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曾長期被認為是遠離世界舞臺中心的國家,相對孤立的地理位置使它有機會在國際紛爭中置身事外。然而,澳大利亞在外交上的選擇恰恰相反,在可以「不站隊」的時候偏偏高調介入,最突出的表現是甘當美國的棋子,積極衝在反華的最前線。
從緊追美國禁止華為參與5G建設,到攛掇對新冠病毒起源進行所謂「獨立審查」,再到插手南海、香港等問題,為了討好美國,澳政府正在將澳中關係推向「火坑」。受此衝擊,澳中貿易關係遭重創,中國已相繼對澳牛肉、大麥、葡萄酒採取措施,並且對澳進口煤炭、龍蝦等產品加強檢測,澳業界已經嘗到「切膚之痛」。
然而,澳大利亞記打不記疼,依舊執迷不悟挑釁中國。周二,澳大利亞聯邦議會以「極快速度」通過了備受矚目的《外交關係法案》,賦予聯邦政府阻止或廢除各州政府、地方政府以及大學與外國籤署協議的權力。
澳國內輿論毫不掩飾地稱,該新法直指許多與中國有關的協議,尤其是維州與中國籤署的「一帶一路」相關合作協議。澳貿易部長伯明罕在新法出臺後,就急匆匆向維州喊話,要求維州向聯邦政府解釋,為什麼在新法案的條款下,「一帶一路」相關協議符合國家利益。澳大利亞ABC記者評論稱,目前,莫裡森政府反華情緒已達到「癲狂狀態」。
澳政府忙著出臺對華不友好新法,澳業界卻憂心忡忡。過去幾年,中國購買了近40%的澳葡萄酒,去年澳葡萄酒對華出口創下12.8億澳元的新紀錄。但眼下,澳釀酒商正遭到「毀滅性打擊」。此前,中國商務部宣布自11月28日起對相關澳進口葡萄酒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澳葡萄酒進口商須繳納海關完稅價格1至2倍的保證金。
就在10日,中國對澳葡萄酒再揮重拳,反擊又快又狠。中國商務部宣布,裁定原產於澳大利亞的進口相關葡萄酒存在補貼,決定自12月11日起,採取臨時反補貼稅保證金的形式對相關澳進口葡萄酒實施臨時反補貼措施。各公司臨時反補貼稅保證金比率為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