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1 21: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人群裡,有這樣一群普通女性,她們平凡而偉大。她們可能是全職媽媽、公司職員,可能是退休職工、社會愛心人士,也可能是熱心腸的「社區大媽」。她們用女性獨有的柔美、堅韌、包容,給孤獨以溫暖,給絕望以希望。她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巾幗志願者,她們有一個共同的信仰——奉獻、友愛、互助、進步。讓我們走近她們,傾聽暖心志願故事,感悟精彩志願人生!
銅川「N+1」愛心助學協會會長何娟妮,12年來組織捐款數百萬,累計關愛貧困地區兒童上萬名、貧困家庭及孤寡老人兩千餘戶,幫助十餘名青年創業就業,疫情期間積極投身防控一線……她有著助人為樂、無私奉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崇高品質,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聆聽她的故事。
不計報酬 無私奉獻
自2008年銅川「N+1」愛心助學協會成立以來,何娟妮帶領志願者連續開展「山裡孩子看城市夏令營項目」「暖冬愛心包裹」「春雨行動」「520本圖書在山區傳閱」等項目,感召社會愛心企業300家、愛心人士1000餘人,籌到愛心資助款500多萬元,惠及兒童1萬餘名,資助特困家庭2000多戶,捐書1萬餘本。
何娟妮和志願者們為陝西、甘肅、四川等山區的孩子購置新校服、新書包、新文具,2012年至今,每年帶領孩子們去陝西歷史博物館、西安曲江海洋極地公園等,感受城市建設,開拓孩子的眼界,增強他們對世界的認知。
2013至2015年,何娟妮還投資20餘萬元為銅川市5所學校及18個街道辦安裝淨飲水設備,幫助3000餘名師生及社區工作人員解決安全飲水問題,並開展水資源知識講座,培養大家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的意識。
2010年,何娟妮在銅川耀州區北窯村走訪,了解到一名孤寡老奶奶生活困難,當即多方聯繫溝通,解決老奶奶的水電、生活補助等實際問題。從2010年至今,她每年定期帶領志願者看望陪伴老人,送上生活用品,如同對待自己父母一樣噓寒問暖,而老人也把她當作女兒,兩人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親情,感人至深。
抗震救災 忘我助人
2008汶川地震,心繫災區的何娟妮和丈夫程保榮商議後關閉他們經營的手機店鋪,因不能正常營業導致貨物積壓和店鋪房租損失約10萬元。抗震救災4個月中,何娟妮先後6次赴災區做志願服務,不僅組建團隊籌集食品物資,還組織臨時學校並支教,其間累計捐款8萬元,資助了100多人,其中,有一位做復明治療的特殊眼疾患者,一位做修復治療的兔唇患者。
何娟妮還領養了汶川一名孤兒,目前養女已上大二。她還資助了銅川市兩個孩子,目前他們已經大學畢業。三個孩子在何娟妮的關愛下健康快樂成長。
2010年4月,玉樹地震,何娟妮又一次籌措到10多萬元和一大卡車物資赴災區幫助受災群眾,運送途中,不料車輛滑陷湖中,幾經波折,她依然沒有放棄,最終將物資送達災區。
抗擊疫情 義不容辭
疫情期間,何娟妮堅守防控一線,動員志願者們在全民抗疫中貢獻自己的力量,發起「眾志成城、共援武漢」籌款活動,共籌到10萬餘元,還聯合泉州青年志願者協會等公益組織採購價值86850元的5100升酒精等抗疫物資送至武漢,又與丈夫為銅川防疫一線人員送餐1300份,價值4萬元。
復工復產後,又利用自己公司銅川市耀州區鄉綠果業專業合作社線上平臺,幫助農戶銷售農副產品近20萬元,幫助農戶打開銷售渠道,緩解城市居民採購難問題。
何娟妮的事跡感動著無數人,也激勵著無數年輕人投身公益,奉獻社會!
原標題:《巾幗志願服務展播 | 用「N+1」的方式播撒志願服務的種子》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