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紙書、聽書……讀屏時代 你的閱讀方式變了嗎?

2020-12-22 中國經濟網

  「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 日前媒體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調查統計,北京市2020年居民閱讀總指數大幅提高,達到83.62。其中,居民「個人閱讀指數」達到87.98。

  讀好書能令人眼界開闊。眼下,人們的閱讀方式也有了多種選擇:讀電子書、聽書、看紙書……當你想讀書的時候,更青睞哪種?

  你是「低頭族」中的一員嗎?

  環顧四周,候車室、通勤路上,「低頭族」似乎隨處可見。看電子書、讀新聞……對許多人來說,這是消磨碎片時間的一種方式。

  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調查統計,北京市2020年居民閱讀總指數大幅提高,達到83.62。其中,居民「個人閱讀指數」達到87.98;未成年人人均圖書閱讀量達到12.23本。

  今年早些時候,第十七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主要成果公布。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成年國民的綜合閱讀率為81.1%,較2018年的80.8%提升了0.3個百分點。

  另外,仔細分析,數位化閱讀方式(網絡在線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Pad閱讀等)的接觸率為79.3%,較2018年的76.2%上升了3.1個百分點。

  數位化閱讀的發展,提升了國民綜合閱讀率和數位化閱讀方式接觸率,整體閱讀人群持續增加,但也帶來了紙質閱讀率增長放緩的新趨勢。

  「最喜歡讀紙書的質感」

  和身邊人比起來,「90後」陶敏的閱讀方式顯得有點「跟不上潮流」。

  陶敏發現,身邊有很多人都在看電子書,也有人喜歡聽書,確實將閒散的時間利用了起來,但她一直不習慣這樣的閱讀方式。

  「我喜歡寫東西,看到書裡喜歡的段落或者內容,習慣圈圈畫畫,在紙上記錄感受。」她有時候也會寫一寫讀後感或者短評,對她而言,這是一種記錄。

  家裡的每一本藏書,也是她精心選擇的。擔心書弄丟,陶敏給自己買的書都做了編號,比如記下書名、購買地點以及購買日期等等。書偶爾有破損,也會認真修補。

  「有人看書折頁做記錄,我也受不了。」她至今比較抗拒看電子書,「單純閱讀時,我更喜歡紙書的那種質感。」

  「我喜歡買書,但愛看電子書」

  「在快節奏的社會,隨時隨地都可以讀起來才是獲取知識有效的方式。」「80後」塗菲如此概括自己的閱讀方式,「所以,我習慣看電子書。」

  因為喜歡買書,每次搬家,份量不輕的藏書都讓人有些怵頭,「有時收藏書像是松鼠囤松果,辛苦收集那麼多,但一個冬天吃掉的是很少的一部分。」塗菲解釋。

  她下載了閱讀軟體和各種閱讀客戶端,「等人的空閒可以看書。但太厚的紙書沒法帶;電子書的話,即使只帶手機出門,也能愉快地在起碼五六本書中選擇吧。」

  「也可以看當時的心情,選一本電子書讀。外文書可以隨時屏幕取詞翻譯。」她調侃道,「都說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那看電子書能讓抽絲抽得更快一點吧。」

  閱讀方式「更新」帶來的改變

  簡單歸納的話,除了看紙質書、電子書之外,有人認為,聽書也是一種閱讀的方法。塗菲說,老年人很喜歡聽書,特別是開車的時候,這也是一種消遣。

  第十七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主要成果顯示,2019年,中國有三成以上(31.2%)的國民有聽書習慣。其中,成年國民的聽書率為30.3%。

  人們可選擇的閱讀方式多了,類似「碎片閱讀」的話題近幾年也出現得越來越多。有人感嘆紙質書正在失去市場,也有人覺得不用過分焦慮,無非是獲取知識的方式變了。

  針對「淺閱讀」,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長徐升國表示,數位化閱讀方式中會有「碎片化」內容,但也有使用電子閱讀器等讀書的情況,「淺」與「深」的閱讀同時存在。

  如此說來,更值得關注的是閱讀本身。陶敏覺得,不同閱讀方式只是介質不同,重要的是讀到好書時的獲得感和滿足感,「肯多拿出時間看看書,就值得鼓勵。」(應受訪者要求,陶敏、塗菲為化名)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魏金金 )

相關焦點

  • 看紙書、聽書……讀屏時代,你的閱讀方式變了嗎?
    日前媒體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調查統計,北京市2020年居民閱讀總指數大幅提高,達到83.62。其中,居民「個人閱讀指數」達到87.98。  讀好書能令人眼界開闊。眼下,人們的閱讀方式也有了多種選擇:讀電子書、聽書、看紙書……當你想讀書的時候,更青睞哪種?資料圖:市民來到北京西單的網紅書店「鍾書閣」消暑、充電。
  • 樂活關注|看紙書、聽書……讀屏時代,你的閱讀方式變了嗎?
    日前媒體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調查統計,北京市2020年居民閱讀總指數大幅提高,達到83.62。其中,居民「個人閱讀指數」達到87.98。讀好書能令人眼界開闊。眼下,人們的閱讀方式也有了多種選擇:讀電子書、聽書、看紙書……當你想讀書的時候,更青睞哪種?
  • 讀屏時代,你的閱讀方式變了嗎?
    日前媒體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調查統計,北京市2020年居民閱讀總指數大幅提高,達到83.62。其中,居民「個人閱讀指數」達到87.98。讀好書能令人眼界開闊。眼下,人們的閱讀方式也有了多種選擇:讀電子書、聽書、看紙書……當你想讀書的時候,更青睞哪種?你是「低頭族」中的一員嗎?
  • 閱讀方式更新帶來改變 聽書電子閱讀逐漸崛起
    日前媒體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調查統計,北京市2020年居民閱讀總指數大幅提高,達到83.62。其中,居民「個人閱讀指數」達到87.98。讀好書能令人眼界開闊。眼下,人們的閱讀方式也有了多種選擇:讀電子書、聽書、看紙書……當你想讀書的時候,更青睞哪種?你是「低頭族」中的一員嗎?環顧四周,候車室、通勤路上,「低頭族」似乎隨處可見。
  • 「低頭族」越來越多,你還願意翻翻書嗎?
    其中,居民「個人閱讀指數」達到87.98。讀好書能令人眼界開闊。眼下,人們的閱讀方式也有了多種選擇:讀電子書、聽書、看紙書……當你想讀書的時候,更青睞哪種?資料圖:市民來到北京西單的網紅書店「鍾書閣」消暑、充電。中新社記者 蘇丹 攝你是「低頭族」中的一員嗎?
  • 讀屏時代,如何享受閱讀之美
    據統計,2018年全國數字閱讀用戶已達4.3億人,人均數字閱讀量已達12.4本,人均單次的閱讀時長達到71.3分鐘。未來數字閱讀會有怎樣的前景?身處「讀屏時代」的我們,應如何擺脫「淺閱讀」之困,享受閱讀之美? 1.「一屏萬卷」—— 數字閱讀蔚然成風 【案例】 近日,家住上海的顧曉玲開始了《人類簡史》的閱讀之旅。
  • 疫情下的「全民閱讀」:「聽書」成新寵
    ■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吳岱霞變化長沙「有聲讀物」閱讀者增長接近3.7倍日前,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在線發布第十七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調查顯示,2019年我國成年國民數位化閱讀方式(網絡在線閱讀其中我國成年國民和未成年人有聲閱讀繼續較快增長,成為國民閱讀新的增長點,移動有聲APP平臺已經成為聽書的主流選擇。
  • 積累「閱讀主題」素材的同時,反思新時代下閱讀問題、意義和方式
    有人更是警告:當你半夜醒來,發現自己好長時間沒讀書了,而且沒有任何負罪感的話,那你就已經墮落了。有研究表明,愛閱讀的人常有判斷能力和自控能力,語言豐富、思維縝密;不閱讀的人往往想法簡單、語言貧乏,甚至細胞的分裂都比前者要少。「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用知識祛除心中的黑暗,我們才能以更積極的姿態為人處世,涵養社會的底氣和定力。
  • 時代出版出售懶人聽書淨賺1.8億元 有聲書行業變革進行時
    時代出版出售懶人聽書   1月17日午後,時代出版(600551)公告稱,旗下時代天和基金擬轉讓所持有的圳市懶人在線科技有限公司12.0350%股權(簡稱「懶人聽書」),轉讓價格為3.25億元。   據介紹,時代天和基金是時代出版2017年以自有資金人民幣1億元參與發起設立的基金,時代出版持股比例 99.97%。
  • 十點讀書發布2021聽書會員戰略 CEO林少稱未來有聲書市場將超電子書
    另一方面,人人都是創作者的時代即將到來。今年4月,微信通過視頻號入局短視頻直播風口,這對閱讀行業意味著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閱讀內容生產者和傳播者,閱讀的鏈條粘性將獲得更大提升。短視頻及直播風口已成共識。林少提出,「未來短視頻和直播將成為最常態的信息交流平臺。
  • "聽書"成新寵 2- 3月,長沙圖書館"有聲讀物"閱讀者增3.7倍
    ■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吳岱霞 變化 長沙「有聲讀物」閱讀者增長接近3.7倍 日前,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在線發布第十七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調查顯示,2019年我國成年國民數位化閱讀方式(網絡在線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Pad閱讀等)的接觸率為79.3%,較2018年上升了3.1個百分點
  • 有聲閱讀融入生活 聽書市場日漸火熱
    「白天在單位忙工作,一整天對著手機、電腦處理工作,晚上回家後還要做家務、照顧孩子,根本就沒時間拿起書來讀。」在我市一家央企任職的80後市民郭媛說,「好在這兩年時興聽書,下載一款聽書App,付費開通會員後就可以挑自己喜歡的書聽,隨時隨地想聽就聽,不僅解了讀書的『渴』,還能解放手眼,不耽誤幹活兒,一舉兩得。」  郭媛表示,聽書習慣是受到了孩子聽故事的啟發。
  • "90後"愛讀什麼書? 選擇娛樂化、數字閱讀是趨勢
    原標題:「90後」: 讀書選擇娛樂化 數字閱讀是趨勢(不同時代 不同閱讀風尚(五))   「我最近在讀《三體》,這本書得過雨果獎。之前上課的時候老師推薦過,但一直沒看,前幾天去三聯書店的時候就買回來了,剛開始看。」
  • 產品分析報告:懶人聽書,領跑有聲閱讀
    「看」已經不是唯一的閱讀方式,有聲閱讀市場前景廣闊,是繼紙質書、電子書之後的第三種出版力量。懶人聽書是有聲閱讀行業的領先者,本文就懶人聽書的使用體驗,從市場、用戶等方面進行分析並提出個人的一些看法。
  • 來天心「聽書」吧!有聲文化,讓閱讀更輕鬆
    在國家加快發展5G網絡、人工智慧、大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大背景下,電子書、有聲書、視頻書等新型載體豐富了居民的閱讀方式。天心區文旅體育局以此為契機大力推進「全民閱讀」,在湘府文化公園以及金盆嶺街道夏家衝社區推出了有聲文化陣地——線上掃碼聽書平臺。
  • 喜馬拉雅423聽書節收官 有聲閱讀推動全民閱讀不斷深化
    4月26日24點,為期5天的喜馬拉雅423聽書節畫上圓滿的句號。從《張愛玲全集有聲劇》等多部重磅專輯上線,到百位大咖直播,再到全民共建有聲圖書館,一次次將423聽書節推向高潮。閱讀與靈魂、經典與思想在喜馬拉雅423聽書節碰撞和交融。  在有聲閱讀迅猛發展的大趨勢下,喜馬拉雅成為新的「流量池」。
  • 懶人聽書會員升級《鬼吹燈》《孤城閉》原著有聲書免費聽
    包括了近期熱播影視劇原著有聲書《鬼吹燈一:龍嶺迷窟》《孤城閉》,重磅原創文學小說《鬥羅大陸:絕世唐門》,經典文學作品《百年孤獨》《失樂園》《夢裡花落知多少》等;更有《明朝那些事兒(兒童版)》《說給兒童的中國歷史》《特種兵學校(第二季)》等經典兒童有聲書,以及《和復旦名師一起品讀經典國學》《史丹福大學經濟學思維課》等重磅精品課。
  • 眼睛省著用 冰城人愛用耳朵閱讀|微信讀書|哈爾濱|樊登讀書|聽書|...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很多人感嘆,中國人的閱讀時間越來越少。2020年,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的第17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每天讀紙質書時間為19.69分鐘,比2018年減少了0.12分鐘。僅有超一成(12.1%)的國民平均每天閱讀1小時以上圖書。與此同時,「聽書一族」正在悄然壯大。截至去年年底,「樊登讀書」哈爾濱註冊會員已突破50萬人。
  • 懶人聽書「書舟計劃」第三期圓滿落幕
    近日,懶人聽書聯合平臺獨家主播關彥之落地「書舟計劃」第三期,前往遼寧省大連市莊河市城山鎮中心小學、普蘭店區第二十一中學兩所學校,為孩子們送去愛心圖書、文具及聽書設備。作為懶人聽書人氣主播,關彥之的公益捐贈也在粉絲中起到示範作用。
  • 懶人聽書首度「上天」攜手春秋航空打造高空聽書體驗
    伴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和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移動音頻以其無與倫比的伴隨性和無限性等優勢,迅速發展,並成為越來越多人接收信息的重要方式。同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乘坐飛機也成為了人們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然而,狹窄的空間,密閉的環境,且不能使用手機等通訊設施的問題常常讓人感到旅程枯燥乏味。但隨著機載WIFI技術的不斷成熟,在飛機上「聽書」正在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