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7日是我國第一艘國產航母「山東」號入列一周年的日子,為了慶祝這個紀念日,近日央視特意公布了山東艦最新訓練畫面,殲-15艦載戰鬥機連續多日在航母上進行了高頻率艦載起飛與降落,完成了艦載機最大架次出動和回收訓練,山東艦已經形成作戰能力。
脫胎於蘇-33的殲-15目前是我國航母唯一的艦載戰鬥機,即使在殲-31隱身艦載戰鬥機問世之後,該機也將於後者形成高低搭配繼續服役很長一段時間。殲-15繼承了「側衛」戰鬥機家族的優秀基因,具有效載荷大,滯空時間長,內部空間大的優點,改進潛力無限,所以隨著後續國產航母的建成服役,該機也必將迎來重大改進和系列化發展。
當前殲-15的最重要改進無疑就是彈射型,從003號開始的我國未來國產航母可能都將改為彈射起飛/攔阻降落設計,以徹底解決困擾遼寧艦和山東艦的固定翼預警機上艦以及艦載戰鬥機以最大重量起飛的難題。
殲-15彈射型幾年前就已首飛成功,上月又在央視對海軍航空大學的採訪中露一小臉。該機最顯眼的改進就是前機身和前起落架進一步加固,並在前起落架上增加了彈射掛鈎和張緊裝置,以實現彈射起飛。殲-15彈射型應該會根據003號的建造進度投入批量生產,並最終取代殲-15滑躍型裝備遼寧號和山東號兩艘航母,因為彈射型也能毫不費力地從滑躍甲板上起飛。
在從滑躍起飛升級到彈射起飛時,殲-15也將迎來航電重大升級,從四代艦載戰鬥機進化到四代半,以適應與未來隱身艦載戰鬥機的編隊作戰。沈飛在這方面已經駕輕就熟,殲-15可利用殲-16的現成成果,快速配備先進有源相控陣雷達、先進航電、現代化玻璃座艙、飛行員頭盔顯示器、機身隱身改進、綜合電戰系統、國產PL-10和PL-15先進空空飛彈等武器裝備,大幅增加網絡戰以及對空對海作戰能力。
國產「太行」發動機經歷多年發展後,在可靠性、成熟度和推力上已經能滿足艦載戰鬥機的苛刻要求,全權限數位化發動機控制系統的應用也大幅提高油門響應速度。因此殲-15彈射型原型機已率先安裝兩臺國產「太行」發動機,該發動機也必將成為日後殲-15的標配,以徹底擺脫對進口發動機的依賴。
殲-15的另一項重大發展就是殲-15電戰型,這種被網友戲稱為「咆哮鯊」的雙座艦載戰鬥機與殲-16電戰型同源,是一種相當於EA-18G的先進電子戰飛機。其原型機已配備相控陣雷達和翼尖電子戰吊艙,能通過在翼下和機腹掛載不同波段的大功率幹擾吊艙實現全頻段堵塞,填補我國海軍在艦載電戰機上的空白。
在不久的未來,配備先進航電的殲-15單座彈射型和基於同樣機身結構的殲-15雙座電戰型將成為殲-31艦載型的左膀右臂,共同編織起我國航母戰鬥群嚴密的防空保護傘與重量級打擊鐵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