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M O 2 0 2 1
距離蝦米音樂關閉傳言還沒過40天,一則官方公告於今天發布:蝦米音樂將於2021年2月5日0點停止服務。
對於一些音樂發燒友來說,一個音樂平臺,尤其是自己賴以生存的音樂平臺停止服務(也就是倒閉)意味著什麼?用一句現在很流行的話來說,那就是爺的青春結束了——你還別說,現在還用蝦米聽歌的,可能真的都是「爺」那一輩兒的人,都是為我們修好路的G。
來自蝦米音樂的經驗分享
稍微了解一點我們這音樂環境的人,都知道蝦米是「小眾音樂愛好者」的棲息之地,誇大點說,蝦米就好比供鳥類駐足休憩的最後一片溼地;縮小來講,就單純我的垂直領域——嘻哈音樂來說,即使離我有一段時間了,但我還是知道蝦米音樂有過非常輝煌的一段時期。
你現在去蝦米音樂的一些評論區看看的話,發現很多熱門評論都停留在5年、6年甚至是7年前,在 Future 的專輯《Pluto》的評論區,你還可以看到8年前對 Future 作品的認同(2013年也剛好是蝦米音樂被阿里收購的那一年),當然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而在嘻哈音樂之外的領域,肯定還有更早的。
原來人們對Future嗓音的吐槽能追溯到這麼久之前
而國內的嘻哈音樂人就更不用說了,相信他們當年發歌的首選就是蝦米,因為說唱足夠小眾,而蝦米也是。
這是 real shit
龍膽紫2013年的專輯《W.T.F》都知道吧,估計現在只有蝦米這兒有了。說到這兒蝦米就有點像是中文說唱古老的寺廟,可以供人朝拜的那種。
而中文說唱史裡一些 beef 事件裡的 diss track 你也可以在蝦米裡找到,再到大大小小的廠牌項目以及早期中文說唱的專輯、帶子其實蝦米都有。
如今已經籤約Cash Money的嫩桃弟弟 6年前就加入了蝦米
因為對於一個嘻哈音樂人以及相關的聽眾(或者說任何 underground 的、小眾的音樂群體)來說,蝦米有先發優勢。當年的蝦米音樂有無數小眾音樂愛好者自己上傳的生僻曲庫,同時還有中國的地下音樂場景產生的音樂,自然也成了一個相對小眾音樂的討論區,當時的貼吧和豆瓣在一定程度上是無法和蝦米媲美的;而蝦米官方對小眾音樂的重視,也讓蝦米有了所謂「中文音樂平臺最細緻的曲風標籤分類」。
之前唯一一個有分類的音樂播放器(即使有的不是很準)
還有隻有國外播放器才有的credits
包括製作人、廠牌,這些都是國內目前忽略的東西
但即使有這麼細緻的、學院派的功能,蝦米還是沒能走起來。
所謂的「小眾音樂愛好者」再多,都不如某音熱門音樂人粉絲的一個零頭,因為投資方的關係,蝦米一直沒有收到重視,而隨後網易雲音樂的異軍突起,讓這一批核心用戶大量流失。網易雲直接從蝦米拖庫的做法雖然為人不齒,但也真的是……效果拔群,網易雲沒多久就按照蝦米的模式把人都給騙過來了。
兩個平臺《DS2》的評論區,可以看出蝦米已經開始做類似樂評的討論了,而網易雲才剛開始標記。而且值得注意的是,網易雲評論區的這些用戶90%都是帶標的,都是願意在音樂上花功夫的人。
雖說網易雲欺負蝦米這位年長的「老同志」,甚至還「來偷、來騙」(具體一些事件就不多說了,抄襲模仿常有的事),但這也只是輸了點口碑,並不致命;真正致命的還是輸了版權大戰被搶走的那些主流樂迷,或者說「音樂消費者」吧。
網易雲崛起之後,酷狗音樂(我之前最常用的音樂平臺)被騰訊收購,成立了TME騰訊音樂集團,而蝦米音樂的老闆阿里直接領投網易雲;而在上個月,TME 對環球音樂集團的股份購買力度又加了10%,也就是說TME 手裡已經有20%環球的股份。(有沒有人記得上個月 Lil Wayne 賣 Young Money 版權給環球的事?)長遠來看,這些投資都是有眼光的。
而隨著目前國內「音樂消費者」消費觀念的改變,「音樂付費群體」的數量是穩步增長的,各家的音樂會員價格也是幾乎差不多,平均下來一天就幾毛錢,而蝦米的會員會通過阿里各個app的活動贈送,像我的白嫖會員就還有將近700天才過期。(已經嗅到倒閉的味道了)
所以說到底,蝦米的失敗只是因為版權,或者說是曲庫的問題。TME 家大業大,說它是一手遮天也完全沒問題(他們甚至還出了一個叫MOO音樂的app,功能劃分啥的和蝦米特別相似,似乎也是為發燒友而建的,最重要的是,會員也可以白嫖,曲庫和QQ音樂共享),如今唯一能和它抗衡的只有網易雲音樂了,正在崛起的其他音樂平臺(比如咪咕音樂)能走多久我們也不能去假設。
中國音樂平臺之間的戰役都是圍繞版權之間展開的,雖說用戶數量再多,也與他們無關,控制這些的權利根本不在用戶手裡,但平臺的消失難受的還是用戶。
《當喬丹知道蝦米要離開我們之後》
不僅是用戶換平臺會感到隱隱作痛(論搬家時的痛苦),音樂人也同樣如此,這條傳言剛出來的時候,我問了一個音樂人,他說這是真的,而且歌手換平臺都是有陣痛期的,他們之前是在蝦米,之後到了網易雲,而如今是在TME。
蝦米的沒落的確是市場優勝劣汰的選擇,因為它不足以和其他音樂平臺爭奪版權。看著自己收藏的歌曲漸漸都變灰的時候,你是難過一秒還是難過十秒?你是繼續用下去還是已經找到新的「家庭」了?
在國外,這個時期似乎是早就過了。他們之前可能是在 MySpace、DatPiff、Sound Click 或者說 Live Mixtapes 這樣的網站棲息,而後 SoundCloud 的出現改變了行業,再到現在 Spotify 這樣功能完善的音樂流媒體平臺的出現,美國的音樂戰役早已結束,他們不會為版權問題而苦惱,他們擔心的問題可能是自己的洩曲以及宣發、電臺、話題關注度等是否到位。
就像 Lil Uzi Vert 經常念叨著「好想回到15、16年時自己在 SoundCloud 發歌那時候」一樣,讓一種東西大眾化,改變是在所難免的——我們都知道 SoundCloud 有一天會相對沒落,我們也知道蝦米終有一天會倒下,只是在悲嘆之中我們可能忘記了那一天的到來,而回過神來時,它已經不在那兒了。這也證明了2020年還在罵中國有嘻哈的 rapper 節奏是有多慢。
蝦米音樂就像一條涓涓細流,供少量的人在其身上流淌,但它總有乾涸的時候,而到那時,又有多少人會呆在原地的?乾涸的不僅是蝦米音樂的河水,也是小蝦米們的眼淚,是用戶們的眼淚,更是時代的眼淚。
一個音樂平臺的消失並不能抹去人們之前對它的回憶,時代永遠在前進,有失去的供我們緬懷,也有新來的供我們探索。
當我們終將告別某種生活方式,主動或者被迫地迎接另外一種生活方式時,只是時代在提醒你,是時候改變了。
向所有的OG們致敬,向蝦米音樂致敬。
文:Mkuag
排版:Mkuag
圖片均來自網絡
參考資料:
1. 蝦米咋又要關閉了? 作者:楊子虛
2. 知乎:【如何看待網傳「蝦米音樂」即將於 2021 年 1 月徹底關閉?目前蝦米運營狀況如何?】的回答。作者:南風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