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邊境戰爭發生在1962年10月20日至11月21日,地點就在中印2000公裡邊界的西段與東段進行,其中又以東段的藏南地區為主戰場。由於戰場位在高海拔地區,環境惡劣,不管是解放軍還是印軍都有後勤補給的困難,戰爭最終在中國取得勝利目標,印度向美軍求援後結束。
軍事歷史專家表示,中印邊境戰爭有兩大神級傳說,首先是解放軍在1962年深入印度境內300公裡,先頭部隊距離新德裡只有50公裡,近到可以看到城內的尖塔,新德裡人心惶惶,銀行還火燒鈔票;第二個則是,解放軍在1962年暴打印度,直接深入敵後300公裡,差一點就打到恆河邊。
專家指出,要破解兩大神級傳說,首先要了解解放軍究竟攻打到哪裡,他直接點名「泰茲普爾」這座城市,「泰茲普爾有一座機場,城市的南邊緊靠著布拉馬普特拉河,上遊在中國境內,也就是著名的雅魯藏布江,城市的西北邊有座叫做邦迪拉的小鎮,看起來不起眼,可是印度軍隊失守之後,引爆了泰茲普爾的逃難潮。」
他分析,兩大神級傳說都與泰茲普爾有關,因為解放軍實際上只攻打到這座城市,後來卻以訛傳訛,被美化成進逼印度首都新德裡。不過,即使只打到泰茲普爾,已經在當地民心造成不少影響,「為了不讓財物被帶走,當地銀行不僅燒鈔票,還用麻布袋將硬幣丟進湖泊。」
1962年的中印戰爭,中國在取得勝利目標後即撤回。這場戰爭給印度造成了很大的陰影,並影響著中印關係的深入發展,並且對中蘇和中美關係的走向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