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成都生活記 ,ID:xldf001】
前排提示,本文製作水平很高,大概有兩三層樓那麼高,請靜下心來閱讀。
我此前從未逛過二手市場。
起因是同事說她在上班路上(三環邊上)看到一個有意思的地方,想來逛一逛。
那天天氣很熱,我突然間迫切地想看看,她說的這個地方——城市以外,另一群人的生活。
二手市場裡最讓人驚喜的大概是舊物。
這裡是舊時代的儲物罐。
儲物罐裡放著,比如上個世紀的各類唱片。
周華健是華語樂壇一哥,韓紅紅遍大江南北。
同事著迷於這些舊CD、復古磁帶。
而我卻疑惑這麼多的唱片裡,為什麼沒有周杰倫的。
或許這就是代溝吧——我只聽過韓紅的《青藏高原》。
關掉手機、聽聽老歌,聊聊小時候的事。
說實話,這一切,有點美好——如果你不問價格的話。
「磁帶八塊,CD三十。」
老闆娘說出這句話後,就遭到了隔壁老闆的吐槽:賣這麼貴,加點錢都可以買新的了。
老式的電話、錄音機,是八十年代的萬元戶、九十年代的暴發戶才買得起的土豪奢侈品。
相機、鐘錶這些文藝青年最熱衷的物品,有一些都還能用。
老式電視機和舊風扇很容易讓人想起那個無憂無慮的年代。
二十多年前,我曾在同款電視機前看完了整部《天龍八部》,通關了魂鬥羅。
音響店裡。
音響設備齊全,edifier、bose應有盡有。
而大多數數碼發燒友看到「索愛」(已經消失的品牌)兩個字時,都會想起那個用MP3聽音樂的年代。
也有五花八門的樂器。
老闆們會演奏各種樂器,比如這把吉他,老闆甚至會幫你調弦,告訴你怎麼彈。
舊物市場的存在,代替了那個年代的人們,封存這樣一份回憶,讓我們現在仍能真實地去觸碰這些歷史。
他們把這裡稱作小「宜家」。
只要你想,你能在這裡淘回一個家。各式各樣的碗碟、小杯,價格五到八塊不等。
而桌椅板凳,都是七八十起價,不過可以砍價。
盆栽、舊鐘錶、壁畫……都是極好的裝飾物。
桌凳椅子比較陳舊,往往是從一些倒閉的火鍋店裡淘汰下來的。
好多店鋪垮掉之後的遺物都會留在這裡。
冰粉招牌、寫著極品鮮毛肚的牌牌、豆腐腦、樂山缽缽雞。藥店藥櫃……
運氣好的話,也能淘到一些品相較好的家具,價格比起外面應該要便宜不少。
關於這些舊物的來源,一直是個謎。
80年代的鐘表、20世紀外國造的piano從某位收藏家手裡淘來;
舊桌舊凳舊椅,大多來自小吃店和火鍋店;
各類燈具曾經屬於酒店咖啡廳,或者是姑娘的閨房;
而舊床單上赫然寫著「XX酒店」幾個大字。
一位大媽看到我舉著相機,急忙大喊:拍什麼拍?不準拍!
即便在我耐心地給她解釋「我是搞藝術的!」之後,她還是不同意拍攝。
「搞藝術的也不準拍!」
你以為她市儈小氣?其實她背著Gucci。
斷臂維納斯要價800。一張破桌子標價100。
買家與賣家的聊天,真假難辨。
老闆常常會告訴你,這個東西原價幾十萬,現在我這裡800元你就可以拿去——你覺得我信不信嘛?其實可能50塊就能買下來。
老大爺耐心地給我講解雕塑的由來和歷史內涵——就好像乙方在給我展現他們的業務水平和企業文化。
我不解。
真有人會買這個東西嗎?
尤其是旁邊那個盔甲和兵馬俑。是西安的酒店淘汰下來的嗎?
你夠膽的話,不妨來和他們鬥智鬥勇,很有意思。
即便如此,賣家們依舊相信:誠信共贏。
一位賣廚具的老闆很好地詮釋了這一點。
我覺著太貴,就問他「其他人買也是這個價嗎?」
他也夠耿直:「他們不一樣。他們會砍價。」
我噗呲地笑了出來。
對於年輕人來說,花不貴的價錢就能從這裡帶走不少驚喜舊貨,也能找找懷舊感。
而對於老闆們來說,很多人大概都被生活磨得失去了情懷,只是為了謀生。
但我打心底裡佩服認真生活的人,就算是想燒(騙)我,也能讓我感受到他們的可愛。
他們才是這個世界上最值得活著的人。
老大爺看著鏡頭。
「97年的時候我就在這兒了。」
他吸了口煙。騎上他的「轟轟烈」三輪車,腰杆挺得更直了。
亮佳鴻華二手市場
地址:東三環路三段入口西2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