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在第三期節目中,beyond樂隊的《Amani》,被改編為說唱歌曲《We we》時,《說唱新世代》在一開始就喊出的「萬物皆可說唱」,已經不僅僅是「可以」說唱,而似乎就「應該」說唱。
黃家駒寫下的斯瓦西裡語歌詞「AMANI NAKUPENDA NAKUPENDA WE WE」,意為「和平,愛,我們愛你」;而來自成都廠牌明堂唱片的夏之禹唱道:「說救我於水火,但火是他們放的,送來汽車微波爐和冰箱,不過是覬覦我們腳下古老而有限的寶藏,石油金屬甚至祖先的骸骨……」主題涉及歷史、父愛、98年抗洪(因為歌曲選自90年代)、和平等主題——說唱原來可以這樣唱。
在說唱類綜藝已經成為視頻網站必爭之地的這個夏天,B站的首秀《說唱新世代》以與眾不同的姿勢落地,在觀眾心中砸出一個繞梁三日的大動靜。截至目前,《說唱新世代》總播放量破億,彈幕數225萬,豆瓣評分8.9。
為什麼火?不妨看看網友是如何評價的,「說唱變形計是真的,高能都在下集」「選手水平高得不可思議,而且一個比一個有梗」「『萬物皆可說唱』的這個點真的不錯,希望中文說唱多一點像節目裡這樣言之有物、有思考的詞吧」……
既然名叫「新世代」,節目從一開始就不難看出它的「新」:選手們被拉到一座工業風的廢棄廠房,要在這裡度過接下來的賽程,每天的生存還要靠「嗶特幣」,選手以創作、公演、Battle等方式來贏取該幣,用完之時就是淘汰之日——難怪被網友稱之為說唱版的「極限生存真人秀」。
其實仔細分析,B站的確有著做說唱類綜藝的天然基因:說唱是當代年輕人喜聞樂見的音樂形式,也是B站用戶十分熟悉的表達方式;B站近來一直以多元化著稱,去B站看新聞、去B站上網課,而B站出品的說唱,從內容看是「萬物皆可說唱」,從選手看除了職業說唱選手,也有大學生和上班族。
今年6月,B站說唱區上線,至今播放量突破24.9億。B站寬容的社區文化和多元審美的平臺基因為《說唱新世代》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但是,《說唱新世代》的「新」又絕不僅於此。「萬物皆可說唱」並不只是內容範圍的擴大,更重要的是,說唱不再僅僅是個人經歷的表達和個人情感宣洩,它關注到更廣闊的周遭萬物,關注到這個時代的共同議題。
在第三期節目中,皇后樂隊的《Jailhouse Rock(監獄搖滾)》被改編成《戀愛的煩惱》,融合了代際衝突和現代人的戀愛經歷。在第二期節目中,選手陳近南演唱了為鼓勵抑鬱症患者而創作的作品《來自世界的惡意》,用平實的歌詞為被誤解的群體發聲;Doggie叨叨的《Real Life》,取材於近期的真實新聞事件,用歌聲控訴校園霸凌、呼籲關注教育公平。
《戀愛的煩惱》
而在此前播出的第一期節目中,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對女性話題和校園暴力的探討。
隨著影視劇《三十而已》、女團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等作品現象級地傳播,女性的生存境遇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在《說唱新世代》中,女選手於貞在《她和她和她》中唱道:「女兒啊,妻子啊,朋友姐妹啊,她和她們的想法/夢想啊,自由啊,不可愛嗎……」
《她和她和她》
據說歌詞裡的三段故事都取材于于貞的朋友,女性力量在歌曲中得到了溫暖而堅定的表達。女孩可以勇敢去追逐自己的夢想,這也是當代獨立女性的共同心聲。
校園暴力也是與年輕人關聯性較高的話題。選手聖代在《雨夜驚魂》中唱道:「這場惡作劇主謀一定是他,他總在班裡傷痕累累,他是被邊緣化最嚴重最可悲,同學們都排擠的那一類,就因為他平時不愛說話……」
歌詞中沒有華麗辭藻和口號式反對,但用最樸實的語言,勾勒出了一個校園暴力受害者的遭遇,讓聽者心有戚戚。
當然,除了關注現實議題,《說唱新世代》也有很多作品唱出了普通大眾的共同情感,這在以往的說唱音樂中可能被視為「不夠酷炫」,卻是普通人最誠摯的情感,比如,熱愛家鄉。
來自杭州的說唱歌手TangoZ鍾祺帶來一曲《Love Paradise》,使用吳方言演唱,聲音極具穿透力。吳語區觀眾自不用說——該曲已經被杭州亞運會官方微博轉發點讚;就算聽不懂吳語的觀眾,也能感受到其中愛得深沉的感染力。
《Love Paradise》
「這是說唱嗎?怎麼跟我想的不一樣。」一些彈幕問。而正如一位網友在節目評論區所說,《說唱新世代》的作品更多的是對社會現狀的描述和反映,有了許多人文關懷和社會價值觀的傳承,讓說唱能像詩詞、時評一樣,有更多社會意義,擴大了中國說唱的藝術承載邊界和深度。
也許,從《說唱新世代》開始,作為舶來品的說唱音樂,在完成了本土化後,將完全走出原來的所有局限。說唱音樂會像一把柳葉刀,剖析出我們的社會肌理;又以它重視文本的傳統,凸顯出說唱音樂所特有的銳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