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屆本科畢業典禮
暨學位授予儀式上代表校友的講話
尊敬的西南大學各位領導、老師、學弟學妹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非常感謝母校給了我這樣一個與老師和學弟學妹們當面交流並見證西南大學2019屆本科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隆重舉行的機會,讓我從雪域高原回到母校。
我與所有已經畢業的校友感受一樣的精神家園,對母校的感情就像孩子對母親的感情一樣,是永遠割捨不了的。今天,我看到我的母校「一切如舊,一切如新,這裡的每一聲呼吸,每一縷清風,每一朵花蕊,毎一行足跡,都在為今天的我呼風喚雨」。
西南大學,是我人生詩意的出發點,在這裡,母校和老師為我們種下了追求生命意義的初心。我記得我在畢業時,文學院的教授荀運昌老師為我題了一幅字:「劉萱同學雅囑: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沒想到的是,老師題的這幅字,成了我一生執著追尋心中的「詩和遠方」的引領力量。
1980年的9月,我來到西南師範學院中文系讀書,也就是今天的西南大學文學院。1984年,我從這裡畢業被分配到北京中央機關工作,在國務院新聞辦的工作經歷讓我感悟到:
人生開闊的視野在遠方。
2004年,我克服孩子還很小的困難,響應組織號召,作出了援藏的決定,到西藏自治區新聞辦公室援藏。第一次援藏,我將在北京學到的東西用在了西藏許多開創性的外宣工作中,在雪域高原拓展了視野,經受了磨練,增長了才幹。「去遠方」讓我領略了人生的另一幅風景。
我覺得我愛上了西藏這片高天厚土,還想為西藏的對外宣傳事業做更多的事情,給生命一個交待,2007年,我又選擇了第二次援藏。
在第二次援藏期間,我經歷了人生從未經歷過的歷史事件。
2008年,「3·14」事件發生後,國際輿論一度出現了是非顛倒的複雜局面,3月16日,央視8人特別報導小組緊急赴藏。為了保障記者的安全,我協調了一輛警用裝甲車,冒著生命危險帶記者進入形勢還很嚴峻的八角街等打砸搶燒重災區,留下了寶貴的第一手圖像資料和採訪素材。我積極協調各方,支持央視製作了短片《拉薩314打砸搶燒暴力事件紀實》,這個短片被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00家電視機構轉播,為我國在國際上爭取主動權、把握話語權發揮了重要作用。
當年5月,我作為北京奧運火炬登頂珠峰新聞中心負責人和新聞發言人,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新聞中心,在上級強有力的領導下,團結奮戰,克服了高原缺氧等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主持了15場有史以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新聞發布會,用我們艱苦卓絕的努力,確保了輿論安全。那一年,我又受命負責創辦中國第一家境外書店——尼泊爾「中國西藏書店」,書店的開業被國外媒體稱為是「泛喜馬拉雅地區的一件大事」,讓中國西藏的聲音走向了周邊國家。
2013年,我在中年的安穩和「詩和遠方」的選擇中,最終選擇了自己心中永遠放不下的「詩和遠方」,我主動申請調入了西藏工作。
進藏工作後,為傳承和弘楊優秀藏文化,我和西藏區內外志願者團隊利用業餘時間創辦了公益性文化平臺《雪域萱歌》,開辦了西藏首個微信公眾號讀詩欄目《雪域讀詩》,每周推出一期,已經推出229期。四年來,舉辦各種主題的讀詩活動20場,引領了西藏的讀詩風尚。如今,《雪域萱歌》已成為新媒體時代西藏的一張文化名片,開始走向全國。
這些年,我無論是在北京條件很好的中央機關工作,還是在高寒缺氧的西藏工作,無論是在「3.14」事件當天面對暴徒雨點般石頭的襲擊,命懸一線,仍然堅持趕往一線指揮部完成外宣任務的危機瞬間,還是北京奧運火炬登頂珠峰成功,以及在榮幸參加國慶60周年閱兵式慶典的天安門觀禮臺上為祖國的強大感動得熱淚盈眶的時刻,母校西南大學對我教育培養的影響都會在我的靈魂深處閃現。母校,是你當年在縉雲山下、嘉陵江畔我的四年求學生涯中,給我注入了為了捍衛國家利益、為了百姓的福祉堅守執著,敢於擔當的精神力量,我才能在人生的關鍵時刻堅定「鐵肩擔道義」的信念,為心中的大愛「妙手著文章」,挺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取得了一次又一次成功,讓我的人生如此豐富多彩,無怨無悔。
多少年來,西南大學的培育和老師「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教誨與期望,一直伴隨著我行走在「詩和遠方」的路上。一路艱辛,一路風雪,一路拼搏,一路陽光。雖然「理想成了刺骨的模樣」,但「黑暗卻擋不住明亮的方向,雄鷹的信念抖落在大地的心臟,一陣又一陣的狂風過後,白雪靜靜地朗照那一片星空,風璀燦了今夜的夢……」這就是遠方的魅力。
親愛的學弟學妹們,今天,我們兩代人面對的世界已經大不相同。我很羨慕你們:你們有太多的奮鬥路徑可以選擇,你們有太多我們那個時代不敢想像的擁有。當然,你們也有太多我們那個時代還沒有出現的種種困難和坎坷在前行的路上等待著你們。明天,你們將要遠行,將在今後的生活中面臨無數的選擇和崎嶇,而正是這些選擇和崎嶇,會成就你們或燦爛,或遺恨,或碌碌無為,或幸福美滿的一生。
正如那首歌裡唱的一樣,「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在這個時代,熱愛現實生活的我們,更加需要「詩和遠方」。我理解的「詩和遠方」,不是風花雪月,雲淡風清,閒庭信步,她是我們當下最需要的——人生為什麼要出發的初心,信念和生命的真實,做人的誠信,家國的情懷,奮鬥的精神。
也許同學們要問,你們的詩和遠方在哪裡?在此,我想用我最喜歡的詩人泰戈爾先生對愛情的詮釋,來詮釋「詩和遠方」的秘密:有時候詩和遠方不是因為看到了才相信,而是因為相信了才看得到。
我希望同學們都有看得到自己心中所追尋的「詩和遠方」的那一天。
——因為你們相信!