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涼苡
01
前段時間和朋友一起吃飯,席間,有個朋友提議道:要不,我們針對每個人提出一個可提高項?
大家紛紛舉手表示贊同,輪到我時,朋友說,我希望你不要那麼單純,世俗一點,哪怕現實一點也好。
我笑了笑,沒有回答。
畢業這幾年,類似的話,我真的聽到了太多太多。
思緒一下子飛得很遠很遠,我仿佛回到那年夏天。一個人站在院子裡,電話的那頭,媽媽說,「這個世界上,我最放心不下的人,就是你。你這麼單純,要是以後遇到壞人,該如何是好?」
握著電話的手不由緊了緊,以往的我面對父母的擔憂,從來都是一笑置之。可那一刻,我卻迫切地希望自己能夠一下子變成爸媽眼裡足夠成熟的人。似乎,只有這樣,才能讓關心自己的人放心。
於是,我開始改變,想要滿足大家的期待,變成一個大家眼中「足夠成熟」的人。
漸漸地,某種標準開始出現在我的生活裡,從剛開始的突然闖入到後來充斥著各個角落,直至席捲我所有生活。
做任何決定之前,我總忍不住想,大家眼裡那個成熟的我,面對同樣的問題,會如何選擇?
曾經無比簡單的小事,突然變得好複雜。我變得煩躁不安,焦慮不已,開始追求所謂的「唯一最優解」。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對自己近乎苛刻,事事追求完美,固執的想要找到生活的最優答案。日子久了,我越來越疲憊,也越來越不快樂,仿佛生活陷入了一個怪圈。
02
直到某次和我弟聊天,我嘆了口氣,「什麼時候我才能像你一樣成熟,讓爸媽放心呢?」
「為什麼就一定要成為成熟的人呢?世上人千千萬,每個人處理事情的方式自然也不相同,不必活在別人的標準裡。」
短短的一句話,重重地砸在我心上。腦海裡突然浮現出加繆的那句:「只要我能擁抱世界,那擁抱得笨拙又有什麼關係呢?」
是呀,優雅也好,笨拙也罷,只要自己開心就好。
我開始接受自己原本的樣子,按照自己的方式處理事情,我越來越快樂。而父母看到快樂的我,也愈發開心了。每次和他們分享最近的生活,他們都會認真地傾聽,偶爾也會分享一些建議或者看法。
很多時候,我們總會聽到來自四面八方的聲音,總有人告訴我們怎麼做才正確,於是我們總是習慣性的陷入到某種標準裡,按照裡面的條條框框,一項一項對照著檢查,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一個成熟的成年人。以至於你自己都沒有想過,可以對自己要求低一點。
有時候會覺得,進入社會之後,為了保護好自己,我們好像愈發少的去表現真實的自我了。
似乎,應對複雜的人際關係,成為了我們必備的社交技能。於是那些慢熱的人,顯得愈發格格不入。我們開始討厭自己的性格,在心底默默羨慕著別人。
但其實,很多事情本就沒有絕對的對與錯,生活也不似考試,只存在標準答案。即使是同一個動作,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做出來的姿勢也各有特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屬性,我們大可不必,用同一種標準去面對生活。
海藍博士在《不完美才美》裡說,「人生的苦樂是我們一系列選擇的結果,要相信你可以決定和把控的遠比你想像的要多,只是很多時候,你以為自己沒有選擇。」
可事實是,人生的選擇權,一直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可我們總習慣猶豫不決,在糾結反覆中失去了內心的平和,也越來越不快樂。
那天發了一條朋友圈,有個朋友問我:「沒有基礎,現在想學舞蹈,來得及嗎嗎?「
「當然可以,只要你願意,任何時候都可以開始。」
「我明白了,種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多晚都來得及。實踐行動,不停留在想法。」
昨天和她聊到這件事,她說,正在學習中,一開始很介意自己基礎差,肢體不協調,也跟不上節奏。看到其他有基礎的學員跳得那麼好,一度想要放棄。但轉念想想,學習舞蹈不就是為了讓自己開心嗎,何必囿於別人的看法呢。
於是,她開始改變學習的態度,加強基本功,認真上好每一節課。慢慢地,現在已經能夠跟上大家的節奏了,狀態也越來越好。
我們總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把想做的事一拖再拖,於是,便遙遙無期。
這短短一生,反正註定要失去。倒不如活得簡單些,灑脫些。趁著年輕,多嘗試,多經歷,趁早把生活折騰成我們喜歡的樣子。
你不必活成別人眼裡八面玲瓏的模樣,也無需苛求自己事事周到,只要遵從自己的內心,虔誠的做自己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