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他馴鷹60餘年,一生與鷹為友 奇趣

2021-02-08 絲路發現

請點擊上方 微信公眾號,關注我們

或搜索微信號:絲路發現



在天山下的曠野裡,夏裡甫汗·卡孜依老人騎在馬上,左手執韁,右手架鷹,仿佛又恢復了年輕時候的豪氣勇武。(攝影 / 吳同生)


傳說,在成吉思汗帶領他的剽悍鐵騎西徵中亞和西亞的過程中,其軍隊序列中編有一支架鷹的部隊。在臨戰前,這些被馴化的猛禽讓敵軍以為是神兵下凡相助蒙古軍隊。


到了現在,隨著時代的演進,這些令敵人聞風喪膽的馴鷹已漸近絕跡,不過在廣袤的新疆草原上,這種古老的馴鷹文化還在新疆獵手的口耳相傳中小範圍流傳著。還有一些年老的馴鷹人,執著地固守著這種文化傳統。70歲的夏裡甫汗·卡孜依老人就是新疆哈密地區巴裡坤縣薩爾喬克鄉蘇吉東村的一位老馴鷹人。



《絲路發現》7月刊

文 | 田蓉紅

攝影 | 吳同生、趙君安



1 懸崖上尋覓小鷹


夏裡甫汗·卡孜依的馴鷹技藝來自自己的父親。如果從10歲他跟著父親幫忙熬鷹開始,他的馴鷹經歷已經有60多年了。這60多年,他馴過20餘只鷹,總結出了一套自己的馴鷹經驗。


馴鷹的人都知道,成年鷹不好馴服,它骨子裡與生俱來的傲氣和曾經搏擊長空的經歷讓它很難接受被蒙起眼睛圈養的生活。在哈薩克馴鷹人的心裡,成年鷹脾氣大、性子烈,不如小鷹好馴。夏裡甫汗·卡孜依的父親以前抓過一隻成年鷹,結果它不吃不喝,一個月後硬是剛烈地餓死了。從此後,他們的馴服對象主要就是小鷹了。



一路上,我們還拜訪了巴裡坤的另一位馴鷹高手布拉力·賽甫力老人,他的獵鷹揮動翅膀時,一股巨大的衝擊力逼迫著我們向後躲避。(攝影/吳同生)


巴裡坤縣境內西北部的大夾山,蒙語稱為哈套鄂拉,意為「堅硬的石山」。山裡巖石嶙峋,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高崖上,有許多鷹巢。就是這麼險峻的地方,也擋不住一個馴鷹人想要得到一隻好鷹的渴望。


每年的一月到六月,是鷹的孵化繁殖期。馴鷹人多會在五月去捉鷹,回來餵養、馴化。高山上的鷹巢中,有的裡面產有兩隻鷹卵,有的裡面只有一隻鷹卵,一般來說,馴鷹人更喜歡一隻鷹卵孵化出來的小鷹,他們認為那樣的小鷹更強壯矯健。在多次跟蹤,確定了捕獲目標後,他們就會守在那裡,等待機會捕捉小鷹。


孵化的時候雄鷹和雌鷹是有分工的,一隻出去找食,另一隻就留著孵化。母鷹的體形大,護巢心理也更強,總是警惕地打量四周的動靜。馴鷹人的目標是出生後四十天左右的小鷹,他們連續多日蹲守,看到雄鷹和雌鷹都飛離了巢穴,幾個人趕緊從崖頂上把身體較輕的同伴用繩子放下去,快速地抱起小鷹,快速地拉回去。


在馴服期,鷹被套上「吐馬哈」(特製的眼罩),放在一根橫吊空中的橫木上,馴鷹人扯動這根「爾尕克」(熬鷹架),使鷹無法穩定地站立。(攝影 / 吳同生)


鷹也很聰明,它們的巢不會距離崖頂太近,總有十幾米的距離,這期間,如果碰到鷹回來就很危險。有一次,夏裡甫汗·卡孜依和同伴在捉小鷹的時候,遇到雌鷹飛了回來,它在抱著小鷹的人身邊飛來飛去,大翅膀輪番扇著,勁風迫擊著他們,著實讓人害怕。


即使再小的鷹,被抓回來後也有氣性,七八天時間不吃東西,餓得奄奄一息。最後熬不住了,馴鷹人給點動物的內臟,就會狼吞虎咽地吃了,也由此從心理上逐漸有了對主人的依賴。這時起,開始正式進入馴服環節。


1 馴鷹也是訓人


捕捉回來的鷹,不論大小,都有野性。為了防止它們看到東西焦躁不安、攻擊人或逃跑,聰敏的馴鷹人發明了一種用皮革製成的「吐馬哈」(特製的眼罩),平時把吐馬哈戴在鷹的頭上,鷹會很安靜,只有在餵食或者捕獵時才取下它。


馴鷹人用肥皂和熱水給鷹洗澡,徹底洗乾淨它身上的野氣,鷹會把以前殘存的記憶都忘了。(攝影/吳同生)


獵鷹的獵爪如同匕首一般鋒利。它腿部特殊的鎖定機制,可以使獵鷹抓起超過自身體重10倍的獵物。(攝影/吳同生)



「吐馬哈」是一種特製的眼罩,平時把吐馬哈戴在鷹的頭上,鷹會很安靜,只有在餵食或者捕獵時才取下它。(攝影/吳同生)


鷹的食量很大,一頓會吃一二公斤的肉。但在馴服期,鷹被套上「吐馬哈」(特製的眼罩),不僅要接受飢餓的考驗,主人還會把它放在一根橫吊在空中的橫木上,來回扯動這根「爾尕克」(熬鷹架),發現鷹瞌睡就用木棍擊打它的腦袋,人也跟著熬,所以與其說熬鷹還不如說是熬人。而之所以讓鷹站立在這麼一個晃悠悠的「鞦韆」上,是為了讓它適應日後馬背上的晃蕩,否則馬匹奔跑起來後,鷹的翅膀容易張開,就無法及時俯衝捕捉獵物。這樣馴出的鷹,在馬背上坐得整齊,一旦眼罩拿開,就能準確撲向獵物。


經過幾天的煎熬,鷹的野性意志被徵服,會閉上它那不可一世的眼睛,精疲力竭地摔倒在地。這時,要往鷹頭上澆涼水,使其甦醒,再扔給它一件主人的衣物,昏昏欲睡的鷹會抱著其睡覺,衣物上有主人的氣味,鷹會認下來,產生依賴。三天後,馴鷹人會用肥皂和熱水給鷹洗澡,徹底洗乾淨它身上的野氣,鷹會把以前殘存的記憶都忘了。


小鷹在半個月之後就逐漸得以馴化,這時才開始餵食。此時要把鮮肉的血水衝洗掉再喂,俗稱「白肉」,否則,鷹吃了帶血的肉很容易發胖。為了鞏固鷹對主人的依賴,每餵一口食物,都在上面沾上主人的唾沫,有的則直接掰開鷹嘴,往裡面啐唾沫。



鷹與馴鷹人之間的情感是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出來的。被馴服的獵鷹在心理上會逐漸對主人產生依賴,布拉力·賽甫力老人看他的愛鷹時,目光中也充滿了憐惜。(攝影/吳同生)


檢驗一隻鷹的體力時,馴鷹人會站在百米開外手拿食物引誘鷹,如果鷹直接飛過來,停在戴了皮筒的手臂上則證明它肥瘦剛好。如果鷹飛到中途需要落下去休息,那就證明鷹的體積過胖,體力乏弱。此時,需要給鷹進一步「減肥」。


「減肥」時,拿一塊碎毛氈浸在水中,泡軟後擰乾、壓縮體積,把它裹在肉塊中讓鷹吞食下去。鷹天生具有把體內雜質積團吐出的功能,不但祛火,而且能起到去除腸油和胃裡不消化的殘留物。這樣反覆餵食反覆嘔吐,直到鷹的體重達到適合的要求。期間,還要讓鷹站在冰塊或冰冷的石頭上,陰氣順著它的腿爪蔓延全身,讓它的體能、體質達到抗耐的極限。在以後的捕獵過程中,會更勇猛,更有耐力。


1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


獵鷹的主要捕獲對象是狐狸和兔子,主人把事先準備好的狐狸皮和兔子皮拿上,呼喚著鷹,提示它前去捕捉。如果鷹無動於衷,則還需要繼續熬鷹,等鷹飢餓難耐的時候,再拿狐狸皮和兔子皮訓練,鷹會直接撲過去。



馴服期飽受煎熬的獵鷹往往充滿攻擊性,一旦去掉眼罩放開後,見到獵物,它便會直撲過去。(攝影/趙君安)


野外調馴,要先把鷹用於掌握平衡的12根尾羽用線縫起來,讓它無法高飛,只能在小範圍內活動。飽受煎熬的鷹此時充滿攻擊性,去掉眼罩後見到獵物,它便會直撲過去。馴鷹人隨身都帶著一個裝食物的袋子,鷹捕捉到獵物後,會及時給它獎勵一點食物。時間長了,鷹和主人間便逐漸有了默契——鷹見到獵物的標本便會去追逐,並用雙爪緊緊地把獵物壓住,直到主人過來餵給它食物,它才會任由主人收走獵物。


這樣訓練一段時間,主人會拆去尾部的線,但為了防止鷹逃跑,要在腿上拴一根長繩,像放風箏似的讓它去捕獲獵物,待熟練後,可將手中的繩子鬆開,但不能取掉。因為它一旦要飛跑,繩子還吊在空中,獵手騎馬容易追到。


每年十月,巴裡坤山區便開始降雪,幾場雪之後,期待已久的馴鷹人便會呼朋喚友,相約一起出去捕獵。都說「鷹飽不捕獵」,出發前,照例會讓獵鷹餓上一兩天,並準備好充足的誘鷹食物,作為獎勵和收獵之用。



夏裡甫汗·卡孜依老人向我們展示他收藏的多年前獵鷹捕獲的戰利品。現在馴鷹需報批當地政府部門並獲得「野生動物馴養許可證「才行,在尊重傳統生活的同時,動物保護意識也逐年加強。(攝影/吳同生)


捕獵要早早出發,太陽剛出來時,狐狸、兔子等小動物從雪地上奔跑而過的足跡清晰可辨。循著蹤跡,很容易便能發現獵物。雖然鷹目光銳利,雙爪尖銳,但是,在獵捕過程中,有些狡猾的對象也會使用「詐術」或者拼死反攻。


有一年冬天,夏裡甫汗·卡孜依老人和同伴早上帶著獵鷹出去,跟著一道狐蹤,追到巴裡坤西北部的阿什哈拉山附近,發現了獵物,夏裡甫汗·卡孜依取下鷹的眼罩,鷹如離弦的箭直射出去,隨後從天上俯衝下去。


都說奸詐的狐狸遇到追逐的鷹從不回頭觀望,只從地上的影子判斷危險的遠近。這次它們遇到的是一隻很有逃生經驗的狐狸,在鷹俯衝而下快到地面的一剎那,狐狸突然停止不動,眼看鷹直衝下來,它忽然回頭向相反的方向逃去。來不及收翼的鷹落在地上後,再起飛時,狐狸已經逃出了很遠。雖然最終它還是被鷹抓獲,但是夏裡甫汗·卡孜依老人說,這樣的情況對鷹來說也很危險,有些鷹俯衝力度太大,快到地面時,獵物逃脫,鷹會直接撞擊到地面,輕則翅翼受傷,重則就會撞死。


有經驗的馴鷹人會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放不放鷹。遇到體積較大或者不好對付的獵物,通常要人鷹配合,才能成功。一般情況下,鷹遇到獵物的時候,都會很興奮。有多次獵獲經驗的鷹會選擇從後面抓住獵物的後腿,在它們回頭的一瞬,另一隻爪子直撲面門,然後把暈頭轉向的獵物緊緊壓在身下。


獵鷹的殺手鐧就是獵爪,它們如同匕首一般鋒利。獵鷹在抓取獵物時,腿部具有一種特殊的鎖定機制,可以防止腳爪的滑脫。它的作用如同一對鏈式的鎖扣,當腳爪抓住物體後,肌腱會使腳爪鎖定,這樣獵鷹就能抓起超過自身體重10倍的獵物。獵鷹的體形雖然不是最大的,但戰鬥力絕對首屈一指。


哈薩克人素來有訓練鷹在草原上長途追擊野狼的傳統。經過訓練的鷹,可以在草原上長距離地追逐狼,等狼疲憊不堪時,一爪抓住其脖頸,一爪抓住其眼睛,使狼喪失反抗的能力。遇到狐狸或者狼的時候,馴鷹人會藉助皮鞭和刀子在一側幫忙。

馴鷹也有危險,2013年,夏裡甫汗·卡孜依馴鷹的時候,鷹一個爪子抓在胳膊,另一隻爪子抓到了眼睛上,差點把眼睛弄瞎。


出去打獵,看見獵物,馴鷹人和鷹都很高興,一年冬季,他帶著獵鷹去喬恩季巴依克孜勒山(在鷹嘴山以東2公裡,巴裡坤至博爾羌吉鎮公路北側,山體多為赭紅色。1934年,一名叫喬恩季的哈薩克牧民常在該山中抓鷹,因而得名。)裡打獵,騎馬到山頂上後,他發現了一隻狐狸,隨後取掉鷹的眼罩,鷹向著獵物俯衝下去。這隻狐狸也很狡猾,被捉後居然翻身死死壓住鷹的翅膀,鷹用爪子抓住狐狸嘴,在地上翻滾。看見情況緊急,夏裡甫汗·卡孜依一揮馬鞭,馬直接從三米高的石頭上跳了下去,及至走到跟前,狐狸已經站起身來,獵鷹一隻爪子抓住狐狸,一隻腿上拴著的繩子纏在灌木上,無法拉近。夏裡甫汗·卡孜依老人趕緊拿出隨身攜帶的小刀直刺過去,才讓狐狸斃命。


鷹在抓到獵物的時候,會野性大發,馴鷹人及時餵食給予鼓勵,另一側的同行者則乘機拿走獵物。在馴鷹人中還有一個不成文的約定,幾個人同時出去,放鷹一定要單獨放,不然鷹之間也會相互有衝突。抓回來第一個獵物要送給朋友,不然下次出去捕獵會一隻也打不上。當然,接受贈與的朋友如果覺得過意不去,也會用回贈羊只的方式表示感謝。


馴服一隻獵鷹雖然不容易,但馴鷹人也有自己的約束,即使再優秀勇猛的鷹,它們也不會讓其終生捕獵。通常情況下,四歲的鷹是最勇猛的,六歲左右,就可以放開了,讓它們重回天空,交配繁衍。


渴望自由,是鷹的天性,對於飛回藍天的鷹,馴鷹人他們會坦然接受。鷹與馴鷹人之間的情感是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出來的。採訪中,夏裡甫汗·卡孜依老人笑著對我們說,哈語中鷹被叫作「布爾克提」,他給自己的第一個兒子取名叫「布爾克提拜」,鄰居們都直接叫他老鷹。他給自己最喜歡的鷹則取名叫「金眼睛」。鷹的食量巨大,四歲左右的鷹,三天要吃兩公斤肉。一次,鷹沒有肉吃了,他偷偷宰了只小羊,為此,妻子和他狠狠吵了一架。


夏裡甫汗·卡孜依老人已經七十多歲了,現在也有意識地把馴鷹的技能傳授給兒子。當我們提出要拍張照片的時候,老人欣然答應。在天山下的曠野裡,他騎在馬上,左手執韁,右手架鷹,仿佛又恢復了年輕時候的豪氣勇武。



版權聲明:本文為《絲路發現》雜誌原創稿件,版權歸《絲路發現》雜誌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抄襲、盜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若違反上述聲明,本刊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新疆草原上的訓鷹人:40年訓鷹7隻 一生與鷹為友
    新疆草原上的訓鷹人:40年訓鷹7隻 一生與鷹為友   中新網伊犁2月28日電(史恭敬)在新疆伊犁州新源縣喀拉布拉鎮,有一位63歲的哈薩克族老人名叫艾來達爾·艾斯拉力,他是家族的第三代訓鷹人,他一生與鷹為友,馴鷹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生活內容。
  • 神秘馴鷹:男子獵捕14隻鷹隼
    10日,通過圈內人士,記者聯繫到了兩家販鷹店的老闆,一家在河北、一家在昆明。記者詢價,河北的老闆極力向記者推薦南松、南擺兩隻鷹雛,但得知記者身在成都後,該老闆頓時失去了熱情,「遠了點,運送有風險。」而昆明老闆向記者推銷的則是今年最後一批鳳頭隼雛。老闆介紹,他的雌隼雛在一斤二兩、雄的在一斤左右,價格均為600元。
  • 蒙古馴鷹獵人
    他一手拉著韁繩,控制身下的馬,另一手則擎著一隻7公斤重的鷹。Bashakhan和鷹同時望向遠方的地平線,找尋獵物的蹤跡。忽然,Bashakhan呼號起來,放飛了停在自己手臂上的鷹,鷹猛地衝向山底,向獵物襲去。英國攝影師John Alexander在一旁記錄著這一切。西伯利亞的風帶著塵土吹到他的臉上,他覺得這裡的一切都如此不可思議。
  • 馴鷹高手——用眼神跟鷹隼對話(組圖)
    陳曉鵬是一個馴鷹高手。  在寮步有這麼一位90後小夥子,他十來歲就開始與鷹隼相處,如今已是9個年頭,雖曾被無數次抓傷,甚至抓穿過手掌,但他一直沒放棄,他和鷹隼們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如今已成為國內一名馴鷹高手。他能通過鷹的雙眼,讀懂對方在想什麼。他就是陳曉鵬,香市動物園的馴鷹員。
  • 廣東一男子參與賣鷹被抓,馴鷹過程被曝光!
    他還將交易地點選擇在茂名市濱海新區某工地前的公路邊,地處偏僻,行人車輛較少,便於逃脫。10月12日14時許,在約定地點進行交易時,該男子先讓一名同夥駕駛摩託車前往「接頭」,在確定前來購買的人員沒有可疑情況的前提下,自己才與另外2名同夥駕駛小汽車帶著2隻松雀鷹「姍姍來遲」。
  • 這民族將馴鷹稱為「熬」,過程非常艱難,十之八九的鷹熬不過去
    這民族將馴鷹稱為「熬」,過程非常艱難,十之八九的鷹熬不過去我國大地上生活著很多種遊獵民族,這些優秀的獵手們在捕獲獵物的過程中,漸漸學會了馴養各種動物作為自己捕獵的幫手,其中就有我們人類的好朋友——獵犬,但是獵犬很多時候只能用來捕獲接近地面的小型動物,對於飛在天上的鳥,獵犬只能將對它乾瞪眼
  • 新疆一「獵鷹」巡邏隊成網紅:柯爾克孜族馴鷹已有幾千年歷史
    據哈拉奇邊防派出所教導員胡東亮介紹,柯爾克孜族有傳統的訓練鷹的習俗,每隻獵鷹都有「戶口」,其主人也有馴鷹許可證。巡邏隊可以利用鷹的敏銳,發現情況和問題;另一種層面上,獵鷹對素有馴鷹習俗的柯爾克孜族護邊員來說也意味著精神激勵。
  • 蒙古馴鷹獵人:仍然鮮活的傳統
    蒙古馴鷹獵人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徐天  發於2020.8.24總第961期《中國新聞周刊》  Bashakhan在山巔站住了。他一手拉著韁繩,控制身下的馬,另一手則擎著一隻7公斤重的鷹。Bashakhan和鷹同時望向遠方的地平線,找尋獵物的蹤跡。
  • 柯爾克孜老人和鷹"兒子"
    這是一個令我敬仰的民族——柯爾克孜族,他們生活在新疆南部的山脈中,世代與鷹為伴,放牧為生。他們把鷹當作自己的孩子,自己的朋友。但不是所有的柯爾克孜族都能馴鷹,首先他們要有當地政府頒發的馴鷹證才能有馴鷹的資格,再次他們要有一顆熱愛鷹的心。
  • 廣東一男子參與賣鷹被抓,竟是這樣馴鷹!
    他還將交易地點選擇在茂名市濱海新區某工地前的公路邊,地處偏僻,行人車輛較少,便於逃脫。10月12日14時許,在約定地點進行交易時,該男子先讓一名同夥駕駛摩託車前往「接頭」,在確定前來購買的人員沒有可疑情況的前提下,自己才與另外2名同夥駕駛小汽車帶著2隻松雀鷹「姍姍來遲」。
  • 《全境封鎖2》TU6馴鷹人無火花飛龍攻略 吸血裝備搭配推薦
    導 讀 鳥人,也就是「馴鷹人」,是《全境封鎖2》中的一把刺客信條奧德賽聯動武器,與該武器相關的配裝也是相當多。
  • 捕鷹人會將鷹的眼皮縫上,拿到市場上賣給馴鷹人
    捕到鷹之後,捕鷹人會將鷹的眼皮縫上,拿到市場上賣給馴鷹人。  馴鷹人將鷹買來後,戴上牛皮手套,將鷹架在手上開始「熬鷹」。「熬鷹」是馴鷹的第一步,將鷹的眼線解開後,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把鷹架在手臂上,然後哪裡人多就帶它到哪裡去。  不知道的人還以為納西男人以鷹作炫耀的寵物,其實這是為了讓鷹習慣與人相處、熟悉人類的世界。
  • 民間故事:「張老倔」馴鷹有方,巧妙化解一劫,王爺深受其苦
    從前,在大青山腳下住著老夫妻倆,一輩子沒兒沒女,靠打獵為生。老漢外號「張老倔」,有一身本事,還是個馴鷹的能手。有個王爺聽說張老倔又馴出一隻獵鷹,不論天上飛的,地下跑的,只要碰上它,一個也跑不了。王爺心想,我要是把這隻鷹弄到手,不是要啥有啥嗎?想到這兒,就叫大管家,帶領一隊人馬到老獵戶家取鷹。人馬一闖進張家,就見老太太鼻涕一把淚一把地在哭呢。一問,老太太說:「操心費力地養了一隻鷹,剛頂用,就飛走了!」「啊,飛了?」這是大管家萬萬沒想到的。他轉了兩下老鼠眼,過去一把揪住老漢的衣襟兒問:「把鷹到哪啦?快說!」
  • 老北京人熬鷹放鷹
    其中引用的一個例句,正是解釋了北京人的「玩兒」:北京人把染上某種嗜好,稱其為「玩兒」,「玩兒」的本身自有一種外人難以體會的樂趣。北京人的玩兒,離不開花鳥魚蟲,在秋天,熬鷹放鷹、玩鴿子、鬥蛐蛐兒、養蟈蟈等等。捕鷹、飼鷹、馴鷹、放鷹是清末民初北京部分王公貴族、八旗子弟的一種嗜好,隨著八旗子弟逐漸淪為一般市民,玩鷹這一活動也逐漸傳到民眾中,只是排場和玩法不同了。
  • 鷹的一生是如何度過的
    鷹的一生鷹生產時至少是雙胞胎,多的可達三四胞胎。母鷹產卵後,耐心地把它們孵化成小鷹,細心地照顧它們。母鷹和父鷹並不為喪子而傷心,反而在一旁鼓勵強者。母鷹和父鷹這樣做的目的有兩個:其一,優勝劣汰,因為只有強者才可以在惡劣的環境中生存下去;其二,讓小鷹從小就明白「弱肉強食」的生存法則,若不心狠殘忍,便無生存機會,而為了生存,可以不顧一切。
  • 瀕臨失傳的會寧馴鷹技藝--放鷂子
    眾所周知,哈薩克等北方遊牧民族至今保留著馴鷹的文化傳統。受遊牧民族的影響,據史載我國在先秦時期就已有馴養鷂子的文獻記錄。    在我們會寧有種古老的馴鷹技藝,俗稱「放鷂子」流傳了千百年。馴鷂的把式會寧人叫「鷂客」,在我記憶中的「鷂客」十分神氣威武:頭戴白草帽,一手駕鷂,一手持鷂棍,,屁股上挎著餵鷂子的食兜,那個派頭,不亞於今天開名車的人。
  • 男子都市養鷹 親手餵食24小時看護(圖)
    風在呼嘯,漫天黃沙飛舞,藍天上有一群鷹飛來……  這是古龍小說《大地飛鷹》裡的場景。在很多人印象裡,鷹,是一種神秘的動物。古時宮廷裡還有專門配備給皇帝的馴鷹師。  有趣的是,在紹興鬧市區的魯迅故裡景區,遊客也常能看到一位單手託鷹的帥氣小夥在人群中轉悠。而那隻鷹,面對不時聚攏的圍觀者,神態安靜自然,一點也不怕生。
  • 狼殿下蒼鷹,是真鷹還是CG事件再升級,訓鷹師家族疑似也被曝光
    同時還指出,片尾中出現了「訓鷹師」的姓名,顯然與「特效製作」的說法相悖。是真鷹,還是CG特效?出現了馴鷹師名字,若說是「以假亂真」的猛禽是片方技術高超的後期製作,似乎也真是諷刺。前面說是cg製作,後面又出現馴鷹人,確實真的很矛盾!劇組打出「CG製作」是不是掩耳盜鈴,不得而知!
  • 鷹的蛻變,鷹之重生
    有一個名字,最有英雄氣,最高貴,最有戰鬥力:它是鷹。這個名字有王者之風,駕御天下的氣魄和膽略。幾百年前,有一個草原英雄以鷹為圖騰。鷹的智慧,鷹的目光,鷹的英雄之氣。帶領著他的部眾,英勇善戰,創造橫跨歐亞大陸的元帝國。他就是世界的徵服者,成吉思汗。目光到處皆為我領土,所見之人,皆為我臣民。
  • 你知道翡翠鷹有什麼寓意嗎?
    眾所周知,鷹是一種非常兇猛的動物,在動物中,其生命力也是最長的,被譽為「蒼穹之王」。而翡翠鷹經常可以將鷹的威武雄姿展現出來,尤其是鷹的一雙眼睛,目光灼灼,宛若睥睨蒼生的姿態讓人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