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蛾翅膀竟是天然隱形聲學超材料 能躲避蝙蝠回聲探測

2020-12-17 央視網

  科技日報北京11月29日電 (記者馮衛東)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近日報導,英國研究人員發現了飛蛾翅膀的精確構造,正是這種構造使該物種能夠逃脫6500萬年前的「進化軍備競賽」中最麻煩的捕食者。

  布裡斯託大學生物科學學院的研究小組使用包括機載橫截面成像、聲學力學和折光儀在內的一系列分析技術,發現蛾翼上非常薄的鱗片層已經演化出非凡的超聲吸收特性,從而為躲避蝙蝠的回聲探測提供了隱形的聲學偽裝。

  更加引人注目的發現是,研究人員確定了首個已知的天然發生的聲學超材料。傳統上,超材料被描述為一種人造複合材料,該材料經過工程設計以顯示出超過自然界中可用的物理性能。天然存在的超材料非常稀少,在聲學領域從未有過描述。

  今年早些時候,行為聲學和感官生態學專家馬克·霍爾德裡德博士及其合作研究人員報告說,聾蛾在身體上可發展出超聲波吸收鱗片,從而使它們能夠吸收蝙蝠用來檢測它們的傳入聲能的85%。

  生存的需要意味著飛蛾會進化出1.5毫米深的鱗片防護屏障,該屏障可用作多孔吸聲材料。但是,這種保護性屏障不能在蛾翼上起作用,因為蛾翼的厚度增加會阻礙飛蛾的飛行能力。聲學超材料的一個關鍵特徵是,它們要比作用於其上的聲音的波長小得多,從而使其比傳統構造的吸聲器薄得多。

  通過檢查使用超聲波斷層攝影術捕獲的聲音的複雜橫截面圖像,布裡斯託大學的最新研究發現,飛蛾進一步邁出了挽救生命的一步,創造出了一種共振吸收器,其厚度要比吸收的聲音波長薄100倍,從而使昆蟲在保持輕盈的同時,減少蝙蝠探測到其飛行中翅膀回聲的可能性。

  最令人驚訝的是,蛾翼還通過添加另一個驚人的功能,發展出一種使共振吸收器吸收所有蝙蝠頻率的方法——它們將許多單獨調諧到不同頻率的共振器組裝成一系列吸收器,從而共同創建出可作為聲學超材料的寬帶吸收器。這是自然界中第一種已知的聲學超材料。

  蛾翼超薄結構所獲得的寬帶吸收性能很難實現,其出色性在於遠遠超出了目前用於辦公室環境吸收聲音的傳統多孔吸收器所能達到的極限。由此帶來的願景是,科學家或可據此設計出用於家庭和辦公室的超薄吸聲器「牆紙」,以替代目前使用的笨重的吸聲器面板。

相關焦點

  • 【美文誦讀】蝙蝠鼠中仙(秦自民)(初中說明文閱讀訓練)
    這種通過對回聲的頻率強弱以及發出與收到回聲的時間間隔等進行分析來探測目標的方式就是回聲定位。蝙蝠喉部通過聲帶震動而定向發射超聲波,這種聲波人的耳朵是聽不到的,但對蝙蝠很重要。如果被堵塞耳朵,即使在明亮的環境中,蝙蝠也會像醉漢一樣亂撞;如果只蒙住雙眼,蝙蝠的行動卻不盲目,依靠回聲定位蝙蝠能準確地發現目標、確定飛行方向,甚至1分鐘內可連續捕捉到10餘只飛行中的昆蟲。
  • 關於蝙蝠大開眼界的六個秘密!(雙語)
    翼手目分為兩個亞目,分別是大蝙蝠亞目和小蝙蝠亞目。大蝙蝠,俗稱果蝠或狐蝠,視力極佳,以水果和花蜜為食。小蝙蝠,包括亞洲最南端的彩蝠(如圖),其特點是可以回聲定位和以昆蟲或血液為食。Bats are found across the planet.蝙蝠遍布全球。
  • 被誤解的蝙蝠:捕殺蝙蝠可能帶來最危險的生態報復
    擁有超強的飛翔本領和回聲定位系統哺乳動物中,皮翼目下有一種鼯猴,貌似也能「飛行」,但其實還未達到蝙蝠幼兒園時期的水平。鼯猴有頸部延伸到尾部的翼膜,卻只能從高處往下短距離滑翔,並不能向蝙蝠或鳥類一下從低向高處飛行。但蝙蝠不一樣,可以從平地飛向空中,其飛翔本領還很高強。
  • 《饑荒》蝙蝠翅膀作用是什麼 蝙蝠翅膀作用介紹
    導 讀 【九遊攻略】饑荒蝙蝠翅膀作用是什麼?
  • 建築物理複習:室內聲學原理及音質設計,材料和結構的聲學特性
    導讀:聲學的主要內容主要由室內聲學原理、材料和結構的聲學特性、室內音質設計以及噪聲控制四個主要章節組成,本文將分別對此進行重點歸納。我是正在備考期末考試的建築生,如果你也是,不妨點個關注,一同進步。T60的意義:「控制性」指導材料的選擇與布置;預測建築室內的聲學效果;分析現有建築的音質缺陷。
  • 好看的寓言故事,蝙蝠的經驗
    佇立在黑暗中的油燈發出光亮,引來飛蛾圍著燈光旋轉,一圈一圈又一圈……飛蛾越轉速度越快,也離燈火越近,終於一頭扎進火中,被無情的火焰吞噬。在一旁不遠處覓食的蝙蝠目睹了這一慘局的發生,不禁驚出一身冷汗。"嚇死人了,飛蛾竟然這樣丟失了性命,它是被光.吞噬的!"蝙蝠總結出經驗,暗自思忖著告誡自已:"原來光這麼可怕,今後千萬小心在意從中汲取教訓,切記不可跟光打交道呀!"從此蝙蝠見光就避,除了晚上照明燈具等一類能發光用品不敢再接觸以外,甚至連白天也不敢出來活動了。眾鳥們紛紛前來勸說:"你怎麼能拒絕光明呢?
  • 蝙蝠原來在動物與仿生學中還佔據了這麼大的作用
    蝙蝠一邊飛,一邊從嘴裡發出一種聲音。這種聲音叫做超聲波,人的耳朵是聽不見的,蝙蝠的耳朵卻能聽見。超聲波像波浪一樣向前推進,遇到障礙物就反射回來,傳到蝙蝠的耳朵裡,蝙蝠就立刻改變飛行的方向。 科學家摹仿蝙蝠探路的辦法,給飛機裝上了雷達。
  • 帶翅膀的不一定都是天使——蝙蝠
    世界上最大的蝙蝠——馬來大狐蝠,兩個翅膀張開後最長可達183釐米,因頭部像狐狸而得名。蝙蝠和人都是哺乳動物,同樣是哺乳動物,為什麼蝙蝠會飛?因為,它的前肢特化成翼手、骨質輕等特徵適應於飛翔蝙蝠的習性,大多數蝙蝠白天棲息,夜晚覓食玩耍,像極了當代的「網隱少年」。
  • 盤點世界上「最酷」的9種蝙蝠
    世界上最大的蝙蝠:大金冠飛狐世界上最大的蝙蝠,大金冠飛狐體重可達1-2公斤,翼展能達到驚人的1.5米以上。如此體型的巨大蝙蝠真的很受恐怖電影的歡迎。但其實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與吸血鬼相比,它們更像是小孩子的毛絨玩具。它們生活在菲律賓,主要以水果為食,在夜裡會用大大的眼睛來尋找道路(不同於那些靠回聲定位的食蟲蝙蝠)。
  • 新冠病毒和吃蝙蝠有關嗎?生活中見到的蝙蝠會傳染新冠病毒嗎?
    除此之外,蝙蝠在清除體內自由基、抑制過度免疫等方面的特殊性也是蝙蝠能攜帶眾多病毒,並與之共存的重要原因。Q:如何正確看待蝙蝠?蝙蝠作為生態系統中一個龐大的哺乳動物類群,至少在6000萬年前就已經出現在地球上了,世界範圍內野生蝙蝠光是種類就有1300多種,數量更是多得驚人,夜棲性的蝙蝠在生態系統中發揮了重要的功能。大量的研究發現,食蟲蝙蝠依靠高超的回聲定位技能每晚可捕食接近自身體重1/3重量的甲蟲、蚊子、飛蛾等昆蟲,這對控制農林害蟲數量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 無人機可以像蝙蝠一樣使用「回聲定位」了
    蝙蝠可以通過回聲定位在黑暗中找到自己的路,那麼為什麼它們不能在黑暗中找到路呢?研究人員已經做到了這一點。他們開發了一個無人機導航系統,只需要四個麥克風和一個揚聲器。它依賴於熟悉的通過產生回聲來測量距離的概念,但使用基於通信代數的算法「回聲排序」來確定哪些距離代表給定的對象。
  • 蝙蝠靠什麼飛翔?它可以分為幾個類別?為何蝙蝠有「鬼臉」?
    哺乳動物中只有蝙蝠演化出真正的能為飛行提供動力的翼手,這種翼手不同於鳥類的翅膀,是蝙蝠前後肢和尾連起來的一層薄薄的皮膜,有毛而無羽。翼手目是僅次於齧齒目的第二大動物類群,佔到了哺乳動物物種總數的20%。從分類學上看,翼手目可以分成大蝙蝠亞目和小蝙蝠亞目;從食性上來分,蝙蝠一般可分為吃水果的食果蝠和吃蟲子的食蟲蝠。
  • 聲學的學科發展介紹:科學、技術與藝術的結合體
    大家最熟悉的可能是每年我們做體檢,都要做B超,就是要用超聲波來檢測我們人體內有沒有病變,有沒有什麼缺陷;另外超聲還可以檢查材料,檢查工業上的一些東西;有一種大家很熟悉的動物把超聲來作為它的眼睛來用的,那就是蝙蝠,它發出超聲波,然後來探測它前面有沒有障礙,隨時拐彎,所以蝙蝠用的就是空氣裡面的聲吶。
  • 蝙蝠和老鼠有關係嗎?蝙蝠褪翅膀成老鼠,或老鼠長翅膀成了蝙蝠?
    蝙蝠和老鼠沒有任何關係的, 蝙蝠是蝙蝠,老鼠是老鼠,可以說它們除了都是哺乳動物之外,其它的地方,沒有任何相似的地方。它們的外觀也是不一樣的呀,而且區別是很大的,為什麼會有蝙蝠褪去翅膀就成為老鼠,老鼠長了翅膀就成為蝙蝠這種說法呢。
  • 撲殺食用蝙蝠,破壞生態系統,危害公共安全
    蝙蝠是脊索動物門、哺乳綱下的一類動物,是哺乳動物中唯一能夠真正飛翔的獸類。蝙蝠除一般哺乳動物的特點外,還有一系列適應飛行的形態特徵。最小的蝙蝠是混合蝠,體重僅有1.9克,翼展16釐米;一些狐蝠的體重可以超過1.3千克,翼展可達1.7米。
  • 展開翅膀像翼龍,巨型蝙蝠是東南亞最常見的美食,可惜已瀕危
    最近蝙蝠可是正在當紅,打開各大網站,總少不了有關於蝙蝠的報導。自從這一次疫情的迅速傳播,直至現在,仍未能得到完全的解決,人們對蝙蝠的關注也就越來越高,越來越深入,恨不得把蝙蝠的來龍去脈、身體構造都給透析的清清楚楚。
  • 帶你深入了解蝙蝠,看「蝙蝠俠」科普神秘的蝙蝠
    我們也不確定自身的病毒會不會直接傳播給人類,我們也不想為人類發生重大疫情背黑鍋,不過事實上那些致命的病毒確實能給人類帶來重大麻煩。小編:你認為人們對蝙蝠是不是持有偏見和誤解?★ 小蝙蝠亞目下轄17個科,估計超過了1000種,體型最小的只有3-4克的重量,共同特徵跟大蝙蝠亞目不同的是,會使用超聲波和"回聲定位技術",不管是飛行捕食還是躲避障礙,都要使用這2項技術,食物範圍非常廣泛,但主要集中在昆蟲類,還有少量的植食種類和動物血液為食類,其中較為典型的是葉口蝠,大部分跟大蝙蝠亞目動物一樣也吃水果,小部分吸食人類和哺乳動物的血液為主。
  • 另類手作:這些毛茸茸的飛蛾,都是用布料縫製的
    那是兩隻飛蛾,個頭很大,我第一次看到差點以為那是風箏。莫莉很喜歡飛蛾,喜歡用布料縫製飛蛾造型的手工,她沒有完全按照真實飛蛾的樣子來製作,而是進行了二次創作,比如在翅膀上添加圖案元素。一隻畫風復古的飛蛾造型,材料來自上世紀70年代的沙發麵料,那是莫莉在跳蚤市場上找到的,顏色鮮豔,花紋典雅,莫莉說,用這些織物來縫製飛蛾,感覺超酷的。上圖是用真絲和天鵝絨縫製的飛蛾,淡雅的色調搭配蕾絲元素,看起來也很美。
  • ...翅膀有手掌大[圖]-蛾子 烏桕大蠶蛾 浙師大 摩斯拉 大飛蛾-社會...
    原標題:巨型蛾子住大學女生宿舍3天翅膀有手掌大(圖)    大飛蛾在女生宿舍住了三天  有人說它是世上體型最大的蛾類  最先曬出這隻蛾子的是浙師大網友@馬四姨太她在微博上說:「宿舍驚現『烏桕大蠶蛾』!待在裡面第三天了。不知道拿它怎麼辦好?從來沒見過這麼大的蛾子,兩隻翅膀有我手掌這麼大,真有點嚇人。」  從照片上看,這隻飛蛾體型巨大,是普通飛蛾的好幾倍。
  • 闢謠:蝙蝠不用眼睛看東西?眼睛是無用的?
    顧名思義,食果蝠就是以植物的果實為食的蝙蝠,這一類蝙蝠的體型比較大,比如金帽水果蝙蝠的翼展超過了1.5米,而食蟲蝠則是以昆蟲為食的蝙蝠(吸血蝙蝠是食蟲蝠中的另類,以動物的血液為食),它們的體型偏小。無論是哪種蝙蝠都有著晝伏夜出的習性,在黑夜中如何尋找獵物和躲避障礙就成了蝙蝠最重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