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航天液體動力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中,六院人沉澱了一份深沉美好而刻骨銘心的記憶。在新中國迎來70華誕之際,六院人有太多的話想和祖國母親訴說,航天液體動力有太多的故事,要向偉大的祖國報告。
透過航天液體動力半個多世紀波瀾壯闊的發展史,我們可以看到一幅幅航天報國、恢弘磅礴的歷史畫卷,看到幾代航天人艱苦創業、勇於擔當的壯志雄心。
1969年12月3日,這是航天液體動力事業發展歷程中,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
這一天,七機部批覆成立067指揮部,宣告了中國液體火箭發動機研製基地的正式誕生,也宣告了作為航天科技工業體系中,一個大型科研生產聯合體的正式誕生。無論是過去的067指揮部、067基地,還是現在的六院,都是航天科技工業體系中的重要成員,承擔著「發展航天,動力先行;打造一流動力,建設航天強國」的神聖使命和崇高責任。
以1969年12月3日為時間軸,向前溯源到1956年,液體動力的前期創業經歷了13年艱苦奮鬥的激情歲月;1956年10月,國防部五院在北京建立,同年11月23日,中國第一個火箭發動機研究室宣告成立;1958年4月2日,成立火箭發動機設計部;1965年,〇六七基地在陝西鳳縣開始三線建設。
以1969年12月3日為時間軸,向後延伸到2019年,液體動力事業的發展,恰逢50年創業創新的輝煌節點。1970年,〇六七基地建成投產;1993年,〇六七基地由鳳縣搬遷西安;2001年12月3日,經國家批准更名為六院;2008年7月22日,航天液體動力重組實施暨新六院成立;2012年9月,中國長江動力集團有限公司融入航天,成為六院大家庭的一員。由此,六院形成陝京滬漢一院四地管理新格局,邁入嶄新發展時期。
自1956年創建以來,已經走過60多年發展歷程。伴隨著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航天液體動力事業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逐步發展壯大。無論是艱辛起步、三線創業時期;還是在調遷奮飛、重組跨越階段,六院人始終不畏艱難、潛心鑽研、創新超越,勇攀高峰,向祖國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優秀的答卷。
中國航天液體動力事業的發展,就誕生之日起,就走了一條攻堅克難的漫漫徵程。液體火箭發動機研製的道路上,充滿了曲折與坎坷。
在六院人的記憶裡,在「發展航天,動力先行;打造一流動力,建設航天強國」的艱難歷程中,經歷了無數的磨難與挫折,但始終沒有動搖過全院幹部職工航天報國的堅定信念。
上世紀50年代末期,我國第一個火箭發動機研究室和發動機設計部先後成立,面對一窮二白極其落後的經濟基礎和科技基礎,再加上蘇聯撤走全部專家的雪上加霜、三年自然災害的重重困難,液體火箭發動機的研製沒有停止前進的步伐,相反卻磨礪了六院人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意志。
新中國成立不到7年,黨中央、毛主席作出了發展航天事業的偉大決策,開啟了「兩彈一星」的輝煌徵程。從那時起,六院人響應黨的號召,肩負「發展航天,動力先行」的崇高使命,篳路藍縷,艱苦創業,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和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下,開啟了從仿製到自主研製液體火箭發動機的艱辛起步和艱難探索。
1960年11月,我國第一枚飛彈1059發射成功;1964年 6月 29日,改進後的某型號飛彈進行了第二次全程試飛。飛彈沖天而起,呼嘯著奔向預定目標,十幾分鐘後目標區傳來消息,彈頭擊中目標。7月 9日和 11日,靶場又接連發射兩枚全程試驗彈再捷報。3發 3中,這標誌著,液體火箭發動機開始走上了從仿製邁向自主研製的發展道路。
1966年 10月 27日,飛彈與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獲得成功,我國開始建立起了屬於中國人自己的中近程、中程飛彈技術體系,標誌著我國真正擁有了戰略打擊力量。而某型號發動機突破高頻不穩定燃燒並試車成功,標誌著我國大型液體火箭發動機的研製、設計,已經開始走向獨立王國。中國第一臺高空發動機的研製,為1970年1月30日我國中遠程飛彈發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特別是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衛星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的成功發射,標誌著航天液體動力助推中華民族探索浩瀚宇宙邁出了嶄新步伐。
從1965年開始,航天液體動力事業開始了長達28年的三線建設時期。在秦嶺深處,六院人在「紅光溝」安營紮寨,艱苦奮鬥、克服困難、創新攻關,在國防建設和航天型號需求的牽引下,完成了一系列火箭發動機研製工作,特別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長徵系列運載火箭主發動機的研製定型,使中國火箭運載能力進入到世界五強,戰略飛彈的射程邁入洲際時代。
三線建設時期,工作條件極其艱苦,生活環境極為惡劣,正是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六院老一代三線創業者發揚戰天鬥地、排除萬難、勇往直前、拼搏奉獻的革命精神,在研製成功了不同種類、不同用途、不同型號、不同推力的一系列液體火箭發動機的同時,也不斷錘鍊了六院人勇於拼搏奮鬥,勇於攻堅克難的頑強品格。
1980年、1981年、1990年的三次特大洪水泥石流災害,讓六院前身067基地遭受了毀滅性打擊,洪水和泥石流衝毀了道路、橋梁、廠房、家屬樓和基礎設施,致使整個基地交通、水電、通訊全部中斷。近兩萬名職工家屬被洪水圍困在十幾個孤島之中,有四位同志在抗洪搶險中光榮犧牲,科研生產全面癱瘓。當時的「美國之音」廣播電臺驚呼:「中國的一個飛彈基地從地球上消失了!」然而,百折不撓的067人從泥水中爬起來,以「自己幹,三不變」的豪邁氣慨,抗洪搶險,恢復生產,重建家園,譜寫了一曲驚天地、泣鬼神的壯歌。
「發展航天,動力先行」。六院人深知,液體動力作為運載火箭和太空飛行器的最核心裝置,對航天技術發展起到了關鍵支撐作用,其發展水平的高下,決定了航天事業發展的空間大小。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六院人實現了從三線到城市的戰略轉移,開始了「扛著紅旗進長安,進了長安更高舉」的二次創業。至此,液體火箭發動機的研製邁上了體系化、工業化道路,發動機從種類、產量到質量,都躍上了一個嶄新的臺階,為載人航天工程、月球探測工程為代表的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研製成功了一系列航天動力產品,為推動中國航天發展提供了精準可靠的飛天動力。
這一時期,六院面臨著從三線艱苦環境向大城市戰略轉移過程中的一系列嶄新考驗,幹部職工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工作模式、生活環境等都發生了極大變化,同時也面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適應新環境開創軍民融合新格局等一系列挑戰。
面對挑戰,在院黨委的領導下,六院人堅守「發展航天,動力先行;打造一流動力,建設航天強國」的責任擔當,圓滿完成了「載人航天」「月球探測」「高新工程」等為代表的國家重點型號工程,實現了液體動力的嶄新跨越。
隨著中國航天事業的快速發展,對液體動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為航天事業提供更加有力的動力支撐,促成了2008年7月22日和2012年9月5日液體動力的兩次戰略重組,位於北京的11所(京)、101所,位於上海的801所,位於武漢的中國長江動力集團有限公司,先後加盟到航天液體動力大家庭,六院形成了以常規發動機、液氧煤油發動機、液氫液氧發動機、上面級發動機、姿控發動機及空間推進系統、助推發動機等為代表的液體動力產品系列。
兩次航天液體動力的戰略重組,達成了陝京滬漢一院四地幹部職工的思想統一,激發了六院人的工作熱情和奉獻精神,航天液體動力在支撐航天強國建設中邁上了嶄新的臺階。
迄今為止,六院提供的液體火箭發動機完成了300多次發射任務,為載人航天、探月工程、北鬥工程等為代表一系列重大航天任務順利實施提供了堅實的動力保障,為我國載人航天、探月工程、北鬥導航、高分專項等國家重大工程的實施做出了突出貢獻。
探月二期嫦娥三號著陸器推進系統助力月球探測任務完美實現軟著陸;我國第一臺變推力發動機表現完美,書寫了液體動力支撐航天強國建設的新篇章。
以490N為代表的空間推進系統不斷滿足了載人航天、嫦娥奔月、深空探測的需要;「推進劑在軌補加試驗」,突破了在軌推進劑補加技術,為後續的空間站任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氫氧發動機不斷創新迭代,穩定性可靠性先進性不斷提高,助力長三甲系列運載火箭實現百次飛行。
以組合發動機、亞燃/超燃衝壓發動機為代表的新型動力關鍵技術不斷突破,重型運載火箭三型液體火箭發動機為代表的關鍵技術攻關穩步開展。大機動靶標、霍爾電推進等一大批重點預研項目成果顯著,滿足了我國航天發展和國防裝備建設對各類液體動力的需求。
高壓補燃液氧煤油發動機代表了當今世界的領先水平。六院人經過二十多年的刻苦耕耘,突破了一道又一道的技術難關,研製成功高壓補燃液氧煤油發動機。以120噸、18噸液氧煤油高壓補燃發動機和泵後擺發動機;50噸液氫液氧發動機、9噸膨脹循環氫氧發動機作為航天運載技術進一步發展的突破口,航天液體動力事業實現高起點、跨越式發展,從而使我國航天運載技術邁上一個嶄新臺階。
2015年9月20日,120噸級、18噸級兩型液氧煤油發動機推舉長徵六號實現圓滿首飛;2016年1月,液氧煤油發動機研製團隊被中央電視臺和國家科技部等七部委授予2015年度「全國十大科技創新團隊」;2017年10月,液氧煤油發動機為國家戰略工程形象代言,以一分鐘公益廣告形式在中央電視臺各個頻道滾動播出;2018年1月8日,120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收穫了液體火箭發動機獨立申報問鼎的國家級最高榮譽。
在六院人的記憶裡,航天技術應用產業和航天服務業的發展,與型號研製一樣,同樣充滿了艱辛與坎坷。
在不斷適應市場、追趕超越的摸怕滾打中,在產品更新換代、機制轉型升級的艱難探索中,六院人始終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堅定,以一定要讓航天動力技術成果服務國計民生的執著,堅韌不拔,走出了不斷創新創造、做優做強的發展之路。
上世紀80年代初期,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潮,全國各地非公有制經濟像雨後春筍般成長起來,即便是在一心一意搞航天,對外環境相對封閉的067基地,人們也從小商小販的叫賣聲中,體會到了不同尋常的味道。包括「虎頭牌」絞肉機在內的各種「紅光牌」自產商品出現了,一度成為改善職工生活水平的很好補充。
1985年初,隨著國家政策的調整,軍品任務銳減,使067人面臨著生存與發展的危機。六院人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開始了軍轉民的艱辛探索。儘管很多嘗試皆以失敗告終,但就是在這樣勇者無畏的探索中,六院人更加堅定了推動航天技術成果轉化為國民經濟、服務百姓生活的信心與決心。
1994年以後,067基地全遷西安,剛剛走出山溝的人們被改革開放後大都市繁華的商業景象震撼,發展民用產業的激情再一次被激發,「天錐牌」液力變矩器、「華宇牌」輸油泵、「雪茹牌」化妝品、「天威牌」塑膠……一個又一個民用產品破繭而出。
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067人對產品與產業的區別進行了深入思考,對民品在我院改革發展中的作用進行重新定位,最終大膽決策,加快軍民分線步伐。1999年,由067基地牽頭,將11所特種泵、7103液力變矩器、171廠燃氣表、非標裝備等優勢產品集中起來,成立陝西航天動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實現上市,初步形成了軍民並重、共同發展的格局。
2008年液體動力重組之後,為了改變航天技術應用產業長期以來「散小弱」的局面,六院人進行了大膽的嘗試。一方面清理註銷非主業、盈利能力弱的小公司,一方面通過創新驅動,歸核聚焦,深度融合一院四地的技術和資源,發揮液體火箭發動機技術優勢,逐步形成了航天特色鮮明的「節能環保」和「特種裝備」兩大板塊,並高質量進行產業整合和產業鏈延伸。
2018年7月30日舉辦的「航天六院航天技術應用產業『雙十佳』頒獎晚會」上,脫硫脫硝除塵一體化超低排放裝置、等離子固體危廢處理裝置、航天熱解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裝置、高速泵、安全閥、雙車聯動全向車、衛星式柔板印刷機等一大批產品和項目集中亮相,向全社會展示了六院軍民融合發展的最新成果。
如今,航天技術應用產業已成為支撐六院發展的中堅力量。六院人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積極實踐創新驅動戰略、軍民融合戰略、品牌戰略、國際化戰略、大客戶戰略,將航天液體動力尖端技術不斷轉化為節能環保、特種裝備等造福民生、服務國民經濟諸多領域的項目。錘鍊出國內一流的系統集成創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三廢」處理、流體機械、氫能利用等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構建了經營管理、市場營銷、規劃能力、研發創新、質量保障等核心競爭力,全面推進重點產業化公司、重點產業化項目、重點創新項目、重點能力建設項目、重點機制創新項目建設,形成了專業化、國際化、市場化、產業化的發展格局。
與此同時,六院航天服務業也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強,從強到優的創新探索和迭變升級。特別是2007年、2017年,西安地區兩次航天服務業重組整合,形成了航天服務業新的發展業態,提升了服務品質,不斷滿足了職工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
在六院人的記憶裡,半個多世紀液體動力波瀾壯闊的發展,在取得輝煌成就的同時,也積累了巨大的精神財富,蘊育了豐碩的文化成果,不僅給六院人以心靈的洗禮與精神的塑造,同時也為六院的發展壯大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其中最突出的代表,就是孕育了具有時代特徵、航天特點和中國航天液體動力特色的六院動力文化。
三線創業期間,六院人發揚戰天鬥地、排除萬難、勇往直前、拼搏奉獻的革命精神,在艱苦環境的浸泡中不斷錘鍊出頑強的品格,在三次特大洪水災害中不斷磨礪出了堅韌的品性,成為六院人攻堅克難的精神支柱。產生了以「廁所裡研製姿軌控發動機」等為代表的動力文化標識和以楊敏達、李秉鈞等抗洪搶險烈士群體等為代表的英雄模範人物。
1991年,原航空航天部讚譽六院前身067基地是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奉獻、特別能顧全大局的隊伍」,授予067基地一面「艱苦奮鬥的楷模,無私奉獻的榜樣」的錦旗,印證了六院人踐行航天「三大精神」,堅守航天報國信念的不變情懷。
搬遷西安後,六院黨委發揮動力文化凝心聚魂的作用,把全體幹部職工的思想統一到「打著紅旗進長安、進了長安更高舉」的目標上來,把智慧凝聚到為「載人航天」「月球探測」「高新工程」等為代表的國家重點型號工程作貢獻上來。液體動力戰略重組後,院黨委通過對航天液體動力事業不同發展階段的文化脈絡、不同地區文化差異進行分析提煉,對六院在航天事業快速發展進程中歷史方位、發展坐標進行客觀定位,構建起了六院動力文化體系,從而推動了兩次戰略重組的順利實施,以「匯聚能量、推舉夢想;先行一步、領先一路」和「心思用到位、工作做到位、自律嚴到位」為核心內容的六院動力文化理念,也日益成為陝京滬漢一院四地幹部職工高度認同和共同踐行的精神旗幟。
在六院人的記憶深處,航天液體動力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史,既是堅守航天報國理想、堅定航天強國信念的創業史;又是不斷追求管理創新、機制創新、使液體動力技術、能力、管理和隊伍建設不斷適應航天事業和國防建設發展需要的創新史;既是航天型號研製、航天技術應用產業和服務業不斷取得輝煌業績的拼搏史;又是不斷加強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凝聚職工群眾智慧力量,不斷滿足職工群眾美好生活嚮往的奮鬥史。
六院人半個多世紀的拼搏奮鬥、攻堅克難、創新超越,譜寫了「發展航天、動力先行」這一彪炳史冊的時代壯歌,鑄就了「打造一流動力、建設航天強國」這一光耀華夏的歷史豐碑。
六院人始終以創新為畫筆,以星空為畫布,以成功為畫卷,打造了享譽世界的一流航天液體動力,在兩彈一星、載人航天、探月工程、高新工程、北鬥導航等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任務中,屢建功勳。創造了中國航天動力發展史上的數十個第一,鑄造了火箭發動機金牌品質,推舉中國航天飛向一個個嶄新高度。
新時代,航天液體動力事業任重道遠,前景光明。院黨委、院領導班子提出「到2040年分兩個階段、三步走實現建設世界一流宇航動力公司、全面支撐航天強國建設」的奮鬥目標,時不我待,催人奮進。
六院人將承載光榮和夢想,肩扛使命和責任,為中華民族和平利用和開發太空提供更加強大而可靠的飛天動力,點燃通向太空的聖火,推舉中國航天飛翔的更高更遠!
張美書/文
張平/編輯
張美書/監製
歡迎訪問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
官方微信:htlywx
投稿郵箱:httjnews@sina.com
主辦:航天六院企業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