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中國人有必要去讀莊子,去尋找我們民族的精神氣質的源頭,那麼就應該按照孟子所說的「知人論世」的方法,好好了解一下莊子其人,並將他放在戰國時代兵連禍結、生靈塗炭人民生命朝不保夕的時代背景之中;將他放在戰國時期思想大爆炸的「文化軸心時代」諸子百家蜂起,中國人文化思想從此奠定的背景中,去考察莊子。
在那個諸子百家思想大爆發的時代,莊子從諸子百家思想家中脫穎而出,如同一顆明星孤懸天際,莊子是一顆孤獨的星辰。之所以說莊子是一顆孤獨的明星,一是說他思想的超逸絕倫,二是說莊子孤獨的一生。
與當時的儒家孟子、墨家墨子、道家的另外一個學派楊朱,以及當時的名家惠施、縱橫家們的思想相比,莊子的思想絕對超越諸子百家許多。因為無論是進取的儒家,自我犧牲的墨家,極端自私維護個人生命利益,追求身體享樂的楊朱學派,無論是執著於邏輯辯論的名家,還是汲汲於功名富貴的縱橫家,他們都是俗世的思想家,他們孜孜以求的仁義禮智、榮辱是非、貧賤富貴都是人間的思想,而莊子的思想則是超越了脫離了世俗之間紛紛擾擾的哲學。
因為,莊子的哲學是追求「無待」的逍遙的哲學。世人皆有所待有所求有欲望,無論是儒家的「仁者愛人」,墨家的「兼愛天下」,還是法家的嚴刑酷法,都是有所待有所求的,而莊子恰恰認為,有所待就無法實現絕對自由,人有欲望,恰如鳥兒被關進黃金的牢籠,人生永遠無法自由飛翔,因此而只有拋棄了有所待,泯滅欲望,實現「物物而不物於物」,即駕馭物而不被物所駕馭,實現無所待,人生才能走向逍遙。因此莊子的哲學是超越世俗、追求心靈絕對自由的哲學。
之所以說莊子是孤獨的,因為莊子是一個與社會刻意保持距離的哲學家。當別的哲學家醉心於俗世的功名利祿,醉心於拯救人類的時候,莊子則醉心於拯救人類被欲望包裹早已經沉淪的心靈;當諸子百家的哲學家熱情擁抱社會、詠嘆文明的時候,莊子卻認為正是文明的異化帶來心靈的異化,因此,莊子選擇冷眼看世界,躲在世界的一角,追求自適自樂,他是最孤獨的思想者。
莊子可能是一個沒落貴族,後淪落成普通百姓。莊子早年做過漆園吏,大概就是管理漆園的小吏,後辭職而去成為自由職業者。莊子身負大才,思想獨樹一幟,文章獨步天下,其雄辯難尋對手。這樣的人才,在戰國時代各國普遍人才饑渴的形勢之下,莊子可以有無數條選擇。他可以去齊國的稷下學宮專業做研究,如孟子荀子等一樣,領著豐厚的工資收著高額的學費開館講學;他也可以如縱橫家一樣朝秦暮楚,靠著舌頭有智慧謀求富貴。
但莊子偏偏選擇了清貧的隱居生活,他窮得差一點揭不開鍋。他曾經向監河侯借米,但監河侯這個流氓很無恥地開出了空頭支票,說等我收到了稅金,給你三百金,但莊子並沒有氣急敗壞,而是幽默地講了一個故事。莊周說我昨天來的時候,看見車轍裡有條鯽魚在那裡掙扎。鯽魚求我給它鬥升之水使它活下來,我說,完全沒有問題,我將到南方去遊說吳王越王,引發西江之水來迎候你,鯽魚變了臉色生氣地說,那還不如早點到乾魚店裡找我。看,莊子就是這麼幽默,一種不卑不亢的窮開心。
莊子曾經聲名遠播,據說楚王曾經派使者請他去朝廷做大官,但莊子對使者說,自己願意像活龜「曳尾於塗中」,而不希望做被紅布包著放在祭臺上的死龜。在莊子眼中,所謂權勢官位功名利祿,就像死老鼠肉,而自己則是吸風飲露非梧桐不棲的鳳凰。
莊子選擇遠離社會和人群,因為莊子認為「嗜欲深而天機淺」,離人類社會越近,離自然大道越遠,他選擇了心隱的生活,身體遠離塵囂,心靈接近大道。他喜歡編草鞋於陋巷,喜歡垂釣一竿清風於濮水之上;他喜歡於橋上看風景,看魚兒開心遊戲;喜歡在陽光下夢見蝴蝶;喜歡在無垠的廣袤曠野中悠遊自在思索徘徊。
莊子鄙視名利地位,抵抗異化的文明。在莊子看來,人世間所謂的權勢地位、富貴利祿不過是束縛人的枷鎖;所謂的向上的欲望不過是讓你倒懸的繩索;所謂俗世之中的有用的東西無非是堵塞心靈的茅草而已。因此莊子希望用一種疏離的姿態,用一種超越的意識,過一種藝術化的生活,這種生活的最高境界,就是「逍遙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