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2009年4月在江蘇召開調研座談會時指出,「像崑山這樣的地方,包括蘇州,現代化應該是一個可以去勾畫的目標」。這既是對改革開放以來對蘇州及崑山在建設小康社會徵程上取得發展成就的充分肯定,也為蘇州及崑山按照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未來發展作出的全面規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蘇南指明了繼續前行的方向。
「崑山傳奇」的力量在於精神價值
我國實行改革開放偉大國策以來,由於地處蘇南與上海緊密相通得地利之便,蘇州自然而然分享得益於上海改革開放與浦東開發開放紅利資源的外溢,比如「星期六工程師」「三來一補」產業、鄉鎮企業等快速發展,使這片歷史上唐宋以來「誰不憶江南」的富庶之地、運河時代「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魚米之鄉,在近現代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神奇崛起、再創輝煌。
40年前崑山,還是一個默默無聞靜臥江南的傳統農業縣,是改革開放春風喚醒了這片熱土,經濟社會發展由封閉走向開放,由農耕社會形態以創新演繹了神話般崛起,蝶變成為海內外矚目的外向型經濟重鎮,連續15年蟬聯全國百強縣之首。新時代新階段新發展,崑山明確城市發展新定位:從製造業強市發展成為功能綜合的現代化大城市,成為上海的衛星城、蘇州的重要板塊,內涵是高質量發展的宜居宜業大城市、國際知名的智能製造名城,銜接滬蘇的重要支點,江南特質的綠色生態城市。
在崑山版圖與發展中,高新區作為全國首個設在縣級市的國家高新區,在「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初心使命引領下,從鄉鎮起步,一步一個腳印,歷經「火炬」起步、「星火」發展、「兩鎮」合併、「省批」振興、「國批」騰飛以及「蘇南」入圍等階段,走出了一條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的道路,在推動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方面形成了一定發展經驗。
蘇州、崑山以及高新區的發展成就名聲遠揚,因為物理形態構造的城鄉面貌、基礎設施、產業園區、居民生活等都在那裡。想深一步,這片蘇南大地蘊含並釋放給人們的是什麼更有價值呢?筆者認為,這片土地在改革開放進程中創造了「蘇南模式」,培育出「三大法寶」,這是對全國具有示範引領價值的寶貴經驗與精神力量,使崑山成為全國改革開發的典型之一。
「蘇南模式」由費孝通先生在上世紀80年代初實地考察率先提出,是學術界對蘇-錫-常-通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發展的概括和總結,其實質是這片地區在接受上海的輻射和帶動下,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小城鎮迅速發展,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得以實現,農村經濟和國民經濟總量大幅度增長,其示範效應曾惠及全國農村經濟制度變革和經濟結構轉變。「蘇南模式」是改革開放以來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建設的最初實踐範式。
「蘇南模式」中孕育的「三大法寶」,即「團結拼搏、負重前進、自加壓力、敢於爭先」的張家港精神,「敢想、敢當、敢為,不等、不靠、不要,唯實、揚長、奮鬥」的崑山之路,「借鑑、創新、圓融、共贏」的園區經驗,至今仍然具有生命力,成為蘇中蘇北城市融入蘇南謀求高質量發展的學習榜樣。
成為打造「新蘇南模式」排頭兵
當今世界,最強大的力量是精神思想的力量。對一個區域、城市來說,能以自身的實踐感悟並形成對其他區域與城市發展有借鑑、示範、引領作用的經驗與思考,那是彌足珍貴的。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崑山應當不辱使命,繼續奮發有為,成為打造「新蘇南模式」衝鋒陷陣的排頭兵。
面對當今世界錯綜複雜不確定性因素增強的局面,黨中央提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國內大循環不是把門關起來,事實上經濟全球化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不會因為暫時的疊加複雜因素而停滯不前,未來世界應當是多元主導的世界,是經濟貿易規則日益融通完善的世界,是各國人民利益共建共贏共享的世界。在新一輪經濟全球化格局中,我們必須要打造能參與國際競爭的「硬核」區域,長三角區域責無旁貸。從認知層面應當清晰明確意識到,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作為國家戰略,並不是要把這片區域進一步發展起來跟中西部、大東北「搶飯吃」,而是要承擔起重大的國家使命責任擔當,使這片區域能起示範帶動作用,以此帶動長江經濟帶和華東地區發展,形成參與國際大循環衝鋒陷陣的高質量發展區域集群。
作為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發達區域,江蘇以思想大解放引領發展高質量,改革開放再出發,加快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強富美高」新江蘇。江蘇在長三角版圖中佔據著「C」位中的「C」位,承東接西、呼應南北,人口佔了長三角區域三分之一,GDP佔比達42%。得益於特殊的地理位置、經濟實力以及人文優勢,長三角國家戰略更多的責任使命擔當落在江蘇。隨著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深度推進,以上海為原點對內輻射,將會打造出新的增長級乃至於改變整個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地圖,江蘇未來無疑會成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戰略性「硬核」區域。
受益於改革開放以來工業化、城市化的雄厚基礎,蘇州主動作為、乘勢而上,先行一步的滬蘇融合發展,讓蘇州進一步確定發展目標、城市能級、核心功能和在全球、全國、長三角城市網絡中的地位和價值,明確蘇州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的責任和價值。樹雄心、立壯志,新起點、再出發,「最強地市」欲攀高峰上臺階。按照長三角城市群發展規劃要求,蘇州正在強化長三角區域性中心城市地位,主動對接上海2035版城市總規,加強與周邊城市的分工協作,積極參與世界級城市群建設,構建現代國際大都市格局。事實上,蘇州正從「蘇錫常板塊」中脫穎而出,不僅是蘇中-蘇南的一個中心區,還是長三角重要鐵路樞紐,成為聯繫滬、浙北、蘇錫常-寧、蘇中的跨省十字通道中心。按照《江蘇省城鎮體系規劃(2015-2030)》,到2030年,蘇州將成為江蘇兩座特大城市之一。
聚焦到崑山,在「十四五」新發展階段,不單單在經濟發展層面繼續發力,更應當在打造「新蘇南模式」中探索實踐,成為排頭兵。「新蘇南模式」的基礎前提是:城市化程度較高,產業發展規模較大,各類生產要素成本偏高,創新驅動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內在需求與動力較強等,這就迫切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突破原有發展路徑的經驗主義依賴,在著力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促進城鄉融合一體化、實現經濟社會協調平衡高質量發展、提升新興大中城市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上積累可借鑑可參照的經驗,提供思想力量與精神價值。
激發「第一要素」的精神新動能
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 方向確定、目標明確、路徑清晰以後,幹部就是重要的決定因素。改革開放以來,聞名全國的「崑山之路」就是由一支過硬的幹部隊伍,帶動全市人民共同艱苦創業、接續奮鬥而走出來的。找準發展定位,堅持系統化思維、注重規律性把握,進一步強化走在前列的使命擔當,加快全面轉型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向成為國家一流產業科創中心核心區和一流創新型特色園區「雙一流」目標邁進。新起點上再出發,崑山高新區將幹部視為事業發展的「第一要素」,推進高質量發展還是要靠幹部隊伍的積極作為。這是抓準了問題的關鍵:打造「新蘇南模式」,重在激勵幹部不斷增強幹事創業的精氣神。
讓「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成為鮮明特質,著力造就一支忠誠乾淨擔當的高素質幹部隊伍。高新區認真貫徹中央《關於進一步激勵廣大幹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深入落實江蘇省委、蘇州市委、崑山市委「三項機制」,有效營造了幹事創業的良好氛圍,大大增強了幹部幹事創業的內生動力。比如,出臺了《關於加強和改進崑山高新區績效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以「考」為衡器謀篇布局,規範績效考評程序和方法;以「督」為推手推進落實,科學構建績效管理指標體系;以「用」為導向調動幹勁,強化績效管理結果運用。
弘揚敢於擔當的爭先精神,通過大力實施「一把手」工程,引導黨員幹部始終秉持「務實、高效、創新、超越」的品格精神,弘揚「爭先爭優爭創一流、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精氣神,不斷激發乾部隊伍幹事創業、追高逐新、勇攀高峰的動力。「一把手」工程,即配優選強基層黨組織書記,以「嚴就是厚愛、常談就是常督」為要求,高新區黨工委和6個直屬黨委分別制定了基層黨建責任清單、問題清單、整改清單,全區共有423個「書記項目」列項,把落實工作的責任壓緊壓實、傳導到位。
讓「作風是生產力、效能是競爭力」的服務理念,成為幹部的思想行動自覺。高新區將「崑山服務」作為金字招牌,始終把改進服務、提高效能作為「第一投資環境」來抓,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打造透明、便捷、公平的一流營商環境,提出「親商、安商、富商」「依法服務、高效服務、特色服務」「企業需求快速知道,政府服務快速提供」等一系列服務理念,把自己比作「店小二」,真正做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不斷增強企業的獲得感。
在新起點上更高水平再出發,破解「小富即安」滿足現狀的消極被動精神狀態,激發乾部這個「第一要素」的精神新動能,以飽滿的激情、旺盛的鬥志,更高起點謀劃、更高層次推進、更高質量追求,瞄準世界一流水平上臺階,高質量發展「崑山傳奇」一定會被續寫在江南大地。
(何建華 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原副院長,通大長三角城市群新發展研究院院長,此文係為崑山高新區10周年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