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拉特前旗
英文名:Urad Front Banner
地理位置:內蒙古自治區西部,隸屬於巴彥淖爾市,處於巴彥淖爾市東南部,黃河北岸,河套平原東端,東臨包頭,西接五原,南與鄂爾多斯市杭錦旗、達拉特旗隔河相望,北與烏拉特中旗接壤。
地理坐標:東經108°11′-109°54′,北緯40°28′-41°16′。
全旗面積:7476平方公裡
電話:0478-xxxxxxx
郵編:014400
身份證號:
152824(150823)xxxxxxxxxxxx

高速公路入口和城區的連接通道從高速進入城區口的三公碑烏拉特前旗歷史:成吉思汗胞弟哈布圖哈撒兒十五世孫布爾海,遊牧呼倫貝爾,領有烏拉特部。後分烏拉特為三部,由布爾海長子賴噶之孫鄂木布,五子巴爾賽之孫圖巴、重孫色稜分領其眾。
天聰七年(1633年)烏拉特三部歸附清朝,定牧界於大興安嶺南麓西拉木倫河一帶。嗣後,從徵明朝、察哈爾、朝鮮,平定騰機思叛亂,屢建奇勳。順治五年(1648年)敘功,以鄂木布子諤班掌前旗,以圖巴掌中旗,皆封鎮國公;以色稜子巴克巴海掌後旗,封輔國公,各授札薩克,詔世襲罔替,是為烏拉特三公之祖。
順治六年(1649年),清廷將烏拉特三公旗從西拉木倫河西遷至穆納山(烏拉山)一帶駐牧,以加強邊疆戍衛,烏拉特前旗正式建制,到今天已有363年的歷史。三個旗縣是同族關係不分界線,旗址在哈達門舊址。因為烏拉特前旗衙門在西,所以叫西公旗。
乾隆30年(1765年)烏拉特前旗的衙門遷到哈拉汗補隆(在後套地區屬鄂爾多斯蒙古族,主要是1227年,蒙古滅了西夏,成吉思汗去世後留下的)。
民國初烏拉特前旗隸屬五原縣,仍然是旗縣並存,民國14年,在大佘太設立大佘太治局,民國20年改為安北縣治局。
解放後1950年7月10日,烏拉特前旗人民政府在哈拉汗西公旗成立,10月5日,旗委成立,同年5月1日安北縣委、政府成立。
1958年4月撤消了安北縣併入烏拉特前旗,烏拉特前旗的駐地遷到了新安鎮,歸河套行政區管,後來河套行政區改為巴彥淖爾盟。
1954年6月,撤消了綏遠省(今呼和浩特),烏拉特前旗歸內蒙古行政區烏蘭察布盟;1959年9月烏拉特前旗政府由新安遷到西山咀鎮(古名叫鉗耳咀,清朝後叫西山咀)。
1960年3月,烏拉特前旗劃歸包頭市,1963年11月又劃歸巴彥淖爾盟。現屬於巴彥淖爾市。
在烏拉特前旗境內,曾經出現過十大歷史人物1.飛將軍李廣
西漢時有名的邊將,曾經徵戰在烏拉特草原一帶。武帝徵和三年二月,李廣率軍10萬人出師九原(今我旗境內)降服匈奴。
2.昭君出塞王昭君出塞,取直道,經九原郡向西沿著陰山南麓臺地經宜梁縣(烏拉特前旗先鋒鎮西南),成宜縣(烏拉特前旗烏拉山鎮西南),西安陽縣(烏拉特前旗烏拉山鎮南),繞過西山嘴臥羊臺往北到河目縣(烏梁素海東岸),直抵陰山腳下。在光祿塞(經考證即我旗小佘太增龍昌水庫北古城)居住二年,生一子。
3.郭子儀郭子儀,陝西華縣人,曾經歷過唐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代皇帝。他曾鎮守過我旗境內唐天德軍城,為平息安史之亂立下了赫赫戰功。郭子儀離開天德軍城後,叛將宗星星血洗天德軍城,一城老幼,無一倖免,一代名城就這樣毀於一旦。蒼海桑田,由於地質的變遷,又使它被淹沒在今日的烏梁素海水底。 郭子儀這一唐代名將已載入我旗史冊。
4.呂布據史料記載,呂布字奉先,東漢末五原郡九原人(今內蒙古包頭以西、烏拉特前旗黑柳子三頂帳房一帶)。呂布故鄉盛產的枸杞因呂布而得名,故曰:呂布紅。
5.巾幗女傑花木蘭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從北朝流傳至今,被後人廣為傳誦。據史學家考證,花木蘭出生在河南地,曾徵戰在烏拉特草原。
6.英勇善戰的蒙恬將軍蒙恬是秦始皇的一員大將,曾於公元前215年率兵30萬北擊胡人,徵戰在烏拉特草原一帶,為秦國立下汗馬功勞而名聲大振。目前我旗境內的小佘太秦長城據考證為蒙恬將軍奉秦始皇之命修築。
7.楊家女將佘太君北宋年間,遼國進犯宋國,邊關告急,佘老太君率領楊家女兵對抗遼軍,並取得了勝利。為紀念佘老太君的豐功偉績,將所築兵營稱之為佘太城。佘太大捷後,為了肅清佘太城以東的殘敵,佘太君又率部向佘太以東約九十裡的地方,又築一座軍營,並將殘敵全部趨逐出境。這座兵營為跟佘太城區分,稱之為小佘太,原佘太城稱之為大佘太。這便是大佘太和小佘太兩個地名的由來。
8.奇俊峰烏拉特前旗(卻原西公旗),曾於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出過一個頗有民族氣節的蒙古族女英雄,名叫奇俊峰(蒙名色布勒瑪)。抗戰期間,她在烏拉特西公旗推行新政策,率領部隊抵禦日偽軍的騷擾、進犯。她的抗日行動,深受人民群眾的擁護並得到各方面的支持。
9.劉英士——西北女「武訓」抗日戰爭時期,我旗創辦了第一所私立小學。可有誰會想道,在兵荒馬亂的年代,這所私立小學竟是由我旗西小召鎮一個貧苦農民出身、目不識丁的農家女子劉英士所創辦的。1951年,全國開展對電影《武訓傳》的批判,劉英士亦蒙受不白之冤,自縊而死。
10.恩克巴雅爾——我旗最早的革命先驅
1902年8月,恩克巴雅爾出生於內蒙古烏拉特前旗阿拉塔慶蘇木(今巴音花鎮)境內的一個貧苦牧民家庭。13歲時考取烏拉特西公旗衙門見習文書。受到俄國十月革命和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者的影響,在烏拉特草原創建了宣傳革命思想的群眾團體——紅黨,積極宣傳革命思想,成為內蒙古西部第一個宣傳馬列主義的先驅。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恩克巴雅爾為了保存革命力量,於1928年七月,率領部隊向外蒙古轉移途中不幸中彈英勇犧牲,時年27歲。新中國成立後,恩克巴雅爾被追任為革命烈士。
烏拉特前旗管轄12個蘇木鎮5個農牧場:烏拉山鎮、先鋒鎮、白彥花鎮、額爾登布拉格蘇木、新安鎮、西小召鎮、明安鎮、大佘太鎮、小佘太鎮、蘇獨侖鎮、沙德格蘇木、新安農場、中灘農場、蘇獨侖農場、西山咀農場、大佘太牧場。
愛旅遊的朋友們,請你來烏拉特前旗吧! 烏拉特前旗旅遊資源得天獨厚,依託悠久深厚的河套文化、草原文化,景區類型較全,旅遊業正在成為我旗的黃金產業和朝陽產業。「塞外明珠」烏梁素海、維信國際高爾夫度假村、烏拉山大樺背、小佘太秦長城、公田農莊……烏拉特部落山泉水世界依託天然的大樺背礦泉水和陰山斷裂帶溫泉資源,為廣大遊客打造了一個集休閒、觀賞、娛樂、健身為一體化高品質四季開放的度假區。
公田農莊位於烏拉特前旗西小召鎮公田村,距西小召鎮高速公路出口6公裡處,公田村是全國文明村,中國最美休閒鄉村,被譽為城市裡的村莊,是展示河套現代生態農業和旅遊觀光的勝地。走進公田村博物館,仿佛穿越河套農業百年間的歷史文化長廊,讓你回味悠長。農民休閒廣場,農家樂餐飲區,農民小公園,農牧業科技示範園,特種畜禽養殖觀賞園,綠樹環抱,清水環繞,遠離鬧市,和諧自然,讓你留戀忘返。公田村博物館是內蒙古第一個以河套農村生產生活為主題的博物館,館內共收藏犁耬耙杖等老式農具和農家用品上萬件,集中演繹了悠久的河套農耕文明。充滿田園風光的公田農莊,已被評為國家級3A級旅遊景區。秦長城
位於烏拉特前旗小佘太鎮境內,修築在陰山山脈馬鬃山山峰北中腰處。據考證是秦代長城抵禦外來匈奴入侵的最關鍵地段。此段長城用天然石砌成,底寬3至4米,頂寬2至3米,高4至5米。山頂上有烽火臺,這條石長城,像一條巨龍,若隱若現,出沒在群山峻岭中,叫人驚嘆不已。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還有陰山巖畫!遊牧畫史,生動豐富。烏拉特前旗的經濟實力:2015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的144.1億元,年均增長8.4%;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9.4億元,年均增長9%,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分別達到24242元和13829元,年均增長11.4%和1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1.6億元,年均增長12.9%。
2016年1至2月份,全旗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實現產值11.58億元,同比減少12.5%;完成工業增加值3.53億元,可比增長8.1%。較全市平均增速高0.3個百分點,位居全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