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記者 張琪)除夕夜,武漢協和醫院西院被指定為第三批定點醫院。消息一夜傳開,醫院開放的700張床位讓許多患者看到了一線生機,他們不管片區對不對口,立即向武漢協和醫院西院湧來。血管外科副主任王維慈和同事們的戰「疫」隨之打響。
開科僅兩天,病房就已經全部住滿,收治的都是最危重的病人。儘管已經做過心理建設,但病人的實際情況還是超出了王維慈的想像。王維慈回憶,120轉運來的危重病人都沒有家屬跟著,大部分患者說話都喘不上氣,根本無法像平常那樣詢問病史,只好製作簡化病史表格,撿重要的問,其它信息都可以勾選。
醫院緊急調撥了幾十臺可攜式無創呼吸機和高流量裝置,但大無創和有創呼吸機數量有限,ICU床位緊張,管道氧壓也不夠帶動這麼多病人同時吸氧。眼看著這麼多的危重病人和高死亡率,有的護士一度崩潰大哭。
那一周對於王維慈來說是「黑暗」的。她的叔叔也是在那個時候被分到協和醫院西院住院,「叔叔來的時候就已經意識模糊,氧飽和度只有六七十,沒堅持兩天就去世了,連ICU都沒有等到。」
「太多人在讚揚白衣戰士,其實我們根本不是什麼戰士。我們在最黑暗的那段日子也會恐懼,只是面對疾病醫生必須衝在一線,這是職責所在。」王維慈說。
開科前一晚,王維慈得知媽媽高燒,「當時心跳突然加快,說話的聲調都提高了許多,問了她半天都沒有發現明顯導致發燒的誘因。這個節骨眼萬一媽媽感染了,很可能一家人全感染,我又要上一線,精力上顧不過來,有一個病的我還能照料一下,要是一家人都病了,真的不敢想。」所幸的是,媽媽吃完藥很快好轉了。
王維慈目前在上夜班,每天晚上8點接班,整理全天的病人情況,清理第二天的檢查項目。如果病人出現危急情況隨時準備插管搶救、與家屬溝通。她早上9點交完班,下班後,有時要去拖物資,有時要參加電話和視頻會議,每天可能只睡三四個小時。忙碌的工作有時可以衝淡擔憂,但丈夫的一封信還是讓她從頭哭到尾:「你已經上戰場一個月了,每天等著你一句平安。我在家照顧著三個天真無邪的孩子,帶他們學習、玩鬧,拍了很多照片給你看……」
王維慈說,之前接班的時候總能看到殯儀館的車在樓下停著,這幾天已經很少見了,身邊的朋友、同學都傳來了好轉康復的消息,醫院也陸續迎來了出院的高峰,「扛過了最初的黑暗,現在終於看到了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