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名]
——謝公東山三十春,傲然攜妓出風塵
謝安(320-385),字安石。
東晉宰相,漢族。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曾說自己十分有幸,因與謝安的字相重。「謝」是「舊時王謝堂前燕」的名門望族,「安」是他的心安。拋卻謝家的聲望,「謝安」是一個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名字,可他卻用生命為後人詮釋著這個名字的真正內涵。而這個名字,也是一個詮釋他真正生命的讖語。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者謂我何求。謝安隱居東山幾十年,世人長嘆「安石不肯出,將如蒼生何!」,謝安笑而不答。
時機不到。風神秀徹的謝安,運籌帷幄的謝安,是安於等待的,等天下有難,他自會力挽東晉於狂瀾。
從東山再起到淝水之戰,謝安完成了從安於身到安於國的華麗轉身。相比於工於謀天下,拙於謀自身的韓信、鳥盡弓藏的文種和信奉黃老的張良,他無疑是將為人為臣之道領悟最深之人,也是歷代文人最為推崇之人,風流無人出其右。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不飛則已,一飛沖天。
這是楚莊王。
不鳴萬人待其鳴,一飛萬人為其震。
[第十九名]
——但聞佳期邀相送,扶蘇心比天下重。
扶蘇(?—前210)。
秦始皇長子,嬴姓,名扶蘇
「山有扶蘇,隰有荷華。」
荷花依然開,大山依然在。扶蘇樹湮沒在群芳中,扶蘇公子埋沒在亂世裡。
據說公子扶蘇的母親鄭妃是鄭國人,喜歡吟唱當地流行的情歌《山有扶蘇》: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山有橋松,隰有遊龍。不見子充,乃見狡童。
詩三百,思無邪。始皇為長子取名扶蘇,願其能像大鵬、扶蘇樹一樣扶搖直上九萬裡。
事實上,扶蘇也確實如此。
我從未有幸看到過和公子重名的扶蘇大樹,可「扶蘇」二字,卻隨著這悲愴久遠的故事紮根在我心裡。看似普通,實則大氣,扶蘇復甦,扶大秦帝業,蘇天下蒼生。他一直在努力。
父賜子死,子不得不死。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抵匈奴、直言諫、觸龍鱗、引劍刎……他,公子扶蘇,為這個已快窮途末路的秦帝國盡了最後一份力,滄海橫流,他只是冥冥眾生中一滴水,滴落時,秦的氣數也盡了。
後來陳勝吳廣起義,談到公子扶蘇,依然止不住遺憾和憤恨。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公子短短的生命是流星,和蒙恬、章邯一起照亮了大秦最後的黑暗。
如果他還是那個倜儻的公子,如果他能回家,多好。
陌上人如玉,公子士無雙。
[第十八名]
——鸞鏡朱顏尤勝君,天教我輩登青雲
武則天(624年~705年)。字「曌」(zhào,含義是日月當空,「曌」是武則天為自己發明的字)。
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
有一本書叫《且試天下》,天下是用來「試」的,這是多麼霸氣和狂傲的人才能說出的話。而女帝武則天呢,天下是用來「擇」的。「試」是考、測驗,按照預定的想法非正式地做,就是說天下什麼的洒家偏要去闖上一闖。而「擇」是挑揀,選擇。嘿,天下算什麼!還不是供老娘吃喝玩樂打砸搶燒的,我想要就要,看不順眼老娘就抽了它!(此段可無視)這無疑更上一層樓。
天下英雄出我輩,一入江湖歲月催。鴻圖霸業談笑間,不勝人生一場醉。
在那個男尊女卑的時代,那個有著凌人傲氣名字的女子用狹長的眼冷冷觀看著宮廷悲歡,她拋棄了愛、拋棄了良知、拋棄了作為女子應有的一切,她不甘心淪為草芥,我武則天既不能流芳百世,亦不復遺臭萬年!
唐宮的風,感業的香,簾前的座,都教她:向上爬。終於,武媚娘爬到了頂端。
強硬的政治手腕,縝密的軍事策略,她比男人還果斷地「選擇」著心中理想的天下。
多少年了?連紅豔得牡丹都空了,風從洛陽東起,香至長安西漫。乾陵猝然間立起了一塊碑。
無字碑。
你想說什麼?
六合間只有風。
你想留下什麼?
六合間只有嘆息。
她終究「擇」了自己的天下,可我寧願,她依然是那個嬌滴滴的媚娘,長下淚等著如意郎來驗取她的石榴裙。
[第十七名]
——百年離別在高樓,一代容顏為君盡
綠珠(?~ 300)。(傳說姓梁)
西晉石崇寵妾,中國古代著名美女。
綠珠,好像碧玉一樣,有淺淺的紋路,乾淨地像是渺渺高山上的清泉,一入眼,便再也不能忘記。
真美,是閬苑仙葩比不了的純粹
。
綠珠就是這樣一個女子,她總讓我想起碧瑤,只活在《誅仙1》裡的主角,那個讓小凡等了十年,念了一輩子的碧瑤,那個衣角空餘清鈴暗響,無限悵惘的碧瑤。
多麼相似,碧瑤在誅仙劍下吟誦起痴情咒,綠珠從崇綺樓上縱身一躍,這兩個名字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女子,無一例外地走向宿命的悲劇。抑或,是愛情。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綠珠是為石崇而死的。石崇是晉朝有名的富豪,生活極盡奢華。他珍珠十斛得到了綠珠,她從此跟著他,為他舞低楊柳,為他歌盡桃花,為他做她一切能做的事,包括死亡。匹夫無罪,懷璧其罪,而招展其璧就更是「罪」了。孫秀愛慕綠珠,向石崇討要。石崇雖生活糜爛,卻頗有魏晉之風,擲地有聲地對答:「綠珠吾所愛,不可得也。」這句話甚是動人,不知石崇後來後不後悔,可我寧願相信他,相信綠珠。趙王倫於是派兵殺石崇,石崇進退兩難。
他對綠珠嘆息說:「我現在因為你而獲罪。」綠珠流著淚,站在他為她修建的崇綺高樓上,水綠衣衫被風揚得像凌風欲展的蝶:「願效死於君前。」
她躍下華美的樓,落花依然像初見那年飄落下來,衣袂翻轉,塵埃落定,碧綠的珠兒,碎了。
她寧為玉碎,也不負她的郎。
石崇死在八王之亂中,草草結束了一生。他們的悲劇,也是時代的悲劇。
郎呀郎,就這樣吧,從此我們天各一方,我也沒什麼欠你的了,真好。
你要我死,不過一句話
可你要記得,碧綠的珠兒,不後悔。
百年離別在高樓,一代容顏為君盡。
她叫綠珠,綠珠的綠,綠珠的珠。
[第十六名]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倉央嘉措(1683 ~1706)。
門巴族人。六世達lai喇嘛,西藏歷史上著名的人物。
倉央嘉措是藏名譯來的,我把它放在這裡,只因它的意思是:音律之海。可我最愛的還是另一種翻譯:梵音海。
嘉措不僅僅指海,更是指大智慧。梵音是佛音,是卓然妙音,世人參悟不透的佛語,正像倉央嘉措自己說的:為豎幡幢誦梵經,欲憑道力感娉婷。他覺梵音就是世間風月,逞論別人,他也許自己就沒有悟透何為梵音,可又為何要悟?
鴻蒙初闢本無姓,打破冥頑需悟空。讀《悟空傳》,比起那個心如明鏡的唐僧,倉央嘉措更像是「寧願死也不肯輸」的悟空,身在素淨的布達拉宮,心想繁華的拉薩街。他說他「白璧有微瑕,曾到拉薩賣酒家。」在紅塵人看來,這不是暇,在空門人看來,這不僅僅是暇。
十五年世俗浪蕩,整八年梵行修道。達lai倉央嘉措的心中有一個浪子宕桑汪波,他向的是塵,不是空,是野鶴,不是菩提。
生我何用?不能歡笑,滅我何用,不減狂驕。倉央嘉措有他存在的理由,他是人,不是佛,縱然有天有佛,也不能勉強他做任何事。
但這畢竟為統治者所不容,在他被押送往北京進行廢黜的途中,倉央嘉措死在那片「青色的海」邊——梵音之海,湖水用它通透意達的胸懷包容了這個犯戒的少年,鷲鷹滑翔天際,叼去少年的骸骨,傳說流淌在山高水遠的另一邊。
結盡同心締盡緣,此生雖短意纏綿。
與卿再世相逢日,玉樹臨風一少年。
來世再見,我的未嫁娘。
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呀,別喝忘川水,別飲孟婆湯,我還是昔日,多情的少年,邀你再跳一曲——初見的時光。
他叫倉央嘉措,梵音海中的倉央嘉措。
[第十五名]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北周終不還
高長恭(公元?----573年),姓高,名肅,字長恭。
北齊世宗文襄帝的第四子,東魏大權臣北齊奠基人大丞相高歡之孫,封為蘭陵王。
中國歷史,最美不過魏晉南北朝;北齊歷史,最美不過蘭陵高長恭。
肅是肅敬,長恭自然是長久肅敬,古人取字尤愛用字釋名,字又比名更深一層。如李白字太白,謝安字安石,韓信字重言(這個應是後人所取),二者相得益彰。
我總是對帶「長」的名字有相當深的執念,或許是因為「長」字本身就代表著長久、漫長、生長,有深入靈魂的悠遠腔調。《蒹葭》裡的「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本是寫愛慕而難以接近的長悵惘、長相思之苦,而之於蘭陵,更多的恐是置身家國猜忌中的憤懣。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
昔有殺神白起,後有國公徐達。帝王之路容不得半點沙子,他們自恃真龍,哪知真龍也需蝦兵蟹將為其衝鋒陷陣。
蘭陵生命太短,沒能長久地「肅敬」,只有長久地「肅靜」。
長空飄雪,蘭陵將這杯酒飲下,點燃的債卷揚起飛塵,飛舞在他俊美絕倫的臉前,橫絕了千年的時空,這是它為他跳的最後一支舞。
四年後,小憐的玉體橫陳朝堂,周師踏馬而來,劍指北齊。
千年後——
當《蘭陵破陣曲》從那一衣帶水的國土傳來時,伶人依依呀呀的聲調訴說著的王子,是神州再無的風華。
於是我徹悟——
蘭陵之後,再無高長恭。
他叫高長恭,高長恭的長,高長恭的恭。
[第十四名]
——掌中舞罷簫聲絕,三十六宮秋夜長
趙飛燕(?~公元前1年)。
西漢漢成帝的皇后和漢哀帝時的皇太后
笙歌散盡遊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歐陽修惜的是春,而我這裡,憐的是燕。
唐家玉環,漢宮飛燕。燕是玲瓏的飛禽,燕也是傾國的美人。飛燕飛燕,總讓人想起畫梁上輕巧的生靈,乍開剪刀的尾,飛過雕滿暗紋的廊玄,築巢在江南的孔橋下。可是那喚作飛燕的美人,一進了這亭廊,就再也沒能出來。
很多人都認為趙飛燕是紅顏禍水,是她間接地導致了西漢的覆滅,這無疑有失偏頗。趙飛燕終其一生也沒有參與政治,她只是一個努力往上爬的妃子,儘管她殘殺皇子、穢亂宮廷,這只是拉攏皇帝、保住自身的一種手段,和官員們爾虞我詐是一個道理。她不是一個善良的女人,可亡國,不是她的錯。
在那種時代,既然我們把所有功勞都歸功於男人,我們就不能把所有罪惡歸結於女人。
贏洲之中,金盤之上,她擁起盛世的繁華,為成帝跳那支舞。無方的笙緩緩漫開,九天的綢帶凌波而來,陽春三月白雪紛紛落下。清鈴聲驟響,一隻皓腕牽著薄紗,半遮容顏旋轉留仙長裙,薄風揚起玄女耳畔的紗——剎那就迷了心魄。
此舞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
幾年後,成帝在某個纏綿夜裡,死在她妹妹的床榻之上。
飛燕死的時候,姑蘇還是舊模樣。
笙歌掩不住華堂,菱歌勝不了春芳,姑蘇的月是故鄉,不是繚亂心驚的未央。
蜻蜓夾著蛺蝶飛過樹蒼蒼,燕子呵,再也回不了籬巴牆。
[第十三名]
——烽火燎天悲歌泣,致使荒魂返故鄉
1.慕容涉歸(?~西元283年12月)。
慕容部鮮卑初代酋長莫護跋(慕容焉)之孫,慕容木延之子。
2.慕容衝(359-386)。
小字鳳皇,西燕威帝慕容衝,鮮卑人,十六國時期西燕國君主。
註:此條目雖然是兩人合傳,實際上是以1引2,所以還是看作一個人吧。
採薇採薇,薇亦作止。
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慕容涉歸鮮為人知,可讀到「涉歸」二字時,心緒還是頓了頓。
他趟水過河,河那邊是家。
我忽然就想起了慕容衝,涉歸的後代,五胡十六國傾國傾城第一人。他小字鳳皇,鳳皇「鳳凰」,鳳中之皇。多美,可惜一生都是悽美。
燕亡國時,慕容衝十二歲,姐姐清河十四歲。慕容鮮卑,族人各個美貌,清河公主「有殊色」,慕容衝小小年紀更是傾國傾城,雌雄莫辨,前秦皇帝苻堅讓姐弟兩雙雙飛入了他的紫宮。三年,整整三年,小小的鳳凰在皇帝身下婉轉承歡了無數個苦痛的夜。孌童,孌童,他曾是皇子。
當慕容衝脫離宮闈時,不知他是什麼心情。十多年過去,苻堅兵敗淝水,昔日的美少年趁著滄海橫流,自組軍隊,東山再起。頎秀的青年踏著這見證他恥辱的土地,白衣勝雪,恨像潮水一樣將他推向了復仇的峰巔,劍指長安。
城樓上,苻堅站在那,看著他昔日掌中物,如今風姿倜儻。
慕容衝側目,嘴角收起無情的弧度,扔下了苻堅給他的錦袍。苻堅善良了一輩子,可對這個孩子,還是不公平。其實也沒有公平可言——這個亂世。
慕容衝把都城變成了血海,當他終於站在苻堅平等的高度時,他麻木了。血,廝殺,長鋒倒提,徵戰千裡寒光。
鳳皇,鳳皇,何不高飛還故鄉?無故在此取滅亡?
生亦何歡,死亦何苦?阿修羅成了王子,鳳凰星君受了劫,他不知勘透生死否。
他是鳳凰,沒有家的鳳皇,棲於梧桐,卻留在了阿房,修飾詞是永遠。
蒼白的孩子留在了霸王燒焦的阿房,我想一定是水打溼了鳳凰的羽毛,他就不能趟著水回家了。
幫他擦乾吧,你看這雨雪已霏,燕國都亡了,他一定很冷。
他還是那個孤單黑夜裡蒼白的孩子,對吧。
他們都姓慕容。
[當初看《尋龍記》對他印象頗深,一雌復一雄,雙飛入紫宮]
[第十二名]
——犀渠玉劍良家子,白馬金羈俠少年
秦舞陽(約前240年-前227年)。
燕國賢將秦開之孫。
(註:因舞陽名字過於陰柔,後人改為「武陽」,但《史記》記載確為「舞陽」。)
十三歲,你在幹嘛?話說當年樓主還是國旗下嗷嗷待哺的小小紅領巾,報效祖國是我最大的夢想,其次是中五百萬,對中了五百萬後該買些什麼各種糾結……不過你有真正直接地去為此做一件事麼?
沒有。可秦舞陽有,那時他才十三歲。
秦舞陽,真是一個美到過於豔麗的名字。東坡青天把酒在月光下起舞,別有一番味道,而舞陽,是對著朗朗乾坤、浩蕩白日起舞,豔麗的是少年,沉醉的是人間。
這應當是一個帥到邪氣、美到傳奇的少年,他的一生,應該同陽光一般炫目。
沒有。可荊軻有,舞陽是犧牲品。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探虎穴兮入蛟宮,仰天呼氣兮成白虹。
十三歲跟隨刺客荊軻刺秦王,大殿之上,一句「色變振恐」,一句「顧笑舞陽」,太史公惜墨如金,僅僅八字將舞陽扁的一文不值,鮮明對比出荊軻的勇敢灑脫。千百年來,人們記得易水悲歌,記得荊軻刺秦,記得那個風骨朗朗的刺客,獨獨忘了的,是舞陽。
十三歲,他所犯下的任何錯誤都可以被原諒對嗎?
十三歲,他還來不及犯下什麼錯誤不是嗎?
從燕國仗劍前來,短短的青史誰又讀得懂他心裡的惶恐?當風沙掩埋了盛世王朝,枯骨無聲嚎叫,怎能忘了舞陽?
易水歌還在唱,督亢圖還在展,匕首已經露出,帝王已經埋葬。
怎能忘了舞陽?
[第十一名]
——三尺瑤琴為君死,此曲終兮不復彈
鍾子期,名徽,字子期。
春秋楚國(今湖北武漢漢陽)人。
(文前的詩句本是「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以求音律更為和諧,我將其對調。)
世界真的很奇妙,正如子期的名「徽」含義恰恰是「系琴弦的繩」或「琴後音節的標識」,也許這並不是他真正的名,但我寧願相信這是天意,是天意讓他們倆相逢、相知,漢陽江口的琴音,一點也不刻意。
友誼和花香一樣,還是淡一點的比較好,越淡的香氣越使人依戀,也越能持久。
正如子期這個字一樣,淡淡的香味,唇齒之間留香不散。沒有太多熱烈的情感,子期,你所期待的,子期,期待會來。
月光下,素衣長發的琴師撥動弦,挽指間樂聲作蝴蝶鋪展翅膀,高山不言,流水不歇,古老的琴曲不斷,他還在彈,沒人懂的三清妙音。
很多年後,琴師想,如果知道最後的最後,還是會繼續彈,等著他的知音,他的鐘子期。
子期在路上站著,聆聽著月夜的曲調,行雲流水般,在徹骨的悲愴,他讀懂了他的靈魂,孤獨、絢爛的靈魂。
月上瓜洲酌淡酒,高山流水遇知音。相識相知後,他們約好閒雲流水天涯遠,伯牙讓子期等他。
最後的最後,子期病死,伯牙絕弦,史書惜墨如金寫下冷冷的字句,世再無知音。
香在空間裡淡薄,情在時間裡淡薄。我們不會。
月光長長長長到故裡,琴師已走遠。
明明我知道,知音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明明知道總有一日,所有的悲歡都將離我而去,可是我還是那麼貪心。
其實,如果能在開滿了月光的山坡上與你相遇,如果能深深地相知再別離,那麼,我已在最美麗的年華遇見了你。
我總要習慣一個人,子期。
[第十名]
——你若無情我便休,往事如昨易白頭
卓文君(生卒年不詳)。
漢代才女,西漢臨邛(屬今四川邛崍)人。
我總是認為,才女比美女高了不止一百個檔次。文君不僅是美女,還是才女,「白富美」已經遠不能形容她的傳奇,人間自是有情痴,此情只關綠綺心。
「文君」二字沒有過多的豔麗、矯情,可它踱步而來,水墨丹青中,就映出那個文採斐然的卓然君子,就映出那個決絕女子的才情和不輸男兒的智慧果斷。她不需要葬花,自然風情萬種;她不需要醉酒,自然敢作敢為。
司馬相如奏一曲鳳求凰,她對他青眼有加的情意,讓她不顧一切攜著相如來到成都。他們家徒四壁,他們當壚賣酒,他們琴瑟和鳴。當爐卓女豔如花,不記琴心未有涯,可卓文君的父親終究不能容忍女兒失了面子,他不得不給文君兩人足夠的錢財,可有了錢真會幸福麼?
歲月篡改紅顏,薄倖的錦衣郎還是沒能免得了世俗,司馬相如不再滿足於與糠糟妻的舉案齊眉,他想娶妾。
我看過那麼多悲劇,可還是覺得,那些都算不得悲劇,生離死別是緣淺,也是情深。可是情到深處情轉薄,才是真正的悲哀。
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
文君肝腸寸斷,可她沒有哭哭啼啼地去哀求,她瀟灑從容地研墨,寫下流傳千古的《白頭吟》:
皚如山間雪,皎若雲中月。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
今日鬥酒會,明旦溝水頭,蹀躞御溝止,溝水東西流。
悽悽復悽悽,嫁娶不須啼,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
竹杆何嫋嫋,魚兒何簁簁,男兒重義氣,何用錢刀為?
你不喜歡我了,我是傷心,可是又有什麼大不了的呢,那我也不喜歡你好了。你若無情我便休,相愛是對等,不是容忍。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你不是我的獨一,也不是我的無二,我還會遇見比你更好的人,他們也會給我彈好聽的小曲、送我好看的釵頭鳳。
可是後來司馬相如收到詩,後悔不已,就又和卓文君破鏡重圓了,故事求的個圓滿。
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
優曇花次第而開,長卿,我不會等你三千年才來盛放,我只為我的愛情。
[第九名]
——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
魏無忌(?-前243年),號信陵君。
魏昭王少子,戰國四君子之首。
無忌太多,春秋費無忌(又作費無極),戰國魏無忌,晉代何無忌,唐初長孫無忌,武俠張無忌……無論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還是胸襟寬廣的俠義少年郎,我獨獨選擇的是公子無忌,也許他名聲不大,一生不完美,可他是戰國人心之所向,是王侯將相中無二的存在。
最重要的是,他是最公子的公子。
無忌,不猜忌,不忌憚,不避忌,這不是恣行無忌,發而無忌,而是我心從容,所以無忌。
魏公子無忌之才,甚於齊之孟嘗,,楚之春申,趙之平原數倍。禮賢下士,各國名士趨之若鶩。竊符救趙,世人贊其俠義之風。邯鄲大捷,秦國十年不敢犯魏。
他是魏國最鋒利的吳鉤,他是江湖最厲害的百曉生,司馬遷一身驕傲,卻尊無忌為公子,列傳中一百四十七處只稱公子,無限唱嘆,無限低徊,仰慕之情溢於言表。七步之才曹植與詩仙李白分別稱其為「俊公子」與「貴公子」,趙孝成王更是推崇:「自古賢人未有及公子者也。」
長孫無忌魏無忌人無忌我亦無忌;
司馬相如藺相如名相如實不相如!
公子不是任何事都無忌,魏王忌憚公子,公子因此失望,退避三舍,耽於酒色,終是身死。
醇酒婦人終短氣,千秋誰諒信陵君。諒?不需要了,有的只是嘆罷了。
公子死後,秦便再無忌憚,派蒙驁伐魏,魏國乃至天下終被秦吞噬地一乾二淨。後來戰國歸秦,秦分楚漢,一歸劉漢,高祖劉邦過公子祠廟時,也會低頭點上幾柱香,緬懷大風起兮後——那翩翩公子的落落情懷。
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
劍冷孤高,花醉堂皇。這個時代,這位公子,他沒能遂得了凌雲之志,可他一定敢笑——黃巢不丈夫。
[第八名]
——我見青山多嫵媚,青山見我應如是
柳如是(1618~1664),本名楊愛,後改名柳隱,字如是,又稱河東君。
明末清初名妓,秦淮八豔之一。
(註:原詩為「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明末清初的秦淮河勾欄瓦肆間,沒有江南的黃梅雨流水橋,反而歌舞昇平,笙歌徹夜,才子們夜泊秦淮近酒家,慕名一睹秦淮八豔的無雙色藝。
八豔之中,陳圓圓譜就「衝冠一怒為紅顏」的絕唱,李香君撰寫「歌盡桃花扇底風」悽美愛情,可那風塵中,世人首推「風骨嶒峻柳如是」。
第一次見「如是」二字,是王菲哀怨地唱起「如是我聞,仰慕比暗戀還苦。」這一句,在《天龍八部》裡片尾曲中,阿朱跟在喬峰後面,走得漫長的那一路,鏡頭一轉,阿朱像血色蝴蝶墜落下深谷,笑容安詳地看著她的喬大哥。後來才知道,「如是我聞」是佛語,再後來,認識了柳如是。
柳隱是讀辛詞「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取的名,想來是願同辛棄疾一樣的摒棄塵世,心靜如青山。流連章臺時,柳如是愛好女扮男裝,這也可以看出其人同稼軒一般,有豪放的浩然之氣。
後柳如是嫁與五十多歲頗有才名的大官錢謙益,夫妻伉儷情深。正值清軍入關,錢謙益想降清,反而是這個名妓奮身欲沉池水中,以悼山河破碎,無奈丈夫拖住了她。再後來柳如是暗地支助抗清力量,巾幗不讓鬚眉,欲一雪國恥,可惜錢謙益去世,她為保護家產,懸梁自盡,一代風流奇女子香消玉殞,連與丈夫合葬一墓都是奢望。
阿朱呀阿朱,她的喬大哥沒能和她一起跳崖。
半世浮萍隨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
如是我聞,金陵秦淮河邊,可有那翩翩佳公子,拂去江南煙雨,將那風流女子看得分明?
可笙歌沒了她的歌,燕舞沒了她的舞,才人豈不白來?
[第七名]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
戴望舒(1905.3.5~1950.2.28),戴望舒為筆名,原名戴朝安,又名戴夢鷗。
現代詩人。
那墳前開滿鮮花,是你多麼渴望的美啊
你看那滿山遍野
你還覺得孤單嗎?
你聽那有人在唱,那首你最愛的歌謠啊
塵世間多少繁蕪
從此不必再牽掛
我在這裡陪著她,一生一世守護她
2004年,名不見經傳的唐磊用一曲《丁香花》唱紅網絡,那首天國的歌曲,舊時光裡扎著羊角辮的女孩穿過陰暗的小巷,伴著丁香花的朝生暮死,葬在開滿丁香的大山上…
一次一次聽那些哀傷的歌謠,這麼多年再想起這首歌,依然覺得它無可替代。
我想這首經典歌曲應是受了戴望舒《雨巷》的影響: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著愁怨的姑娘
不得不說它太美,美得像那丁香姑娘一樣不真實。就像戴望舒的筆名,《離騷》中的月神,太惆悵太飄渺,只用望一眼,便已心舒而醉。
戴望舒太像丁香,結著愁怨,註定一生都是悲劇。他為施絳年赴法留學,不能飽腹,可施卻背叛他,愛上她原本就愛的那人,他哀莫大於心死。是穆麗娟帶給他光明,他與其共結並蒂蓮,可這也是無果,他們不歡而散。遇見楊靜,他以為這就是他的良人,可是年齡讓他們裂痕縱生,無奈,戴望舒終於結束了這最後一段愛情——他始終找不到他要找的丁香花。
後來的日子,望舒寄心於詩歌。天妒英才,讓他的哮喘病癒加嚴重,呼吸也是一種痛,痛到他不得不給自己打大劑量麻黃素針,不一會兒,心臟急劇跳動,呼吸更加困難,死在送往醫院的路上,時正值壯年。
舊時光的雨巷,故事裡的詩人再也找不到他的丁香姑娘。
你看那滿山遍野,你還覺得孤單嗎?
幾十年後,網絡歌手唱著他扎著羊角辮的姑娘,我想,她和他一定化作了丁香花,住在春暖花開的天堂。
望舒墳前——
月光下,只有丁香在這裡陪著他,一生一世守護他。
[第六名]
—一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林徽因(1904.06.10~1955.04.01)。
建築學家和作家,中國第一位女性建築學家,被胡適譽為中國一代才女。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
是燕在梁間呢喃,
——你是愛,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節選自林徽因《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魂縈夢牽的杭州美得風情萬種,煙雨迷濛中,西湖半掩容顏,見證了一代佳人的緣起。
人們取名總以風騷二書為藍本,林徽因的名字出自《詩經-大雅》中: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讚美周文王及其母親妻子的頌歌,「徽音」意為美譽,她祖父先是為她取名林徽音,在她身上載了許多希望。早年間,有一個名叫「林徽音」的男子常發表詩歌,林徽音(女)便改名為「林徽因」,以示區別此林徽因非彼林徽音。
林家女子總是優雅而有才情,或許是雙木給了她們詩意的棲居,得以縱橫。「徽因」比「徽音」少了一份女子嬌氣,多了一點因果看透的豁達。
十六展眉,她邂逅徐志摩,泰晤士河邊他會給她念他寫的詩,他英俊倜儻、滿腹才華,可英倫風光中是他淪陷,他拋下尚有身孕的妻子張幼儀,他拋下他兩歲的孩子,他拋下他所有的責任和自尊來愛她。這詩人太執著於夢想中的詩意女子,他把他豐沛的想像力賦予徽因,可他愛上的只是他的夢,這是不完整的愛情,正如後來徽因的文字裡說「他愛的不是我」。
林徽因離開了徐志摩。這是偶然,也是必然。就像徐志摩寫給林徽因的詩《偶然》: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詩人死在天空中,可惜沒做成那一片雲。他有他的陸小曼,她與他再無瓜葛。
林徽因的方向是梁思成,那個建築學家和她有相同的愛好、理想。江南的女子婉約到虛幻,而梁思成給了她真實的呵護,沒有康橋詩人的瀟灑憂鬱,他踏實安定,這就足夠了。這是愛情。
梁上君子,林下美人,金家老友。我們不能說金嶽霖一定是為了林徽因終身不娶,畢竟哲學家的心太邈遠博大,可他愛林徽因,是他等待,是他放手,是他退出,是他在旁人都忘了時還記得她生日,這毋庸置疑。
1954年,6月。林徽因死於風寒,彌留之際,她最後念著的,還是梁思成。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人的一生不可能只愛一個人,她笑說愛情只是宿命擺下的一個局。
短暫的瞬間,漫長的永遠。
民國第一才女是個美人,埋在了人間四月天,風華卻已傳了百年。
品林徽因,清茶雋語足矣。
[第五名]
—一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李白(701年-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我要怎麼來說他呢?那些個古代大智慧的神來之筆都無法把他描繪得完全,我這拙筆又怎麼寫得出他萬分之一的狂傲?
但,還是從名字開始。
駱賓王七歲成詩,(相傳)李白七歲成「名」。那年春日院頭,花開嫣然,木翠蔥蘢,父親李客開口吟詩道:「春國送暖百花開,迎春綻金它先來。」母親接道:「火燒葉林紅霞落。」前三句已出,後句待續,是時蜀地李花一簇簇爬滿枝頭,李白仰頭,靈光乍現,緩緩道:「李花怒放一樹白。」
天地失色,萬物中仿佛只剩下孩子和那一樹白花。白是七彩之光的交相融合,白是明鏡非臺的大徹大悟,白是萬物最初的本來面目。父親便為他取名——「李白」。
李白,簡簡單單,乾乾淨淨。李葉是綠色,李花是白色。李白分兩色,自然在其間。名字本是單調的字眼,可有了顏色相襯,便從黑白中脫離成獨立的整體,有了靈魂。這名字,說它大雅也成,大俗也罷,畢竟雅俗無界,一念之間而已。可李白這個人,你不得不說他大雅,雅到極致。
世人皆贊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的風骨,卻也推崇曹孟德志在千裡的決心,那麼,是入是出,是做臥龍還是大鵬?
李白選擇後者。
以李樹而名的青年仗劍去國,辭親遠遊,長江和山峽伴著青蓮的家鄉夢傳他到遠方。一路上他把悲歡歌盡,才名遠揚。江陵、金陵、嶽陽……最後是長安——他理想中展翅高飛的土地。
長安花不是一日能看盡的,凌煙閣不是暫且就能圖畫的。
有志者並不是事竟成,百二楚關照樣歸了漢;苦心人並不是天不負,三千楚甲還是吞了越。我們以為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殊不知現實T m d就一白骨精!
朝廷不重視,官場太黑暗。他怨筆寫長安「長相思,在長安」,他憤筆寫長安「行路難,歸去來」。可是長安長到那麼遠,誰能獨自走完這漫漫功名路?他離去又歸來,還是沒能一展宏圖,扶搖九萬裡。李白太驕傲,太瀟灑,不會阿諛奉承,不懂爾虞我詐,他註定了做那李樹,登不了國色牡丹那所謂的「大雅之堂」。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他還是,選擇了前者。
李白受牽連發配夜郎,死在金陵。華夏一代驚才絕豔的詩仙就此成為絕唱。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千年後再去觸碰那些早已泛黃的詩詞,是後世蘸盡墨池水再也寫不出的狂傲,是他一個人的傳奇。
那麼,就寄愁心與明月吧,隨他直到夜郎西。
[第四名]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高漸離(生卒年不詳)。
戰國末燕人,荊軻的好友,擅長擊築(古代的一種擊弦樂器)。
司馬遷《史記》中最扣人心弦的,至少我認為,是《刺客列傳》。他們只需一把匕首或一把劍,憑著一顆膽,創造出古老依舊驚心動魄的刺殺行動。
我隨著曹沫仗劍登壇,看著專諸魚腸劍挺,見著豫讓吞炭音啞,聽著聶政廣陵之散,瞧著荊軻圖窮匕見,最後,看到了那個背著築的琴師。
短短幾百字,他就走過了史書上的一生。第一次看時,前面那些曲折故事的主人公早已沒有印象,我所記得的,只有那個名字——高漸離。
一曲離歌兩行淚,不知何地再逢君。
「離」本身就是悲傷。悄悄是離別的笙簫,離人哀,離歌怨,生離死別道盡世間最大的悲哀。離是離離原上草萋萋滿別情,離是月的陰和缺、月成玦,離是分崩離析而不能守,離是愛不能求不得,離還是——我們曾經肩並肩後來塵歸塵。
可它翩翩還是漸離,漸讀一聲,是「浸」也是「慢慢流入」。漸離漸離——慢慢的,我們的所有情還是如逝水東到別離。
可是荊卿呵,那不會消失,這只是一種循環。
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荊軻唱歌,他擊築,世俗人的眼光於他們的瀟灑不過飛蛾撲火,他們相識相知,心意相通。
快樂的日子總是不長久,公子丹請荊軻助他刺秦,心懷大志的荊軻慷慨答應。易水岸,白衣飄揚,他為他擊起築,風揚起長發,高漸離只是低頭,不去看荊軻越來越遠的背影,激昂的音律拍打河岸,易水定格在指尖落下的一刻——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探虎穴兮入蛟宮,仰天呼氣兮成白虹。
可是這一去,就是再也沒回來過。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一人一築,白衣隻身往秦宮。他不是不怕,只是覺得,若是離別太久,也許荊軻他會寂寞,那他就讓那暴君和他陪葬或是自己去找他。
高漸離憑藉他世無其右的樂聲漸漸逼近了秦宮。快了。秦宮林宇高閣,金碧輝煌,可他什麼也看不見,琴師卻被燻瞎了眼。始皇多次被行刺,早已有了戒備,知道高漸離是荊軻朋友,卻惜他無雙才藝,便只好奪取了他雙眼。
如履薄冰。
他千般謀劃,把鉛裝入築中,待到始皇靠近時,伺機用築砸向那個兇手。
嘭。一聲悶響,是地。失敗了。
最後,他想起荊軻,想起他在燕國同他唱的歌,想起他說起刺秦的堅定,想起他漸漸離去的背影——我們曾經肩並肩後來塵歸塵。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
嘭。又是一聲悶響,地上的人早已沒了呼吸,可是他的手指,還撫著弦。
「如果我死了,記得給我彈小曲兒。」他說過。
「翼折雨兮,奈之若何,朔風凜凜,終不離兮。」
後來的誰再唱起這歌謠,才想起其實他未遂了這名這宿命。那憂鬱沉穩的琴師,原來有這樣不甘和熾熱的心。我們曾經肩並肩後來塵歸塵,生死相隨。
荊卿呵,漸離漸離——終不離兮。
[第三名]
—一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納蘭性德(1655-1685),字容若,號楞伽山人。
清代著名詞人之一。
納蘭性德和知交從來不稱呼「性德」,他們更為偏好的,是「容若」這個字。原因現在早已不清楚,但可以說明,無論是納蘭本身,還是我們,更為喜愛的,始終是「容若」。
納蘭容若,容若。雖然是音譯,但這也是一闋絕佳的好詞,好詞不必過分字字追究,如此反而味同嚼蠟,食之無味。我們只需把它輕輕放在舌尖,幽轉不息的味道便繾綣於唇齒,滌蕩開來。
相門翩翩公子,江湖落落狂生。清初第一才士,千古傷心詞人。
楊雨教授這四句精煉地概括了納蘭這個人,生於「淄塵京國,烏衣門第」,心往「相濡以沫,笑傲江湖」。
他說「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心人)易變」,納蘭從御前侍衛到悼亡詩人,這心確是變了。人不可能不變,時間向前,人不可向後,或許這是一種悲哀,又何嘗不是一種幸運,使得人類以變化後絕對的優勢「傲視眾生」。
心在變,那情呢?納蘭一生有三段情,這最深的一段,是他的結髮妻子盧氏。或許「一生一代一雙人」是他最終的企盼,縱然他「不辭冰雪為卿熱」,卻也逃不過「一宵冷雨葬名花」的悽清結局。
「早點回來。」
「好。」
三年的舉案齊眉,賭書潑墨,將他們的愛推到了最高峰。情在最深處終止,就像流星在最美的時刻劃落,凝固於記憶之中的,永遠就是最美好的。滄海桑田,「一生一代一雙人」只是深切的願望,愛情終究不會永遠深似海,納蘭和盧氏也不可能永遠像初見初戀那般投入,所以上天帶走了他的妻,毀滅了他,也締造了他。
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曾知?
悼亡詩將他推上人生的至高點,情感上最降到了最低點,是福是禍,我也不好評說。
後來他又愛上了一個女子,或許是愛,或許不是,可這不重要了,他最愛的,始終是他的妻。
三十一歲那年夏天,風光正好,蘭花卻凋零在這生機盎然的時光中。錦衣公子離開這個他無所留戀的塵世,去找他的愛人,他的妻。
清淚盡,紙灰起。
「早點回來。」
「好。」
「我回來了。」
夜雨鈴響,卻無白衣憑朱闌靜立,月化為環,秋墳未歇雙蝶翅輕展。她入了他的畫,從此生死不離。
別唱木蘭花令,別哼長相思,別打擾他們的相見,他已等了許多年。
[第二名]
—一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
徐悲鴻(1895-1953)。
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中國流藝術家畫派創始人。
前面這麼多名字,許多都帶有悲劇色彩,縱然的確是悲劇,可取名也不會有「悲」字。有些東西,還是婉約點好,畢竟「悲」的重量,不是一個單薄字體所能承受得了的。而藝術家是永遠不會悲的,他們有的,頂多是未完的遺憾。
徐悲鴻就用了「悲」字。據說在他十七歲那年,他去親友家吃喜酒,滿座衣冠楚楚,只有徐悲鴻一人粗布大褂,人們的嘲諷和白眼,使他如坐針氈。頂著世俗的壓力和平寒的出身,他借錢讀書,可貴人們眼高於頂,怎會瞧得起這個貧家子?
世態炎涼,前途渺茫。千裡馬不得伯樂,是否將姘死於槽櫪之間?他不禁悲從中來,猶如鴻雁哀鳴,遂改名為「悲鴻」。
悲鴻悲鴻,「悲」跌入谷底,「鴻」躍入雲端。悲是我生不能承受之輕,鴻是我死不能承受之重。用此名的人定然是隱忍到激烈的人,看慣悲情的心胸定是我等沒有的雄渾。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他註定不凡。
徐悲鴻輾轉各地,只為了尋求藝術的真諦。在求學路上,他學而不倦,將西方畫法完美融入到水墨畫中,在山水筆墨中尋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真實存在。西洋畫求個「形」,中國畫求個「神」,他力求形神皆備,於無我處尋我,於無人處尋人。
他狼豪筆一揮,側峰轉為嶙峋之勢,鬃毛尤墨香,毛氈上生宣暈開浸痕,奔馬仿佛破紙而出,一馬踏萬世基業,鋒稜瘦骨一筆便成。成轉戰三千裡,曾擋百萬師。墨罷,收筆,字如行雲流水,渾然天成。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五十八歲那年,他和他最為仰慕的人死在同一個年歲,夢中的悲鴻是否還揮著狼毫,和他愛的奔馬踏河山而來?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他看過同,卻沒見過大同。妻子廖靜文將他上千件作品與收藏無償捐獻給國家,徐悲鴻紀念館拔地而起,文革時的靜默使它感受沉悶的嘶鳴,歷史如馬,我輩如斯,悲鴻的墨香中是藝術家死如秋葉的靜美和一個守護者的忠實。
獵獵寒風中,透骨丹青裡,奔馬俯仰間越千裡而終歸於墨。
我曾經愛水墨愛的痴狂,最後卻只嘆一句「我負丹青。」
正如吳冠中所說:身後是非誰管得,其實,生前的是非也管不得。但生命之史都只有真實的一份,偽造或曲解都將被時間揭穿。
而他,自不負丹青。
他叫徐悲鴻,徐悲鴻的悲,徐悲鴻的鴻。
[第一的前奏:歷史]
[第一名]——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歷史(生卒年不詳)。
一個神話般的存在。
中華歷史悠悠千載,我只是一個過客,我不能盤點出所有的名字,二十不能包括全部。
感謝親愛的歷史,和那些深陷其中的人人事事,予我們無限追思。
第一名,送給歷史,和那些被我遺漏的芳華。
喜歡本文的親們,請在頁尾點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