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中有很多我們嚮往中的美好生活。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的隱居中的愜意悠閒生活;範成大的「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亮麗的農家田園蔬果風光圖;王維的「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恬靜悠然生活。
今天個大家分享的這首詩《書湖陰先生壁》描寫了一個非常優美的地方,是一個去了就不想離開的地方。這首詩是王安石題寫在牆壁上的一首詩。
茅簷長掃淨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茅簷長掃淨無苔」,茅草房的庭院,經常打掃,打掃得非常乾淨,一點青苔都沒有。
有人這樣解讀,說茅草做的像長長的掃把一樣乾淨得沒有一絲青苔。是不是這個解釋更切合呢?古時候家裡的屋頂基本都是用茅草做的,屋簷自然也是茅草了。有首歌裡是這樣唱的:「遠處有座山,山上有棵樹,樹下有個茅草屋」。「茅簷」指庭院,「長掃」則表現了主人公的勤勞,「淨」字表現出清淨,整潔。
「花木成畦手自栽」,花草樹木整整齊齊成行成壟,都是主人親手栽種的。主人家親自在茅屋旁栽種花花草草,栽種地整整齊齊地,看起來也非常優美,賞心悅目。想必一定是個熱愛生活,喜愛這田園風光的人。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庭院外一條小河保護著農田,並且環繞著農田。兩座大山打開門來為人們送去綠色。這兩句對仗極其工整,可成為千古名對。「一水」對應著「兩山」。水是河流,而山是青山。一山二水,碧水青山,風光旖旎。
李白《望天門山》中寫道:「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是兩座青山和一葉小舟作對比,青山綠水,白帆紅日,景色絢麗如畫。或許詩人都喜愛這青山碧水間徜徉,遊玩。
河流環繞著農田,農田裡栽種著莊稼,看來這裡的人民,種植莊稼,自給自足,儼然一派鄉村田園景觀。「護」字,顯示出農田的嬌嫩,將農田擬人化,河流如同母親,農田就像孩子,形象地表現出河流與農田相互依偎的景色。「綠」字極其生動地展現了農田的豔麗色彩與勃勃生機。
「排闥」意思為開門,為何說兩座青山打開門呢?兩座青山之間沒有遮擋,好像是在開著門。山上樹木蔥蘢,滿眼的綠色,如同刻意打開門,為人們送來盈盈綠意。山上各種樹木植被繁多,一進入,便令人清涼舒爽。
綜上所述,這首詩描繪了一個人人嚮往,去了就不想離開的地方。乾淨的茅草屋旁,有自家親手栽種的花草樹木,主人家性情恬淡,與他為鄰居,共享這世外桃源般的雅致生活,也是陶醉。
河流、青山,樹木繁茂,農田莊稼,宛然一幅亮麗的田園風光圖。來到這裡仿佛走進了畫裡,令人久久不願離去,就像是夢想中的天堂,這就是一個去了就不想離開的地方。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