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歷史專題訓練——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2020-12-17 玉崗義教

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1.下圖是1978年5月《光明日報》上發表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的發表揭開了

A.「文化大革命」的序幕

B.改革開放的序幕

C.真理標準問題討論的序幕

D.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序幕

2.鄧**曾公開評價某次會議,「雖然過去我們已經進行了多年的社會主義建設,但是我們仍然有足夠的理由說,這是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的開端。」這次會議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第一屆政協會議

D.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初步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體系框架。這一框架的核心是

A.《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B.《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C.《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4.漫畫《跟不上》反映了農村的落後、農民的貧困制約了工業、城市及整個社會發展空間。農村從根本上改變落後面貌始於

A.人民公社化運動開展

B.「一五」計劃推行

C.「大躍進」運動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施

5.下面是我國對外貿易和引進外資的增長統計表(單位:億美元),該局面的出現主要利益於

A.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

B.對外開放逐步擴大

C.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

D.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6.從「轉換經營機制」「產權清晰」「政企分開」「管理科學」「權責明確」等流行語的出現突出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的

A.農村新貌 B.國企改革

C.特區發展 D.法制建設

7.下圖是1979年美國《時代周刊》的封面,標題寫著:鄧**,中國新時代的形象。這裡的「中國新時代」是指

A.新中國的成立 B.文化大革命

C.改革開放 D.社會主義道路的起步

8.1986年的《時代》周刊寫道:這一次鄧**再次當選年度風雲人物是源於他「持續不斷的改革……」那「持續不斷的改革」中除「積極推對外開放」外,還包括

A.增強企業活力,穩步推進城市經濟體制改革

B.正確分析國情,提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C.發表南方談話,闡述了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

D.提出改革目標,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9.英國《金融時報》:「自1978年以來,中國企業有三次創業的高潮點,分別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1992年創業高潮點的動因是

A.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B.新憲法的頒布

C.鄧**發表南方談話

D.打破「鐵飯碗」

10.(2017年河南卷)1979年底,包產到戶、包幹到戶還只是在個別地方嘗試,比重僅佔全國總農戶的9%。到1984年底,比重已增至95%以上。包產到戶、包幹到戶迅速發展是由於它

A.是農民自己的發明創造

B.使農民獲得土地所有權

C.使農民收入得到平均分配

D.適應了農民的生產需求

11.(2017年湖南衡陽卷)對聯折射社會生活,有著鮮明的時代特色。下列對聯中反映改革開放之後情況的是

A.幸福不忘共產黨,翻身不忘毛主席

B.紮根農村幹革命,廣闊天地煉紅心

C.食堂巧做千家飯,公社保暖萬人心

D.自主權打通富裕路,責任制架起幸福橋

12.(2017年山西卷)1984年剛上任青島電冰箱廠廠長的張瑞敏說:「歡迎我的是53份請假報告,上班八點鐘來,九點鐘走人,十點鐘時,隨便往大院裡扔一個手榴彈也炸不死人。」出現這一情景的原因是

①計劃經濟體制下,企業職工缺乏積極性

②多種所有制形式並存,職工下海經商

③分配中平均主義現象嚴重

④企業吃國家的「大鍋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2017年江蘇蘇州卷)經濟統計數據是史學研究的重要資料。觀察下側柱狀圖,推動江蘇省GDP增長的最主要原因是

A.南通和連雲港沿海港口城市的開放

B.上海浦東開發開放帶來的推動作用

C.中國加入WTO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與完善

1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見下圖

《土地改革法》受到農民的歡迎

(1)材料一反映了建國初期的哪一歷史事件?

材料二 下圖是一本連環畫的封面,該連環畫講述了孫家莊農民孫志剛加入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故事。

(2)根據材料二,指出我國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主要方式。

材料三 早稻畝產二萬六千九百多斤,花生畝產一萬多斤的高產「衛星」,從湖北省麻城縣麻溪河鄉和福建省南安縣勝利鄉的田野上騰空而起了。這是今年我國農業生產上又一件大喜事。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報》社論

(3)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三的早稻、花生高產「衛星」反映了當時我國農業生產出現哪一問題?

材料四

——摘自北師大版歷史八年級下冊

(4)1976年小崗村人均口糧僅230斤,這與當時我國農村實行的哪一體制有關?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979年小崗村糧食產量比1976年大幅度提高的最主要原因。

15.(2017年貴州六盤水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共同理想。

材料一 自林則徐、魏源開眼看世界,到洋務運動「師夷長技以自強」,再到維新派變法圖存,這些復興之路都失敗了,直到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才為中華民族的復興打開了閘門

——大型電視政論片《復興之路》解說詞

材料二 我們唱著《東方紅》,當家作主站起來,我們講著《春天的故事》,改革開放富起來。

——歌曲《走進新時代》歌詞

材料三 「我們的奮鬥目標是,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在2010年的基礎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在博鰲亞洲論壇上的講話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併結合所學知識,談談為什麼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為中華民族的復興打開了閘門?

(2)材料二中「當家作主站起來」指的是什麼重大歷史事件?

(3)在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從農村開始實行了什麼制度?並形成了怎樣的對外開放的新格局?

(4)十八大以來,以***為核心的黨中央為了實現中國夢提出了「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根據材料三指出在建黨一百周年時要實現什麼目標?在建國一百周年時要實現什麼目標?

參考答案

1.【答案】C

2.【答案】D

【解析】根據題幹「這是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的開端」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完成了黨在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的撥亂反正,標誌著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A、B、C都不符合題意,所以答案選擇D。學%科網

3.【答案】A

【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經過文化大革命,人民認識到民主與法制的重要性,此後,我國先後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等一系列法律,我國基本形成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故選A。

4.【答案】D

【解析】根據題幹信息「漫畫《跟不上》」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抓住題幹信息「農民的貧困制約了工業、城市……發展空間」及「根本上改變落後面貌」,A、C兩項未能從根本上改變農村落後面貌,因為大躍進運動和人民公社化運動都違背了經濟建設的客觀規律,嚴重損害了農民利益,從而嚴重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阻礙農業生產的發展。而「一五」計劃重點是發展重工業;只有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才調動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因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包產到戶,包幹到戶,形成了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這極大地促進了農民糧食生產的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從根本上改變了農村的經濟形勢和社會面貌。只有選項D符合題意,故選D。

5.【答案】B

【解析】依據題文可知,1980年以後我國的對外貿易和引進外資數額大幅增長。結合所學可知,為了加快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我國開始了對外開放,並逐步形成了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題文局面的出現主要得益於對外開放的逐步擴大,B項符合題意,故此題選B。

6.【答案】B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從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開,重點是國有企業改革。材料中「轉換經營機制」「產權清晰」「政企分開」「管理科學」「權責明確」都是我國對國有企業實行改革的有關內容;因此只有選項B符合題意,故選B。

7.【答案】C

8.【答案】A

【解析】根據題幹信息「1986年的《時代》周刊」,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因為1984年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增強了企業活力,選項A符合題意;而選項B正確分析國情,提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1987年十三大,不符合題意;選項C發表南方談話,闡述了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是在1992年;選項D提出改革目標,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也是在1992年,不符合題意;因此只有選項A符合題意,故選A。

9.【答案】C

【解析】根據題幹信息「催生1992年創業高潮點的動因」並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92年鄧**的南方談話,精闢地分析了國際國內形勢,闡述了市場經濟內涵,確立了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因此只有選項C符合題意,故選C。

10.【答案】D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改革開放的有關知識。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農村實行改革,實行包產到戶、包幹到戶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適應了農民的生產需求,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因此得到迅速發展。因此,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

11.【答案】D

【解析】「自主權打通富裕路,責任制架起幸福橋」描述了我國改革開放後進行的經濟體制改革,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城市增強企業活力,給企業經營的自主權。故選D。

12.【答案】D

13.【答案】D

【解析】觀察題幹「1992—2012年江蘇省GDP增長示意圖」柱狀圖可以知道,推動江蘇省GDP增長的最主要原因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與完善。1992年10月,在北京舉行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形成了以江**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確立了鄧**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此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進入從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新階段。A、B、C不屬於江蘇省GDP增長的最主要原因,所以D選項是正確的。

14.【答案】(1)土地改革。

(2)引導農民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或走集體化和社會主義道路。

(3)浮誇風。

(4)人民公社;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或包產到戶,自負盈虧)。

【解析】(1)根據材料一中的《土地改革法》,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片指的是1950年到1952年我國實行的土地改革,廢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土地所有制。學科&網

(2)根據材料二中「孫家莊農民孫志剛加入農業生產合作社」可知,我國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主要方式引導農民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

(3)根據材料三中「早稻畝產二萬六千九百多斤,花生畝產一萬多斤的高產衛星」,可知這些都是不符合實際的產量,體現了大躍進運動時期的浮誇風。

(4)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76年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前,我國還沒有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當時實行的是人民公社,所以1976年小崗村人均口糧僅230斤,與當時的人民公社有關;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提出改革開放,之後在農村開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解放了農村的生產力,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所以1979年小崗村糧食產量比1976年有了大幅度提高。

15.【答案】(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旗幟第一次飄揚在中國上空;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打擊了帝國主義的在華勢力;使民主共和國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推動了中國近代化進程。

(2)新中國的建立(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反帝反封建任務的完成、開國大典都可得分)。

(3)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形成了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這樣一個多層次、有重點、點線相結合的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新格局。

(4)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相關焦點

  • 「達州」召開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建設專題座談會
    12月10日,達州召開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建設專題座談會。會議傳達學習了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四川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四川省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建設座談會議精神,總結交流了我市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建設的成效經驗,並就進一步貫徹落實加強參政黨建設系列文件精神作了安排部署。
  • 「黨建治學」李君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專題研究
    李君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專題研究黨建治學只不過在十八大報告中, 「文化自信」是在「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這一部分中提出的。十八大後, 主要是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一起提出來, 使得「四個自信」成為一個整體。提出「三個自信」, 強調的是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加上「文化自信」, 是為了進一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
  • 新時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歷史方位
    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找準歷史方位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是關係發展方向、發展道路、發展思想、發展方略的根本性問題。96年來,我們黨的一切重大勝利和發展,前提都離不開正確認識和把握黨所處的歷史方位。方位不清,則方向不明。
  • 習近平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新華社北京10月18日電  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習近平指出,改革開放之初,我們黨發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號召。
  •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一個管總的東西。具體講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就,大大小小可以列舉出十幾條、幾十條,但歸結起來就是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就和經驗的集中體現,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唯一正確道路。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地位
    認真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必須弄清楚這一思想的時代背景、歷史地位和重大貢獻。  當代世界的新變化和當代中國進入新時代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產生的時代背景。從國際上看,一方面,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另一方面,世界面臨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突出,人類面臨許多共同挑戰。
  • 習近平: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
    我國憲法是以根本法的形式反映了黨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取得的成果,反映了在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形成的黨的領導地位。(2014年2月17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四一定要認清,中國最大的國情就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什麼是中國特色?
  • 傳習所舉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題學習
    本報訊(記者 胡媛媛)5月17日,傳習所在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舊址舉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題學習,市紀委監委派駐市總工會機關紀檢監察組組長梁文政同志領學,市政府研究室楊聖春同志作專題授課,團市委機關及直屬單位青年幹部段希、於龍、魏曉麗、馬發騰和廣州青年代表曉軍、郭芳等參與學習。
  • 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地位
    這個思想深深植根於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熱土,回應時代課題的召喚,順應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基礎上,進行艱辛理論探索,取得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在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史上,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史上,在現代化史上和人類文明發展史上都有著重大理論和戰略意義,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地位。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內在動力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過程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現了兩次飛躍,分別誕生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體系兩大理論成果。而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夠在中國煥發出強大的生機和活力,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究其原因是實現了其與中國實踐的結合,才能指導中國革命取得偉大勝利,建立新中國,並走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一實現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邏輯馬克思主義理論具有人民性特徵。它超越了西方精緻利己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中民貴君輕、施政為民的思想相吻合。
  • 「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總抓手」——堅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
    我們要建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法律表現形式。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根本制度基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行動指南。
  • 顧保國:準確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定位
    ,它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要深刻認識新時代的重大意義和豐富內涵,就要深刻認識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歷史性變化,從而牢牢把握我們黨在新時代的歷史使命,更好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以黨的堅強領導和頑強奮鬥,激勵全體中華兒女不斷奮進,凝聚起同心共築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 ——西安交通大學「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2020年11月30日,教育部門門戶網站公布首批國家一流本科課程建設名單,西安交通大學「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名列線上一流課程。取得這樣的成績實非偶然,2019年該課程就已經在同名課程中入選「學習強國」平臺。「殊榮」背後,凝結著西交「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學團隊的心血和汗水。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智慧法治建設論綱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必須牢牢把握智慧法治這一未來方向。  關鍵詞:智慧法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要性;基本原則;立體規劃  作者簡介:雷磊(1982-),男,浙江杭州人,法學博士,中國政法大學「錢端升學者」、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 南開大學馬院舉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
    2020年7月6日上午,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在飛書會議平臺召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師生「同學同研」專題教研會。會議由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王生升教授主持,南開大學副校長王新生教授參會並致辭,專家學者、習思想概論課教學團隊教師代表與學生代表作專題報告。
  • [馬克思主義研究]王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文化淵源
    全面辯證地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文化淵源,需要堅持科學的態度,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文化復古論、歷史文化決定論等錯誤思潮。【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國道路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應走什麼路、怎麼走,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一直是縈繞在中國共產黨人心中的大問題。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現代化進程,往往離不開其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資源與精神動力。
  • 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視域
    作者:華東師範大學紫江特聘教授、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宋進  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的統一,體現了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價值導向、工作導向。
  • 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呼喚社會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任重道遠。[1]習近平總書記站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和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的歷史高度,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對廣大社會學工作者提出了殷切期望。
  • 雷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智慧法治建設論綱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必須牢牢把握智慧法治這一未來方向。    [關鍵詞] 智慧法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要性;基本原則;立體規劃   [基金項目]「創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體系研究」(17@ZH014)。
  •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婦女發展道路的...
    通過闡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婦女發展道路為什麼必須堅持黨的領導、新時代如何堅持黨的領導等問題,可以深刻揭示中國共產黨領導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婦女發展道路的內在統一性,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婦女發展道路的顯著特徵和最大優勢,是必須長期堅持和鞏固的,為堅定四個自信,特別是道路自信提供歷史依據、理論依據和實踐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