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男人和女人都已超過40歲的年齡,因再婚走到了一起,如今,男人卻面臨著「妻子」與「孩子」兩選一的局面。
男人和女人認識三年,戀愛兩年,結婚一年,但婚後,女人最忍不了的這些事。
男人態度的變化。
女人說,當初與他結婚,就是圖他對自己好,在單位收快遞,同事都羨慕,這是男人對他好的證明,每次他來單位看她,都會給她帶慄子,但婚後,這些好,都不見了。男人解釋說,那時不住一起,現在住一起,在家都能天天見面,就不用帶著板慄去看她了。
男人是一個農民,每年農忙都會去做農活。有一次,女人發現家裡一個插座有問題,於是找男人回來看看,男人正在地裡忙活,農村與城裡的距離很偏遠,讓女人找個電工看看,女人說,那我找電工看,我還找你過幹啥呀?
還有一次,男人和同學聚會,女人發現在聚會中有女同學,非常不滿意,於是限男人一個小時之內必須回家,否則,離婚。
女人覺得男人的家庭容納不了她
男人和女人雙方再婚,但雙方都有自己的孩子。男人和女人以及女人的女兒在外面租房住,把自己親女兒給父母照顧,如今父母生病了,照顧不了女兒,要求男人把女兒接到身邊照顧,但遭遇妻子的拒絕。
女人說,是因為男人的家庭不接納她,她才會有這種態度。
再婚前,女人去男人家裡,她給了個紅包孩子,孩子不接受。女人跟男人說,別一起了,但男人承諾她,婚後不和孩子同住,所以兩人才結婚。
結婚前,說好了在市區買房子,但男人家庭條件不允許,所以她只要了8萬聘禮,但這些錢她並沒有自己用了,而是用在了兩人的婚禮和買東西上面,但被男人姐姐知道後,回去跟男人父母「幹架」,男人的爸爸都因此氣得進醫院。女人認為,他家裡就覺得他不用花錢就能娶媳婦,不把她放在眼裡。
男人的孩子、父母以及姐姐,所有人都不認同她。所以,她才拒絕和男人的女兒一起住。
02
女人是屬於對男人期待度過高的「浪漫」之人,她都40歲了,也不是第一次結婚,但她對婚姻卻還停留在年輕女孩的「幻想」上面。大家都知道,戀愛和婚姻可以說不是那麼一回事,戀愛可以甜死人,但婚姻,可能只是平淡的柴米油鹽。
總是糾結著他是不是變了,他不送禮物不買慄子,他是不是不愛我了?想太多,內心就會有更多的得失感,當然,浪漫也不是錯,但有時候可以「適可而止」,結合現實。
而且,女人的態度也比較強勢,不準、必須,可能是女人對男人日常的「行為準則」。女人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丈夫在聚會,強勢要他回家,丈夫在老家種田,趕不回去處理有問題的插座,就橫蠻無理。
這些,都是相當不好的,我們在乎自己感受的同時,是不是也要站在別人的角度看看。男人有自己的朋友圈,你要支持,有時候也可以參與進去,這樣,兩人的交集才會更加密切,關係才會更好。
最重要的是一點就是,女人並沒有體諒男人作為「父親」這個角色。
男人雖然和女人結婚了,但他對女兒是有撫養責任的,並不可能隨著兩人的結婚,就把女兒和家人不要了,如果他能做到這麼無情無義,女人應該會覺得恐懼吧。
男人竟然在婚前同意以後不同女兒一起住,這也是有點匪夷所思,也許只是婚前的一個藉口,以為婚後就可以解決,但沒想到女人當真了。男人這種做法,也是非常不妥的。有些承諾做不到的就不要輕易許諾,特別是二選一這種承諾。
在婚前,男人要做女人和家人之間聯繫的橋梁,讓雙方化解誤會,才能結婚,這才能讓雙方「心悅誠服」去接受對方。
再婚,並不是容易的事,其中最難的可能就是處理對方的孩子問題。如果只是形式上的再婚,兩個家庭,根本沒合在一起過,那必然會存在著雙方的「小算盤」,雙方都想對自己的孩子好,而雙方都想對方對自己的孩子好,但卻做不到,那麼,這個家庭,就是一盤散沙,再處在一起,也是相互傷害,到遲早也會分開。
所以,在結婚前,一些原則性的問題,還是必須要商量清楚地,特別是涉及再婚的問題。因為,一個家庭的幸福,是雙方來守護的。
-end
今日小話題:結婚,並不是兩個人的事情,是兩家人的事情,怎麼能「先斬後奏」或者要求「遠離家人」?在婚前「協商」處理問題,你覺得重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