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杭州日報】;
不久前結束的浙江高考
語文作文題是「人生坐標」
這裡面提到了一個現象,就是在對孩子的期望上,「個人與家庭、社會之間的落差或錯位難免會產生。」
而就在作文題出爐的前幾天
杭州有個小學生寫的期末考試作文
竟和高考作文題不謀而合
不過作文裡寫的內容,
卻讓孩子的老師有一絲擔憂...
「我的夢想就是做個普通人
高中畢業後找份工作早些融入社會」
先來看看這篇作文▼
通讀全文,孩子基本上都在闡述自己的「人生坐標」就是當個「普通人」。裡面最「搶眼」的可能是這一句:「我的夢想確實與眾不同,因為我只想當個普通人,不追求那些遙不可及的願望,只想安安靜靜度過平凡的一生。」
寫作文的孩子今年小學剛畢業,他的小學老師、杭師大東城教育集團東城小學副校長蔣婕把作文反覆看了幾遍。
暑假開始這麼久了,孩子作文裡的話還在蔣老師心裡「迴蕩」,「可能一開始讀到這篇作文,你會感覺他是個很『佛系』的學生,但是據我觀察,這更像是孩子不想努力的藉口。」
老師向他問了一個問題
孩子沒有回答
作文批改完後,蔣老師特意找到這位學生,和他聊了聊。孩子很坦誠,把自己的想法都說了出來:
「蔣老師,我就想高中畢業後找一份普通工作,早點融入社會。」聽完他的想法,蔣老師問了個問題:「你有沒有做過調查,有多少普通的工作是高中畢業就很容易找到的?」孩子沒回答。
「『普通』的意思太寬泛了,我覺得社會上90%的職業都是『普通』的,我想孩子可能對現在的社會不夠了解,沒有多想就做了這個人生目標。」
為此,她還在暑假開始前給班上學生上了堂特殊的班會課,分享自己從學生到成為老師,再到成為副校長,仍堅持求學的經歷。
「我覺得教師就是個很普通的職業,我想讓學生了解到,即便當不了大明星、大企業家這樣別人眼中的成功人士,僅僅是當一名人民教師,也要去努力攀登。」
41個學生裡40個想做普通人
但「佛系」學生也有自己的目標想法
很多家長小時候,提到理想,都會說自己想當科學家、工程師……記者問了不少老師,現在的學生中,這樣的回答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類似想當個普通人的「佛系」學生。
蔣老師說她也帶過不少「佛系」學生,「真正『佛系』的學生,他們的理想並不很高尚,但肯定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不久前,蔣老師曾經的學生周俊逸回母校看她,她覺得這個孩子就是個挺有代表性的「佛系」學生。
「他不是傳統意義上那種有很強進取心、求勝欲的孩子,對競選班幹這種事從來不上心,考試考得不理想也不會難過,反倒會笑眯眯地說『下次會注意』。」這樣看起來可能和「好學生」有些距離,「他從來沒和我說過他的理想,但他媽媽說,他就想考上好的高中,然後回母校把這個消息親口告訴我,結果就考上了杭高。」
周俊逸小學時和蔣老師的交流,主題是他在生活中的觀察,很少提到學習與成績
蔣老師的同事,有28年教齡的杭州市優秀教師、江幹區名班主任胡水梅曾做過一項理想調查,班上41個學生,只有1個學生的理想是當科學家,其他學生的理想看起來並不那麼遠大,「有學生的理想是變帥當帥哥,也有想當偶像的、網絡主播的、職業電競選手的,還有想當黑客的 。」
為啥這樣的答案越來越多?胡老師覺得,原因可能有多個,「現在孩子接觸到的信息更多樣了,社會對不同職業的包容性更多了,再加上不少家長會讓孩子務實一點,未來找個體面的工作就好,孩子的理想也變得更實際了。」
但最重要的是,現在孩子們知道自己真正想幹的是什麼,「可能以前說想當科學家,是一種從眾心理,大家都說要當,現在孩子們有這麼多的『普通』理想,這才是他們的真心話。換言之,那1個想當科學家的孩子,一定是發自內心地喜歡科學。」
資深班主任:
樹立遠大理想仍有必要
孩子說自己只想當個「普通人」,我們該如何對待?教育孩子樹立遠大理想還有必要嗎?採訪當天,東城小學正在舉辦學校名班主任德育案例分享會。現場恰巧提到這個問題,不少老師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胡水梅也在現場,她覺得給小學生樹立一個較高的目標是必要的,「都說『越努力越幸運』,首先要打破孩子的這種佛系態度,樹立孩子的榮譽感和存在感。榮譽感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有了榮譽感,會激勵孩子去努力,培養他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去實現他的人生價值。」
她也建議家長多帶孩子到外面的世界走走看看,了解世界,也了解自己的不足,擺正自己。
另一位江幹區名班主任胡惠娟也有話說,兩位胡老師的看法很接近,「孩子的職業理想我們不能夠去設定。有的學生想做那種偉大的職業,我的學生裡,也有人想當網紅、主播,有這種想法,我們不能去否定,但是給孩子樹立遠大理想,肯定是最好的。」
每個人的性格、特長都不同
選擇什麼樣的人生目標更合適
或許也並沒有標準答案
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
就算做個普通人
也依然要為自己和家人奔波奮鬥
如果不努力
你連普通人也未必做得了
如果你是家長,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怎樣的人?
記者 章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