監管等多種方式,優化公立醫院收入結構,合理提高醫療服務收入佔醫療收入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