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電 題: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上交所理事長黃紅元談上交所成立30周年
新華社記者劉慧、姚均芳、潘清
30年前,上海證券交易所在改革開放的時代大潮中應運而生。隨著黃浦江畔一聲清脆的開市鑼聲,中國資本市場開啟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徵程。上交所「三十而立」再出發之際,新華社記者專訪了上交所理事長黃紅元。
服務實體經濟和國家戰略是蓬勃發展的「根本動力」
問:回顧成立30年曆程,上交所得以發展壯大的動力是什麼?
答:開業之初,上交所僅有8家上市公司,市值12.34億元。30年後,上交所上市公司已達1785家,股票總市值近45萬億元,總市值已位居全球第三,僅次於紐交所和納斯達克。30年來,上交所累計提供股權融資超過9.1萬億元,債權融資18.5萬億元,目前已發展成為涵蓋股票、債券、基金、衍生品的綜合性市場。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區域到全國、從單一到綜合、從封閉到開放……上交所的滄桑巨變背後,始終堅守的根本方向就是資本市場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服務實體經濟和國家戰略。這也是我們得以發展壯大的根本動力。
在早期服務國企改革和股份制改革過程中,上交所市場實現了從無到有;在解決股權分置實現全流通、改善融資結構的過程中,實現了從小到大、股債並舉;在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過程中,實現了基金和衍生品市場的發展;在高水平對外開放過程中,推出了滬港通,實現了自身國際化的跨越式發展;在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科創板應運而生。
實踐證明,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國家戰略結合愈緊密,改革過程愈順,凝聚合力愈多,工作效果愈實。
繼續種好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的「試驗田」
問:未來如何進一步建設好科創板?
答:科創板改革肩負著雙重使命:一是服務創新驅動發展的國家戰略,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二是以科創板「試驗田」的增量改革,帶動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改革。這都是對資本市場回歸初心的探索。
目前科創板上市公司已超過200家,IPO融資額突破2900億元,總市值接近3.3萬億元。行業高度集中在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行業和生物醫藥行業領域合計佔比約55%,產業集聚效應凸顯。
未來科創板將繼續堅守板塊定位,支持和鼓勵更多「硬科技」企業上市,更好發揮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在推動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高水平循環方面展現更大擔當作為。
同時,繼續種好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的「試驗田」。以註冊制改革試點為引領,大力推動「有效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及時啟動「有為監管」彌補市場失靈。進一步提升信息披露有效性,全面深化發行承銷、交易、持續監管、退市和投資者保護等一整套基礎制度改革,將註冊制改革試點穩步向縱深推進。
市場從新興走向成熟的態勢初步顯現
問:近年來,上交所的市場結構發生哪些積極變化?
答:黨的十八大以來,資本市場邁入了新的發展階段。上交所重點完善市場產品結構、推進市場國際化、強化一線監管、防範化解市場風險。市場結構出現積極變化,市場從新興走向成熟的態勢初步顯現。
一是上市公司結構與成熟市場差距縮小。藍籌公司市場集中度提高的同時,以製造業、金融業大藍籌為代表的穩定高比例分紅的群體已經形成。
二是估值結構變化體現出資源配置效率正在改善。註冊制改革帶來了上市企業供給的增加,供求關係導致殼資源不再具有原來的高價值,小市值企業權重進一步下降。資本市場資源配置效率正得到有效提升。
三是投資者結構更趨合理。目前,滬市境內外專業機構投資者的持股市值近20%,顯著高於2016年的近15%。
四是交易結構變化揭示投資者更趨成熟。滬市境內外專業機構投資者交易佔比,由2016年的15%提高至目前的24%,個人交易佔比由85%下降為75%。
提升上市公司質量 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問:「十四五」時期將重點推進哪些工作?
答:一是建設好科創板,支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牢牢牽住科創板建設這個「牛鼻子」,賦能「卡脖子」技術攻關領域的「硬科技」企業,助力科創企業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把科創板打造成為資本市場支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主戰場。
二是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發揮主板藍籌功能。助力滬市公司聚焦公司質量,成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先鋒隊」。用資本助推新舊動能轉換,支持主板藍籌切入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的「賽道」,向更具先進性的產業進階,提升主板藍籌作為「核心資產」的吸引力。
三是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提升投資者獲得感。深化註冊制改革,暢通直接融資入口;關註上市公司經營質量,夯實直接融資基石;直面實體企業需求,豐富直接融資工具。平衡好投融資關係,關注投資者回報和投資者保護,提升投資者獲得感。
四是完善市場基礎制度,優化市場生態。以落實新證券法為契機,帶動發行、上市、交易、持續監管、常態化退市等一系列基礎制度建設改革,推動打造優勝劣汰的良好市場生態。
五是優化和改善一線監管,維護市場運行秩序。清晰區分正常監管和市場幹預,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加強對上市公司大股東等「關鍵人」監管,對各類惡性違法違規行為保持「零容忍」,切實提高違法成本。
六是加快推進資本市場開放,增強全球要素資源配置能力。更努力推進資本市場制度性對外開放。助力浦東努力成為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連結,助力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更好發揮作用。
責任編輯: 詹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