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一線抗「疫」實錄——王維慈:扛過了最初的黑暗,現在終於看到...

2020-12-22 環球網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記者 張琪)除夕夜,武漢協和醫院西院被指定為第三批定點醫院。消息一夜傳開,醫院開放的700張床位讓許多患者看到了一線生機,他們不管片區對不對口,立即向武漢協和醫院西院湧來。血管外科副主任王維慈和同事們的戰「疫」隨之打響。

開科僅兩天,病房就已經全部住滿,收治的都是最危重的病人。儘管已經做過心理建設,但病人的實際情況還是超出了王維慈的想像。王維慈回憶,120轉運來的危重病人都沒有家屬跟著,大部分患者說話都喘不上氣,根本無法像平常那樣詢問病史,只好製作簡化病史表格,撿重要的問,其它信息都可以勾選。

醫院緊急調撥了幾十臺可攜式無創呼吸機和高流量裝置,但大無創和有創呼吸機數量有限,ICU床位緊張,管道氧壓也不夠帶動這麼多病人同時吸氧。眼看著這麼多的危重病人和高死亡率,有的護士一度崩潰大哭。

那一周對於王維慈來說是「黑暗」的。她的叔叔也是在那個時候被分到協和醫院西院住院,「叔叔來的時候就已經意識模糊,氧飽和度只有六七十,沒堅持兩天就去世了,連ICU都沒有等到。」

「太多人在讚揚白衣戰士,其實我們根本不是什麼戰士。我們在最黑暗的那段日子也會恐懼,只是面對疾病醫生必須衝在一線,這是職責所在。」王維慈說。

開科前一晚,王維慈得知媽媽高燒,「當時心跳突然加快,說話的聲調都提高了許多,問了她半天都沒有發現明顯導致發燒的誘因。這個節骨眼萬一媽媽感染了,很可能一家人全感染,我又要上一線,精力上顧不過來,有一個病的我還能照料一下,要是一家人都病了,真的不敢想。」所幸的是,媽媽吃完藥很快好轉了。

王維慈目前在上夜班,每天晚上8點接班,整理全天的病人情況,清理第二天的檢查項目。如果病人出現危急情況隨時準備插管搶救、與家屬溝通。她早上9點交完班,下班後,有時要去拖物資,有時要參加電話和視頻會議,每天可能只睡三四個小時。忙碌的工作有時可以衝淡擔憂,但丈夫的一封信還是讓她從頭哭到尾:「你已經上戰場一個月了,每天等著你一句平安。我在家照顧著三個天真無邪的孩子,帶他們學習、玩鬧,拍了很多照片給你看……」

王維慈說,之前接班的時候總能看到殯儀館的車在樓下停著,這幾天已經很少見了,身邊的朋友、同學都傳來了好轉康復的消息,醫院也陸續迎來了出院的高峰,「扛過了最初的黑暗,現在終於看到了曙光。」

相關焦點

  • 武漢協和醫院西院醫生王維慈——溫馨家書一封 激勵戰鬥一線
    「一定保護好自己,平安回家……」2月18日,一封寫給抗疫一線妻子的信,送到了武漢協和醫院西院醫生王維慈的手上,看到信的一剎那,她熱淚盈眶。這是王維慈奮戰在一線的第二十五天,更是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天。武漢協和醫院西院是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定點收治醫院,作為血管外科醫生,王維慈從除夕夜便開始組織科室醫生,投身於防護和治療培訓。「大年初七,我們開始救治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隨後便開始連軸轉。我們是黨員突擊隊,必須挺在最前線,大家快一個月沒有回家了!」至今,王維慈已參與救治了近60名患者,治癒出院8人。
  • 溫武漢協和醫院西院醫生王維慈——馨家書一封 激勵戰鬥一線
    「一定保護好自己,平安回家……」2月18日,一封寫給抗疫一線妻子的信,送到了武漢協和醫院西院醫生王維慈的手上,看到信的一剎那,她熱淚盈眶。 這是王維慈奮戰在一線的第二十五天,更是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天。「今天是孩子的生日,無法相聚,沒有禮物,僅以此信贈予抗擊疫情前線的你。」丈夫的信字字懇切,牽動著王維慈心緒的同時,也給了她繼續戰鬥的力量。
  • 武漢長春觀抗疫突擊隊感恩行:雷神山上海援鄂醫療隊
    2020年3月21日,3月21日上午,武漢長春觀方丈吳誠真大師委託監院遲信覺道長,攜長春觀抗疫突擊隊一行,到雷神山醫院慰問上海援鄂醫療隊(同濟大學醫學院楊浦中心醫院醫療隊)。從2020年元月23日,武漢封城第一天,武漢長春觀抗疫突擊隊一直在路上。從最初的組織者王文濤一個人,到現在義工志願者車輛三十臺,固定成員25人,志願者一百多人。他們是道家弟子,他們是這座城市傑出的表率。
  • 致敬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國大家屬
    她們捨生忘死奮戰在抗疫一線,用「小」家的別離傷感,換取「大」家的安康幸福。今天,讓我們走進她們的感人故事—— 張琪:胡泊心中的白蓮「1月21日,我放寒假回去第3天,她就與我談論支援一線的事。」「她讓我做好思想準備,如果需要,她將主動報名參加。」1月24日(大年三十),孔娜向科室報名支援抗疫一線,第二天便被分配到呼吸與危重病房三病區,參與發熱患者的接診和救治工作。作為愛人,他支持妻子的決定。支援到一線的那段時間,是武漢疫情上升的高峰期,每天每位醫生接診至少5位患者,輕症、重症都有。
  • 堅守武漢,當好抗疫「壓艙石」 ——來自商丘援鄂醫療隊一線的報導
    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候,你們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在寒風凜冽中,從黃河岸邊奔赴抗疫前線,與武漢人民一道,同時間賽跑,與死神較量……」3月21日,河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主要領導聯名發出的《給支援湖北武漢的河南醫療隊隊員的慰問信》在醫療隊的各個微信群快速傳播。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 秦團戰疫|王昱陽:堅守在抗疫一線的西外青年記者
    從大年初一至今,他一直堅守在抗疫一線的新聞報導工作崗位上。圖為大藝團換屆大會王昱陽發言並頒發聘書圖為王昱陽參加校歌賽和草地音樂節在校期間,不論是在管理團內部的工作上,還是在舉辦各大校級活動的幕後中,總會有他忙碌的身影。
  • 每天從早忙到晚,38天連軸轉,他一直堅守在抗疫一線
    楚天都市報記者 黃永進 通訊員 張紹斌 褚世強是武漢公交622路管理人員,也是一名85後黨員。從1月27日至3月4日的38天裡,他每天從早忙到晚,一直堅守在抗疫一線。
  • 民樂縣基層醫生陳曦在抗「疫」一線勇扛重擔
    近日,民樂縣人民醫院接診了一位經武漢返鄉探親的發熱患者,這位患者被確診感染疫情。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縣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陳曦臨危受命,帶領感染科醫護人員,參與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就是這份責任和擔當,陳曦帶領全科醫護人員主動放棄休假,衝在了抗「疫」第一線。陳曦的妻子樊珊是縣人民醫院麻醉手術科的護士長,在疫情發生後,作為縣醫院的抗「疫」夫妻檔,在這個特殊的時刻,他們放下家庭,默默堅守自己的崗位。樊珊表示,作為妻子,我很理解他的工作,對他的工作我必須支持。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我也做好了衝鋒到一線的準備,隨時接受醫院的調配。
  • 抗疫一線的戰友們!
    現在是疫情防控重要時期,我是老黨員,有工作經驗,崗位需要我,我上!」簡單的一句話,體現了一位老黨員的奉獻與擔當。 在這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廖長福同志努力克服高血壓帶來的頭暈疲憊,始終和年輕民警、輔警一起戰鬥,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和紮實的工作作風,默默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為年輕民警、輔警樹起一根標杆、一面旗幟! 堅守初心 擔當在「疫」線
  • 「雲綜藝」方式聚焦抗疫一線「凡人英雄」
    從3月12日起,廣東衛視《你會怎麼做》欄目連續推出四期抗疫特別節目,將鏡頭對準了疫情期間仍在武漢堅守各自工作崗位的普通人,通過「雲採訪」「雲錄製」的方式,講述了這些「凡人英雄」不平凡的戰「疫」故事,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果。
  • 共同抗「疫」,這些老外「和中國在一起」
    ——25國外籍專家戰「疫」實錄》(中、英文版)由中國外文局所屬新星出版社出版。《和你在一起!——25國外籍專家戰「疫」實錄》一書收錄了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留守在中國或返回中國的35位外籍專家發表在媒體上的新聞報導、圖片、評論和視頻節目內容。這些專家來自25個國家,都是在中國外文局工作的外籍員工。
  • 王永利:總臺《武漢:我的戰「疫」日記》直擊一線抗疫情真實「武漢...
    不論是奮戰在一線的醫護工作者,還是及時報導一線狀況的媒體人,此時此刻,勇敢都是一種非常可貴的品質。第一集女護士戰「疫」日記,就先聲奪人,深深吸引了觀眾。武漢市肺科醫院是最早一批的疫情定點收治醫院,護士胡雪珺所在的呼吸與急危重症醫學科一病區臨危受命,在48小時內被臨時改造成隔離病房,開始接收第一例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護士胡雪珺和她的同事,穿上厚厚的防護服走進戰「疫」最前線。
  • 湖北科技學院的醫學畢業生戰鬥在抗疫一線
    鹹寧網訊(香城都市報記者 杜培清 通訊員 吳玉梅 田麗)今年這個春節,在抗擊新型肺炎疫情這場鬥爭中,來自湖北科技學院的醫學畢業生戰鬥在鹹寧、武漢和全國多個城市的疫情防控一線。93級醫學畢業生劉霖:等到我脫離隔離期,一定重返戰場「我是一名不幸被病毒感染的醫護人員,我看到春晚以後,我覺得我們並不孤單,我的大學同學都已經 收拾行囊,加入我們的隊伍,等到我脫離隔離期,身體恢復健康的時候,我一定重返戰場,武漢能贏
  • 戰「疫」一線軍醫家庭的暖心瞬間,看到最後我淚目了
    在抗「疫」最前線,戰士的行囊裡,不僅有防「疫」物資,更有著家人沉甸甸的祝福與思念。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戰「疫」一線這些軍醫家庭的暖心瞬間……軍醫女兒隔空喊話:「媽媽加油,等你打跑了『怪獸』來接我!」中部戰區總醫院軍醫邵紫韞戰鬥在抗疫一線,女兒川川「寄養」在同事家中。
  • ​【廊坊抗疫群英譜】20周年結婚紀念日這樣過
    ​【廊坊抗疫群英譜】20周年結婚紀念日這樣過 2020-02-22 11: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獻給奮戰在抗疫一線的軍隊醫護人員: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武漢「解封」之際獻給奮戰在抗疫一線的軍隊醫護人員■解放軍報記者 王通化 高立英 陳國全4月8日零時,武漢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這座被白衣戰士日夜守護的城市,終於「通」了!看到89歲的患者躺在救護車擔架上,沒有力氣走下車,專家毛青一步跨過去,把老人家抱下來。年過七旬的重症患者林大娘生活不能自理,子女一個在外地、一個在隔離治療,當班護士輪流為老人餵飯、洗腳、擦身。因為長時間穿戴防護服和口罩,許多醫護人員的臉上被勒出了深深的印痕。那些帶著印痕的照片,連續登上微博熱搜榜。
  • 連線武漢: 抗疫一線鏖戰九天,援鄂醫療隊因溫暖越戰越勇
    援鄂抗疫第九天,幹勁越來越足「當穿著防護服進入病房的那一刻,所有的緊張和恐懼都忘記了,仿佛又回到了我們醫院呼吸科的病房,回到了自己的戰場,那種感覺既熟悉又踏實,這可能就是一名醫務工作者的歸屬感吧自2月9日出徵到武漢,援鄂醫療隊已經在抗疫一線戰鬥了9天。據了解,到達武漢後,援鄂隊員們馬不停蹄地經過培訓、回憶、部署,之後進駐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的光谷院區,整建制地接管重症病房。保護好自己,才能更好地救治患者。醫療隊制定了工作護理的流程,將防控、感控做得很到位,並根據隊員的工作時間,每天都進行不間斷的培訓。
  • 「書畫傳情 以藝抗疫」 楊浦區少年宮書畫社團防控抗疫書畫作品...
    2020的寒假是一個特殊的寒假,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中小學都已通知延遲開學,為了讓孩子們在家抗擊疫情不枯燥,度過一個不尋常的假期,建立一個勇敢防控疫情的積極心態,記錄一段溫馨又充實的親子時光,2月3日楊浦區少年宮學生書畫社團的老師們發起了「書畫傳情,以藝抗疫」的書畫作品徵集活動。
  • 巾幗「藝」心· 共同抗疫①|巾幗有歌亦精彩(抗疫歌詞)
    疫情雖然阻擋了腳步卻阻擋不了萬物生長這個春天,依舊充滿了美好和希望為紀念「三八」國際婦女節110周年弘揚主旋律、彰顯正能量縣婦聯、縣文聯聯合推出巾幗「藝」心 · 共同抗疫武漢民眾的安危讓她掛著心,更有許多人許多事感動著她: 「逆行」馳援武漢的鐘南山;立下「不問報酬,不論生死」請戰書、守住「生命線」的醫務工作者;義無反顧堅守武漢的滴滴車司機;聽從祖國號召奔赴武漢的解放軍……他們用 「絕不後退」的錚錚誓言,為人民群眾撐起了阻擋疫情蔓延的鐵壁銅牆。
  • 抗疫一線最美女性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阻擊戰面前,她們以柔肩扛起責任,以堅韌詮釋擔當,以勇敢體現價值,讓一朵朵最美的「女人花」在抗疫一線綻放。她 奔赴一線 無怨無悔「主任,我再次申請到一線去!」多次被拒後,東平縣中醫院護理部把李敏的請戰書報到了院黨總支。再三斟酌後,院裡同意了她的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