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劉若英的八卦,本以為會隨著她慢慢退出觀眾視線而沉沒下去,沒想到因為導演的一部緬懷前任的電影,又把她推到了大眾面前。
電影怎麼樣,就不過多評價了,之前寫過一篇,你們返回去翻看就可以。
而說起劉若英的八卦,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她的八卦如同她導演的電影一樣,整個都透露出一種文青的憂傷、有緣無分、為愛痴狂等等之類的詞。
恰巧《為愛痴狂》是陳昇作詞作曲,那麼劉若英的八卦就從她和陳昇開始說起好了。
1991年,劉若英認識了臺灣滾石樂隊的歌手兼音樂製作人陳昇,後來陳昇開始將劉若英帶上了音樂之路。在此期間她和金城武一起擔任助理,在擔任助理期間,外號「奶茶」便是陳昇所取。這個金城武呢,就是你們熟知的我了。
劉若英曾說她和金城武擔任助理的時候,兩人負責買檳榔和洗廁所,她洗一三五,金城武洗二四六。
進入了陳昇所在的滾石唱片之後,陳昇為她作了幾首歌,譬如《雨季》、《到處亂走》、《為愛痴狂》等等。
關於劉若英和陳昇之間,相信你們曾經也在QQ空間或者某些雞湯雜誌上看到過,寫的細節又充滿溫度,仿佛讓人以為自己看到的是《知音》。
甚至連這種,劉若英在9月下著失戀的滂沱大雨去和陳昇訴情,以及晚霞中陳昇凝視著劉若英拒絕她,都描繪的非常細緻。
關於這種知音體的文章,當做故事看看就好,畢竟能把晚霞、大雨、凝視這些細節描述的這麼清晰的,多半都是為了編故事。
不過故事也並不是完全編出來的,諸如其中的一些話,確實是出自故事中主人翁的口。說白了,早年很多樂壇雜誌啊,故事會訪談等內容,都是為了銷量再加工的產物,有一定的編造成分,但也不失真實的部分。
劉若英從1991年認識陳昇,進入滾石唱片公司之後,那幾年她的專輯出的很快,也很多,有時候一年會出三本專輯。
其中一本《我等你》的專輯,收錄了《我等你》、《後來》、《人之初》、《四月天》等歌。而那幾年可以說是劉若英從出道以來達到的第一個輝煌的階段。劉若英的成功斷然離不開陳昇的協助。
但是到了2003年,看看她的專輯《我的失敗與偉大》,唱片公司不是滾石唱片,就知道她離開了滾石,離開了陳昇。
在人生中發展的最好的階段,離開滾石,離開陳昇,有一種說法,是陳昇不想阻礙劉若英的發展,所以放她離去。
這種說法,就是後來在2005年他們倆上綜藝節目《桃色蛋白質》上面而來的。
2005年,幾年沒見面的劉若英和陳昇一起上節目,主持人是侯佩岑。
而這期節目可以說透露的信息真的是十分的多,裡面陳昇就爆料,說之前陳國富和蘇慧倫在一起的時候就劈腿了。
不僅如此,劉若英面對陳昇還幾次哭泣,但是又能輕易的被陳昇的幾句話逗笑,而陳昇幾乎全程都是話中有話,並且多次直言他要離開劉若英,讓劉若英不要打擾他。
一開始出場的時候,劉若英就被陳昇弄哭了。為什麼呢?當時劉若英給陳昇送上自己新出的專輯。
但是陳昇拒絕了她的新專輯,還告誡劉若英CD是很慎重的東西,不能輕易送人。
這個事,其實讓人感覺很疑惑。劉若英和陳昇一直以師徒相稱,哪怕徒弟離開了師傅,之後再送給師傅專輯,也並不能稱作是輕易送人。所以陳昇的這一教訓,教訓的未免有些奇怪。
後來侯佩岑幾次圓場又詢問陳昇為什麼要把劉若英弄哭?陳昇的舉例和回答都很意味深長,他表達貿然把CD送給一個不會聽這個CD的人,就是不慎重。
其實話中話說的已經非常明顯了,他就算接了這個CD,可能也並不會拿回家聽。而這其中的原因,就不知道是不是和他家裡的老婆有關係,或者是cd裡的歌,寫的有一些他忌諱、傷心的過往。
陳昇是61年出生的,認識劉若英的時候已經30歲了,到2005年和劉若英一起上綜藝節目的時候,已經45歲。他的老婆俞琦麗算是半個圈內人,以前做過唱片公司的宣傳。這兩人在結識劉若英之前,就已經結婚了。現在還有一個成年的兒子。
說回劉若英和陳昇,在綜藝節目上,後來侯佩岑還問了陳昇很多問題,陳昇的回答都很有看點,劉若英的表情也很值得深思。
當時侯佩岑問陳昇為什麼對劉若英幾次避而不見,陳昇又舉了一個旁的例子,說他去北京想見已經大紅的金城武,但是已經見不到了。言下之意指劉若英已經紅了,他不想再牽絆她。
舉這個例子的時候,陳昇用的是調侃的口氣,劉若英全程注視著陳昇,笑的像個3歲的孩子。
包括後面陳昇講一些有趣的話題時,劉若英也是全程眼神機靈的能掐出水來。
而反觀劉若英在講某些話時,陳昇幾乎沒怎么正面注視過劉若英,反而是把目光偏向另一方。
那你們可能會有疑問陳昇這是在躲避劉若英嗎?
有這樣的成分在,自從劉若英離開了滾石之後,他們幾年沒見,劉若英邀請陳昇去她的演唱會,陳昇不去;劉若英想和他見面,陳昇不見。好不容易在綜藝節目上見了一面,陳昇就像告別似的,說了不止三遍,大家再見。
這是要斷了聯繫啊
但是,他並非對劉若英不關心,當陳昇說到不去參加劉若英的演唱會時,他卻是語重心長,全程注視著劉若英。
陳昇告訴劉若英自己的事還沒有做完,劉若英有自己的夢,他只希望劉若英能好好的。
他甚至說希望能隨便有一個男人來保護劉若英,可是劉若英怎麼就是沒找到。
當劉若英開玩笑自己的司機每天有接送自己的時候,陳昇又表現出「其實我一點都不關心你」的樣子。
可以說,陳昇的這種明明很關心但是又裝作不在意要離開的感情也是非常矛盾和糾結了
高能的是,後來侯佩岑問陳昇,「你有沒有喜歡奶茶過啊」,陳昇頓了一下,安靜了很長時間,最後說「你神經病啊,我不喜歡她,我幹嘛幫她做這麼多事。」
後來訪談快要結束的時候,陳昇唱了幾首歌,幾乎每一首都是把劉若英唱哭了。
第一首歌,是劉若英點的陳昇的《風箏》,陳昇唱這首歌時,劉若英哭了。
後來劉若英還哭著問陳昇,那根線並沒有斷啊,還在你的手上啊,就算我掉下來了,你還可以拉著那根線。
她有多依賴和信任陳昇呢?在最需要的時候,她第一個想打給的人是陳昇。
後來陳昇還唱了一首《然而》給劉若英,全程吹著口琴,望著劉若英,歌詞也是很有內容。
你們可以看看這首歌的歌詞感受一下↓↓↓
雖然劉若英在這個訪談上幾次被陳昇弄哭了,但是她也有高興的時候,就是當她談起陳昇去了她的演唱會時,她稱讚陳昇竟然是穿著西裝去的,特別帥,真的很帥。
而那個演唱會,就是陳昇意外現身劉若英演唱會,當時劉若英的驚喜真是藏也藏不住。
和陳昇一起往前走的時候,劉若英整個人也是高興的不能自已,甚至還帶著嬌羞。
在這個演唱會上她和陳昇合唱了《為愛痴狂》,還求歌迷一起喊讓陳昇給她抱抱。陳昇猶豫了一下,最後點點頭同意了。
所以看看劉若英和陳昇之間的關係,這些年傳出緋聞,也並不是空穴來風。
不過對於和陳昇之間的這段關係,劉若英在2010年的時候就說她和陳昇之間只是簡單的師徒情,除了徒弟敬愛師父,沒有大家期待的浪漫情節。劉若英說大家欠她一個師父。
然而用師徒情來解釋她和陳昇之間的所有表現,也並不能讓大眾完全信服。
什麼樣的男人能讓你哭又能突然逗你笑?
什麼樣的男人能對著你唱《然而》?
什麼樣的男人明明很關心你卻又忍痛告別?
什麼樣的男人在最需要安慰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
什麼樣的男人突然出現在演唱會讓你驚喜的如同嬌羞的少女?
想想,這真的不只是簡單的師徒情或者父女情能完完全全解釋的通。而且這些很微笑的瞬間,都是她作為一個導演的時候想要通過很多小細節來展現的微妙啊。但這個時候,她卻不承認了,呵了個呵。
因為和陳昇的這段解釋不清的感情,劉若英這次的電影一出來,就遭到了網友的吐槽,順帶也把她和黃磊的一段緋聞扯了出來。
黃磊和劉若英是在合作《人間四月天》的時候認識的。
年輕時候的黃磊,不像現在胖成中年婦男的模樣。年輕時,他留著中分,一雙憂鬱的眼睛,加上有文化,很是吸引女生的喜歡。
賈靜雯曾經和前夫鬧矛盾的時候,就曾給黃磊發過曖昧簡訊。搞的黃磊罵她和她老公腦子有病。
後來賈靜雯還公開向黃磊道歉,因為家事把黃磊牽扯進來。
而黃磊和劉若英的緋聞是從何而來呢?1999年合作了《人間四月天》之後,他們又合作了《夜奔》,之後到2002年,兩人又合作了黃磊自編自導自演的《似水年華》。
那個時候黃磊和孫莉還沒有結婚,黃磊是在1995年讀研究生期間,擔任助教,與新生孫莉一見鍾情。2004年3月8日,與孫莉結束九年愛情長跑登記結婚。
有意思的是,外界有傳,在2004年3月6日的《原來你也在上海》的演唱會上,劉若英告訴現場的觀眾,有一個男孩在結婚前給她打電話了。之後2天,也就是3月8日黃磊和孫莉就結婚了。
而諸如這樣的依然有,說是在這個演唱會上,張艾嘉也提到了黃磊。
包括在2002年的《單身日誌》演唱會上,同樣是提到了黃磊。
不過在黃磊的口中,他形容兩人之間的感情是第四種感情,是在友情、愛情、親情之外的感情。而到底是屬於哪一類感情,黃磊沒說。
不過這對文青,倒是相互之間寫過序。劉若英給黃磊的《十七樓的幻想》寫的序,不同於大白話似的好懂,但也總是流露著模糊不清的感覺了。
有網友爆料,黃磊曾在微博上曬過一隻小熊,而劉若英就曾遺失一隻叫「文文」的小熊。
這個微博,黃磊確實有發過。
就是這隻小熊↓↓↓
而劉若英曾抱過一隻同樣的小熊↓↓↓
而「文文」這個名字,很巧,就是黃磊在《似水年華》裡面角色的名字。
只不過對於這兩個人,都是傳言居多,甚至有傳孫莉曾大鬧片場。
不過孫莉倒是在多個採訪中說過,和劉若英不太認識,也沒見過。
有一點比較確定的是,當年傳出緋聞的兩個人,現在也基本上沒什麼聯繫了。兩人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庭。
劉若英在2011年和商人鍾小江在北京領證。2015年,在臺北生下一個兒子。
只不過她和她老公的相處方式,也不同於一般夫妻,劉若英曾在書裡提到她和老公是分房而睡。兩人互不打擾。
所以啊,文藝青年的感情史,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包括前幾期說到的瓊瑤也是。他們有一百種自以為是的浪漫,自以為是的追求真愛方法,這種自我不求大家理解認同,因為他們總有一種方法讓大家祝福:把自己寫成情感故事裡較弱的女主角。
你說厲害不厲害。
說到劉若英的八卦,還有一個就是《粉紅女郎》當年選角的時候劉若英曾自薦演萬人迷。
看看這個裝扮,也是幸虧沒有演萬人迷了
要不然,後來就壓根沒有陳好的萬人迷出現。也算是導演火眼金睛,才鑄就了一部經典之作。
而說回劉若英的八卦,最讓人唏噓的是,曾經我們聽著她的《後來》長大,可是後來我們長大了,再看著她導演的《後來的我們》,卻發現很多觀點和情感並不能有所共鳴,甚至是有些相悖。
劉若英的一生,就如同她導演的作品一樣,總是糾糾纏纏脫離不了「前任」、「為愛痴狂」、「後來」這些詞。而無論是電影,還是她個人的緋聞,都沒有給人帶來好的口碑。
或許現在的我們,早已經了解,對前任念念不忘並不是一件值得感動宣揚的事,也不是每個人都樂意在這件事裡找到共鳴。約束自己,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他人負責。畢竟,你不過自己的生活,然而別人要過自己的生活啊。
總是搞出一副很專情姿態的人,多半能感動到的,只是自己…郭敬明是這樣,安妮寶貝是這樣,瓊瑤是這樣,劉若英,也是這樣…而那些有了現任還在緬懷舊感情,長嘆遺憾過往的人,也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