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為自己設定的舒適圈,嘗試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2020-12-18 楓溪木葉

在今天網絡如此發達便捷的時代,人們越來越習慣於把自己框定於一定範圍的世界中,每天刷刷手機,在網上衝浪,幾乎不願再走出這個充滿網絡聯繫的舒適圈與人進行面對面親切的交流。抱著手機點點讚,評論評論,其實都是在關注篩選著我們自己喜歡的,接受我們熱愛的內容與信息,而自動屏蔽那些我們不喜歡不關注的博主、視頻、動態信息,一直重複著這些沒有營養的行為,如果我們願意跳出這個自我設定的取景框看看外面世界完全不同的內容信息,一定會發現更多的精彩與美好。

其實走出舒適圈對大部分人來說都是非常難的事情,因為人們一旦在特定的環境氛圍中待久了習慣了,就容易對其產生依賴感,突然被隔離開了自己的舒適圈而去嘗試新事物或者適應一種新環境的話,就變得不那麼容易。舒適圈範圍內的都是自己熟悉喜歡的,而舒適圈外完全是陌生的、未知的,因此大多數人跳出舒適圈來到新環境需要較長一段時間適應,只有當他們慢慢適應了新環境,能夠勇敢嘗試新事物的時候,才能發現在自己的小世界之外還有那麼多美好精彩的存在。

因為自己的設定的「圈」,讓我們對於很多外界並不了解的人或物隨意對待,例如,別人同自己的觀點對立不一樣時,我們會自動忽視他們;從自己的觀念出發,許多我們並不了解的群體被我們忽略,移出視線之外;看到了一個事物的某方面,就不再在意其他方面。最後發現,其實世界那麼大,我們只看到了一星半點兒,往前再探索探索,眼中的世界一定會不一樣。所有「自以為是」的其實都給自己設定的取景框。

我相信也是有很多人想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去捕捉外面精彩的瞬間,去體驗世界的美好,但是又像我一樣被各種各樣的因素影響而沒有做到或還未做成。我就是這樣的人,平時會胡思亂想一大堆,想著出去旅遊,想著吃遍世界各地的美食,想著變優秀成為一個讓自己喜歡且滿意的模樣,想擺脫膽小不勇敢的性格,想有一種自己理想的生活狀態等等,但是又懶又窮還不上進,從前的自己不說特別自律吧至少是比較自覺有一定自制力的,但是現在的自己完全被手機支配,說實話對於手機一些網絡知識也不了解,就是被手機支配沉浸在沒有營養的網絡世界中,而那些經常出現在腦海裡的美好期望都沒有實現。我性格內向,不主動,做事有點點拖延,有點點猶豫糾結,不夠果斷堅決,意志力也不夠強,因此,習慣於待在自己的舒適圈過著懶散安逸平淡的生活,一直邁不出前進的第一步,我也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很美好,有很多值得經歷體驗的內容,但是往往由於經濟、性格等原因遲遲不敢嘗試,所以在最美的年紀錯過了很多美好的事物,會有遺憾,但是也還有機會,只要我踏出了自己框定的「圈」主動去看外面的世界,一定還會有美好在等著我的。

外面的世界其實真的很精彩很美好,不管我們受到什麼的限制,人生苦短,,都不要辜負了自己來人間走一遭,突破自我,打破為自己設定的舒適圈,嘗試外面世界的美好,人生必定精彩。

相關焦點

  • 突破舒適圈,勇往直前
    突破舒適圈,勇往直前 2020-12-23 18: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趁著孩子們年輕,趁著父母還未老,一起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父母之間這種似親情一樣的愛情,他們來時的路,到之後的相守,作為子女都希望能把這種情感傳遞到世界的很多角落,這樣最簡單的願望,看似是炫耀,其實只不過是我們能做到的幾件事情當中,最簡單的一樣的了,只要我們抽出一些節假日時間,只要我們為父母留出一些相處時間,只要我們對父母耐心點,沒有什麼是作為子女不能做到,哪怕他們已經到了不惑之年,哪怕他們現在已經久病常醫了,哪怕很多事情我們並不理解他們
  • 秦嵐:打破「舒適圈」,你的機會就來了
    每個人一生中都會擁有一次18歲、25歲和40歲,看你如何去把握它。」秦嵐在接受人民網採訪時,被問到,她飾演的莫向晚是大家心目中「乘風破浪的姐姐」。第一次飾演職場女強人,怎麼做到得心應手?秦嵐說這是一個她不擅長的角色,「第一次演女強人,拍攝時,我一直在找狀態,在想怎麼處理微表情、語氣、語速等細節。
  • 成長就是跳出小舒適區,重塑大舒適區
    對於年輕人來說,一定要嘗試走出自己的職場舒適區,接受新挑戰。那麼我們怎麼樣才能「突破舒適區」,主動尋求改變,謀求發展,邁向成功。 1、改變的勇氣 很多人並不是甘願在自己舒適的區域裡生活和工作,而是缺乏改變的勇氣,這些人對新鮮的事物或新環境感到恐懼,對未知的事物更是恐慌,時間久了就會停留在舒適的區域,因此要想突破自己的舒適區,就要學著去改變和面對,人生的意義就是對世界的不斷探索,因此需要有改變的勇氣;
  • 勇於跳出舒適圈,去做讓自己更好的事
    走出舒適區,做讓自己變得更好的事作者:朱香記(富書籤約作者)01今天刷微博,看到一個超燃的畢業演講,截取的一分多鐘視頻裡,整個演講充滿了昂揚的鬥志和滿腔的豪情。視頻裡,演講者說:很多人告訴你去做喜歡的事,而我不覺得你們應該做讓自己開心的事,你們應該要做讓自己變得更好的事。
  • 跳出舒適圈,堅守能力圈
    對一個人來說,如果一直學習對自己沒有難度的知識,或者經常做得心應手的事,隨著時間長了就很容易停止成長,一旦不進步,這就處於舒適區的狀態。人生來就是要創造價值的,不管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總有一個在路上。而最理想的狀態莫過於處於學習區,學習具有挑戰性的內容,稍有壓力,讓自己的行為和精力都達到最佳狀態。然而,一段時間後,學習區會慢慢變成舒適區,人也隨之成長。
  • 打破舒適圈,做更好的自己,辛苦並愜意!
    要想成長,人就要學會讓自己離開舒適圈。離開舒適圈需要非常大的勇氣,等風來不如追風去。 走出舒適圈,去看更大的世界 。 圈內圈外,兩個世界。
  • 一心想修心修道的女孩子,要不要走出去看看外面世界,談一場戀愛
    禪通達每天將給大家帶來一篇優質文章本期問題:對於一個00後來說,想修行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現在就是遇到一個非常難的問題,我是該在道場修行,還是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誠如居士回覆:一心想修心,修道;與看看外面世界;兩者並不衝突。如果修心,修道了,難道就不在世界當中了嗎?所謂,外面的世界,難道修心的世界和外面的世界中間有一條明顯的界限劃在地上嗎?有人跨過這條線,就是在修心的世界,在這條線裡面就是所謂外面的世界嗎?
  • 想要改變自己,就需要突破舒適區,放大舒適區
    沉溺於舒適區的人,其行為表現為:懶惰、鬆懈、倦怠和保守,久而久之會感到迷茫和無助。每個人在自己的舒適區裡都會覺得舒服、放鬆、穩定、能夠掌控、很有安全感。一旦走出舒適區,就會覺得不舒服、彆扭,或是不習慣。所以大多數人都不願意改變自己,就算偶爾有改變自己的想法,但開始嘗試改變就會覺得不舒服,然後就放棄了。
  • 打破「舒適圈」,千萬老闆破產後捲土重來,努力不會讓成功缺席
    打破「舒適圈」,千萬老闆破產後捲土重來,努力不會讓成功缺席最近我們ACCA學員群中有一個人成了傳奇,切什麼呢?他在短時間內通過來ACCA的所有考試,並且很快成了ACCA持證人。只要群裡有人提問,或者是有什麼題,他都會第一時間的去幫忙解答,然後在諮詢老師這樣的答題思路對還是不對。在分享考試經驗的時候,他給我們說了自己的經歷。今年39歲,以前是一家小金融公司的老闆,身價也在千萬左右吧,但是最後因為對手的收買,信息洩露再加上自己的經營不善,最後破產。
  • 走出舒適圈,差點毀了我自己:別盲目跨出舒適,掌握三點很重要
    敢於承擔風險,離開舒適區,去追求過、你才能適應時代快速成長;哪怕你最後依舊選擇回歸平淡的生活,但,這也是你的經歷你的主動選擇。一、舒適區沒有錯,錯的是你沉迷「舒服」!想要有所突破,你得先了解自己在哪一個階段。
  • 跳出舒適圈會害了你
    03舒適圈外的主動打破舒適圈是一種反人類行為,人性本就是貪圖享樂的。但是既然是要改變自己,那就一定要徹底打破舒適圈,做到「積極」「主動」。如果要讀書,那就不要光讀書,讀書是為了增長知識,如果你沒記住,怎麼增長知識。
  • 突破自我,打破自己的舒適圈
    教授沒有說話,而是在一張大白紙上用筆畫了一個圈:在圓圈中間站著一個人。接著,他在圓圈的裡面加上了一座房子、一輛汽車、一些朋友。教授開言說:「這是你的合適圈。這圓圈裡面的東西對你至關重要:你的住房,你的家庭,你的朋友,還有你的工作。在這個圓圈裡頭,人們會覺得自在、安全,遠離危險或爭端。」 「現在,誰能告訴我,當你跨出這個圈子後,會發生什麼?」
  • 別折騰,跳出舒適圈,才是人生最毒的雞湯
    很多人因此盲目跳出舒適圈,去嘗試沒有了解過的領域。網上有太多的故事,因為看現在的工作或是生活沒有發展,於是就跳出舒適圈,漸漸小有成就。很多人看到後,也選擇學習故事中的例子,離開舒適圈。木木認為自己的生活太安逸了,如果一直這麼舒服,不光沒有足夠的見識,還可能會被世界拋棄。於是,她不顧家裡人的反對,辭去現在這個工作,決定去大城市努力打拼。由於私企加班強度大,對員工要求極高,和體制內的工作方式千差萬別。
  • 出圈,走出自己的舒適區
    晚上,看了秋葉大叔的直播課,個人品牌第一課,機會篇,受益匪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出圈,走出自己的舒適區。看了秋葉大叔惟妙惟肖的演講,分別都多角度分析了幾個超級ip的發家,同時又分享了自己的個人ip打造歷程,從小白到高手再到牛人。
  • 「愛情中,為什麼很難走出自己的舒適區?」看看這四個女人的回答
    有的人渴望愛情,可能只是因為看到別人都擁有了而自己卻沒有,就會感覺很孤單,也想要找一個人去愛。可是這樣的遷就,歸根結底根本就不是愛情,只是因為自己一個人感覺寂寞罷了,這樣的人即使談了戀愛還是沒有歸屬感,還是習慣一個人。關於「愛情中,為什麼很難走出自己的舒適區?」我做了一個採訪,看看這四個女人的回答吧。01.
  • 世界很大,你一定要出去看看
    在每個人的學生時代,你的老師都會告訴你:你一定要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是的,你一定要去看看世界,這樣你才知道作為這個世界上的幾十億分之一,你有多渺小,你又可以有多高大。曾經,在《最強大腦》的節目上,「水哥」王昱珩就說過,他更願意花很多的時間帶女兒出去玩,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而不是把女兒關在家裡學習。甚至會在正常的上課時間,把女兒帶出學校,開始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可這並沒有影響到女兒的學習,反而讓她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他曾說過,他不要求女兒考第一,因為這容易沒朋友,考前三就好。
  • 「高效成長」擴大舒適圈,待在學習圈,遠離恐懼圈
    成長必然包含了學習,而學習是天生的具有反人性的因素,因為學習需要動腦子,需要思考,而很多人並不喜歡去主動思考,通常,不喜歡動腦子的人,都是腦子比較簡單的人。成長有三個圈,分別是:舒適圈、學習圈、恐懼圈為什麼說最外層是恐懼圈呢?
  • 託馬什-科茲洛夫斯基將嘗試打破世界最高跳傘紀錄,為氣候難民籌集...
    破紀錄活動Jump for the Planet將見證波蘭勇士託馬什-科茲洛夫斯基(Tomasz Kozlowski)嘗試打破之前由菲利克斯-鮑加特納(Felix Baumgartner)和艾倫-尤斯塔斯
  • 敢於跳出「舒適圈」,你就贏了
    文:聞秋聲原創文章,抄襲必究人生這輩子,我們一生在都在追逐穩定、自在以及舒適的生活。渴望在有限的時間裡,為自己打造一個「舒適圈」,從此在往後的餘生裡,不焦躁,不患得患失,不憂愁的過完此生。然而,在這個塵世間,我們常常所謂的「舒適圈」,其實不過是自己懶得再去奮鬥,懶得再去努力,得過且過的藉口。不管我們身處在哪個年齡段,不管我們身處在怎樣的環境,我們始終都有需要承擔的責任,有我們需要去完成的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