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德比歷來都非常的火爆,本場比賽也不例外,原本認為是一場實力懸殊的比賽,結果崔康熙執教的申花展現出了頑強的韌勁,雙方上演了一場攻防大戰,儘管比賽最終的結果是0-0,但是整場比賽卻看點十足,也為接下來雙方第二回合的較量埋下了伏筆,一場比賽讓上港看到,申花絕對不會輕易的束手就擒。而比賽中申花小將溫家寶貼面對噴胡爾克也是本場比賽的一個縮影,足以說明雙方對抗的激烈程度。
復盤整場比賽,雙方的策略非常的明顯,我從三個方面進行一下解讀。
首先來看一下雙方的出場陣容:
兩隊首發及換人:
上海申花:
19-曾誠;
38-溫家寶,30-姆比亞,6-馮瀟霆,8-張璐;
28-曹贇定,7-錢傑給(5-朱辰傑 45分鐘、37-孫世林 79分鐘),25-彭欣力(21-朱寶傑 87分鐘),13-趙明劍(11-于漢超 66分鐘);
10-莫雷諾(9-楊旭 79分鐘),3-畢津浩
上海上港:
1-顏駿凌(12-陳威 44分鐘);
4-王燊超,28-賀慣,13-魏震,23-傅歡;
11-呂文君(14-李聖龍 64分鐘),15-買提江,19-穆伊,8-奧斯卡,
11-胡爾克,7-阿瑙託維奇
再來看一下雙方的技戰術統計:
比賽開場之後,雙方就進入了真刀真槍的較量,雙方的節奏都非常快,拼搶也非常的積極,尤其是上海申花,展現出了不錯的精神面貌,不過整場比賽也正是因為雙方的互不相讓,導致了火藥味非常濃,受傷和流血充斥著比賽,也讓比賽變得支離破碎。雙方在場上的拼搶,面對著各種人仰馬翻的局面,當值主裁判的過渡寬容更加讓雙方的球員肆無忌憚。
首先來說裁判的問題,本場比賽裁判的判罰可謂是褒貶不一,支持者認為本場比賽裁判的執法水平很高,鼓勵合理衝撞,而且合理衝撞之後的倒地裁判也不吹哨,保證比賽的持續性,不過整場比賽即便是裁判的哨聲響的不是那麼的頻繁,但是各種倒地的場面以及受傷的場面還是浪費了不少時間。反對者認為裁判的哨聲偏弱,很多明顯犯規的情況下裁判也沒有進行吹罰,導致雙方在場上的動作越來越大,裁判沒有很好的掌控住比賽。個人認為,本場比賽裁判的確是過度寬容,但是也是在鼓勵進攻和合理衝撞,只不過國內球員對合理衝撞下的倒地並不適應,才導致了心態失衡,動作越來越大。
比賽進行到了第18分鐘,胡爾克拿球之後馮瀟霆上來封堵,兩人對抗之後雙雙倒地,裁判沒有任何表示,算是拉開了兩隊對抗的序幕,縱觀全場比賽,無論是上港隊員還是申花隊員,倒地的情況此起彼伏,而上港的胡爾克和奧斯卡自然成為了申花球員重點盯防的對象,兩人頻頻倒地,但是在如此對抗強度下,申花並沒有明顯的惡意犯規動作,整體來看,申花展現出了非常強的防守韌勁。
比賽進行到了19分鐘,姆比亞和阿瑙託維奇在申花禁區內的對抗,姆比亞的手打到了阿瑙託維奇的鼻子,導致出血,裁判對此也沒有表示,不過從慢動作來看,姆比亞的確是無心之失。下半場第36分鐘,畢津浩和顏駿凌的衝撞直接中斷了比賽將近8分鐘的時間,最終顏駿凌無法堅持比賽,不得不被替換下場,不過這一次的衝撞也是雙方都在針對球的情況下的無意識衝撞,裁判也沒有表示。
整場比賽,雙方在中場進行了肉搏戰,無論是哪一方的球員幾乎多不可能從容的拿球和組織進攻,一旦得球之後,總會有對方的隊員貼身逼搶,雙方在中場的混戰讓雙方的技戰術都很難發揮出來,尤其是上港,佔盡優勢的情況下,面對著申花的密集防守也顯得辦法不多,最終一場激烈的比賽最終的結果卻是一場0-0。
過去崔康熙執教的全北現代取得了成功,當時對全北現代防守的打造被稱為是「鏈式防守」,如今接管申花以來,崔康熙也在試圖打造申花的防守體系,上個賽季申花的防線並不穩定,丟球也比較多,但是到了本賽季,申花卻成為了零封場次最多的球隊,上海申花在引進了多名球員之後,防守體系也組建完成,本場比賽對陣上海上港,崔康熙的戰術意圖非常明顯,那就是防守,而且是嚴防死守,首要的目標就是不要丟球,結果申花做到了,而且很出色的完成了任務。
首先,崔康熙擺出了密集防守的陣型。本場比賽崔康熙排出了4-4-2的陣型,莫雷諾和畢津浩突前,其實目的很簡單,那就是立足防守的情況下,能夠「偷」對方一球最好,最不濟也要保持平局。後防線上是馮瀟霆,姆比亞,溫家寶,張璐,而中場曹贇定、彭欣力、錢傑給、趙明劍也都有體能,有拼搶,從中場球員開始形成第一道防線,然後後防線形成第二道防線,曾誠則是最後一道防線,層層攔截,層層圍堵,申花進攻端表現不佳,傳球出現的失誤也比較多,但是他們不惜體力的奔跑和圍堵還是讓上港的進攻一次次的無功而返、
其次,崔康熙採取的是陣地防守和盯人防守相結合的方式。崔康熙打造的防守體系,其實很立體,既有層次又有縱深,既有單人盯防又有群體協防。四名中場球員包括兩名前鋒從中場就開始對球員進行限制,基本上上港球員的身邊總會有球員跟隨,不會讓上港球員輕鬆拿球傳球,同時對於胡爾克、奧斯卡、阿諾託維奇等球員,崔康熙也進行了重點盯防,例如申花球員從中場就對奧斯卡進行絞殺,不讓他可以從容的傳球,馮瀟霆重點針對胡爾克,姆比亞重點盯防阿瑙託維奇,不得不說,申花的這種陣地防守和盯人防守相結合的戰術,讓申花的整個防守體系變得有層次感。例如全場比賽馮瀟霆多次衝出自己的防守區域來限制胡爾克的拿球,上面提到的17分鐘馮瀟霆和胡爾克人仰馬翻的場面,就是來自馮瀟霆的上搶,幾乎是搶到了中線位置。
整場比賽,申花球員的上搶力度非常大,包括姆比亞和馮瀟霆在內,都不會按部就班的龜縮在自己的防線之上,而是採取了上搶的方式,從中場就截斷上港的進攻,申花在防守端並沒有犯太多的錯誤。
當然了,不得不說的就是申花門將曾誠的出色表現,力保城門不失曾誠功不可沒,全場比賽,曾誠高接抵擋,化解了上港多次有威脅的進攻,在申花的後防線上,有了曾誠和姆比亞坐鎮,上港也只能接受無法破門的事實。實際上,如果不是曾誠的出色發揮,上港很有可能取得一場大勝,但是曾誠是崔康熙防守體系下的重要一環,也是鏈式防守體系中穩定的一環。
馮瀟霆的經驗和卡位意識,姆比亞的靈動、往往出現在最關鍵的位置,申花的這一對中衛組合展現出了非常強的防守能力,這或許就是崔康熙教練想要保平最大的底氣。
上港本場比賽到底有沒有機會?當然有,傅歡、王燊超等都有著絕佳的機會,但是當機會來臨卻沒有把握住,這就是本土球員和外援的差別,但是問題在於,為什麼好的射門機會都出現在了本土球員的腳下呢?這還是和申花隊防守策略有關係。全場比賽,上港在奧斯卡和胡爾克等球員的梳理下,的確是創造了不少的機會,進攻也頗具威脅,但是距離進球總是差之毫厘,姆比亞曾在門前近距離擋住上港球員的補射。
首先是胡爾克和阿瑙託維奇的配合問題,過去胡爾克也遭受過不小的質疑,認為胡爾克太過於獨,不傳球,也不和隊友進行配合,往往拿球之後就進行突破,本場比賽胡爾克在中場拿球之後也習慣性突破,結果被申花球員狠狠的限制在了中場,拿球都很困難,更何況是突破,下面有一張圖是胡爾克拿球後突破的突破,可以看到有三名球員分別對胡爾克進行了拼搶限制,結果在成功突破了兩名球員之後,第三名球員還是順勢把胡爾克放倒。而胡爾克拿球後,和阿瑙託維奇的配合也不夠,有幾次機會分給阿諾託維奇似乎更加合理,但是胡爾克還是選擇了自己突破,如果胡爾克和阿瑙託維奇以及新的外援穆伊,在加上奧斯卡,如果能夠形成有效的配合呢,是不是威脅更大?
其次就是上港外援被限制住之後沒有射門機會,本土球員獲得的絕佳機會把握不住。上海申花還有一點做的非常好,那就是限制住了上港幾名外援的射門機會,全場比賽,胡爾克射門5次,射正1次,阿諾託維奇射門3次,射正1次,李勝龍射門3次,穆伊射門1次,奧斯卡射門1次,三名後衛賀慣、傅歡、王燊超射門次數加起來達到了5次,限制住了外援,考驗的則是本土球員的射門能力,顯然上港本土球員的臨門一腳的能力有所欠缺,幾次有威脅的射門機會幾乎都是來自本土球員,最終的結果是狂轟濫炸卻沒有洞穿曾誠把守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