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知識付費:40萬人免費聽書,1.2億人參與抗疫主題直播

2020-12-23 芥末堆

圖源:pixabay

*來源:刺蝟公社(ID:ciweigongshe),作者語境,編輯趙思強

受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疫情影響,「出行」成為2020年春節最奢侈的兩個字。 

電影撤檔、綜藝節目延遲錄製、9月前可能不會有大型演唱會......與此同時,與「宅」相關的領域漸漸活躍起來。 

1月29日開始,得到「每天聽本書」為期兩個月向公眾免費開放。有超過2000本書的音頻版可供收聽。得到方面告訴刺蝟公社(ID:ciweigongshe),目前線上領取人數已達40萬人。 

「無聊在家」似乎成了2019年形勢遇冷的知識付費行業「活躍氣氛」的好時機。得到、喜馬拉雅、樊登讀書、890新商學(吳曉波頻道)等平臺紛紛通過贈送VIP會員或免費資源等方式,向用戶送福利,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疫情的焦慮。 

在面臨疫情大敵的緊要關頭,抓住被困在家的用戶和潛在用戶,知識付費或服務平臺會有怎樣的變化?  

當知識付費遇上疫情

年初,得到首次聯合深圳衛視和愛奇藝,在大年三十進行一場知識春晚的直播,主打的是「現實剛需」。大眾對春晚的熱情逐年遞減, 比起審美愉悅,更具實用性和迫切性的是職場、婚戀、教育、健康等話題,而春節的聚會給了這些問題被集中討論的機會。 

知識春晚的消息一出,羅振宇的忠實支持者便期待著「新口味」的春晚,覺得知識春晚「開創知識過年新形式,引領知識服務新潮流」,並留言說會全家一起圍觀。 

但其中也不乏質疑的聲音:大過年還要學知識,真的有人看嗎?畢竟,春節原本是一年到頭「休閒娛樂」氣息最濃厚的日子,家家戶戶走親訪友,在外的遊子回鄉探親。 

得到還沒來得及陷入「沒人看」的憂慮,春節前夕,武漢新冠肺炎就從偶爾在新聞中看到的消息,轉變為全民「一級戒備」的公敵。 

病毒在蔓延,1月21日武漢15名醫務人員確診被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被納入法定傳染病管理;1月22日武漢市號召市民佩戴口罩;1月23日武漢封城......最終演變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在深圳演播廳排練現場,戴著口罩準備知識春晚的得到員工,臨時在《2020知識春晚》原節目單基礎上新增了防疫內容。 

1月24日的直播中,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危重醫學科醫生薄世寧現場演示正確洗手方式,羅振宇則從細微處入手進行指導,現場示範如何正確戴口罩。這也是最早通過臺網聯動傳播防疫重要知識的節目之一。

羅振宇示範如何正確戴口罩 

和得到一樣,許多其他知識類平臺在過年期間也沒閒著。 

中讀是三聯生活周刊旗下的知識服務平臺,內容總監俞力莎告訴刺蝟公社,疫情的大規模爆發正處於春節期間,但時間又相當緊迫,因此他們在假期內就恢復到了工作狀態。 

「《三聯生活周刊》編輯部1月21日就派出記者團隊深入武漢疫區一線做系列報導,1月22日推出第一篇報導《現場 | 武漢新型肺炎:為何直到今天才引起更大注意?》,我們第一時間利用周刊的資源去做了一個疫情專題。」俞力莎說。 

由於節目內容的製作和錄製需要時間,中讀首先和三聯生活周刊既有資源聯動,同時還將之前非典時期的雜誌內容和非典10年的一些紀念文章打包加入專題,做出快速反應。 

激活用戶破6億的音頻平臺喜馬拉雅,也在第一時間開設相關專題頁面。 

春節假期,很多值班主播返鄉不具備錄音條件,人手緊缺。1月29日,喜馬拉雅娛樂版塊的同事和主播「掉掉」一起召集志願主播,義務支援節目錄製。 

「老道」、「掉掉」、「楚漓」、楊湃等14名娛樂主播積極響應,協助錄製了人民日報評論、生命時報、健康時報、觀察者時評等7檔專輯,38篇深度文章。有用戶還在個別節目聽出了他們熟悉的主播聲音,對主播的支援紛紛表示支持。 

喜馬拉雅還在春節期間每日接入央視新聞、人民網進行抗疫主題直播,並開設平安好醫生、心理防護直播間為用戶進行免費諮詢,直播參與超1.2億人次。 

疫情下具備知識基因的媒介平臺

 面對疫情,這些知識付費平臺具備很好的資源優勢和製作能力,在傳遞疫情消息、科普知識、防護指南等方面,極大程度地保證高效性和專業性。 

作為音頻媒體,喜馬拉雅聯合央視新聞、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多家權威媒體打造抗肺炎專題頁面,同時將聲音貼片廣告替換成疫情播報與防護提醒;中讀自帶媒體基因,直接將三聯生活周刊一線記者的文章報導音頻化,生成音頻節目,此外,中讀還上線了「武漢肺炎親歷者口述」系列,通過一線醫生、患者、患者家屬等人的口述,講述疫情下的故事。 

前線內容的及時共享,一方面能傳遞權威信息和疫情進展,另一方面也能向用戶科普可靠防護措施,助力抗擊新型肺炎疫情。 

廣東科技出版社緊急出版的權威病毒防護手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護》,於1月23日全國首發,電子版也隨即在網絡平臺上線。 

喜馬拉雅獲得這本官方書籍的版權,在第二版上線之際,喜馬拉雅與出版社商議,聯合娛樂、歷史、親子、有聲書版塊共同發起主播徵集,錄製節目。 

1月30日下午4點左右,徵集在發起後迅速獲得了55位主播的支持,當即開始錄製,當晚8點多便完成錄製。1月31日凌晨,喜馬拉雅製作團隊完成所有的聲音編輯、圖文包裝上線。從主播徵集到節目上線,全程僅用8小時左右。 

喜馬拉雅主播「掉掉」春節時在韓國首爾陪伴家人,收到消息後第一時間響應,「疫情就是命令,需要就是信任。音頻分享平臺將主播整合好,進行在線普及和宣傳,向聽眾傳達力量,這很有意義。「 

上線1天後,《疫情防護科學指南》播放量超過700萬,截至2月4日,播放量近1500萬。

喜馬拉雅《疫情防護科學指南》節目 

中讀也關注到不同出版社推出的疫情預防手冊,在迅速對比後,團隊覺得在已有的資料裡面,湖北科技出版社的預防手冊內容更齊全,更完善,也聯繫出版社聯合推出了音頻小課,共包含100節內容。課程於2月2日上線,目前仍在持續更新。 

我們更注重的是一些知識性的內容,在疫情下適合中讀的內容,而不是純粹的新聞熱點。」中讀的俞力莎說,「比如,我們做了『學者看疫情』一系列短音頻的產品,邀請了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這些不同領域的專家,對這個事件做延伸性的分析。」 

俞力莎提到的不同領域的大咖,很多原本就是中讀課程的主講人。其中徐凱文和嚴飛,分別是《學會幸福》《像社會學家一樣思考》課程的主講人。 

心理學家徐凱文老師現在也是一個抗議心理援助公益督導師,也是中國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的註冊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在第4期學者看疫情節目中,他談論了如何緩解替代性創傷,從自己的專業視角參與到這件公共衛生事件中。 

值得一提的是,中讀並不是部分專家課程的直接出品方,而是扮演了分發平臺的角色。 

在春節期間,很多出品方沒有辦法對這些事情做出快速反應,相比之下中讀的快速反應機制推動團隊直接聯繫合作過的課程導師,讓節目能在特殊時期提上日程。 

得到也一直在思考,除了製作和提供免費課程之外,還應該如何圍繞「知識」提供關心和支持。 

最終,他們聚焦在前線醫務工作者的心理健康上。現在奮戰在一線的人,有巨大的心理壓力。按照經驗,從現在開始到疫情解除之後,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會逐漸爆發。 

1月30日,得知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心理援助項目後,得到向研究所捐贈100萬元,用於對本次抗擊疫情的醫護人員、專業人士展開的心理援助,並將投入人力和研發力量,參與到這個為期一年的計劃中。

隨著復工,得到在疫情相關內容的重心已轉向解決方案類的內容。得到特別約稿了大量的「疫情過後怎麼辦」的優質問答內容,發布在十萬個怎麼辦知識工程,以及知識城邦中。話題涵蓋了「在家辦公遠程協作效率低,怎麼辦」「開工難,運營成本大怎麼辦」,以及其他面向小企業和學生的具體問題解決建議。

知識付費能靠疫情迎來春天嗎?

 打開各知識類App移動端,會發現不少疫情相關的內容被優先推薦。 

中讀在春節期間取消原計劃,沒有更新音樂、電影等較為輕鬆的內容,而是緊急上線了疫情專題。 

中讀App首頁「大咖說」專題中,完整顯示的6個音頻節目中5個都與新冠肺炎相關。而在「如何理解中國」付費專題中,最新上線的《新冠肺炎預防全攻略》節目,向用戶免費開放訂閱。

中讀App首頁

目前沒人能準確預計疫情發展勢態。有專家表示,防控到位的話,樂觀估計能在接下來的2~3個月打贏這場防疫戰。 

但疫情專題是特殊時期下的重點內容,只佔據全平臺內容一小部分比例。在密切關注疫情動向的同時,各平臺仍會回復日常的內容更新狀態。 

在平臺逐步恢復「正軌」的過程中,「免費」仍然是現階段平臺的一個重要主題。 

一般來說,贈送免費VIP權益和開放免費資源對於平臺是一種拉新、促活的手段。但是在疫情之下,平臺的初衷多數出於社會和公益的角度,在無法直接提供醫療、物資等幫助的情況下,去開放一些免費的資源,作為社會一份子參與到事件當中。 

不過,在「宅」和「免費」的雙重作用下,平臺數據增長情況效果較為明顯。 

除了得到「每天聽本書」雙月免費會員線上領取人數達40萬人,喜馬拉雅App和喜馬拉雅兒童版App會員免費等舉措也促進春節期間收聽數的上升。 

據報導,近20個省市已延遲2020年春季學期的開學時間。喜馬拉雅順勢推出針對兒童、學生的免費教學資源,助力「停課不停學」。數據顯示,親子兒童相關內容日均播放量比去年春節增長128%。此外,參與直播的活躍用戶數和打賞金額也在春節期間有明顯峰值。 

中讀的「受益」體現在微信公眾號的粉絲轉化中。 

三聯生活周刊的系列疫情報導獲得廣泛關注,首次出現了閱讀量過千萬的微信文章,最高一篇閱讀量超過1400萬,在春節期間帶來70萬微信粉絲增長。 而2019年,中讀營收入的20%來自三聯生活周刊微信公眾號,是一個較為可觀的比例。 

App活躍用戶和微信號、服務號的粉絲增長是各平臺轉化付費用戶很好的基礎。經歷「全員免費」的特殊時期,知識付費會迎來小拐點嗎? 

俞力莎告訴刺蝟公社,「從數據上看,我們1月份的收入沒有特別的影響,在這期間推出的新課數據表現也比較常規。」 

短期來看,受疫情影響最大的是線下服務行業,但從中長期來看,疫情的衝擊對整體經濟環境也會造成影響,從宏觀的角度分析,經濟形勢也會影響知識付費行業的付費率。 

得到方面在判斷疫情爆發是否會成為知識付費行業的一個機遇上,也較為謹慎,認為現在下定論還為時尚早。 

立春已過,我們期待疫情過後的春天,知識付費也是。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刺蝟公社」,作者語境。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網

轉載文章,原文:

刺蝟公社;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

告訴我們。

來源: 刺蝟公社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

相關焦點

  • 疫情下的「全民閱讀」:「聽書」成新寵
    據長沙圖書館工作人員唐彬介紹,受疫情影響閉館期間,長沙圖書館充分發揮在線服務優勢,為廣大讀者免費提供了10萬餘冊電子書、1.1萬種電子期刊、18萬集有聲書資源、1300多冊原版英文繪本等館藏數字資源,並最新上線了全球最受歡迎200種世界經典英文原著。疫情中,長沙圖書館數字資源訪問量在短時間內成倍數增長。
  • 萬象網知識付費下載:內容創業的新玩法
    首先,我們來聊一下「知識付費」,怎樣定義「知識付費」,簡單理解就是:你想知道、但還不知道的,都是知識。為這些內容埋單,就是知識付費」。那麼,第1個問題來了:什麼樣的內容會激起你的付費欲望?or你願意為哪些內容買單?
  • 千聊深耕知識付費,為百萬知識從業者提供免費工具和服務
    從零到「億」,千聊已經成為知識付費領域的佼佼者。讓我們一起走近千聊工具發展歷程,回顧千聊工具的成長故事吧!01千聊的成長進化歷程2016年3月千聊成立,2個月便積累10萬用戶,交易額突破300萬,很多民間培訓師、各行各業自媒體開始使用千聊。
  • 聽書小說免費聽書
    聽書小說免費聽書帶你走進豐富的有聲小說,海量好質量有聲閱讀等你選擇,一個人靜下來的時候,聽聽電臺,讓你的心靈被溫暖包裹,也有小說和各種經典搞笑聽不夠。
  • 定製知識付費APP,讓閱讀成為習慣
    這兩年,「付費」資源和「付費」服務越來越成為主流。過去,大家熱衷於在網上找所謂的免費資源,小說網站的盜版資 源、遊戲的破解資源等等。而現在,「付費」成為常態,在線電影、網上外賣、數位音樂、網絡視頻、網絡文學、電 商、知識付費、個人網盤等,利用不同的會員價格,產生不同的資源和服務等級。
  • 知識付費領域的野馬:得到app產品分析
    而根據艾瑞數據的表示,2017年中國知識付費產業規模約49億元,在人才、時長、定價等因素綜合作用下,2020年將達到235億。兩者估算差距較大,但可以肯定的是,至2020年知識付費的產業規模是在235億~320億之間的這樣一個規模。1. 產品數據
  • 知識付費愈發火熱,普通人如何參與知識付費?
    知識付費自2016年出現以來,一直獲得了高速發展。尤其今年,大部分人對知識付費有了更深刻的實踐與認知。隨著現在消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優質內容付費的意願也逐漸加強。各大內容平臺、媒體等紛紛推出付費模式、會員制度,知識付費已經滲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 巨頭爭相押注耳朵經濟,微信聽書能發出多大「聲量」?
    其中除了以愛奇藝、騰訊視頻和優酷為代表的長視頻板塊外,聽書等網絡音頻軟體也迎來了新一輪的增長機會。 在這樣的背景下,12月4日,據Tech星球報導,"微信聽書"的App已經登陸各大安卓應用商店,可以免費收聽有聲小說、書籍和各類音頻節目。並且鼓勵眾多音頻創作者在微信聽書App內創建音頻號,傳播廣泛的有聲內容。
  • 快手將直播「Together At Home」慈善音樂會,上億老鐵用音樂助力抗疫
    4月2日,世界衛生組織與快手合作推出直播,在時長約30分鐘的直播節目中,WHO駐華代表高力醫生一一詳細解答了快手老鐵提出的「現在還需要戴口罩嗎」、「其他國家可以從中國抗擊疫情的經驗中學到哪些呢」等關於2019冠狀病毒病的各類問題。隨著世界疫情發展,快手等短視頻直播平臺在國際組織的居家隔離倡導、和疫情信息傳遞中體現了重要作用。
  • 音樂直播從免費到收費 如何吸粉讓觀眾不掉隊
    短短幾個月時間,這種「雲」模式從免費發展到了如今的付費,升級速度超快。音樂付費直播是特殊時期演藝業迫於無奈、暫時自救的一劑良藥,還是真能成為未來的主流而對線下演出行業有所衝擊?疫情之下,雲「模式」逐步盛行:「雲劇場」「雲演出」「雲藝術」等在線演藝應運而生,免費的播出形式也備受追捧,4月17日,劉若英舉辦「劉若英陪你線上演唱會」;摩登天空2月主辦的「宅草莓不是音樂節」,邀請了新褲子、謝天笑、曾軼可、黃旭等70餘組音樂人在B站平臺進行了為期五天的直播活動,後又在西瓜視頻推出第二季,7天直播觀看總人次超過1584萬人次,活動全網總曝光量29.8
  • 產品分析報告:懶人聽書,領跑有聲閱讀
    通過KOL入駐、打造IP、知名IP改編等方式吸引用戶付費,通過打賞的方式加強用戶和主播的互動,成為推廣付費概念的手段。在用戶數量的基礎上,VIP會員形式成為目前有聲平臺的主要付費模式。這是基於優質資源和用戶的積累,在知識付費的推動下必然產生的結果。從艾媒諮詢的調查來看:超過七成的用戶願意付費,10-30元是用戶最願意支付的價格區間。
  • 同心抗疫 懶人聽書上線多部防疫有聲書
    為更好地幫助用戶了解疫情、防範疫情,近日有聲閱讀平臺懶人聽書聯動出版社、媒體、主播、線上資源上線硬核抗疫專題和免費聽書活動,傳遞權威防疫知識,倡導宅家抗疫,傳播戰「疫」正能量,用有聲的力量為公眾構築一道健康防疫牆。
  • 八六互聯知識付費系統源碼丨PHP知識付費源碼內容變現源碼
    知識付費系統開發找八六互聯,知識付費軟體開發,知識付費APP開發,知識付費小程序開發,知識付費源碼提供,知識付費源碼定製系統開發;教育行業知識付費系統專業開發公司,內容付費系統源碼提供;八六互聯一直從事網際網路系統開發,知識付費系統從17年立項開發
  • 知識付費,下半場怎麼走(附大會PPT下載)
    基本上就是文字、音頻、視頻、直播,加上線上到線下的O2O的方式,屬於內容型產品的升級版本。近兩年中國內容付費用戶規模呈高速增長態勢,2017年內容付費用戶規模將達1.88億人。在近10萬家入駐的機構和個人,類似十點讀書的頭部大約1000家,比例約等於1-2%之間,其他是屬於中長尾內容,這種趨勢將會繼續擴大。很多公眾號早已在微信端布局了知識付費產品,只是沒有對外公布而已。二、內外因作用下的知識付費那麼,知識付費爆發的原因,我覺得有以下幾點:1.
  • 有聲閱讀融入生活 聽書市場日漸火熱
    通勤路上、閒暇之餘,戴上耳機,打開聽書App,聽上一段喜愛的小說,補充精神食糧。如今,聽書正逐漸融入廣大市民的日常生活。知識付費前提下,聽書市場越來越火熱。  解放手眼  聽書廣受青睞  提起聽書,不少受訪市民表示,聽書已經成為日常文娛生活的一部分。
  • "聽書"成新寵 2- 3月,長沙圖書館"有聲讀物"閱讀者增3.7倍
    疫情下的「全民閱讀」:「聽書」成新寵 2- 3月,長沙圖書館「有聲讀物」閱讀者增3.7倍,少年文學類最受歡迎 4月23日,是第25個「世界讀書日」。湖南圖書館、長沙圖書館都推出了一系列網上閱讀推廣活動。
  • 2020年我國知識付費用戶規模將達到6.75億人
    據統計,2013年我國第三方行動支付的交易規模僅為1.2萬億元,到了2018年,我國第三方行動支付交易規模就達到190.5萬億元,6年的時間增長了百倍以上,而行動支付的普及就為知識付費提供了便利。
  • 深度剖析2020年知識付費行業現狀與趨勢
    今年疫情期間,知識付費「逆勢而上」,一組數據極為亮眼:得到平臺上線的免費專區課程領取人數超45萬;喜馬拉雅平臺助力「停課不停學」,推出針對兒童、學生的免費教學資源,親子兒童類內容日均播放量比去年同期增長128%;蜻蜓FM設立「戰疫情」專區,平臺用戶總數呈明顯上升態勢。
  • 知識付費系統有哪些?你常用的付費平臺是哪個呢?
    一、知識付費系統類型介紹1、知識付費內容呈現方式分類根據知識付費呈現方式,知識付費平臺可分為社交問答、付費講座、專欄訂閱、社區直播等類型。問答類型有c2c的知識分享討論、積分型、招標懸賞類型。其內容生產門檻較低,基本上人人可參與,相應的回答知識性參差不齊,用戶黏性較低,以圖文為主。b.付費講座:內容生產者自選主題進行單次內容分享,主要以音頻、視頻,輔之圖文進行分享,用戶試聽後可自主選擇是否付費購買。c.專欄訂閱:內容生產者推出長期的系列課程、講座等。
  • Niushop|知識付費系統,永久免費商用,百分百開源
    Niushop知識付費系統永久免費商用百分百開源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普及,鋪天蓋地的信息席捲而來,知識變得無處不在且難以挑選,人們對內容進行消費的觀念逐漸養成,以及為了節省時間和金錢成本,人們開始為「有用、乾貨「的知識付費——就在2016年,「知識付費」這一風口順勢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