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早上好!今天又是追劇男孩宅sir上線。
前不久,《夢想改造家》第七季終於回歸,跟很多博眼球的改造節目不同,宅sir之所以愛追,是因為它真的有實實在在幫普通人解決居住問題。
為患有阿茲海默症的老人改造家,用細緻的適老化設計改善阿婆的晚年生活,也為看護者減負。
老粉應該會比較有感觸,作為一檔家裝改造類節目,夢改能將專業性與人情味巧妙結合,在改造中學習乾貨的同時,也能引發人們對一系列社會話題的思考。
像第七季,節目組第一期就直接將鏡頭聚焦到80/90後「獨一代」普遍面臨的困境:三代混住 。
很多人工作忙、壓力大,不得不請父母來幫忙帶孩子,三代同堂雖是好事,可隨著家庭成員的不斷增加,家變得擁擠不堪。
房子不是說換就能換的,可面前又擺著一個巨大的難題:房子不夠住。
宅sir今天分享的兩期都是相同的情況,三代人蝸居80㎡,看設計師如何幫他們改善居住環境,提升幸福指數的吧!
86㎡東西多到盛不下
需要獨立空間,更要收納空間
第一期的家庭在上海,小唐為了女兒上學、上班方便,跟老公、父母和6歲的女兒被迫擠在市區86㎡的老公房。
雖是個小三居,但家卻是個妥妥的共享空間。
老人房也是小朋友寫作業的地方,因為是家裡最大的空間,放得下學習桌,兩個老人犧牲了自己午休和早睡的習慣,來滿足小孫女的需求。
兩個老人節儉了一輩子,家裡什麼都不捨得扔,很快玩具、雜物塞滿小屋,本就不算大的生活空間漸漸被各式各樣的雜物壓縮。
小唐夫婦自從小孩出生後,就一直是分居狀態。為了不影響老公的睡眠質量,媽媽獨自照顧女兒,一分居就持續了6年。
小唐先生的臥室,也是一家人的餐廳。
別看這個家不算大,但幾乎佔全了三代同住的困擾:1.沒有各自的獨立生活空間;2.人一多,儲物空間嚴重告急。針對這兩個問題,設計師馮未墨對空間做了調整:
改造前戶型布局
改造後戶型布局
1.明確各空間功能,動線互不打擾
改造前,小唐家各空間功能混亂,老人房兼孫女書房,餐廳也是爸爸的臥室,因為全家只有一個廁所,早高峰時這個空間最忙。
# 把餐廳移出臥室,合併客餐廳
改造時,設計師將客廳與相連的小陽臺打通,空間瞬間變大、變明亮。原本在北臥室的餐廳,被移到了客廳,將公共區與私人休息區明確分開。
餐區設置摺疊餐桌,最多可容納8人同時用餐。
#老人房內隔出獨立衛生間,新增電視
改造後的南臥老人房,設計師在其中隔出一個小小的獨立衛生間,老人起夜不用出房門,安全也不會打擾到其他人。
馬桶間還貼心的安裝了扶手,方便老人起身。
老人聽力不好,看電視聲音總要開到很大,原來總會吵到正在寫作業的小孫女,如今設計師在床尾新增了電視機,兩個老人躺在床上就能看電視,舒適感倍增。
#縮小原衛生間,新增兒童活動室
小唐的女兒笑笑,是個活潑好動的小姑娘,而且已經6歲也需要自己的獨立空間。
改造時,設計師將原衛生間的面積縮小,將原東臥室的面積放大,改成了這個多功能兒童房。
笑笑的學習桌是可升級的,小唐平時也可以在這邊工作。
除此之外,兒童房的家具下還設置了一圈感應燈帶,人靠近便會自動亮起,笑笑晚上起來上廁所也不害怕了。
兒童房門口,0.5㎡的隱藏式健身房是專門給愛運動的笑笑爸準備的,父女倆之後能在這兒一起運動,增強家人間的互動。
#北臥改夫婦倆臥室,告別同屋分居
小唐先生原本自己住的臥室被改成了夫婦倆的臥室,從此不在分居。設計師在床旁邊的衣櫃內還藏了小唐的梳妝檯,不佔多餘空間。
#陽臺改家務間
原本的小陽臺改成獨立家政間,將洗晾集合到一個空間,因為與客廳相連,大人做家務時,也能與家人隨時互動。
2.分區規劃收納空間
三代同住,收納也是大問題。老人喜歡囤積物品,什麼都捨不得扔,怎樣才能在有限的空間內實現收納的最大可能?
首先,設計師提出了「442理念」,即老人、大人、小孩的儲物比為4:4:2,再按照這個比例分區規劃收納空間。
#玄關
圖源|墨設設計
小唐家原本玄關沒有儲物空間,改造時設計師縮小了廚房面積,用櫃體新造一個儲物玄關。
可抽拉式的鞋架能將柜子內的縱向空間充分開發,男士、女士、包包各一個儲物架,還笑笑都擁有了自己專屬的鞋架。
靠近門口的抽屜內專門收口罩,抽屜內還安裝了能消毒的紫外線燈。
#客廳
圖源|墨設設計
客廳內靠牆位置,設計師特意定製了可翻折式儲物櫃,佔地只有1㎡,但通過5層展開能收納家中的大部分物品,小空間利用最大化。
#廚房
廚房灶臺後,利用隔熱性能好的巖板,巧妙的隔出左右兩個儲物空間,平時下廚會用到的調味罐、工具都能就近收納進來,拿取十分方便。
#老人房
老人房床尾區也預留了充足的儲物空間,嵌入式電視機也是內藏乾坤,用支架安裝的電視機可打開,裡面的儲物格能存放零碎物件。
除此之外,設計師還在老人房內貼心的設置了兩個緊急呼叫按鈕,意外發生時,老人能通過按鈕及時聯繫家人。
為三代同住的家庭改造家,不僅要解決生活空間不足的問題,還要滿足不同的生活習慣及需求,適當的適老化設計,不僅能讓老人住的舒適,也能為子女減負呢!
把83㎡拆成兩套房
從根上減少三代同住產生的摩擦
宅sir分享的第二組家庭,是一對剛剛逃離北上廣的小夫妻。為了方便照顧日漸年邁且獨居的母親,小莊放棄了打拼7年的北京,回到老家。
小莊的家是個83㎡的小兩居,原本只有小莊母親和一隻狗狗住。但隨著夫妻倆的歸來,這個原本冷清的家也變得滿當溫暖。
與第一組家庭不同,小莊家最大的問題,其實是三代人作息時間的衝突。小莊夫婦習慣了晚睡,因為兩人的歸來,完全打亂了母親的作息時間。
小莊母親作息規律,每晚10:00上床睡覺
小莊夫婦習慣晚睡,常常晚11:00還在看電視
光是在睡覺問題上,兩代人就起了不少摩擦。而且小莊的太太是個母嬰博主,每天都需要錄視頻,為了不影響家人正常生活,她只能窩在臥室的床上辦公。
雖然有兩個衛生間,但有一個壞掉無法使用,小莊夫婦要大號還要專門跑到老人的房間解決,使用非常不便。
為了從根上解決三代人居住的難題,設計師秦振決定在83㎡內拆出兩套房。
改造前戶型布局
改造後戶型布局
設計師針對小莊家的居住難題,通過對空間布局的調整,將原本的臥室拆成了兩間擁有獨立衛生間的套房。
1. 一房拆兩套,互不打擾
改造前,小莊夫婦與母親時常因為作息時間產生摩擦,設計師乾脆將兩間臥室改成兩個獨立房間,互不打擾。
#老人房
老人房內門窗均用了靜音設計,讓老人能有個安靜的休息環境。
家裡的小狗是小莊去北京後老人開始養的,是她的情感依託,設計師在床尾電視櫃下設置了內嵌式狗窩,小狗狗晚上也有自己的小床了。
老人房的衛浴間能夠獨立使用,馬桶搭配貼心的適老化扶手設計,滿滿安全感。
#小莊夫婦的臥室
小莊夫婦臥室床邊就是兒童床,女兒還小,跟大人一間房能夠方便晚上起來照顧。
臥室衛浴間內,寵物貓的廁所也被設置在這裡,貓狗分開不打架。
2. 多功能空間代替客廳
原本單一功能的客廳被改成了集合餐廳、書房、拍攝間、兒童遊戲區、兒童房於一體的多功能空間,滿足4口人不同的生活習慣。
空間正中央是一家人的餐桌,旁邊牆面內嵌電視機,男主人吃飯也能看球賽了。
餐桌旁是小莊夫婦的辦公區及拍攝間,書架儲物量巨大,也有裝飾空間的效果。
小莊的太太市場需要居家辦公,考慮到她的拍攝需求,設計師將公共區的燈光做了可調節設計,能根據拍攝內容自由調節。
原本的小陽臺則改成了兒童遊戲區,設計師在牆兩側預留了推拉門,未來小朋友需要分房時,這裡也可作兒童房。
3. 利用智能家居,提升下廚幸福感
除了打造多功能空間,設計師還在廚房內融入了智能家居的理念,以此來提升小莊夫婦的居住幸福感。
因為廚房的操作空間有限,設計師特意設計了一個智能調味藍,手觸即可啟動,便利極了。
吊櫃下還裝了人體感應燈,人離開廚房後會自動關閉,靠近即會自動開啟,再也不怕迷糊忘記關燈了。用小細節提升下廚的幸福感。
本文來源:熊貓愛生活 作者:熊貓愛生活 責任編輯:姚衛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