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一寸長一寸強」,這句話雖然不是絕對的真理,但在排球運動中卻是普遍正確的。一直以來,中國女排在世界陣營裡都能排的上名次,取得如此舉目的成績離不開女排姑娘的堅持不懈和辛勤付出,最近的女排世界盃,中國女排更是一飛沖天、一飛沖天。球迷朋友們經常關注女排,不難發現,我們女排隊員的身高的確是相當的高,尤其是袁心玥和朱婷兩人,他們走到中間,就會把對手嚇一跳。
以俄羅斯為例,在歐洲美國家,該國女性的平均身高比中國高,但長到1.90米的也不多,也就是說,超過1.90米的女孩仍然很少。假如說,中國女孩找1.75米以上、1.90米以下不好找,那麼俄羅斯女孩選材面很廣。排球和籃球都是尋找人才的稀有之物,所以中國人平均身高矮,但在排球領域並不佔優勢。成為國家隊主教練後,郎平提倡的一個重要轉變就是追求高大化,這也是國際發展的趨勢。
雖然排球比賽是隔網比賽,沒有直接的身體接觸,但是需要在網前不斷的起跳、進攻或攔網,所以身高在這裡便成了一個重要因素。身高高的排球手才能在網前跳躍以最高的高度進攻得分。具備優秀的彈跳能力是一個運動員的加分項,不過在一場比賽下來,起跳無數次,會耗盡運動員的精力,不是每次彈跳能力能夠完美地像個機械一樣續航無敵,所以在這個時候長臂,高身高佔了相當大的進攻和防守的便宜,猶如網前的「鐵壁」一般。
如今,世界排壇已逐漸向高、快、高的方向發展,綜合能力也越來越強,沒有明顯的弱環,所以在培養隊員的方向靠攏國際越緊越好。很明顯的一個例子。儘管日本隊的打法相對成熟,技術和經驗都很豐富,但在香港站與中國隊的正面交鋒中,他們的身高卻成為了他們絕對的弱環,而且實在無法彌補。
由於郎平曾在義大利和美國執教,因此對歐美女排的高大化非常欣賞,因此她執教中國女排時也遵循了歐美的高大化選材。高大化球員帶來的優勢是明顯的,超手攻高擋擋都是高擋的優勢。以中國14億人口為基礎,可選人才仍然較多,因此中國女排平均身高位居世界第一也是可以理解的。
於是,自從郎平開始執教中國女排以來,球員逐漸呈現「高大上」的趨勢,所以不少網友調侃說:「想要進入中國女排,1米9以上,2米以上都不能做白日夢!」張常寧的身高1.95米,朱婷的身高1.98米,袁心玥的身高2.01米,顏妮的身高1.92米,龔翔宇的身高1.86米…
儘管身高問題得到了重視,但是女排的平均身高仍然不夠高。由於在評價打排球的好壞不僅僅是看高度,更重要的是看速度技巧等等。排球技術較強,不是說誰高誰強。舉例來說,身高僅一米九三的義大利門將埃格努,在球場上應該說身高並不高,但她的扣球高度可以達到3.47米,是世界排壇女排扣球的最高高度。當前國女排到很大程度上的優勢來自於我們網前的高度,可以說,我們的攔網能力處於領先地位。許多比賽中都有展示。
排球運動一直在進步,小快靈現在也有了競爭優勢,比如天津女排,從2014年開始排球打法還是以小快靈為主,但在2015年引進兩名高個子外援後,成績也沒有一星半點的提高,不過這也可能是與球隊磨合度有關。
再次看看裡約奧運會,當時中國女排的平均身高是1.9米左右,其他歐美女排的平均身高更高,比如身高高大的俄羅斯女排雖然沒有拿到冠軍也進入了4強,而整體身高相對落後一些的韓國,日本等沒有進入4強。儘管身高不能絕對決定成績,但這幾年身高佔優的隊伍都能取得較好成績,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歐美女排的水平代表著世界的最高水平,她們是大眾化的,女性化的男排的典範,中國女排再用傳統的小快靈來對付她們,已經不適合時代發展。
中國女子排球隊的平均身高到2020年都是世界第一。「高」是國際女排的發展趨勢,要求身高,但並不依附於身高,而是絕對依靠身高,關鍵在於自身精湛的技戰術,適合自己的隊伍,不同的對手,靈活多變的應對方法是關鍵,絕對依靠身高,奪不了世界冠軍。
因此中國女排隊員的選材,不僅要高,還要靈活,身體協調好,做到大而巧,以適應歐美國家的打法。
本文由朝花夕拾家常事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