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偉人的這首詞,盡顯王霸之氣,比李白蘇軾都豪放

2021-01-10 謝小樓

自古英雄多豪放,在詩人中,李白蘇軾辛棄疾,是豪放的代表,到了近現代,第一偉人毛主席,站在了豪放詩詞的巔峰,他的很多詩詞,其中的豪放氣概,恐怕是李白蘇軾辛棄疾都無法比肩的。

在毛主席的詩詞中,《泌園春·長沙》是其中最為豪放的一首。

沁園春·長沙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泌園春·長沙》這首詞,寫於1925年,是毛主席重遊橘子洲時所作寫。

詞的上闕是寫毛主席獨立橘子洲頭看到的壯麗景色,並由此引發家國沉浮的感慨。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舸[gě]:大船。這裡泛指船隻。

詞人毛主席,深秋之時,獨自一人站在湘江中的橘子洲頭,舉目望去,萬山儘是紅色,仿佛是被染過一樣,整條湘江,都清澈碧綠,江上百船,疾速航行。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霜天:指秋天。

鷹在天空中奮力飛翔,魚在水中自在遊動,萬物都在秋光之中自由自在的生活。

寫鷹飛用「擊」字,突出鷹飛的矯健有力,寫魚遊用「翔」字,突出魚遊的自由自在之感。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悵:原意是失意,這裡是指由眼前之景引發激昂慷慨的心緒。寥廓[liáo kuò]:廣遠空闊。

前面幾句,描繪出了一幅壯闊偉麗的秋景圖。在古詩詞中,一般來說,秋景都是蕭瑟悽涼的,而在毛主席的這首詞中,秋景卻是壯闊偉麗的,背後蘊含著積極昂揚的生命力。

正是這首積極昂揚的生命力,激發了毛主席慷慨激昂的心緒,他望廣遠遼闊的世界,不禁心生感慨,如此悠悠天地,興亡起落,到底是由誰主宰呢?

如此一問,便可看出毛主席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胸懷。

詞的下闕回憶毛主席少年時的讀書歲月。

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崢嶸:本指山的高峻,此處意謂不平凡、不尋常。

回憶往昔,也曾與眾多朋友一同遊過此地,那時候,有許多不平凡的歲月令人懷念。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揮斥方遒[qiú]:熱情奔放,勁頭正足。《莊子·田子方》:「揮斥八極」。郭象註:「揮斥,猶縱放也。」遒,強勁有力。

激揚,激濁揚清,抨擊惡濁的,褒揚清明的。

那時正是少年學生之時,風採才華正盛,充滿著書生的意態,熱情奔放,做什麼都勁頭十足,天天評論國家大事,寫著抨擊時事的文章,將當年的高官軍閥,都視出糞土一般。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是否還記得,我們曾一起到江深水急的地方遊泳,那激起的浪花,可以擋著急行的船隻。

毛主席的這首詞,寫盡了少年意氣,抒盡了天地胸懷。上闕寫景中蘊含江山多嬌,欲以天地為已任的壯闊心胸,下闕回憶學生時代生活,句句是少年意氣,真是令人羨慕的學生時代。

全詞始終有一股激昂向上的力量,讀來讓人對毛主席的風採無限嚮往,可以說,古今豪放氣概,無過於此詞。

相關焦點

  • 蘇軾的這三首詞,每一首都難以超越,越讀越覺得有味道
    但是,蘇軾和李白也有不同一樣的地方,換個角度來說,李白相對豪放,蘇軾則更加接地氣,這與他坎坷的經歷有關。每個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風順,多少都會有各種各樣的坎坷。蘇軾就不一樣了,他的人生充滿的不是坎坷,而是一個又一個坑,剛從這個坑裡走出來,還沒來得及休息,又進入另外一個大坑。正是這些近乎絕望的經歷,讓蘇軾磨練出一顆大心臟,遇到再大的困難,總能樂觀對待。
  • 蘇軾真牛!1首詞裡揭示了2條千古不變的戀愛法則,年輕人不可不讀
    比如有一句很文藝的話,「此心安處是吾鄉」,很多人都以為是民國某位才女的話,殊不知,是蘇軾為友人的侍女所寫。至於「大江東去」的豪放,「把酒問青天」的悽清飄逸,「詩酒趁年華」的享受人生,「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勵志,「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洞徹,等等,沒有蘇軾那樣的人生閱歷,是寫不出如此人生體驗的詩句的。
  • 第一偉人寫的這首詞,可越千年,與李白比肩
    偉人毛主席,幹革命無敵,詩詞文章亦無敵。當年,紅軍長徵過遵義婁山關,毛主席在這裡寫下了一首《憶秦娥·婁山關》,這首詞雄奇悲壯,氣勢如虹,可直越千年,與大唐盛世詩仙李白所寫的《憶秦娥》比肩。不要說雄壯的婁山關,如鐵一般難以翻越,今天我們就要從頭翻越這首雄關,我們的身後,是起伏如海的青山,是鮮紅如血的殘陽。下片情緒開始高昂,寫出了紅軍雖經歷千難萬險,依然沒有消磨鬥志,面對巍巍婁山關,依然充滿從頭翻越的雄心。
  • 蘇軾和辛棄疾都跟李白學了一招寫成千古名詞,和李白比水平如何?
    據蘇軾自己在詞前寫的小序,我們知道這首詞是蘇軾在1076年的中秋節寫的,那天晚上他喝了一整夜的酒,喝得酩酊大醉。因為中秋是團圓的日子,而蘇軾被貶謫在密州,中秋之夜,孤身一人,想起他與弟弟已經7年沒見面了,一股相思之情油然而生。他深深地思念起了親人,思念起了遠方的弟弟蘇轍,寫下這首流傳千古的中秋詞: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 李白很豪放的一首邊塞詩,盡顯盛唐氣象,讀後令人熱血沸騰
    這也就導致了盛唐詩歌,尤其是邊塞詩,往往包含了詩人投身於社會和政治的強烈熱情,以及自信自尊,昂揚奮發的精神面貌,而這正是盛唐氣象的具體表現。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塞下曲六首·其一》,便是一首盡顯盛唐氣象,讀後令人熱血沸騰的邊塞詩。它出自於唐代大詩人李白之手,是李白借用唐代流行的樂府題目而創作的組詩作品《塞下曲六首》中的第一首。
  • 辛棄疾這首《水調歌頭》,比蘇軾更具豪情,蒼涼中盡顯英雄本色
    因為辛棄疾也寫過一首《水調歌頭》,比蘇軾的那首千古名作更具豪情,於蒼涼中盡顯英雄本色。 這首宋詞對於辛棄疾來說,也許只是一首隨筆之作,根本不曾有過與前人爭鋒的念頭。可是這首詞中所透露的浩蕩之感,卻令人不由自主的想到,蘇軾那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 蘇軾作了一首詩,豪放不輸李白辛棄疾,竟全都是「抄」的?
    大家印象裡古詩詞的第一狂人應是那個執青劍吞烈酒的詩仙李白,動不動就提刀傷人,或者口出囈語,很容易讓讀者誤以為他是供酒精驅使的傀儡;宋詞中的第一狂人就應該是稼軒兄了,「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直言不諱,十分直白。雖然李白和辛棄疾一路狂奔遙遙領先,但蘇軾的這首詞也不謙虛!
  • 蘇軾的這首詞,把孤獨寫得淋漓盡致,看了讓人心疼!
    李白說:「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秦觀說:「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嶽飛說:「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或許一個真正的詩人,都有著一種極為深沉的孤獨感。本文向大家分享的北宋詞人蘇軾的《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便是將這種孤獨感寫得極真切深刻的一首詞。我們都知道蘇軾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
  • 蘇軾這首詞全篇名句,流傳至今,每個人都銘記於心
    但在宋朝也有這麼一位人物在有一天同樣和朋友一起去遊玩,偶遇下雨,和他一起遊玩的人都覺得很狼狽,唯獨這個人不覺得下雨有什麼不好的,覺得下雨不好也就罷了,可雨後作詞流傳至今的的倒是沒幾個,唯獨只有宋朝的蘇軾了。這首詞便是《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這首詞雖然篇幅短小,但折射出的許多人生哲理卻是這背後真正的妙處。
  • 蘇軾賞月懷古,這首詞充滿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蘇軾是北宋的大文豪,他的作品兼有豪放與婉約的風格。言情是婉約派的傳統題材,東坡先生的多數言情詞格調很高,經常採用白描手法,抒寫真摯和濃烈的主題。比如他的《蝶戀花》,「去年相送,餘杭門外,飛雪似楊花。今年春盡,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家。」
  • 蘇軾這六首詞,寫盡人一生的各種滋味
    《臨江仙·送錢穆父》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這是一首送別詞。作者為摯友錢穆父送別所作。前半段「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是對友人高風亮節的讚賞,也是蘇軾的自我寫照。
  • 蘇軾很豁達的送別詞,短短4句就寫盡了人生,悲觀的人都應該讀
    每一次的新相知,都帶來了很多的歡樂,每一次的生別離,卻也會帶來不同的傷感。歡樂都相似,痛楚則各有不同。也是因為這樣,離別詩詞才成為了我國古代詩歌中的一大類。漫數送別詩,有豪放有婉約,有豁達有悲情,有友人之間,親人之間,也有愛人之間,情人之間,有送人,也有被人送。
  • 蘇軾很豪放的一首詞,只是開篇7個字,便令人血脈僨張!
    那麼蘇軾的這首詞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呢?雖然說蘇軾在密州的兩年裡,共寫了19首詞,且其中有14首是豪放詞。但是《江城子·密州出獵》卻是蘇軾的第一首豪放詞,在我國古代詩歌史上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就連蘇軾自己也因這首詞有別於傳統風格而頗為得意,曾說道:「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
  • 新婚燕爾,洞房花燭,蘇軾作了首詞,成了千古名作,讀完讓人豔羨
    蘇軾與妻子王弗的故事可以說流傳了千百年,二人是原配,也是感情最真摯最好的,雖然後來蘇軾還有兩位妻子,但是,在他心裡都不如王弗,否則,那首「十年生死兩茫茫」作何解釋呢?蘇軾對妻子的感情讓世人感動不已,當然,作為一個文壇數一數二的人物,除了寫那些豪情壯志之外,愛情也是其中最重要的參與部分。
  • 蘇軾這首《江城子》,僅開篇七字就狂放豪邁,多年來依然傳唱不衰
    大家都知道蘇軾是宋朝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但是他留下來的作品中並不全是粗狂豪放的作品,其中也不乏婉約之作,那麼到底是什麼樣的背景下才讓蘇軾確立了他的豪放風格,開創了新的詞風呢?我們還要從蘇軾在密州任太守的時候說起。
  • 4首霸氣的詩詞,李白杜甫蘇軾辛棄疾,誰最大氣磅礴?
    ——《江上吟》這是一首七言古詩,李白作詩,最棒的就是古體詩,因為古體詩在創作上非常自由簡直跟李白狂放瀟灑的個性渾然一體,所以對於李白這樣的詩人,一定不能有束縛,比如七言律詩,因為有太多的限制,相比之下,李白在律詩上的成就,就要稍微遜色一些了。
  • 辛棄疾不止於豪放,讀完這2首詞,讓你見識什麼叫「詞中之龍」
    說起辛棄疾來,我們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豪放派詞人,與蘇軾齊名。確實,辛棄疾的豪放詞已達到了一個難以企及的高度,在宋詞領域裡,蘇、辛是兩座山峰,後人仰止。辛棄疾的詞作有一個特點,好用典,前人嫌他「多用事」,「掉書袋」。
  • 古詩詞中最瀟灑的詩句,李白蘇軾令人叫絕,還有一人不在李蘇之下
    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看看,這就是李白,連做夢都夢的這麼瀟灑,《夢遊天姥吟留別》整篇都是李白瑰麗的想像,我且瀟灑出遊去,諸君要問我何時能回來,我也不知道呀。暫且就把那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之間,想要出遊了,就騎著他訪遍名山大川。這生活,兩個字,瀟灑!三個字,太瀟灑!
  • 蘇軾《望江南》,寫於寒食之後,登高遠望思鄉愁緒,婉約又豪放
    當時蘇軾由杭州轉到密州做官,來年他在城北修了一座臺子,蘇轍提名為「超然臺」!又過了兩年,暮春時節,蘇軾登上了「超然臺」,瞭望男方純色煙雨,著實讓蘇軾有了思鄉之念,並寫下了這首詞。思念家鄉是愁,有壯志難酬也是愁,但在這首詞中,愁不是全部,那就要問了,其中又有什麼樣的情感呢?春天還未曾過去,滿眼中還是春光,你看那不遠處,微風輕輕,柳枝飄飄。
  • 西風殘照,漢家陵闕,李白這首詞被譽詞家鼻祖,後世卻對作者存疑
    我們都知道,唐詩與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兩座高峰。但是,詞其實並不是由宋才開始,而是早在盛唐時,便已有了詞的萌芽。其中最傑出的代表,非大詩人李白莫屬。最著名的如其《三五七言/秋風詞》,「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以及這首被譽為「百代詞曲之祖」、「千古詞家之祖」的《憶秦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