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號電影院」系【頭條理娛君】特約作者,看娛樂熱點深度解讀,認準理娛君
頭號電影院懂小姐(topcinema原創,嚴禁轉載)
萬眾期待的一部電影,《奪冠》終於上映。
大銀幕上,大長腿的中國女排姑娘們奮力攔網扣殺,一幕幕經典賽場重現,讓人眼眶瞬間溼潤。
中國女排,四個字,背後是超出想像的訓練之苦,克服種種困難,頑強拼搏的女排姑娘們,再一次點燃無數中國人胸膛裡那份激情和熱血。
高燃,熱血,擦乾眼淚繼續拼!
看完電影的觀眾,各種興奮和感動,有人說:很好哭,背後是被女排姑娘們的故事和精神所打動。
《奪冠》的熱度驚人,上映第二天電影票房已破億,上映兩天各種網絡平臺已經上了差不多十幾個熱搜:鞏俐演的郎平、朱婷演技、張常寧轉球等,都成為電影裡的關注熱點。
無數人觀影后熱淚盈眶,電影中不僅描繪了堅韌、拼搏的中國女排精神,也徹底點燃了我們內心深處的激情和自豪。
被中國女排和鞏俐的表演所打動,有觀眾表示已經想二刷。
影片中,郎平是無論如何都繞不過去的人物,她是賽場上勁頭最猛的「鐵榔頭」,也是後來訓練場上的女教頭。
從電影籌備之初,人們的焦點話題就放在了「誰出演郎平」上。如今《奪冠》上映了再看,鞏俐為我們交出了一張很不錯的答卷。
難怪當初導演陳可辛一眼就認定了她是扮演郎平的最佳人選,被鞏俐多次婉拒後,依然一而再、再而三邀請她。
如今看來,無論是陳可辛的執著,還是鞏俐的終於接受,都是非常正確的決定。《奪冠》裡,只要鞏俐出現,我的眼光就無法從她的身上挪開,但這次並非是因為她的美豔。
恰恰相反,在《奪冠》裡,鞏俐徹底變了。
她微微駝背、不怎麼修飾的隨意又幹練的短髮,還有大大咧咧爽朗的氣勢,被觀眾稱為是「郎平的複製粘貼」、「還真的有郎平的氣質」。
其實,從一早的傳言,到最終選定電影裡的「郎平」,鞏俐的名字就一直在。這既是觀眾所希望的,也是大家從內心裡所認同的——鞏俐是飾演郎平的最佳人選。
為什麼是鞏俐?
她,真的太有魅力了,是看一眼難忘,多看幾眼就會被她迷住的那種美,而且是自帶一份舒朗又略霸氣的氣場。
哪怕,她就是一件簡單的運動風拉鏈開衫,牛仔褲,高高束起的馬尾辮出現,也能驚豔全場。
這些年,粉絲們通常不會直呼她的名字,反倒是會稱她為「鞏皇」,因為她美得大氣磅礴。
如今她和法國著名音樂家讓·米歇爾·雅爾相戀,多了一份愛情的滋潤,更常有女人味一面的展現。
鞏俐之美,對很多人而言,在以往總是遮擋不住的性感之美。
早期《紅高粱》裡不甘命運安排、敢愛敢恨的九兒,稚嫩的臉龐充滿了生命的張力、被遮掩的性感,在那個充滿鄉野氣息的電影裡,「九兒」讓人酥到了骨子裡。
那一次的表演和容顏就徵服了許多人,接下來的《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霸王別姬》……到《邁阿密風雲》等海外影片,再到頻頻在國際影展紅毯上展現的美豔。
鞏俐的美兼具大氣、性感、丰韻,是連西方都被徹底迷倒的東方之美。
與此同時,鞏俐的美,美得性感又高級,說到這裡,不得不佩服當年張藝謀選女主角的精準眼光。
她擁有一種與生俱來的獨特氣場。
1993年,鞏俐第一次隨著《霸王別姬》劇組踏上坎城影展紅毯,壓根不怯場,簡單的白衣黑包裙,留下的何止是一個美字,更是風情萬種。
後來,我們常常在國際影展的紅毯上看到她的身影,每一次都令人驚豔,無論身邊是怎樣的性感美豔女星,她的光芒都不會被掩蓋。
人群中,鞏俐總是一出場,就在發光。
有一年,她在坎城走紅毯時,主辦方特地為她清場三分鐘,被稱為是「坎城親閨女」,這種待遇,非一般人能有。
大家逐漸熟悉和鍾情於鞏俐的美,不僅是性感,更是一種大氣昂揚的東方美。
不過,這次在電影《奪冠》裡,鞏俐不再是那個鞏俐。
她脫下了能夠展現曼妙身材的高級禮服,換上了簡單但又帥氣的運動服,還戴上黑框眼鏡,把平日秋波流轉的電眼變得目光如炬,盡力去扮演接近郎平的一種霸氣和瀟灑之美。
另外一種,迷人。
為了在《奪冠》裡「成為」郎平,鞏俐那段時間,從生活裡就開始「扮演」她。
標誌性手勢、堅毅的眼神,甚至是扶眼鏡的動作,鞏俐都模仿得惟妙惟肖。她在女排集訓場上待了十天,藉此來觀察郎平場內場外的各種細節,而且還一邊觀察一邊做筆記,充盈自己的表演狀態,這是她在尋找與角色間的認同感。
鞏俐發現,郎平作為運動員出身,身上有很多的傷病,身體做過19或者20次手術,腿上受過傷所以走起路來速度很慢、肩膀做過手術所以走起來會「端著」。
正是這樣細緻入微的觀察力,造就了鞏俐在《奪冠》裡的「背影式表演」——連背影都模仿得跟郎平一樣。
哪怕是鞏俐背對著鏡頭,觀眾依然能夠從她微微的駝背裡,感受到郎平的氣場。
這點讓人佩服的細節,恰恰是鞏俐的表演之道:演郎平,就要學習讓自己在拍攝期間,保持在接近郎平的狀態裡。
在《奪冠》的一段花絮裡,記錄下了這樣一幕:
導演陳可辛的太太吳君如去現場探班,兩人在現場熱情擁抱,陳可辛這才知道她們兩位早年前在港片(1991年的《賭俠2》,和周星馳、吳孟達)裡就有過合作。
(插播一下當年的鞏俐,簡直不要太美啊)
吳君如提到那時拍片曾給鞏俐按背,在片場時,吳君如見鞏俐駝著背,以為她後背又不舒服,想要幫她再按一按。
結果,沒想到鞏俐直接拒絕,因為她說,「郎平就是這樣,挺直背,這樣就變成我了。」
鞏俐想要做到的,是讓角色長在自己身上,不只是簡簡單單的外形相像。
為了充分感受女排生活,不太懂球的鞏俐開始跟排球進行親密接觸:「等我拿到劇本後,排球就不離手了,我要成天跟它在一起,和排球過日子。」
在拍攝的三四個月裡,鞏俐的頭套能不摘就不摘,她從鞏俐「活成了郎平」。在她眼裡,郎平在訓練場上的節奏非常快、眼光特別準、眼神更是十分銳利。
作為兩個不同領域裡的頂尖人物,她們二人在某一程度上極度重合:「我們倆的共同點就是,永不放棄。」
既然從內心是如此喜歡和認同,那麼,為何《奪冠》拍攝前,陳可辛導演為「郎平」這一角色邀請了鞏俐三次,鞏俐接連拒絕?因為,她一度擔心的是自己演不好。
不過,鞏俐對於表演已經進入不斷挑戰和超越自我的階段,在她看完劇本、翻閱了大量資料後,最終決定向「精神創造者」的中國女排姑娘看齊:不嘗試,怎麼知道是輸還是贏呢?
當完成拍攝後,站在《奪冠》首映禮上的鞏俐,身穿一件普通運動衫、紮起高高的馬尾,又A又颯,笑起來光彩奪目。
這個時候「郎平」不見了,但電影裡的「郎平」,留在我們心裡的印象更深了。
鞏俐塑造了「郎平」,塑造了《奪冠》的「魂」,讓郎平這個人物在銀幕上變得更加鮮活,也讓整部電影從根上立住了。
這樣的努力,讓鞏俐扮演的郎平,得到了不少觀眾的高度認可。
鞏俐的郎平,到底有多像?
在電影裡自己演自己的女排隊員朱婷,這樣評價鞏俐的狀態:「鞏俐的眼神很像郎導,太像了,不愧是優秀演員,那種動作,包括手指動作都很像。當我第一次去參加拍攝時,一見面就很震驚,我感覺郎導就在眼前。」
參與了電影拍攝的惠若琪,也感慨鞏俐演的郎平太像了:「她(鞏俐)第一天走進來的時候,我們所有人驚呼,真的好像哦!」
導演陳可辛更是對自己的選擇非常堅定,他在《奪冠》的首映禮上公開表示:
「(郎平)只有你(鞏俐),沒有別人能演。」
《奪冠》裡,她扮演的郎平閃閃發光,哪怕是穿一件普通運動衫,也藏不住的矯健和霸氣之美。這次一點也不性感,我反而被迷住了。
那藏在鏡片之後的眼神,既有鋒芒畢露,也有難言的複雜情緒。
看了《奪冠》,你會發現,電影裡的鞏俐,已郎平附體。
不過,這部電影裡,有一個人卻敢說:
(演郎平)還有誰,比我更合適!
她是郎平的女兒白浪,這次在電影裡飾演年輕時的郎平,她見到飾演自己媽媽的鞏俐時說,「這就是我的媽媽」。
在導演陳可辛的心裡,鞏俐是扮演成年鞏俐的第一人選,白浪則是扮演青年郎平的第一人選。在片場,陳可辛對白浪極度認可,說:你真的很像你媽媽。
讓一位著名運動員的女兒在一部電影裡扮演母親,這可以說一次非常大膽的嘗試,但結果證明導演陳可辛的選擇太正確了。
在片場,白浪有一場戲,直接把陳可辛在內的工作人員感動到哭了,導演直接對白浪的表現給出了四連贊。
而白浪也沒有辜負導演的期待,以及沒有給母親郎平丟臉,在《奪冠》上映之後,「白浪演技」登上了網絡熱搜。
在她身上,無數觀眾再次尋到了當年賽場上,青年郎平鐵榔頭一般頑強的那份記憶。
也因為出演這部電影,白浪說自己第一次見到了母親二十多歲時的照片,也深深感受到中國女排精神的力量。
更具意義的是,女排精神的傳承,同時在電影之中和電影之外進行。
除此之外,整部影片最打動我們的,不僅是拼盡一切、贏得比賽的瞬間,還有那些贏的背後:傷痛,眼淚,否定自己,又重建信心的超越自我。
中國女排姑娘自己演自己,那種賽場上的拼,是真拼。朱婷落淚的時候,隔著銀幕,很多人也忍不住落淚。
中國女排的精神,永不言敗,團結拼搏,在《奪冠》裡,很多人最喜歡的一句臺詞是:中國女排,沒有你,沒有我,只有我們。
除了這句,我個人還非常喜歡鞏俐演的郎平在片中說的另外一句:
「我從來不裝,我都是玩真格的。」
當一個人,一個團隊,一群接一群的人,一個國家有了信念,誰也打不倒。
看完《奪冠》,久久難以平靜,因為這份熱血,在心底留有餘味。
本文是作者作為「頭條理娛君」特約作者而寫,來今日頭條看娛樂,有點有料有深度~
第一時間推薦解讀好電影、好劇、好演員,人生就像一場電影,歡迎點擊關注「頭號電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