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全球頂級電影道具設計團隊——Minalima,決心將經典童話打造成「夢幻魔法書」,我們腦海裡噌地蹦出一個詞:「降維打擊」。
真不是誇張,這個團隊太強了。
「哈裡·波特」系列電影,這部風靡全球的超級大IP,就邀請了Minalima。
· 「哈裡·波特」系列電影中,四大學院的標誌就出自Minalima之手
復古、奇幻、神秘、華麗,是Minalima一望即知的風格,它讓藝術愈發藝術。而對細節趣味性的打磨,又讓它的作品擁有了耐人尋味的特質。
在電影界風生水起的Minalima偏偏在2015年盯上了圖書,卯足了勁兒打造了一批經典童話。今天向大家推薦這兩本書,就出自這套童話:《彼得·潘》和《叢林故事》。
猛一看也還好?稍等,待我把它翻開。
再翻開。
再再翻開。
何止是漂亮。
Minalima的設計
並非為美而美
電影人背景的Minalima極擅長渲染故事氛圍,這在它的圖書作品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在《叢林故事》裡,Minalima運用了大量印度元素的裝飾,成功地將讀者帶入「印度的森林」——而不是其他隨便什麼地方的森林。這點至關重要,因為,如果沒有事先了解作者吉卜林的身世或故事背景,很難發現它發生在印度。
· 在印度文化中,藍象有美好的寓意
除了大面積使用桃紅、湖藍、草綠、明黃、橙等印度經典傳統配色,《叢林故事》裡,還有很多以印度藤本植物果實為原型的佩茲利紋樣,它們讓這本書呈現了濃鬱的異域之美。
而在《彼得·潘》裡,Minalima則用了完全不同的方法凸顯故事的神敏感——大膽隱去彼得·潘的臉,只讓他以剪影出現。
這一方面給讀者留下充分的想像空間——你想彼得·潘是什麼樣子,他就是什麼樣子;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還巧妙地渲染出彼得·潘難以捉摸的個性,我們的小飛俠向來來去自由、行蹤不定。
· 彼得潘和葉子
《叢林故事》裡,性格各異的動物一個接一個地登場,動不動聚在一起辦大事, Minalima就用旁觀者視角,讓我們一眼看清它們在故事舞臺上的表演——登場的動物、人物往往一股腦地出現在叢林等大場景裡。
·《叢林故事》中這張的視角非常有趣,我們和近景處的猴子一起看向畫面中央的主人公
而《彼得·潘》的故事則是圍繞幾個特定主人公展開的,為了讓讀者沉浸其中,Minalima採用了溫蒂(故事的頭號女主)視角,讓我們有一種和溫蒂一起經歷冒險的美妙感覺。
· 溫蒂在做針線活,我們正在和溫蒂同樣的位置,看向房子裡跳舞的孩子
優秀的插畫設計師,絕不滿足於單純地用畫面翻譯文字,他們會想盡辦法優化讀者的閱讀體驗,野心勃勃地嘗試將書變成藝術品。
大部分人翻開Minalima版的《叢林故事》和《彼得·潘》,總是首先被裡面極富意的機關吸引:可以拉開的剪紙、可以旋轉的鱷魚輪盤、有著精細鏤空的卡片,還有風格各異的摺疊起來的地圖……實際上所有這些小裝置,都並非單純為了好玩,而是多少承載著一些功用。
· 《叢林故事》裡有好幾張可以拉開的地圖,它們為讀者提供了研究故事、進一步想像故事場景的條件
《彼得·潘》裡的地圖,每一張都有自己的小花招:比如第一張合起來時是溫蒂家的「醫療記錄」;打開發現,是三個長相相同的小人兒的臉;再打開,又會發現,裡面有一張「永無鄉」的地圖。
此外,《叢林故事》裡的插圖大大小小加起來有120張,《彼得·潘》裡有109張,即便是作為點綴的小插圖,也設計得別有趣味。
這些圖藏著哪些彩蛋,就要靠大家自己去發現了。
《彼得·潘》和《叢林故事》
世界文學大師傳世經典,風靡全球百年
全彩復古插圖、立體互動機關
每個年齡段都喜歡的豪華精裝珍藏版機關書
原價 168 起,大象優選價 122 起
點擊下方小程序↓ 尋找和回味童年的美好時光
一流的設計,必須有一流的裝幀和印刷
和電影一樣,圖書也深深地依託於技術的發展。Minalima的設計再強大,也必須依靠高品質的印刷,才能實現。光是尋找能完美呈現Minalima圖書的印刷廠,就花了編輯們好幾個月的時間。下圖中這些樣本,都來自不同的印廠。
在比較了若干樣本後,編輯們最終決定在亞洲最大、機關技術最硬的印廠之一——鶴山雅圖仕,來完成它們的裝幀和印刷。
實際的印刷過程,比想像得還要複雜。光是封面,就要達成「摸起來像布又有古典氣質的」目標。最後用選紙和壓紋技術搞定,還要操心上面的燙金。
燙金本身不是多複雜的工藝,但要把每個「金」都嚴絲合縫地燙到準確的位置,難度就大了。更何況《叢林故事》和《彼得·潘》上,還有很多細密的燙金。這些金是否燙得準確,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封面的品質感——要想傳遞出精緻復古、低調華麗的感覺,一個「金點」都不能歪。
還有書的內文,是故意做舊的淺灰色,有一種藏在寶箱多年的感覺。但實際上,這個灰色並非紙張自帶的,而是特地印上的顏色。且為了讓「做舊效果」更逼真,紙的邊緣顏色略深一些。
更重要的是,雖然已是2020年,在書籍的印刷和裝幀方面,仍有很多機器無法完成的工作。通常,印一萬本漂亮的彩色書只要10天,猜猜這套書用了多久?足足兩個多月!
《叢林故事》裡有9個活動機關,《彼得·潘》裡有10個,它們都需要靠手工完成,每天出產的十分有限。
製作時,工人們會分成若干小組,每組負責特定的機關,戴上特殊材質的手套(避免膠水弄髒書頁),再憑多年經驗,準確地把模切好的機關零件,貼在特定位置,不能偏一點,也不能有絲毫歪斜。
有些機關不是只要貼到書上就完事,貼之前,還必須將它們工整地摺疊好,摺疊之前還必須將它們的各個部分用模切技術完美地製作出來;製作之前,還要反覆調試顏色;調色之前,還要小心地設計模板。
還沒完,還有些機關,雖然部件是由機器做的,但也遠不是只要交給機器就萬事大吉,看到這些細小的鏤空了嗎?必須保證沒有絲毫偏差。這之中大家又不知道報廢了多少樣品,嘗試了多少次。
還有這個可以像風琴一樣拉開的猴子剪紙,必須確保所有的鏤空都在相同的位置上,合上剪紙後,由多個猴子變成一隻猴子。
Minalima的創始人之一米拉波拉·米娜在採訪時說:裝訂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我們的一次嘗試,我們希望我們的書能把人帶入一個豐富多姿的世界,而不僅僅是翻開就只有平面的插圖。
還有作為書籤的紅色絲帶,又想起來,光是這根窄窄的絲帶,從正紅到絳紅,從7毫米10毫米,到最後的8毫米。就試了4次。
奔著「難以逾越的經典」而來
譯文也要美得戳動人心
不要因為《叢林故事》和《彼得·潘》擁有美炸天的外表和讓人一見傾心的設計,就覺得它只有漂亮的形式。就這套書來說,哪怕把所有的插圖、機關、裝飾統統忽略,單看譯文本身,它都美好得值得收藏——它們都是經過時間考驗,經久不衰,可以從小看到大從大看到老的故事。
· 很老很老的《彼得·潘》和《叢林故事》
《叢林故事》出自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吉卜林之手,包括七個故事,每個故事都配有一首詩,它讚頌了人與動物身上的勇敢、堅韌、忠誠、仁愛、利他主義或為自己族類共同利益而奮鬥的優秀品質,同時譴責了貪婪、奸詐、殘暴、自私等醜惡行徑。
它的讀者——尤其是孩子,會因此確定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並擁有識別、應對「奸詐宵小」的智慧。
「叢林對我關上了大門,我只好忘記你們的談話,忘記你們的友情; 不過我可比你們有良心,因為雖然從血統上講,我算不上你們的親兄弟,但是其他一切關係都有。所以我答應你們: 當我成為人類的一員的時候,我不會像你們出賣我那樣把你們出賣給人類。」
「別壓迫外路人的崽子,把他們當成姊妹兄弟熱烈歡迎,因為儘管他們是些胖乎乎的小不點兒,說不定熊就是他們的母親。」
《彼得·潘》則再經典不過了。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們早晚會接觸彼得·潘德的形象——他不止一次地出現在動畫片中,甚至心理學上還有一個以他為名的專業詞——但也正因如此,很多人自以為已經了解《彼得·潘》的故事以至於直到成年都沒有完完整整地讀過一遍。
實際上,只要讀一段,心底就會湧起一種難以用語言表達的美妙。
所有的孩子很快都知道他們將要長大成人。溫迪是這樣知道的: 她兩歲的時候,有一天在花園裡玩,她摘了一朵花,拿在手裡,朝媽媽跑去。我琢磨,她那個小樣兒一定是怪討人喜歡的,因為,達林太太把手按著胸口,大聲說:要是你老是這麼大該多好呵!事情的經過就是這樣。
可是,打那以後,溫迪就明白了,她終歸是要長大的。人一過兩歲就總會知道這一點的。兩歲,是個結束,也是個起點。
彼得鑽出樹洞時,月亮正在雲天裡行走。他全副武裝,卻沒有多穿衣裳,出發去做危險的搜索。如果任他挑選,他不會挑上這樣一個夜晚。他本想低低地飛,離地面很近,好讓所有異乎尋常的事都逃不過他的眼睛。但是,在時隱時現的月光下飛得很低,就會把他的影子投在樹上,驚動了鳥,使警覺的敵人發現他已經出動。
有時,人們提起彼得·潘,會說他自私任性,並用他形容「那些拒絕長大的人」,也有時,人們提起彼得·潘,會說他在成人的世界裡堅守孩童的純真,是世間難得的美好。
閱讀經典故事,譯本相當重要。好的譯本不但能讓讀者驚呼經典之所以為經典,還會在無形中幫助讀者塑造閱讀品位。
《叢林故事》的譯者蒲隆,是最早譯貝婁作品的翻譯家之一,翻譯出版英美文學名著30餘種,約600多萬字。他對文本的風格極為敏銳,譯作氣勢逼人,譯充滿野性和傳奇的叢林故事再合適不過。
在翻譯《叢林故事》時,絕大部分語句他都採用了直譯,讀者可以盡情享受原作的美妙。比如,用自「從露水出現以來」、「許多雨季之前」,而不是「自古以來」、「很久以前」。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表現不同動物用詞的細微差別——有的動物管狼孩毛葛利叫「Mancub」,有的叫「Manling」 蒲隆把前者譯成 「人崽」,後者譯成「人仔」,並不是用錯了字。
《彼得·潘》的譯者楊靜遠,也是著名的翻譯家,她的父母都是武漢大學的教授,早在1943年,她便開始發表翻譯作品。
· 翻譯家楊靜遠;照片由譯者女兒提供
楊靜遠的譯文生動活潑,又不失優雅,良好的中國文學基礎又讓她譯出的文字極富音樂感。
要說明的是,這個版本的《彼得·潘》,是楊靜遠根據英國霍德與斯塔頓公司,1964年的版本翻譯而來的,她吸納了梁實秋譯本的諸多優點。在譯後記裡,作者說:但凡自感無力超越之處,譯者保留梁先生的譯法。而那些誤譯和因時代不同而不合規範的語句,則被調整了過來。
不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編輯們在確定譯版時,也花費了巨大的心力——幾乎找了十幾版不同的譯作,再開會投票選出最棒的一版。
經典的背後
是中外出版人歷時4年的努力
我們今天看到的Minalima版《彼得·潘》和《叢林故事》的中文譯本,是中外出版人共同努力的結果。它的出版,足足花去了4年時間(可能還要多一點)。前文提到的所有製作細節,包括封面和內文用紙、不同機關所要的材料、模切的精細度、色彩的呈現……都經過了反反覆覆地商討。
它是一套「渾身都是細節」的書,它美在它的樣子,美在它的內容,也美在它的製作過程——從編輯到印製,它包含了太多人的心血,然後有了它們現在的樣子:
經過歲月考驗的人生必讀之作
+世界頂級電影道具設計團隊的插畫和裝幀
+亞洲最大且經驗豐富的印廠人工手動裝幀
+精挑細選讓人拜服的名家譯版
=如果沒有收藏想起來就讓人不甘心的經典
單是把這套書擺到書架裡,每天看看封面,就能收穫極大的心理滿足。
《哈利·波特》系列電影道具設計團隊 MinaLima 傾情打造;
迪士尼《奇幻森林》原著,震撼演繹充滿野性和溫情的叢林世界;
全彩復古插圖、立體互動機關,打造每個年齡段都喜歡的豪華精裝珍藏版機關書!
世界文學大師傳世經典,風靡全球百年,帶你尋找和回味童年的美好時光。
《彼得·潘》和《叢林故事》
原價 168 起,大象優選價 122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