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你和你媽在商場體育運動那層逛街。
「媽媽、媽媽,我想買雙球鞋~」
「好啊,我們去李寧看看~」
「不,我要買耐克~」
「耐克那麼貴,你買他幹嘛?李寧、安踏不行嗎?」
小機靈你的回答不外乎以下幾種:
回答A:
「你看,nba的科比、詹姆斯就穿nike的鞋,還有喬丹的鞋也是nike的~」
回答B:
「你看,電視廣告天天放,C羅、梅西過人多帥啊,不嘛不嘛我就要買耐克/阿迪~」
回答C:
「我們班小明也穿這款,同學們都覺得這個好看~」
回答A解析:運動服裝品牌的核心驅動力在於某項運動的職業圈及其業餘愛好者的購買力。從最初生產研發高科技、能夠提高運動成績和帶來更好的保護性與舒適性,由職業運動員和業餘愛好者自行購買,到產品量產、銷售全球化,形成一定程度的產品質量認可度,這個過程要經歷數年到數十年的歷程。有興趣可以看一看nike和adidas的發家史,其實也是某些運動在世界範圍的推廣史。
回答B解析:當科技研發和市場推廣遇到瓶頸時,廣告能量和粉絲效應就交疊起來爆發驚人的能量了。一線城市公交、地鐵、樓宇廣告鋪天蓋地的宣傳攻勢,實際上是在籠絡粉絲群體,進而形成一定的消費者群落。這個過程中,能否吸引消費者眼球,就能看出一個品牌公司的市場前瞻性和對粉絲經濟的把控了。
回答C解析:產品能否打出金字招牌,也需要透徹鑽研大眾的從眾心理。新奇事物對受眾群體的吸引力,有時候遠超該事物本身價值。一起出去打球,大家都穿nike,你穿個雜牌,會不會有點尬?如果你覺得尬,那你就是在被從眾心理左右;不尬,說明你認為你的雜牌的實際價值不比那些宣傳上各種高科技附加的名牌鞋子差。
綜上,消費級產品質量帶來的口碑+廣告+對消費者群體心理行為的透徹研究,使得耐克阿迪在中國火起來。
當然還有一點不能忽略:你得有個捨得給你花錢的爸媽~要不就只能自己掙錢買了~全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消費者在面對全球化市場時,有了選擇的能力。這時候,更早搶佔市場的洋貨居奇,沒咋見過世面的國人當然要嘗嘗鮮了。
說句題外話,耐克阿迪在中國能這麼火,主要還是靠85後以降的這批消費者(和他們富起來的爹媽)帶動和推廣起來的。世紀之交,足球、籃球運動在我國的普及,使得國外運動品牌如雨後春筍般在國內生長起來。nike(air jordan)、adidas、puma、reebok、fila、kappa、converse、new balance。還有那些已經消失不見的牌子,dada、and1,不知道能勾起多少人的回憶。
可憐天下父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