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6日,綠色催化專家智庫理事會在上海松江召開,智庫理事長何鳴元院士,陳凱先院士、包信和院士、吳雲東院士、丁奎嶺院士、段雪院士、韓布興院士、柴金祥主任、李小年校長、孫予罕教授、魏飛教授和常青研究員等智庫理事,張緒穆教授、吳青教授、劉偉生教授和楊為民教授等二十多位專家學者參加會議。
智庫秘書長、浙江工業大學校長李小年教授總結了智庫理事會近期的工作情況,圍繞西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產業發展目標,通過兩屆蘭州自主創新論壇和流動化學平臺等七場專題研討會,開展了多項卓有成效的工作,段雪院士的超分子結構紫外阻隔材料(LDHs)和「凹凸棒石負載插層結構土壤修復材料」項目、楊震教授的防風草抗病毒項目、張緒穆教授的關鍵手性醫藥中間體項目和智庫流動化學平臺項目等多項產業化成果已在蘭州、白銀落地實施,張掖院士聯合工作站和蘭州大學綠色材料研發中心已取得階段性產業化成果,「智庫藍皮書—綠色過程與製造發展報告」已基本完成編撰工作,將於年底正式發布,智庫大數據平臺已完成一期建設工作。
智庫副理事長、北京大學吳雲東院士說,自西部騰格里汙染事件後智庫成立以來,專家們關注西部的綠色發展,逐步切入中醫藥、新能源等西部特色產業,尤其是符合甘肅的中醫藥產業和青海的鋰電產業等,安卓幸、沙庫必曲等多個高科技醫藥項目培育成熟在蘭州落地,同時,為陝煤集團等西部企業提供了技術支撐和服務,浙江華海藥業等東部企業也積極參與智庫成果轉化,智庫「平臺+實體」模式逐漸走向成型。
智庫理事、北京化工大學段雪院士介紹了團隊近兩年在青海鹽湖資源利用、甘肅凹凸棒高值開發等領域取得的成果,對智庫專家近兩年在陝甘寧陸續孵化成熟落地的項目提出精彩點評和建議,將推動在甘肅建設重金屬汙染土壤的修復示範項目,並與上海低碳技術創新功能型平臺合作,共同建設青海氫能綠色利用示範平臺項目。
陳凱先院士、韓布興院士、丁奎嶺院士等各位理事和專家,圍繞智庫年會、高端論壇、院士行和專題研討會的時間及內容安排,以「綠色碳科學」為主題,討論了碳中和、中醫藥產業、二氧化碳加氫、微流控化學和仿生反應器等具體工作內容,實現了認知上的碰撞與跨越;專家們對上海低碳技術創新功能型平臺所取得的工作給予高度評價,平臺為先進科技成果與平臺創新發展的有效聯動開展了有益的探索;專家們對智庫理事會下一步的工作方向與安排,提出了許多建議和指導意見。
智庫理事長何鳴元院士做總結講話,明確了智庫下一步工作計劃安排:一是確定會議主題、積極籌備明年的「麥積山論壇」和「蘭州自主創新論壇」。二是立足西部的產業需求,推動生物醫藥、氫能等有明顯需求的專題研討會,破解行業卡脖子技術難題,切實推動西部產業的綠色發展。建議深圳灣實驗室組織第二次流動化學專題研討會,搭建國家級的流動化學平臺。三是積極銜接地方政府,推動智庫專家產業化項目和智庫特色數據平臺建設,促成智庫專家產業化項目落地西部。尤其是在天水項目孵化落地方面,力爭取得突破。四是積極擴大智庫影響力,作為西部政府與企業越來越倚重的智囊機構,在中西部科技發展的舞臺上體現著越來越強的推動力,爭取建設成有豐富創新內涵與影響力深遠的國家級高端專業智庫。
本次理事會由上海市低碳技術創新型功能平臺承辦。會議決定,明年的智庫理事會工作會議,將於四月底在江蘇溧陽舉辦,由深圳灣實驗室和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具體承辦。(文章來自:中國網科學)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