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二戰時期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

2020-12-14 歷史學壇

山本五十六(日文平假名:やまもといそろく;1884年4月4日-1943年4月18日),原名高野五十六,日本帝國海軍大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擔任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偷襲美軍珍珠港和發動中途島海戰的謀劃者。

山本五十六1916年畢業於日本海軍大學校,曾於1919年到1921年在美國哈佛大學學習。歷任駐美武官、第1航空戰隊司令、海軍航空本部長、海軍次官。大力發展航空母艦和艦載飛機,並組織部隊進行嚴格訓練,對日本海軍航空兵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1939年任日本聯合艦隊司令。日本海軍中,反對加入軸心國的高級軍官,反對日本對外發動侵略戰爭,但在日本右翼勢力龐大的壓力和日軍高層的壓力下最終發動了太平洋戰爭。消滅美國的太平洋艦隊主力後為確保日軍進攻東南亞的翼側安全。同時重視海軍航空兵在海戰中的作用,但未能完全擺脫「巨艦大炮製勝」理論的束縛,結果導致日本海軍在中途島海戰和瓜達爾卡納爾海戰中遭慘敗。

1943年4月18日,59歲的山本五十六在視察部隊途中座機被美軍飛機擊落而斃命。

1943年5月23日,在日本海軍將領的護送下,由「武藏」號戰列艦將山本五十六的骨灰運抵東京灣木更津港。1943年6月5日,日本天皇為山本五十六舉行的隆重國葬。後安葬於日本東京都的「多磨墓地」

個人評價:一個被吹上天神化了的賭徒,其實是戰後日本政府為了提高民族自尊心,只好樹立戰爭英雄,因此將山本捧到高處,他的戰爭理論確有可取之處,但是其實質也是日本軍國主義的產物

相關焦點

  • 日本海軍戰神,山本五十六被美國獵殺,對日本的打擊有多大
    山本五十六是日本軍人的偶像,是法西斯分子的精神支柱,他的死對日軍士氣的打擊是難以想像的。即使那場戰爭已經過去,山本在日本依舊是神一樣的存在;從1953年,到2011年,以他為主角電影,日本就拍攝了13部。
  • 山本五十六能否算的上二戰十大名將?
    關於山本是否稱得上名將長期以來一直有爭執,山本在其海軍生涯的絕大部分時間是在海軍軍政部門度過的,應該說山本五十六是一個出色的軍政官僚而既不是一個海軍領導人也不是一個艦隊司令,在本篇開始之前先為大家介紹一下山本五十六。
  • 山本五十六之死:一場奇襲,日本帝國海軍從此被美國壓著打
    山本五十六之死:一場奇襲,日本帝國海軍從此被美國壓著打 日軍運用航空母艦偷襲美軍太平洋艦隊基地珍珠港的計劃,便出自山本手筆。正是在山本指揮下,日本海軍成功地偷襲珍珠港,打響了太平洋戰爭第一槍,並乘勢在太平洋戰爭初期取得了一連串勝利。美國海軍透過破解日軍密碼電報獲悉山本五十六外出巡視的準確情報後,出動飛機在山本五十六的出巡線路上設伏,一舉擊落其座機,使山本當場斃命。山本死後,日本海軍再沒有能與山本齊名的戰略家繼任聯合艦隊司令官,日本海軍從此一蹶不振。
  • 擔任大和號戰列艦艦長的他,罵日軍大將山本五十六沒有戰略眼光
    二戰時期,日本的大和號戰列艦非常的有名,它曾經被稱為世界第一的戰列艦,當初日本人可把它當作救星。但二戰時日本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則對此嗤之以鼻,因為他是一個「航母制勝」主義者。而作為大和號戰列艦的艦長松田千秋,對山本五十六的這一看法非常的不滿,長期和山本對著幹。
  • 山本五十六望著出徵的部下,滿懷期待!結果卻被「忽悠」死了?
    很多喜歡二戰歷史的人,都肯定知道日本這個特別出名的海軍指揮官:山本五十六,他也是二戰時期日軍瘋狂侵略擴張的代表人物,素有戰爭賭徒的稱號,最著名的偷襲珍珠港事件,就是在他的指揮下進行。山本和妻子時任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長官的山本五十六,可以說是當時日本海軍的「英雄象徵」,也一直被美軍視為「眼中釘」。在中途島海戰後,美軍逐漸扭轉了敗局,並重創日本聯合艦隊。
  • 太平洋戰爭轉折點—「復仇計劃」之狙殺山本五十六
    在二戰太平洋戰爭史上,最繞不開的人物,就是舊日本帝國的海軍大將,「珍珠港事件」的策劃者,中途島海戰的發起人—山本五十六。山本五十六(1884年~1943年),日本軍國主義的神話和招魂者,號稱「太平洋之鷲」。山本五十六原來叫高野五十六,是武士高野貞吉的第六子,他出生那年,高野貞吉已經56歲了,於是便給兒子取名五十六。
  • 軍國賭徒,山本五十六的名字和外號「八毛錢」的由來
    老高說了「賤名好養活」1904年五十六畢業於江田島海軍學校,參加了日本、俄國海軍對馬海戰,戰鬥中腿部受重傷,左手的食指和中指也被炸飛。落下終身殘疾。高野五十六傷愈後,依舊常常在煙花柳巷鬼混。當時的日本藝妓為客人提供的收費項目中,有一項是給客人剪指甲,剪一根手指頭收費一毛錢,正常人剛好收一元錢。高野五十六少兩根手指頭,外號由此而來「八毛錢」。
  • 山本五十六為何這麼容易被美軍擊殺,他是被自己人「坑」死的
    山本五十六可以說是二戰時期,整個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靈魂人物,他一手建立了日本海軍強大的航空兵力量,策劃了二戰經典的海戰「偷襲珍珠港事件」。 最終,這位太平洋戰爭的始作俑者得到了應有的報應,視察部隊途中被美軍戰機擊殺。然而,關於山本五十六的死,卻很少有人知道他是被自己人給「坑」死的!
  • 日本二戰十大名將排名,就認識山本五十六和岡村寧次的舉手
    德國出現了古德裡安、曼施坦因、隆美爾等數名世界頂尖名將,而日本師從德國,加上龐大的人口基數,不可能沒有名將出現,現在來看看日本人他們自己排的二戰十大名將都有誰吧。他所對抗的美國海軍陸戰隊人數是島上日本人的3.5倍, 且裝備具有壓倒性優勢。美軍當時以為5天就可以把小島拿下的,結果美海軍、空軍與地面部隊協同作戰,依然打了1個多月才拿下, 這也是唯一一次美軍傷亡比日軍多的戰鬥。戰後連對手都對慄林中將稱讚不已,被美軍譽為日軍二戰中最優秀的將領。一個僅有20平方公裡,覆蓋著厚厚火山灰的小島,在二戰最後一年被視為兵家所必爭。
  • 有人說山本五十六明知行程被美軍掌握,還堅持到前線視察就是故意求死
    李三萬 摘要:二戰時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海軍大將,是1943年4月18日在到前線視察途中遭到美軍戰鬥機伏擊而斃命。有人說山本五十六明知行程已經被美軍掌握,還要堅持到前線視察是故意求死,以死來逃避戰敗的追責,是真的嗎?
  • 山本五十六強忍著替裕仁吃帶血牛排,邱吉爾看到後認為其必成大患
    山本五十六這個名字相信很少有人不知道,這一位二戰時時期日本的海軍名將,個子不高,卻敢在前期打的美國都避其鋒芒。後來美國下了血本也要幹掉山本五十六,可見對於山本五十六的忌憚。 誰能會想到日本海軍的一個小軍官日後會給世界帶來巨大的麻煩?
  • 最豪橫的軍國主義賭徒山本五十六因賭而興,也因賭而亡
    而且,當時還有一個現成的例子給山本五十六以巨大的鼓舞。英國皇家海軍為了奪取地中海的制海權,利用自己航空母艦上的艦載機對駐泊在塔蘭託的義大利艦隊進行了突襲,取得出其不意的戰果,重創義大利海軍艦隊,史稱「塔蘭託戰役」。有鑑於此,山本五十六開始立即籌劃他的突襲計劃,行動目標珍珠港!
  • 山本五十六:他是日本人心目中的軍神,是太平洋戰爭中美軍的噩夢
    在1908年時,他又進入了海軍炮術學校中學習,而在1914年時,山本五十六也以上尉的軍銜,進入到了海軍大學改造。在1919年時,山本五十六曾奉命來到哈佛大學學習,而在來到美國之後,他也受到了很強的衝擊。當時,山本五十六認識到了美國的真正力量,而在後來的日子裡,他也決心要投身於日本軍隊的建設事業當中。
  • 不管誰評選「二戰十大名將」,這個日本大將是必不可少的
    關於「二戰十大名將」的評選,比較公認的版本是這樣的:蒙哥馬利、朱可夫、隆美爾、古德裡安、山本五十六、艾森豪、麥克阿瑟、巴頓、布萊德雷、尼米茲。當然,不同的版本也都會有微調,但有一個人是誰都無法忽略的,就是山本五十六,也是唯一的一個日本人。
  • 尼米茲和山本五十六的真正較量,美國與日本的對決
    《決戰中途島》電影海報 先簡單介紹一下這次中途島海戰,這是發生在二戰期間的一次重要戰役,對陣的雙方分別為美國與日本海軍,而這場海戰主要是在中途島西北海域爆發
  • 山本五十六對日軍有多重要?為何說他的死宣告日軍太平洋戰爭失敗
    山本五十六之死要日本海軍失去一位綜合素質極強指揮官,並導致太平洋戰爭失敗,也要日本軍民深受打擊,加速日本二戰後潰敗。  山本五十六為什麼會如此重要  他是日軍當中少數頭腦清醒之人。  山本五十六擔任過日本駐美國使館武館,對於美國實力有極其深刻認識。  日本深陷中國戰場,貿然開啟日美戰爭,取勝渺茫。  日本政府中軍國主義思想佔據優勢,日本天皇批准了軍部提出偷襲美國珍珠港計劃。  山本五十六是個賭徒也是個冒險家  日本天皇批准了計劃,山本五十六隻能執行。
  • 山本五十六策劃了珍珠港事件,美國用什麼殘忍的手段制裁他?
    山本五十六這個名字相必大家都聽說過,他就是二戰日本主要戰犯之一。他是第26和第27任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曾在中國戰場犯下滔天罪行,更是偷襲美國珍珠港的策劃者,戰死後日本追授其為元帥。山本五十六1884年,山本五十六的父親高野貞吉剛好五十六歲,所以給剛出生的這個孩子起名高野五十六。從小山本五十六就受到武士道精神薰陶,熱愛軍事,個人意志非常堅定。
  • 山本五十六的三個瞬間:為了情人開心竟不顧臉面
    文/王國棟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名將山本五十六先發制人,策劃並指揮了針對美國海軍的珍珠港戰役,使美國蒙受巨大的損失。一戰成名後,山本五十六成為了美國人的全民公敵,最終於1943年4月18日被美軍擊殺於布幹維爾島雨林上空,日本天皇追贈其為海軍元帥。
  • 在日本軍隊,元帥和大將哪個更有實權?
    這些網友認為二戰時期日軍的最高軍銜是大將,元帥只是一種榮譽稱號。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談一談二戰時期,日軍元帥與大將的區別。 根據日軍軍史統計,從明治維新以來,一共產生了134名陸軍大將,77名海軍大將,總人數為211人。單從人數來看,似乎還沒有到難於登天的地步。但是從大將晉升元帥,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了。從明治維新到1945年無條件投降,日軍一共產生了30名陸、海軍元帥。其中明治時期8名、大正時期12名、昭和時期10名。
  • 最後的日本海軍大將,反對加入「軸心國」,戰敗後教英語隱居
    這個人叫井上成美,它是日本海軍史上最後一位晉升的海軍大將,但大家要注意,井上成美不是最後的艦隊司令,最後一任聯合艦隊司令長官是小澤治三郎中將。 海軍因為特殊的淵源,有些人比較清醒,井上成美就卻選擇與米內光政、山本五十六交好,反對擴大侵華及與德國、義大利結為軸心國,被當時媒體諷刺為「海軍三羽烏」。 1937年,米內光政復出擔任海軍大臣,他提拔山本五十六為海軍省次長,也提拔井上為海軍省軍務局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