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武行有句話叫「手是兩扇門,全憑腳打人!」而這一點在打桌球中同樣適用,對於桌球相信很多球迷都很有自己的一套,而我們這裡和探討、分享的就是打球時步伐的問題,而且需要腳下生根!這一點國乒女隊年輕小將孫穎莎表現的淋漓盡致深得其中精髓堪稱楷模,而男隊的馬龍、許昕兩位老將更是男隊的表率!
相信,提到打球的時候「腳下生根」很多球迷會提出反對,因為大家更多接觸的是桌球的步伐要靈動,重心要跟上,更多的用身體去找球,這一點是沒問題的,但還是有部分球友因為移動到位了但因為沒有站定就著急發力從而失誤,而這裡的腳下生根指的是我們在做出回球的一瞬間,最好是要做到「腳下生根」的準備來提升回球的穩定性!
其實打球的道理很多球迷都非常熟悉甚至精通,對於桌球步伐的重要性大家也是非常認可的,而且想要打出高質量的進攻球,無論是正手的衝、吊還是反手的擰、拉甚至是一些搓球、削球、擺短都需要配合步伐調整讓運動員及時的移動到最合適的地方才有可能做到!
但所有的步伐移動包括移動到位後的墊步等技巧都是為了讓運動員重心穩住,腳下生根有蹬轉或者有重心的支撐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因為打球的朋友們都知道基本上打桌球所有的力量尤其是進攻技術中絕大部分的力量都是來自雙腳並自下而上通過腿、髖、腰、手臂一一傳導到球拍才能打出高質量的進攻!
而這一點作為以正手能力突出的運動員更加重要,所以目前國乒女隊方面,小魔王孫穎莎可以說是女隊技術發揮的楷模,從2019年孫穎莎在世乒賽中擊敗伊藤美誠一戰成名就讓很多球迷注意到這位身高並不高的小將,其強勢的正手進攻能力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更加重要的一點就是孫穎莎腳下步伐的突出以及能夠站定拉球的原因,當年孫穎莎在沒有進國家一隊的時候就曾和同代的選手王曼昱爭鋒,但因為自己的步伐不到位,身高和王曼昱相比處於劣勢護臺面積小,正手威脅發揮不出來,所以後續其主管教練才對孫穎莎的步伐和正手能力進行了強目的性的特訓為孫穎莎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如今孫穎莎也用成績證明了特訓的效果!
而男隊方面,國乒的兩位老將馬龍、許昕同樣稱得上是表率,其中老將馬龍從年輕的時候就以正手能力突出為特點,當然馬龍的正手突出並不是其一板過的能力強,而是馬龍的連續性以及反拉能力最為穩定,而且從看馬龍的比賽中我們能夠看到他總是能夠搶先對方發起進攻!
這就意味著馬龍的進攻意識、對來球旋轉以及落點、線路預判都很到位,並且配合超強的移動能力搶佔先機,再加上馬龍的正手中遠臺反拉能力,這些十分華麗的技術都需要步伐的配合,及時的移動到位並穩住重心站定了再發力才是馬龍的精髓,當然現在的馬龍更多的是憑藉綜合能力,單一的技術並不足以讓馬龍走到當下的高度!
老將許昕就更不必多說,作為「人民藝術家」「黃金左手」等多個稱謂的世界名將,無論是2019年之前的許昕還是之後的許昕,其在中遠臺各种放高球反拉的能力是許昕最得意、最吸睛的技術,而中遠臺放高球之後的超級反拉逆轉對步伐的要求以及站定後運動員的爆發力更是有很高的挑戰!
但許昕憑藉過人的柔韌性以及爆發力,總是能夠在大家意想不到的時候發起反攻,並憑藉這樣的逆轉頻頻博得場外觀眾、隊友、教練、比賽解說甚至是對手的喝彩,劉國梁、馬龍等人更是多次在場外見證了許昕創下的奇蹟、神球,但這些都需要充分的準備以及站定後強勢的爆發,所以大家在打球的時候不妨試一下步伐不能為了練習而練習,找到球之後如何站定了再發力才是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