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高質量發展,是行業轉型發展的內在要求,更是佔據未來保險行業發展制高點的有效手段。混改戰略轉型第二年的誠泰保險,正在逐步顯現改革成效。自混改後引入的市場化、科技化、差異化機制,激發了誠泰保險的內生動力與活力,通過擁抱新技術,擁抱新變革,誠泰保險也將深化中小型險企差異化實踐者角色。
近期,誠泰保險還在戰略投資上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戰略投資幸福人壽落地,加速邁向全面型險企。據了解,坐擁產壽險雙牌照的誠泰保險,將積極布局保險業務的「產壽一體」聯動。
多維度長效發展,堅持科技賦能
2018年混改以來,誠泰保險始終秉持差異化發展戰略,堅持科技賦能。
來看成績單,2020年上半年,誠泰保險通過「構建差異發展格局、優化投資管理體系、推進信息系統建設、拓展科技保險業務」等多維度破局求變,成效顯著,實現營收超行業均速發展。實現原保費收入7.66億元,同比增長13.95%,是2020年1-5月財險行業平均增速的1.73倍;實現淨利潤0.32億元。
此外,誠泰保險還從產品、服務和研發三方面入手,拓展科技保險業務。在產品上,加強產品創新能力,以重點項目為引領,創新研發專項風險保障與之適配。在服務上,注重打造專業服務水平,多維度支持科技企業安全生產。在研發上,通過半導體晶片製造行業火災、煙氣模擬應用工具研發項目,助力保險風險管理的科技應用能力。上半年,誠泰保險的科技保險業務共服務科技企業近百家,為科技企業提供上百億元保障。
在經濟形勢和政策利導的雙重因素下,以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為主的科技賦能在持續走熱。早在2018年底,誠泰保險就錨定了這個方向。自混改後,立足紫光的資源優勢,誠泰保險一直在進行關於科技賦能保險的建設。今年上半年更是成立「科技賦能工作小組」,基於「線上化」「數據化」「智能化」「生態化」「上鏈化」與「平臺化」的科技驅動路徑,繪製了短、中、長期規劃;運用智能定損、視頻理賠系統和客戶觸達平臺等,構建智能化理賠體系,實質性推進公司科技化、數位化轉型發展。
事實上,科技賦能保險能幫助保險公司降本增效,通過數位化運營降低保險公司的綜合成本率,實現客戶的有效觸達,增強與客戶的交互,覆蓋更廣闊的客戶群體,也將為保險公司帶來新的可能與機遇,並演化轉變為未來保險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除推動自身高質量發展之外,誠泰保險還在服務社會和民生上積極投身。譬如在農險保障上,針對雲南特色農業的發展要求,為「菜籃子」產品,如生豬、瓢雞、羊等地方優勢特色項目提供風險保障, 並通過首創實施咖啡價格保險、參與「保險+期貨」項目等,大力發展農險業務,創新措施服務「三農」,幫助農戶防範自然災害和市場變動的雙重風險,穩定農業生產者的生產經營預期。
戰略投資幸福人壽,推動「產壽一體」協同發展
積極推進「一體化、多元化」組織體系改革的誠泰保險,對外尋找優秀戰略投資標的。在中國信達宣布出售幸福人壽股權後的第一時間,誠泰保險就與其展開了積極的對接及洽談。
2020年7月底,幸福人壽官網正式披露信息,幸福人壽控股股東中國信達將所持有的30%的股份轉讓給誠泰保險。由此,誠泰保險正式成為幸福人壽第一大股東。
拿下幸福人壽對於誠泰保險來說意義重大。自2018年以來,國內壽險牌照出現「零批籌」,監管層對開設分支機構越來越審慎,壽險牌照逐漸成為稀缺資源。從行業情況來看,「產壽一體」有利於保險公司盤活內部資源,攤薄運營成本,提高市場競爭能力,滿足客戶對保險的多元化需求。
據了解,幸福人壽成立於2007年,是由中國信達發起設立的一家壽險公司,註冊資本金為101.3億元,2019年總資產為631億元。也是第一家開展「以房養老」業務的保險公司,在全國設有22家省級分公司,開設各級分支機構253家。
藉助幸福人壽分支機構網絡覆蓋面較廣的優勢,誠泰保險的業務覆蓋範圍將迅速拓寬,進而實現交叉銷售、壽險代產險、產險代壽險等模式的探索與建設,進行低成本、高效率的機構擴張和業務擴張。拿下幸福人壽後的誠泰財險,集齊了財、壽險雙牌照,全面型險企的架構已初具雛形。(藍鯨保險 李丹萍 lidanping@lanjinger.com)
(責任編輯:冉笑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