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創始人兼「靈魂人物」蔡勇在此次IPO前夕突然辭職,原證監會官員等敏感人物的突擊入股,乃至其賴以生存競爭的核心產品的《新藥證書》保護期限已於近年失效,這些都或將成為引發康華生物此次IPO功敗垂成的不確定性誘因。
作者:陳渝川@北京
編輯:翟 睿@北京
「很多時候,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曾叱吒國內皮鞋市場的兩大「鞋王」,正在用自身的親身經歷演繹著這句近年來流行於網絡的經典「雞湯文」。
2019年8月26日,有著「中國真皮鞋王」之稱富貴鳥正式宣告破產,在此前幾日,這家發跡於福建石獅且在港股上市的老牌企業就已經進入退市程序。富貴鳥的「折翼」,外界紛紛將矛頭指向了其實控人——林和平在行業寒冬之際選擇跨界P2P而引發的一系列惡果。
同樣是中國的一代鞋王,在距離石獅500公裡開外的溫州,奧康鞋業與富貴鳥幾乎同時期崛起,也同樣曾享譽國內市場,亦同樣面對著行業的波瀾起伏,如今也同樣經歷著淨利潤連續下滑的窘境。但不同的選擇,讓其創始人——被外界稱為「溫州鞋王」的王振滔,在曾經的競爭對手富貴鳥黯然退場,自身主業深陷下滑泥潭之際,卻又迎來了一次改變命運之機。
2020年1月16日,成都康華生物製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康華生物」)的IPO申請即將上會受審,這家成立於2004年,主營為研究、開發、經營一體化的疫苗生產企業正是「溫州鞋王」王振滔的跨界之選。
在康華生物股權結構中,王振滔除了直接持有18.37%的股份外,其還通過奧康集團間接持有21.44%的股份,為康華生物實控人。
不得不說,與「真皮鞋王」富貴鳥和它的實控人林和平「急功近利」押寶p2p不同,「溫州鞋王」王振滔的選擇帶來的將不僅是真金白銀,更有家族企業持續發展轉型的新途徑。
2016年至2018年間,康華生物業績可謂實現三級跳,從最初僅僅665萬元的「蠅頭小利」,到2018年,其淨利潤便已經突破1.66億。假若此次康華生物IPO成功過會並最終上市,王振滔的個人財富不僅會隨著二級市場的資本溢價水漲船高,其控制的奧康集團還又將成功收穫一大資本運作平臺。
不過康華生物要想成功通過此次IPO的審核也並非易事。「產品結構單一,98%的營收來單一產品」、「核心產品被涉行賄案」等等,在康華生物此次IPO剛剛向證監會遞交申請之時,一系列質疑便已經迎面而至。
實際上,除了上述或將對康華生物IPO形成影響的爭議之外,有關其創始人兼「靈魂人物」蔡勇在此次IPO前夕突然辭職,諸多敏感人物的突擊入股,乃至其賴以生存競爭的核心產品的《新藥證書》保護期限已於近年失效,這些都或將成為引發其此次IPO功敗垂成的不確定性誘因。
1)IPO前夕,靈魂人物緣何離職?
木匠出身,後以賣鞋發家的「溫州鞋王」王振滔自然是不懂高深的生物科學研究的,2004年,當其看到疫苗行業的前景並準備跨界之時,其將最核心的技術研發能力押注在了來自於成都生物製品研究所(下稱「成研院」)的幾位研究人員身上。
康華生物的「靈魂人物」蔡勇便是在這個時候從成研院離職,以創始人的身份加盟康華生物的前身——康華有限。
公開資料顯示,蔡勇,出生於 1973 年 6 月, 1995 年-2004 年任職於成都生物製品研究所,歷任基因工程B肝疫苗室主任助理、RA27/3 風疹疫苗獨立課題組第一課題負責人(項目開發經理)、大病毒疫苗室副主任職務;2004 年任職於康華生物(康華有限),歷任總經理、董事職務。
雖然與蔡勇同期加盟康華有限的還有同樣來自於成研院的周蓉、李聲友等人,但從其後的種種科研貢獻和在康華有限中的待遇,蔡勇無疑是康華生物能走到今天的最大功臣。
據康華生物招股說明書顯示,公司主營業務產品目前僅包括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體細胞)和ACYW135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兩項,前者又是公司的主要盈利來源,2018年該產品營收佔比高達98.53%,毛利率更是高達驚人的94.79%。
康華生物自成立不久的2005 年便開始進行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體細胞)及 ACYW135 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的自主研發,而在這兩項被康華生物視為核心技術的核心研發人員名單中,蔡勇的名字皆被排在首位。
2009年,康華生物進行其成立後的首次股權轉讓。蔡勇以每出資額1元的代價從奧康集團和自然人林麗琴手中分別受讓了康華生物10%和20%的出資份額,以30%的股權比例與王振滔和奧康集團一起正式成為了康華生物的股東。在此之前,康華生物的股權悉數由王振滔家人持有,林麗琴為王振滔之妻。
雖然當年與蔡勇一起被王振滔挖角加盟康華生物的來自成研院及其國內其他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員亦有多位,但在2017年之前,僅有蔡勇獲得了康華生物的持股。
也由此可見,蔡勇對於康華生物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了。
據叩叩財訊獲悉,蔡勇在康華生物內部除了一直被視為創始人,也是康華生物的首席科學家,多年來一直負責其科研產品的研發和把關。
但就是這樣一位對康華生物舉足輕重的人物,卻在其此次IPO臨門之時選擇了辭職而去。
據康華生物IPO招股說明書顯示,2018年 11 月,康華生物股份公司召開 2018 年第三次臨時股東大會,同意蔡勇辭去公司董事並免去其職務。
對於此次蔡勇的離職,康華生物方面給出的原因則是讓人遐想聯翩卻又頗顯「老套」的「因身體原因」辭任。
不過在蔡勇離職的背後,卻是一家名為重慶廣弘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下稱「重慶廣弘」)在近兩年的崛起。
公開資料顯示重慶廣弘成立於2016年,蔡勇正是該公司的董事長,在2019年7月6日之前,蔡勇更是現身親自擔任法定代表人。
「疫苗行業是人才密集型行業,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和研發能力是公司長期保持技術優勢的基礎,決定了公司發展潛力。隨著疫苗企業人才競爭日趨激烈,若公司不能維持技術人員隊伍的穩定,並不斷吸引優秀技術人員加盟,公司未來發展可能存在風險。」這是在康華生物招股書中對於技術風險的提示。
2)雪上加霜,核心產品「保護期」失效!
一面,作為研發靈魂人物的蔡勇選擇離職,另一方面,無論是營收還是技術層面皆被康華生物視為核心產品的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體細胞)的《新藥證書》在近年已經過了保護期限。雙重夾擊之下,這無疑對標榜「技術生產力」的康華生物而言是雪上加霜的。
康華生物的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體細胞)在2011年上半年通過國家SFDA的現場核查,於2012年4月取得新藥證書。正是物以稀為貴,才使得康華生物的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體細胞)在過去的幾年中獲得了超過貴州茅臺的毛利率——以近95%的毛利率為康華生物帶來了豐厚的利潤。
但近8年過去了,《新藥證書》保護期的時效也在近年失效,這也意味著其他疫苗企業也將可以研製人二倍體細胞狂犬病疫苗並實現上市銷售,如果一旦成功,由此將形成的競爭風險或將大幅消減該產品對康華生物的盈利能力。
「目前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體細胞)國內僅有康華生物生產,故其利潤豐厚,其他的研究所和生產廠商也在近年來逐漸在該項目上已經有所突破,相信不久便會打破康華生物對該產品的壟斷。」國內某知名疫苗生產廠商王姓技術總監表示就國內市場而言,常用的狂犬疫苗根據細胞基質不同主要有兩大類,Vero細胞狂犬疫苗和人二倍體細胞狂犬疫苗。前者為目前國內市場的主流,後者至今為康華生物獨家生產。
據公開信息顯示,目前已提交人二倍體細胞狂犬病疫苗臨床試驗申請的企業已經有6家,其中北京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成都生物製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的凍幹人二倍體細胞狂犬病疫苗的研製進程最快,已經進入Ⅲ期臨床試驗階段。
值得注意的是,成都生物製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也正是此前王振滔建立康華生物時挖角的企業,包括蔡勇在內,康華生物中的多位核心技術人員皆來自於成研院。
後面有諸多技術實力超強的企業在緊追,前有核心技術人員的離職,康華生物在獲得了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體細胞)這張盈利王牌之後,實控者「資本玩家」和「商人」的思維屬性似乎又佔據了上風,一副欲躺在前人的成果上吃「老本」的派頭——趕在紅利期未過之時,加緊上市完成資本化並由此套現。
於是,外界看到的是,不僅作為科研技術的中流砥柱在其選擇上市前申請離職,康華生物近三年的科研投入也「寒酸」得驚人。
據康華生物招股書申報稿顯示,2016年至2018年間,其研發費用分別為635.52萬元、427.4萬元和1794.9萬元,尤其是在2017年和2018年,其研發費用佔當期營收比例僅僅1.63%和3.21%,與之對應的則是巨額的銷售費用,2016-2018年,康華生物的銷售費用分別為2997.71萬元、11080.25萬元及24753.22萬元,也就是說,2016年至2018年三年間,康華生物用來銷售推廣的費用總和為其科研費用的13倍。
3)原證監局局長突擊入股
欲趕上康華生物目前尚存的「紅利」期完成資本套現的不僅有昔日的「溫州鞋王」王振滔家族,更有一系列知名的私募投資者與資本玩家。
在2017年之前,康華生物股權相對簡單,除了奧康集團與王振滔外,便是持有30%股權的蔡勇。
2017年,隨著康華生物的淨利潤從前一年的600餘萬爆增10倍至7445萬,其IPO上市的計劃也被正式提上日程。也正是在2017年開始,諸多知名私募PE紛至沓來,其中包括如平潭盈科、泰格盈科等與「盈科創新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簡稱「盈科資本」)等有著密切關聯的企業。
盈科資本董事長錢明飛,被業內人士認為背景神秘,能量大,人脈關係廣,其本人更被外界稱之為「Pre-IPO之王」。
除錢明飛現身康華生物股東名單外,據叩叩財訊獲悉,一位曾在證監系統任職多年的證監會資深官員,也在2018年新年前夕突擊入股康華生物,在其入股7個月後,康華生物改制為股份制公司,2018年底則正式向證監會申報其IPO申請。
據康華生物股權歷史沿革顯示,2017年12月29日,一家名杭州九祥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公司)(下稱「杭州九祥」)的企業通過受讓蔡勇持有的部分股權,以1281.25萬元的價格獲得了當時康華生物2%的股權,對應的價格為每1元註冊資本43.05元,該價格相對於其2017年當年的淨利潤7445萬元而言,僅8.61倍市盈率。
杭州九祥則更像是為入股康華生物專門而設的企業。工商資料顯示,杭州九祥成立於2017年4月,註冊資本為1300萬元,剛好對應著1281.25萬元的受讓款,而迄今為止,其投資的企業也僅康華生物一家。
自然人王寶桐持有杭州九祥76.92%的股權,剩餘股份則由自然人王子豪與姜有為則持有。
據一位知情人士向叩叩財訊透露,自然人王寶桐頗有來頭,其現年60餘歲,曾在證監會及證監系統工作近20餘年,早前其曾出任證監會期貨處處長、證監會政策研究室處長和重慶證監局副局長,2001年起,其調任浙江證監局出任一把手擔任浙江證監局局長一職更長達十餘年之久。2011年,其從證監系統離職下海,期間曾一度擔任浙江知名民企業浙江廣廈集團總經理一職,隨後去向不明。
若此次康華生物IPO一旦成功上市,以其2018年1.66億淨利潤計算,就算以其IPO發行價的估值「紅線」23倍市盈率計算,康華生物上市後的估值至少將達到近40億,這也就意味著目前持有康華生物約1.82%股份的杭州九祥,其持股市值將達到7000餘萬,這一數字與其2017年底入股價相比,兩年多時間帳面收益至少爆增達4.46倍。
持股僅1.82%的前證監會官員控制的企業尚且能獲得如此高的收益,「溫州鞋王」王振滔家族隨著康華生物的上市,財富又將獲得幾何級數的增長,這已經是可以預見的,不過依然還存在的懸念是,除了康華生物能否成功叩開資本市場之門之外,這家企業還會在「溫州鞋王」的資本版圖中扮演著何種角色?它的上市是否真的能成為解救每況日下的奧康集團鞋業資產的契機?這些答案還需要留給時間。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