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
王思聰刪掉了和花千芳對懟的全部微博
(但這件事並不會輕鬆過去)
或許他也意識到了
那戳中了太多人的痛點
昨天,花千芳(撫順市作協副主席)發了一條微博,他認為學英語是一件廢物技能,減負就應該減掉英語。
作為「留學生優秀代表」的王思聰隨後發了一條微博「回懟」:
「9012年了,還有沒出過國的傻屌?」
▽
雖然王思聰認為「英語有用」的立場沒毛病,但這一句話還是激怒了各大網友,評論區不再是各種「老公」的呼喚,而是一連串的黑人問號:
???沒出過國=傻屌?叨姐十米的大刀藏不住了。
王思聰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因為他的生活圈子決定了他所看到的都是出過國的「正常人」。
然而,實際上,大部分人或許連一年裡跨省旅遊都做不到,更別談出國了。
我有個學妹,前幾天她去找從小一起長大的閨蜜玩,兩人在大學畢業後忙於工作,很少聯繫,但那次見面之後,學妹卻格外失落。
她一直以為,閨蜜的父母和她父母一樣,就是普通工人,結果現在才知道她媽是在省政府當公務員的。
「坐在她家新房子全天供熱馬桶上的時候,我那一瞬間覺得好失落啊。」
後來閨蜜邀請她一起出國參加一個培訓,學妹謊稱說家裡人生病了脫不開身,但實際上,就是因為沒錢。
雖然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有些人生來就在羅馬。
王思聰這句「沒出過國就是傻屌」的話,像一把刀撕開了「富人or窮人」共享資源的假象。
雖然我們常聽說「大學生找不著工作」,就妄以為現在連掃地大媽都是本科畢業,然而事實是,94%的中國人,學歷都在本科以下。
我們常見各種「海外掃貨、賣煎餅月入10萬」的新聞,但殊不知,90%的中國人,月收入不超過3500元。
我們看見iPhone X各種被搶,但大家沒有想到,當你花8000元買一臺iPhone的時候,可能還有3000萬人購買著398元大屏智慧型手機。
在看不見的中國裡,隱藏著最深的貧富差距。
王思聰的話,就像故事裡古代的農民會想像皇帝的生活就是「用金鋤頭幹農活」,而晉惠帝會建議饑荒餓死沒有糧食吃的子民「無粟米充飢,何不食肉糜?」一樣。
談到這裡,便有人會說,你看,現實就是這樣,像我們沒錢沒名氣的無名小卒,在怎麼掙扎也沒有用的,一代跟不上,代代跟不上,於是開始一路喪到底。
但叨姐總想,憑什麼?這種分層或許是「死」的,但人是「活」的啊。
如果最後我們都要被生活打敗,那不如現在就狠踹生活幾腳。
而狠踹的方式並不取決於——你在哪兒、你有沒有出國過、你是不是留學生。
因為個人的能力天賦以及努力程度,在這個並不公平的社會裡,也依然起著關鍵作用。
最重要的是,你有沒有眼光抓住、有沒有執行力及時把握住每一個機會。
提到劉慈欣,沒有幾個人不知道,前有獲得73屆最佳雨果獎的《三體》,後有中國科幻電影第一嘗試的《流浪地球》。
但也就是這個腦海中充滿奇思妙想的大劉,大學畢業近30年來都沒有換過單位,一直在山西陽泉的一個發電廠做工程師。
圖源 | 《曉說》
但就在這樣一個小小的地方,靠著對宇宙、對科幻的熱愛,他以一己之力將中國科幻小說水準提升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他在創作出如此之多的科幻作品前,有出過國嗎?NO。
再說一個人,谷大白話。
他是單槍匹馬把美國深夜脫口秀引進中國的人,在過去他翻譯的「三俗」節目打開了我們的眼界,就連很多生活在美國的人看到,都會覺得翻譯的很有意思。
而谷大白話卻是一個沒留過學、也沒有在國外生活過的人,大學的專業也不是英語。
當然,他也沒有娶一個美國太太。
谷大白話的方法就是先聽,邊聽邊記,把每一個單詞都寫下來;然後有任何一個不懂的詞彙或者知識點,就一個一個去查。
雖然他沒有出過國(在成為大V前),但卻比許多美國人更懂得美國。
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卻可以用自己的努力決定下一代的起點,這也許就是我們每個人奮鬥一生的意義。
社會分層或許是高速發展的環境下所難以避免的產物,但最難過的不是「固化」,而是每一次的「算了吧」。
深以為然。
你18歲,看見身邊的同學都有錢請家教老師,你沒錢,雖然自學也可以突破瓶頸,但卻想「算了吧,反正比不過」,於是沒有考上心儀的大學。
你22歲,看見身邊的朋友拿著名校的簡歷四面試,你想「算了吧,我一個二本的」,於是忽視了其他和你同校的學生考優秀的實習經驗成功被聘的樣子。
你35歲,不能給予家人更好的生活,看見自己孩子又將陷入一種資源的貧乏中,你想「算了吧,這是命」,於是一代代重蹈覆轍。
社會的不公平是一種原罪,但是將所有「得過且過」的選擇歸結於階層則是你的原罪,是人們為自身懶惰所尋找的最佳藉口。
畢竟一輩子長得很,總有機會等著你,我們能做的,就是儘可能地完善和成長自己,別等到風起的那一天,你什麼都沒有準備。
▽
▽
能毒舌不裝逼,會剁手的老司機
明晚21:21,我在玩轉大學等你
送叨姐一朵小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