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四川或者蜀地的歷史,大概真的就是中國兩千多年的一個縮影,看似天下分分合合很少和蜀地有關,但是似乎每一分合又離不開蜀地。蜀地很多時候都是一個近乎配角的角色承擔著無比重要的責任。
公元前221年,秦國一舉殲滅六國,建立大一統的王朝,看似秦國先後殲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
但是我們卻不能忽視秦國的統一之路開始卻不是先從東方六國動的刀,而是位於蜀地的巴蜀兩國。今天就來盤點一些都有哪些在蜀地建立的政權,他們的政權興衰又是怎樣的。
首先肯定離不開先秦時期的蜀國,蜀國作為當時的眾多的諸侯國之一,一直都不為人重視。
一方面是蜀國確實和中原各國之間的交流較少,基本很少涉及到彼此之間的政治隔閡。
中原各國之間相互通婚,從未聽說過蜀國也在其中參與。另一方面就是蜀地四面天險,想要進出都非常的艱難。
為何秦國要選擇先消滅蜀國呢,因為當時的秦國一方面是為了緩解自己的資源問題,秦國雖然強大,但是資源匱乏。
而蜀地自古便有著天府之國的稱呼,拿下蜀地,無疑為自己增加一個穩定的糧倉。另一個原因就是蜀地在自己後方,隨時能夠翻過秦嶺給予自己致命打擊,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先下手為強,最終在秦國大將司馬錯的帶領下,滅亡了蜀國。
其次最為著名的應該就是三國時期劉備所建立的蜀漢了。蜀漢、孫吳、曹魏在當時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為何劉備當時要選擇蜀漢作為自己的立足之處呢,其中的原因很多,曹魏和孫吳的勢力大致已經確定了。
而赤壁之戰後,劉備據有荊州大部,但是荊州可以角逐天下,卻不是一個好的守為之處。
而此時的蜀地內部則是政權混亂,劉璋、張魯等人在此盤踞,沒有一個統一的政權。而這也是劉備選擇此處的一個重要的原因,但是蜀地雖然易守難攻,但是同樣不是一個可以涿鹿天下之地。最終蜀漢也僅僅是歷經二世便亡國了。
如果說蜀地的發展是什麼時候,那應該是最為混亂的五代時期。唐代看似繁華,但是主要的經濟中心在關中一帶以及蘇杭南方地區。
等到五代時期,中原狼煙四起,戰火不斷,而蜀地卻成為了一個非常不錯的安穩發展之地。
五代時期在蜀地建立的政權分別是王建、孟知祥先後的前蜀、後蜀政權,這兩個政權一個十八年,一個三十一年,統治蜀地半個世紀。
而在這半個世紀中,蜀地基本未曾遭受戰亂,一直都是休養生息,遠離戰火。因而五代看似戰火飛天,各地混亂,實則蜀地卻得到了很好的發展,經濟實力迅速提升。
蜀地看似不重要,一直遠離中原政權的中心,但是蜀地似乎又是歷代王朝不可以捨棄的一個區域。唐代中後期戰亂頻繁,安史之亂中唐玄宗躲至蜀地避亂;
之後唐德宗避朱砒之亂,唐僖宗避黃巢起義。宋代的時候,蒙古入妄圖從四川打開突破口,滅亡南宋;然而蒙古汗蒙哥在徵戰合州時受宋軍箭矢所傷,最終也是無功而返。
由此來看四川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上的地位還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近代的時候同樣是兵家必爭之地,很多人認為北洋軍閥就是民國時期最為混亂的時期,但是殊不知四川內地的軍閥爭鬥才是最激烈的。
不過四川人也是近代戰爭中最具血性的,抗日戰爭之中,出兵人數多達三百五十五,佔了抗戰軍隊的五分之一,可歌可泣。
總結作為中國西南地區的重要政經濟、文化中心,蜀地一直以來都承擔著重要的責任,其兩千多年來,政權變化不斷。唯有蜀地的職能從未改變,不論是什麼時候,蜀地都是需要重點關照的。
唐代時期,唐朝和吐蕃的戰爭大都是蜀地西南一帶展開的;宋代蜀地更是一躍成為非常重要的經濟區,交子等都是從蜀地所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